回到办公室,宋祈年立即召集紧急会议。
工作组的成员们得知消息后,都显得忧心忡忡。
“处长,会不会是我们的方案有问题?”小张担心地问。
宋祈年摇摇头:“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当务之急是查明事故原因。”
他立即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亲自带队前往事发部队。
临行前,他给黎书禾打了个电话,简单说明了情况。
“别担心,”黎书禾安慰他,“真相总会水落石出。我和孩子们等你回来。”
事发部队位于偏远的山区。经过长途跋涉,宋祈年一行人才抵达目的地。部队领导见到他们,显得有些紧张。
“宋处长,这件事我们很抱歉......”
宋祈年摆摆手:“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带我们去事故现场,我们要了解真实情况。”
在训练场上,他们仔细检查了设备,询问了当事官兵。渐渐地,事故的真相浮出水面:问题不在训练系统本身,而是部队在操作时违反了安全规程。
“为什么不按规程操作?”宋祈年问。
带队的排长低下头:“战士们觉得新系统太复杂,就......就自作主张简化了流程。”
宋祈年沉默了。他意识到,改革不仅要更新设备,更要改变人的观念和习惯。
当晚,他在营区里散步,思考着解决方案。月光下的训练场静悄悄的,但他的内心却波澜起伏。
“处长,这么晚还不休息?”小张找了过来。
“我在想,”宋祈年说,“我们是不是太着急了?只注重推广新系统,却忽略了最重要的环节——培训。”
小张若有所悟:“您的意思是?”
“立即调整方案,”宋祈年下定决心,“在全军开展操作规范培训,确保每个官兵都能正确使用新系统。”
调查结束后,宋祈年带着新的思路返回机关。在向领导汇报时,他不仅说明了事故原因,还提出了改进措施。
“我认为,这不是改革的失败,而是给我们提了个醒。”他诚恳地说,“任何新事物的推广都需要过程,我们不能急于求成。”
领导们经过研究,同意了他的建议。改革继续推进,但更加注重培训和规范。
这段时间,宋祈年格外忙碌。他亲自编写培训教材,组织示范教学,还要处理各种突发问题。但不管多忙,他都会尽量回家吃晚饭,哪怕只能待上一两个小时。
黎书禾把丈夫的辛苦看在眼里。这天晚上,她等到宋祈年回家,递给他一个笔记本。
“这是什么?”宋祈年好奇地问。
“打开看看。”
笔记本里,工整地记录着训练改革的各项数据,还有细致的分析和建议。更让他惊讶的是,每一页都配着简单的插图,显然是给孩子们看的。
“我根据你平时说的整理的,”黎书禾轻声说,“我想着,也许能帮上点忙。而且,这样孩子们也能理解爸爸在做什么。”
宋祈年感动地抱住妻子:“书禾,你总是给我惊喜。”
在全家人的支持下,改革培训工作进展顺利。宋祈年创造性地提出了“传帮带”培训模式,让掌握新系统的单位帮助其他单位,既节约了资源,又增进了交流。
这天,他接到一个意外的电话。是事发部队的团长打来的,语气激动:“宋处长,我们要感谢您!经过规范培训,新系统发挥出了应有的效果。这个月的训练考核,我们的成绩提高了百分之三十!”
这个消息让整个工作组欢欣鼓舞。更让人高兴的是,其他部队也陆续传来捷报。改革终于走上了正轨。
在一次全军电视电话会议上,宋祈年作为专家发言。讲到动情处,他脱稿说道:“改革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重要的是,我们要从挫折中学习,在困难中成长。这套训练系统,不仅改变了训练方式,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懂得了科学施训的真谛......”
会议结束后,部长特意留下他:“祈年,你成熟了。现在的你,不仅有能力,更有担当。”
回家的路上,宋祈年想起这些年的风风雨雨,感慨万千。他拨通妻子的电话:“书禾,谢谢你。没有你的支持,我走不到今天。”
电话那头,黎书禾温柔地笑了:“我们是一家人啊。”
推开家门,迎接他的是孩子们的拥抱和妻子的微笑。餐桌上摆着他爱吃的菜,客厅里放着孩子们为他准备的礼物。
宋曦送的是一幅画,画上是爸爸在讲台上发言的样子,旁边写着:“我的爸爸是改革家”;小宋晨则用积木搭了一个训练场,虽然稚嫩,但每个细节都很用心。
“爸爸,你看得出来吗?”小宋晨指着积木模型,“这是新的训练系统。”
宋祈年把儿子抱起来:“当然看得出来。我们小晨真棒。”
晚饭后,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夜空繁星点点,凉风习习。
“爸爸,”宋曦突然问,“你的改革成功了吗?”
宋祈年看着女儿认真的小脸,想了想说:“改革永远在路上。今天的成功只是开始,明天还有新的挑战。”
小宋晨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靠在爸爸怀里睡着了。
黎书禾轻声说:“孩子们都以你为荣。”
“咚咚咚——”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小张推门进来,脸上洋溢着喜悦:“将军,恭喜您!”
宋祈年笑了笑,将肩章小心收好:“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训练场。
那里,大家正在按照他推行的新大纲进行训练。
整齐的队列,规范的动作,无不显示着改革的成效。
“各单位的训练数据都出来了吗?”他问。
“刚刚汇总完毕。”小张递上一份文件,“这是本季度的统计,训练效益同比提升百分之三十五,事故率下降百分之四十。”
看着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宋祈年的眼前浮现出那些在改革道路上给予他帮助的人。
老班长的谆谆教诲,战友们的鼎力支持,还有家人无条件的理解。
傍晚,宋祈年准时下班回家。
推开家门,他惊讶地发现客厅里坐满了人、
不仅有家人,还有作训处的全体同事,甚至连赵大勇老班长都来了。
“这是……”他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