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知何时已经赶到,拨开人群,走到王砾面前,脸色在工地探照灯下显得有些苍白,但眼神却锐利如刀,直视着王砾。
“你说浪潮是谎言,证据在哪里?梵明监测站的数据是假的?弦歌她们差点死在外面带回来的信息是假的?”
“你凭什么用你毫无根据的猜测,来否定无数人用生命和汗水验证的事实,并破坏我们唯一的生路?!”
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压过了现场的嘈杂。
王砾被她的气势所慑,梗着脖子强辩道:
“我……我没有证据!但你们也没有绝对的证据!那些数据,那些画面,都可以造假!谁知道她们出去到底干了什么?!”
“我们需要向你证明?”
凌疏影冷笑一声,目光扫过周围那些动摇的面孔,“浪潮不需要向你证明,它会在二十五天后,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每一个留在原地的人,什么是真实。”
她不再理会王砾,转向所有岛民,声音清晰地传开:
“我知道大家很累,很绝望,怀疑一切。我无法强迫任何人相信。但是——”
她猛地抬手,指向东南方向那漆黑的海平面:
“——愿意相信我们,愿意为了一线生机拼尽全力的,留下,继续工作!认为这是谎言,不愿意再付出的,现在就可以离开工地,回到你们的住处,等待二十五天后的‘真相’!”
她的话语如同冷水泼下。
留下,意味着继续这看不到尽头的苦役。离开,则可能意味着……等死。
人群陷入了短暂的寂静和挣扎。
这时,院长官慧敏的轮椅也缓缓驶入这片混乱的中心。
她没有看王砾,而是看向那些犹豫不决的岛民,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孩子们,恐惧会让人看不清前路,怀疑,是面对未知的本能。”
“但澄光岛能走到今天,不是靠怀疑,而是靠每一次在绝境中,选择相信彼此,选择共同面对。”
她微微抬手,指向远处黑暗中隐约可见的、被框架包裹的藻塔轮廓:
“那座塔,是我们一起建的。那里的每一株藻苗,都认识你们的汗水,我们或许会犯错,或许会走上歧路,但我们的目标,从来只有一个——活下去,一起活下去。”
老周从人群中挤出来,他脸上还带着白天搬运建材的污迹,他看了看王砾,又看了看凌疏影和院长,最终重重叹了口气,对着王砾骂道:
“王砾!你个混账东西!她们要是想害我们,用得着费这么大劲?!早就把技术卖给城邦吃香喝辣去了!你他妈动动你的猪脑子!”
老周的话,代表了许多老岛民的心声。
信任,是在一次次生死与共中建立起来的,并非凭空而来。
就在这时,指挥中心的技术员匆匆跑来,在凌疏影耳边低语了几句。
凌疏影眼中寒光一闪,再次面向众人,语气森然:“卡尔基副官,将王砾及同党收押,严加看管!至于其他人——”
她提高了音量:“——刚刚接到梵明本岛及外围监测站同步传回的、未经我方处理的原始数据!”
“浪潮能量峰值,就在刚才,又突破了一个阈值!这不是谎言,这是正在发生的、迫在眉睫的毁灭!”
她命令技术员将一段来自中立监测点的能量波动图像投射到临时拉起的一块白布上。
那不断攀升的曲线,如同死神的心电图,无声地击碎了最后一丝侥幸。
怀疑的泡沫,在冰冷的现实面前,骤然破裂。
大多数人低下了头,默默地重新拿起工具,走向自己的岗位。少数几个原本有些动摇的人,也面色惨白地跟了上去。
破坏,被强行压制下去。
但裂痕已经产生。
信任不再是坚不可摧的磐石,而是出现了细微的缝隙。
高压下的澄光岛,人心如同绷紧的弦,不知何时会再次断裂。
凌疏影看着重新投入工作的人群,眼中没有丝毫轻松。内部的隐患,有时比外部的威胁更加致命。
她看了一眼被押走的王砾,又望向东南方那片孕育着终极审判的黑暗。
时间,只剩下二十四天。
而前方的路,似乎比想象中更加艰难。
四天后。
澄光岛南部工地,“流浪计划”的推进已进入一种近乎癫狂的状态。
日夜不息的焊接火花如同濒死星辰最后的闪烁,重型机械的咆哮声中夹杂着人力竭尽的嘶吼。
岛屿边缘,数个巨大的推进器基座已初具雏形,狰狞的金属骨架裸露在外,等待着核心部件的安装。
环岛加固的合金框架像一道丑陋的伤疤,紧紧缠绕着岛屿的躯体。
然而,与这机械般的疯狂劳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弥漫在空气中、日益浓重的绝望与分化。
王砾等人的破坏行为虽然被压制,但那颗怀疑的种子已然生根,在高压和疲惫的浇灌下,生长出了更加危险的变种——投降派。
起初只是零星的窃窃私语。
“也许……城邦的条件没那么糟?至少能活命……”
“听说收容区虽然不自由,但每天有定额的食物……”
“总比在这里累死,或者被淹死强……”
这些声音起初微弱,但在确认浪潮能量读数再次无情攀升后,迅速汇聚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暗流。
第一个公开行动发生在黎明时分。
十几户人家,约三十余人,大多是后来收容的、与澄光岛核心层纽带较弱的漂流者,他们默默地收拾了仅有的家当,走向码头,登上了几艘勉强能漂浮的小艇和渔船。
没有告别,没有解释,他们调转船头,向着远方那三艘始终如同秃鹫般盘旋的城邦军舰驶去。
了望塔的哨兵发现后立刻示警。
岩叔气得暴跳如雷,就要带人驾船去追。
“让他们去。”
凌疏影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冰冷而疲惫,“心已经不在这里的人,强留下来,只会是隐患,记录下他们的身份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