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的脚步刚消失在门口,林悦就从沙发上坐直了身子。她看了眼手机,时间跳到了十四分三十二秒。
“他走了,我们真要在这儿干等着?”小舟翻了个身,手撑着地板,“不如我出去转转,说不定能碰上记者堵他。”
“别闹。”林悦抓起桌上的便签纸,“他说‘再来一遍’,意思很清楚。”
小舟一愣:“他还回来?”
“当然。”林悦把纸摊开,“刚才那提纲根本没写完,最后一个问题都没答出来。他不会让我们就这么糊里糊涂地上场。”
小舟挠了挠头:“可采访又不是比赛,说错一句能怎么样?”
“你忘了苏瑶发的那条微博?”林悦盯着他,“现在外面已经有人怀疑夜莺是外挂。一句话讲不好,第二天论坛标题就能变成‘夜莺战队内讧’。”
小舟不说话了。
终端屏幕还亮着,停在那份未完成的文档上。光标在第四条后面闪着。
几秒后,门被推开。沈逸走进来,顺手把包放在椅子上,没有坐下。
“问题库调出来了。”他说,“八个高频问题,按出现概率排序。我们还有八分钟。”
林悦点头,拿起笔。
小舟也坐正:“真要一个个过?”
“从第一个开始。”沈逸点开投影,墙面浮现出一行字:【这次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谁先来?”他问。
林悦举手:“我试试。是团队配合,每个人都卡在节奏上,缺一个都不行。”
沈逸摇头:“太笼统。评委听不到重点。”
“那我说具体点?比如最后一波防守,我提前零点一秒放技能……”
“不行。”沈逸打断,“细节留给赛后复盘。这个问题要的是立场,不是数据。”
小舟插嘴:“那就说‘靠大家努力’呗,多简单。”
“太轻。”沈逸看着他,“这句话谁都可以说,但没人会信。越是简单的回答,越要带出重量。”
他顿了顿:“换一种说法——‘我们在最危险的时候,选择了相信彼此的操作’。”
林悦眼睛亮了一下:“这句好,有画面。”
“记下来。”沈逸说,“回答这类问题,核心是传递信任感。不说功劳归谁,只说我们怎么一起扛下来的。”
小舟嘀咕:“听起来像背台词。”
“不是背,是统一。”沈逸调出下一个问题:【夜莺的操作是否经过精密计算?】
空气安静了一瞬。
林悦抬头:“这个……是不是有点敏感?”
“正因为敏感才要练。”沈逸声音没变,“系统给的回答框架是:承认策略存在,否认个人神化。重点落在‘练习’和‘试错’上。”
“我来。”小舟举起手,“我的版本——‘我们打过十七次类似的团战,前十六次都输了,这次只是终于踩对了点。’”
沈逸点了下头:“可以。加上一句‘夜莺不是算出来的,是练出来的’,更稳。”
林悦快速记下。
第三个问题浮现:【如何看待外界对你使用外挂的质疑?】
小舟缩了下脖子:“这题送命题啊。”
“不回避。”沈逸说,“但也不解释。回应质疑最好的方式,是展示过程。”
“怎么说?”林悦问。
“回答模板:‘如果你愿意看完整场比赛录像,就会发现每一波走位都有前兆,每个技能都有冷却计算。我没有超越反应极限,我只是少犯了错误。’”
小舟瞪大眼:“你真敢这么说?”
“事实而已。”沈逸目光扫过两人,“他们要的是漏洞,我们给的是逻辑。只要不慌,就不怕问。”
林悦低声重复了一遍,然后抬头:“如果他们追问‘那你为什么从不开直播’呢?”
第四个问题随之弹出:【为何从未公开露脸或直播训练过程?】
沈逸停顿两秒:“这个问题,由我来答。”
“但我们也要准备。”林悦坚持,“万一记者分开采访呢?”
沈逸沉默片刻,调出系统生成的参考回答:“我的版本是——‘游戏里的形象,是我希望被看到的样子。现实中的我,只想专注打好每一局。’”
小舟皱眉:“这话听着……有点躲。”
“不是躲。”沈逸说,“是划清界限。我不想让私人生活影响团队评价。”
林悦轻轻敲了下笔尖:“我换个角度说行吗?‘夜莺是一个角色,就像演员演戏。观众喜欢的是表演,不是后台化妆的过程。’”
沈逸看了她一眼:“可以。但别提‘演员’这个词,容易引申到伪装。”
“知道了。”林悦改了一句,“就说‘玩家关注的是操作本身,而不是操作的人长什么样’。”
沈逸点头:“这句安全。”
第五个问题跳出:【团队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小舟抢答:“当然是拿冠军!”
沈逸摇头:“太空。目标要具体,要有路径。”
“那我说……继续磨合阵容,提升配合熟练度?”林悦试探着。
“接近了。”沈逸补充,“加一句‘下一阶段我们会重点攻克高地推进节奏,尤其是边路牵制与中路爆发的衔接时间’。”
小舟咧嘴:“你还真当这是战术课啊。”
“公众面前说目标,不能只喊口号。”沈逸看着他,“你要让人知道你们不是靠运气走到现在的。”
第六个问题出现:【如何评价对手的表现?】
林悦想了想:“尊重对手,感谢他们打出高水平对决。”
“标准答案。”沈逸说,“但不够。加一句‘他们的压力逼出了我们的极限反应’,显得更有对抗实感。”
小舟突然举手:“如果他们问‘有没有队员拖后腿’这种恶心问题呢?”
沈逸眼神没动:“这种问题不会明着问,但会换着花样套话。记住原则——不点名、不比较、不甩锅。”
“比如说?”林悦问。
“统一回应:‘每次失败我们都一起复盘,每次进步都是集体成果。’”
“要是非得让我说谁发挥最差呢?”小舟追问。
“你就说:‘那天我没吃早餐,状态差点。’”沈逸面无表情,“把问题揽下来,但用无关痛痒的方式。”
小舟笑出声:“你早想好了吧?”
“系统列了三十七种陷阱提问。”沈逸调出一页新列表,“包括‘有没有队员想退出’‘内部是否有指挥权争议’‘是否依赖某一人carry’。”
林悦倒吸一口气:“这么多?”
“越是赢了比赛,越会被挖细节。”沈逸关掉页面,“所以预演不是为了背答案,是为了避免脱口而出。”
第七个问题浮现:【夜莺的真实身份是否会引起争议?】
房间一下子静了下来。
小舟看向沈逸:“这个……真要练?”
“必须。”沈逸声音平稳,“女装参赛是我的选择,我不否认,也不刻意强调。重点在于——这不影响任何一场胜负的公平性。”
“那我说……‘游戏里谁强谁上,管他是男是女’?”小舟试着说。
“粗,但方向对。”沈逸点头,“改成‘角色性别不影响操作判断,我们只看谁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
林悦轻声接道:“再加上一句‘灵音也是女性角色,但她从没因为性别被质疑实力’,会不会更好?”
沈逸看了她一眼:“可以。用你做对比,降低攻击性。”
第八个问题弹出:【如果重来一次,还会用同样的打法吗?】
“当然会!”小舟脱口而出。
沈逸抬手制止:“别急着肯定。回答这类假设问题,要用‘优化’代替‘坚持’。”
“什么意思?”林悦问。
“别说‘完全一样’,要说‘大方向不变,但在第三波推进时会调整站位顺序’。表现出反思,但不否定主策略。”
小舟挠头:“这么细?”
“公众要的不是完美,而是真实。”沈逸说,“承认可以更好,反而显得自信。”
林悦忽然想起什么:“之前你说提纲没写完,最后一个问题是什么?”
沈逸没立刻回答。他打开原始文档,光标停留在第四条后面。
【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坚持——】
他念出来,声音很轻。
小舟抬头:“你怎么打算答?”
沈逸手指在终端边缘敲了一下:“我想说——‘因为有一次我在新手村被打到复活三次,后来有人帮我挡了一刀。从那以后,我就知道,有些战斗,不能一个人打完。’”
林悦怔住。
小舟张了张嘴,没发出声音。
“这话……”林悦嗓子有点哑,“是不是太个人了?”
“是真心话。”沈逸合上终端,“系统没给参考答案,这是我自己的。”
墙上的时间跳到了六分十四秒。
“再来一遍。”沈逸重新打开问题列表,“从第一个开始。”
林悦捏紧了手里的便签纸。
小舟掏出手机,把刚才那句“我们靠运气赢的”删掉,在备忘录新建一行,写下:“禁用语:任何弱化团队努力的说法。”
沈逸站在桌前,目光扫过两人。
“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