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锦为收起扇子,起身笑迎,“锦为能这般惬意,多亏了余姑娘。”
余月也不跟他贫嘴,将竹筐拿下来放在桌上,“这是六十斤花椒你先用着,过两日我再送来。”
两人寒暄几句,余月收下银子,出了酒楼便转进了春和堂。
此时药堂没人,白胡子老头一手摸着胡子,一手翻着医书。
看到余月进来停下手上动作,“小丫头,你是要抓点什么药?”
“掌柜的,你这收人参吗?”
“人参?收!”
老头说着快步走过来,笑容满面,“小丫头你是挖到人参了吗?”
余月点点头,从竹筐里拿出空间十两银子买的人参,“掌柜的,你看看这棵人参值多少钱?”
老头眼睛一亮,手一抖,忙声,“快快快给我看看!”
伸手小心接过去,脸上满是惊异之色,“人参根须保存完整,个头够大,年份看着就不短!”
说完抬头看向余月,“小丫头,这颗人参给你一百五十两,你觉得怎样?”
余月点头应下。
空间里买的参比不上野生的,一百五十两已经是高价了。
老头满脸喜色,“那行,你以后要是有这样好的参再来卖给我。”
余月应下,“掌柜的,你这有没有玉红膏给我拿五盒?”
“玉红膏有,等我去给你拿。”
老头将人参小心翼翼装在盒子里,转身去了后堂。
现如今很多药堂缺少的就是人参这种珍贵的药材,他也是运气好……
一盒玉红膏八百文,五盒就得四两银子!
放在现在也就有钱人舍得用了。
卖完参后,余月没走几步,便见余大山三人局促的站在路边的树荫下。
余月:???
“爹,你怎么没带娘去茶摊歇着。”
余看到余月过来,余大山好像有了精神支柱般,忙告状,
“闺女啊,我本想去药堂给你娘买盒玉红膏,可你娘不让,我想给她买个肉包子啃啃,她也不让,我想扯块布……”
“爹,玉红膏我买了。”余月打断余大山的诉苦。
“买了?”
余大山眼里一亮,‘嘿嘿’的看向宋巧娘,露出两排牙,“媳妇,你看你不让我买,闺女这不心疼你买了。”
宋巧娘本想说她不用将钱省下来,看向余月的时候收住了话。
算了,好不容易一家人出来逛街,她不能这么扫兴,更何况她闺女现在是顶顶有本事赚钱的!
想着脸上挂起笑,“好,我闺女给我买了我就用。”
余大山撇撇嘴,他刚想买的时候他媳妇可不是这样说的……
余月在小摊前买了三根糖葫芦,拆开一根递给宋巧娘,其余两根给余大山跟余宥安,“爹,我们现在去买扯点布,给小弟做几身衣裳到时候去学堂。”
余宥安本想说自己有衣裳,低头间,看着自己短了一截的袖子,收住话。
“闺女,这糖葫芦你快拿着,给我干嘛啊?”宋巧娘手上捏着拆开的糖葫芦,脸上一阵局促。
“娘,我不爱吃甜的,这是买给你的。”
摊前小贩看着其乐融融的一家人,笑哈哈开口,“这位夫人真是好福气,闺女孝顺儿子聪明。”
听到夸自己,宋巧娘不好意思的红了脸。
余大山笑笑,“巧娘,闺女买给你的你快吃。”
余月心情好,道了谢后几人走向镇上最大的成衣铺子。
余宥安拿着糖葫芦,满眼谨慎的跟在宋巧娘身边。
店里小厮看着四人的穿着,破旧的粗麻布打着补丁,看起来没有钱。
眼里却并未歧视,脸上挂着笑容,“客官请进,本店布匹成衣香料应有尽有,选好了可以喊我。”
宋巧娘眼里满是怯弱,紧挨着站在余大山身边。
就算没嫁人前,她也没来过成衣店,这是第一次进来。
余月看向挂起来的衣裳。
小厮顺着余月目光看过去,立马笑着介绍,“这是最新做出来的款式,价格全部五百文一件。”
余月看过去,缓缓出声“那件青蓝,那件湖蓝,那件浅绿色,还有那件墨绿跟淡蓝色我都要了。”
小厮倒吸口凉气,确定问道,“姑娘这五件衣裳得二两多银子,确定都要?”
“嗯,都要,另外要六匹绵布,两匹粗布,你算算多少银子。”
“好咧,棉布一匹一两二十文,六匹是七两二百文,粗布两匹四十文。再加五件成衣,抹个零头,一共是九两七百文钱,这边您付完银子就带您去选布色。”
小厮脸上笑意很浓,果然人不可貌相,这不今天有个大主顾。
宋巧娘只觉得肉疼,忙劝着,“月丫头,我跟你爹买匹褐色粗布就行。”
“娘,我看着买就行,你们去试试衣裳合身吗。”说着掏出银子付钱,小厮笑着迎上去选布匹。
宋巧娘本想拒绝,但见丫鬟迎上来带三人去试衣,便止住了话。
余月选完花色换完衣裳,掌柜的出来另外多送包碎布。
直到出了成衣店,宋巧娘也没回过神来。
伸手摸摸身上穿着的棉布成衣,眼眶湿润,心疼道,“你说你这丫头,买这么贵的衣裳,真是心疼死我了。”
“娘,你不要觉得心疼,我赚钱就是为了给你们花,你要慢慢习惯。”余月牵着她的手安慰着。
“你这死丫头,净会哄人高兴,可买这么多的棉布我们也用不完啊。”
余月笑着开口,“娘,天色还早,不如我们去趟姥姥家吧。”
宋巧娘愣住,心里一阵苦涩。
回娘家?
她还有什么脸面回娘家,这么多年爹娘两个兄弟不停的接济自己,没有十两银子也有六两了……
余月知道她心里不好受,逗她笑道,“娘,你今天穿了新衣裳可千万不能再哭鼻子了,不然就不好看了,我再去买点东西带给姥姥。”
宋巧娘破涕而笑。
大肆购买后,想到明日还要送笋,余月雇辆马车向梨花村里驶去。
宋巧娘娘家不远,住在距离狗窝村十里外的梨花村。
余大山坐在外边赶着马车,心里喜气洋洋,还好他以前跟牛老头学过赶牛车,这马车也大差不差嘛。
车厢内堆满了东西,宋巧娘双手紧握一起,面露紧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