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妈皱眉道:\"我不是说过让你少跟那些官宦子弟来往,免得被人算计吗?你怎么就不听呢!\"
薛蟠笑着说:\"妈,我又不傻,这次请我的都是些五六品官员的孩子,在神京不算什么,就算没有环哥儿,他们也不敢明面上得罪我,不过是看不起我罢了。
妈,您放心,我不会和他们来往太多的。\"
薛姨妈这才放下心来,笑着说:\"蟠儿,这次你妹妹回金陵可给我们长脸了,薛家的人都盼着你妹妹呢。\"
薛蟠笑着说道:“妹妹成了郡王侧妃,是内命妇,地位远高于外命妇,我们薛家无官无职,自然要依仗妹妹。
听说她们还想让妹妹送个女儿来服侍环哥儿呢。\"薛姨妈看着儿子,觉得他似乎也不像之前那么糊涂了。
六月,茜香国偷袭西海岸,南安郡王战败被俘,沿海失守,朝野震动。
皇城,大明宫养心殿。
弘武帝面色阴沉,坐在龙椅上,心中痛斥南安郡王无能,导致沿海沦陷,内陆安全受威胁。
他沉声问群臣:“诸位爱卿有何建议?”
张廷玉出列奏道:“陛下,唯有迅速调动八千兵马,阻止茜香国深入内陆,否则一旦西南动荡,后果不堪设想。\"
陈廷敬亦言:“恳请陛下择将速平沿海,以保百姓安宁。\"
李泰上前道:“陛下,茜香国虽小兵弱,实难侵占我国疆土,臣愿赴西海为陛下平定此事。\"
邓达也请缨:“臣愿往。\"
弘武帝沉声道:“二位爱卿退下,神京城尚需二位守护。
一个小小茜香国,还不配劳烦两位国公。\"自知邓达可能与宁王有关,他怎会放任其掌兵?
在弘武帝眼中,李泰所言甚是,茜香国不过弹丸之地,只需遣军征讨即可。
“戴权听旨,命平山伯岳鹏率十万大军剿灭茜香国逆贼!”
十日后,岳鹏领军至西海岸,长途跋涉使人马疲惫。
扎营后,派探马查探敌情。
探马回报:“伯爷,茜香国共有三万兵力,驻扎于西海岸边,似无意深入内陆。\"
岳鹏皱眉,若茜香国占领沿海却按兵不动,其中必有蹊跷。
即便如此,既已至此,便不能退缩,自己十万大军岂惧区区三万敌军?若是取胜,回朝爵位或许能更进一步。
次日清晨。
大乾军整装待发,前往西海沿子。
途中收容了不少南安大营的溃兵,平山伯妥善安置。
从西海大营溃兵处得知,茜香国的大炮极为厉害,正是凭借这种武器攻破了大营。
其士兵擅长使用火器,战斗力极强。
平山伯听闻此消息,眉头紧锁,意识到步兵已难以应对,只能依赖骑兵作战,否则伤亡将十分惨重。
与茜香国交锋后,方知对方为何选择固守而不深入内陆。
其战船上的火炮威力巨大,导致平山伯在损失数千骑兵后被迫撤退三十里。
次日,茜香国使者抵达军营传达国书内容,平山伯随即派专人向神京城的弘武帝汇报。
神京城内,南安王府气氛凝重,下人们行走时都小心翼翼,生怕触怒主子。
南安王太妃感叹家族仅存的倚仗——西海沿子的军队已经覆灭,担忧家族未来命运。
南安王世子则忧虑父亲被俘、战事不利将使家族陷入困境。
皇城中,大明宫养心殿内,弘武帝阅看平山伯的奏折后震怒不已,拍案斥责:“实在太过分!”
奏折中提到茜香国提出的苛刻条件:每年需进贡岁币,并且要求迎娶公主和亲。
这些条件完全违背了太祖定下的“致死不和亲”
的原则,若弘武帝答应,无疑是对皇权威信的巨大损害。
群臣看过奏折后均沉默无言,各自心中自有考量。
兵部尚书何文沉默片刻后说道:“陛下,现今国家刚有起色,不宜再起战端。
此次战事由南安王引发,不如让南安王献一女,与茜香国和亲以止战乱。
待我朝国力强盛时再图复仇未迟。\"
弘武帝听后沉吟,何文所言亦有道理,如此既能避免违背太祖遗训,又能阻止一场战争。
只是提及岁币,弘武帝仍觉不舍,毕竟他向来节俭。
张廷玉上前道:“陛下,何不召阳平郡王前来商议?此公勇猛善战。\"
弘武帝随即命戴权传令阳平郡王贾环入宫。
宁国府中,贾环得知西海沿子一战失利,南安郡王被俘,但这些事与他无干,因薛宝钗已有身孕。
“宝姐姐,你最近可有特别想吃的东西?我去为你准备。\"贾环在偏房陪伴着宝钗。
宝钗抚摸着腹部,微笑道:“爷,我并不娇气,若有想吃的,自会告知您。\"
此时晴雯急匆匆赶来,说前院有天使到访,陛下传唤三爷至养心殿。
贾环闻言笑着对宝钗道:“那我这就进宫,你要好好保重身体,切勿过度进补,以免胎儿过大导致难产。\"
宝钗甜蜜地回应:“爷,您这话不知说了多少遍了,快去处理正事吧,这里自有莺儿照顾。\"
贾环匆匆离开宁国府,抵达养心殿,行礼道:“臣,贾环叩见陛下。\"
弘武帝示意戴权将平山伯的奏折交给贾环,并道:“贾环,你看后有何看法,不妨直言。\"
贾环虽未细读,但也猜到奏折内容,接过看了看,随后问:“陛下,诸位大人有何意见?”
张廷玉答道:“王爷,兵部尚书等人的意见是……”
贾环摆手道:“张相,无论是否为陛下亲生女儿,一旦和亲成功,天下百姓都会认为陛下违背了太祖遗训,这对陛下的威望会有不小的影响。\"
何文道:“王爷,目前国库空虚,而茜香国武器精良,若无大量兵力,难以取胜。
即便能胜,平山伯也不会上奏折至神京。
而且,我们还需防备罗刹与蒙古,无法调拨太多军队。\"
弘武帝听后陷入两难,答应的话怕背负骂名,不答应又面临国事艰难。
李泰笑道:“既然王爷不愿和亲,不如领兵出征,将茜香国逐出大乾。\"
贾环冷哼一声:“李泰无需激我,若陛下准许,我愿率军平定这不知天高地厚的茜香匪寇。\"
弘武帝皱眉问:“贾环,你有几分把握?需多少兵马?”
贾环恭敬答道:“陛下,只需当年带我入蒙古草原的五千铁骑即可。
不过,臣有一请求,请陛下应允。\"
弘武帝急切询问:“什么请求?只要不过分,朕皆答应!”
贾环道:“臣需配备五千火器给这些骑兵,并再购几门火炮。\"
弘武帝皱眉:“贾环,不是朕不答应,神机营仅有三千火器,我去哪里找这么多?”
贾环笑道:“陛下莫忘,臣的百柄火器皆是自费购置,自有途径购买。\"
弘武帝叹道:“贾环,朕无银子为你买火器,若有银子,早派大军剿灭了他们。\"
贾环正色道:“陛下,臣自当尽力,所需费用由臣自行承担,定将这些茜香贼寇驱逐出境!”
声音坚定有力。
弘武帝深受触动,深知火器价格昂贵,贾环能做到如此地步,怎能不感动,遂言:“阳平郡王贾环,若你能收复西海沿子,朕便将此地封为你的封地!”
满朝官员闻言震惊,自国朝建立以来,四大郡王从未获封地,若非如此,那两家郡王府也不会衰败得如此迅速。
大乾的封地虽只享有部分赋税权,但仍不可轻视,毕竟拥有封地便意味着拥有一卫三千兵马的军队!
陈廷敬出列奏道:“陛下,历代未曾有异姓封王且赐地的先例,恳请收回成命!”
众大臣纷纷附和。
弘武帝未理会,说道:“朕心意已定,无需多言。\"贾环多次推辞,均被驳回。
英国公府中,邓达疑惑:“李兄为何不阻止?”
李泰笑答:“贾环得宠,因其无实权,唯君命是从。
若其功成名就,有了兵权,岂非隐患!”
宁国府内,黛玉听闻贾环即将出征,立即安排行装,叮嘱道:“环儿安心在外,家中有我。\"
贾环握着黛玉的手承诺:“林姐姐放心,我会平安归来。\"
平儿入内通报:“西府老太太传话,南安王太妃来访,请爷稍后前往。\"
荣庆堂上,南安太妃泪流满面:“姐姐,我家王爷被困,特来求助阳平王。
若能得救,南安府永记此恩!”
贾母安慰道:“妹妹莫急,待环儿归来,必设法营救。\"
南安太妃谢过贾母,欲行礼,却被贾母拦住。
贾环踏入荣庆堂,向贾母问安:“孙儿参见祖母,不知祖母召我何事?”
随后与南安太妃点头致意,自行落座,鸳鸯为其奉茶。
贾母对贾环说道:\"南安太妃为南安王爷的事情前来求助,你若有能力就帮忙救他出来。\"
贾环听后看向南安太妃,严肃地说:\"老太妃,我无法保证一定能救出南安王,打仗总是危险的,稍有不慎就会有生命危险。
我会尽全力而为。\"
南安太妃忙说:\"能得到王爷这句话,我已经非常感激了。
若是我儿真的有什么意外,也是她的命。\"说完便要给贾环行礼。
贾环连忙避开说:\"老太妃不必这样。\"
送走南安太妃后,贾母对贾环说:\"环儿,如果你这次出征能救南安王就尽力帮忙,如果不能也别冒险,你还有一家子需要照顾呢!\"
贾环听后心里一阵温暖,说道:\"祖母放心,没有什么比守护贾家更重要,我明白的。\"
贾母听后笑着点头:\"那我就放心了,今晚让鸳鸯陪你回去吧。\"鸳鸯在一旁害羞得抬不起头。
第二天清晨,黛玉、宝钗、平儿和鸳鸯等人送贾环到宁国府大门外,直到看不到他的身影才回后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