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严肃道:“老先生,您也不愿看到朝廷大军围攻,致使苗寨覆灭吧?当今圣上英明,今日我愿与您共同上书说明缘由,相信圣上会宽恕苗族的过错。\"
老者思索良久,挥手示意,兵器坠地声响不断。
杜远被斩首后,避免了一场浩劫。
当晚,贾环的奏折即刻以八百里加急送往神京。
神京城内,大明宫养心殿正逢早朝。
一名御史指责贾环擅自包围南疆城,未经旨意便扣押二品封疆大吏并杀害城卫都统,罪责当诛。
南疆城官员早已将贾环的行动以快 ** 至神京,但未夸大其词,如实上报。
新任督察院左都御史林如海闭眼 ** ,毫不担心。
他坚信贾环必有充分理由才会如此行事。
宋国公曹文忠悲从中来:“陛下,贾环太过放肆,竟杀害我的外孙,请陛下为我主持公道!”
弘武帝苦恼不已,贾环总是不先递奏折,给他惹了不少麻烦,越想越生气。
张廷玉出列说道:“陛下,待宁侯的奏折到达,听听他的解释。
我想若非紧急情况,贾环断不会如此鲁莽行事!”
曹文忠脸色铁青,对张廷玉说:“张大人,难道贾环的行为还有道理吗?”
张廷玉丝毫不惧曹文忠,笑着说道:“老夫并未说宁侯有错,一切还需等宁侯的奏折送达,看过他的陈述后再做定夺,陛下以为如何,宋国公?”
此时朝堂上争论正酣,一名小太监出现在养心殿门口,戴权急忙上前迎接,果然带来了贾环的奏折。
贾环的奏折分为两部分:一是澄清苗族土司叛乱的 ** 并请求责罚;二是说明自己之所以采取行动的原因,担心战事可能动摇国本。
弘武帝阅完两份奏折后递给张廷玉,说道:“爱卿也来看看贾环究竟说了些什么。\"
张廷玉阅毕后递给其他人,说道:“陛下,宁侯不仅无错,反而有功。
杜远的行为实在令人发指,非处死不能平息民愤。
更何况杜群任职期间对苗民横征暴敛,罪孽深重。\"
林如海看完后亦出班进言:“陛下,若与苗族全面开战,即便获胜,我朝也会损失惨重。
北辽罗刹人虎视眈眈,西南沿海局势也不稳,此时对苗族用兵岂不是给敌国机会?况且国库尚不足以支持一场大战。\"
弘武帝点头道:“林爱卿所言极是。\"
曹文忠看过奏折后脸色阴沉,他知道苗族土司的证词属实,只是遗憾南疆方继先毫无音讯。
张廷玉奏道:“陛下,杜群一家应押至神京交由大理寺审理,至于贾环,能避免一场浩劫,理应嘉奖。\"
牛继宗附议道:“陛下,张大人所言极是,宁侯确实功不可没。\"
卫国公邓达也出班说道:“陛下,宁侯此番功劳晋爵完全值得,但他年纪尚轻,已身居高位,若再晋升恐对他成长不利,不如让他多历练些时日。\"
林如海亦表示赞同:“陛下,卫国公所言有理,贾环年纪轻轻便位高权重,不宜再升以免骄纵。\"
邓达的话正合弘武帝之意,但他眉头微皱:“若功而不赏,岂不寒了天下功臣之心?”
卫国公邓达奏道:“陛下不妨从其他方面进行赏赐。
我听闻宁侯乃庶出,其母如今仅为五品宜人。
陛下可借此机会晋封其母,彰显贾环之功绩。\"
弘武帝听后大喜,暗自责怪自己竟未想到这一点,“戴权,速传旨,晋封贾环之母赵氏为三品淑人,并赐贾环斗牛服。\"
退朝后,三位国公同行,曹文忠神色阴郁,因外孙新逝心中悲痛,“邓兄,为何在朝堂上替贾环说话?”
英国公李泰微笑道:“曹贤弟,你仍未明了。
即便我们反对又有何用?贾环的功绩摆在眼前,邓贤弟一句话便断了贾环晋升之路。
为贾环之母请封,也是昭告天下,贾环不过是一介庶出罢了。\"
邓达笑着点头,“还是李兄了解我。\"说罢,爽朗一笑。
荣国府中,荣庆堂内,贾母正与王夫人、薛姨妈谈笑。
忽见鸳鸯急匆匆进来,“老太太,前院来了天使宣旨,让赵姨娘接旨!”
贾母皱眉,“赵姨娘接旨?难道环哥儿在南疆又有战功?”
随即带着王夫人和薛姨妈往前行院而去。
“……贾赵氏教子有方,特晋封为三品淑人,钦此!”
众人至前院时,只见赵姨娘跪地接旨。
贾母虽位高权重,对此却毫不在意,而王夫人的脸色却极为难看。
张姨娘本是家中仆役出身,如今却成了朝廷封赏的三品命妇,按礼制将来见面还需行礼,这让王夫人难以接受,手中绢帕已被她揉得不成样子。
薛姨妈则露出羡慕嫉妒之色,眼见赵姨娘由家仆升至朝廷五品宜人,再获三品淑人之封,这无疑是奴仆逆袭的典范,薛姨妈这才真正理解了“母凭子贵”
的含义。
送走宣旨的小黄门后,贾母对赵姨娘说道:“如今你已是朝廷命妇,平日言行需端庄稳重,切不可再像从前那般放纵失礼。\"
赵姨娘恭敬应道:“妾身谨记。\"
赵姨娘的小院里,迎春、探春、惜春都前来祝贺,连一向疏离的王熙凤也特意前来,让赵姨娘喜不自胜。
林府后宅。
荣国府的三姑娘传来消息,说三爷在南疆立功,姨娘如今已获三品淑人之位。
紫鹃一路小跑进竹静园报喜。
黛玉听后十分欢喜,只要环儿平安,立功与否并不重要。
她忙问:“环儿何时归来?身体是否安康?”
紫鹃摇头,黛玉误以为环儿受伤,顿时面露焦虑之色,连声追问:“可是受了重伤?严重吗?伤在哪里?现在情况如何?”
紫鹃翻了个白眼,解释道:“姑娘莫急,我没说三爷受伤,只是不知他何时归来。
姑娘为何这般紧张!”
黛玉脸红道:“你这丫头说话越来越不着调!”
紫鹃笑着建议:“姑娘若想了解,不如问问老爷。\"
黛玉暗自责怪自己糊涂,父亲在朝中定有所闻,难道这就是关心则乱?她心中羞愧,心想环儿真是自己的心病。
大乾弘武十四年六月初十,贾环押解杜群一家回到神京城,将人犯交付大理寺后,便前往皇宫觐见弘武帝。
养心殿内,贾环奏报:“臣贾环不负圣命,苗族皆已安抚妥当,杜群一家交由大理寺审理,特来交旨。\"
弘武帝微笑道:“起来吧,此次差事完成得极好,朕对你颇为信任。
你也奔 ** 日,回去休息吧。\"
贾环谢恩后离开,看着身上的斗牛服,心中愉悦。
更让他开心的是赵姨娘的封赏,她的封诰比王夫人高出两级。
他猜测王夫人此刻定然脸色难看。
在皇城门口与周扬等人会合后,骑马向宁荣街而去。
贾环先至荣庆堂,见赵姨娘也在,心情舒畅许多,向贾母行礼道:“孙儿给老祖宗请安!”
贾母笑道:“鸳鸯,快扶三爷起来,地上凉。
环哥儿一路辛苦,先回去休息,晚上老祖宗为你接风。\"
贾环点头致意后,与赵姨娘打过招呼,又向三春点头示意,随后返回宁国府。
惜春眼巴巴地目送贾环离开,她知道三哥需要休息,但现在有许多话想跟他说。
宁国府。
贾环刚到二门,便看到晴雯、彩霞、香菱以及小吉祥等人守候在那里,见到贾环到来纷纷行礼道:“三爷安!”
贾环笑着回应:“安!”
随后在众人的簇拥下回到后堂,更衣后坐定,听丫头们七嘴八舌地说起他离开数月期间发生的事。
天色渐晚时,鸳鸯亲自前来邀请。
贾环带着小吉祥与鸳鸯来到荣庆堂,此时贾府的主子们齐聚一堂,看着贾环穿着显眼的斗牛公服,无不艳羡,尤其是薛姨妈,目光中满是欣赏。
贾母一时恍惚,仿佛看到了已故的贾代善,而贾政则满心自豪,能够养育出如此优秀的孩子让他感到无愧于祖先。
尽管贾赦父子对此既羡慕又嫉妒,但也清楚这都是贾环凭借自身努力得来的。
如今赵姨娘的地位已有所提升,在宴席上也有了一席之地。
看着英俊挺拔的儿子,她心中涌起一阵酸楚,环哥儿在外究竟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才换来了自己的今日。
众人入座后,贾母喜笑颜开:“今天是为了给环哥儿接风,他可是个人才,贾家能重振家业,少不了他的功劳。
来,环哥儿,让老祖宗陪你喝一杯。\"贾环急忙起身说道:“老祖宗过誉了,孙儿不过是尽了些本分,陛下也是看在两位先国公的恩泽上才多加垂青,只希望您身体健康,能保我们这些后辈平安富贵。\"贾母明白贾环是在谦虚,虽然在宫里她并无地位可言,但心里却很是欣慰,若孙子一直这般体贴就好了。
王熙凤在一旁打趣道:“谁不知道三弟在外春风得意,现在又得了赏赐的新衣裳,还不是多亏了老祖宗教导得好?有什么秘诀也传授给我这个‘烧焦的卷子’吧,也好让我在人前风光一把。\"贾母笑着调侃道:“快撕烂她的嘴!”
这种融洽的氛围下,晚宴自然宾主尽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