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门前,贾环身为家族中爵位最高之人,自当居首。
贤德妃省亲按国礼排列顺序。
远处,宫人分列两侧,随后是执仪仗的太监宫女,元春轿前有两位女官相伴,其中一位正是随元春入宫的贾家家生子抱琴!
半副銮驾抵达荣国府门口,贾赦、贾政及贾母等人跪地行礼:“恭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唯贾环屹立不动,领头太监正欲喝止,却见他身着蟒袍,遂噤声。
获赐蟒袍者,除皇帝太后外均可免跪拜之礼,此即贾环的倚仗。
贾环上前,笑道:“大姐姐,许久未归家,下来瞧瞧是否与离家时有异。\"身旁女官欲言又止,被贾环目光一扫,顿时闭口。
宫中无人不晓,宁侯难以招惹。
贾母见状,心中震惊,环哥儿在宫中竟如此尊贵,连宫人都惧他三分,看来我过去对他的实力有所低估。
元春虽觉此举不妥,但依旧依从贾环之意,下了銮驾。
贾环推开女官,在众人惊愕中搀扶元春进入荣国府。
元春一路观景,与离家时无异,却已双眼含泪,至荣庆堂更衣换上明黄彩凤锦衣,随后开始游览省亲别墅。
一路上行,园子虽改名为省亲别墅,但景致与书中所写并无差异。
待返回荣庆堂,贾元春终于得以近距离见到贾母、王夫人以及三春姐妹。
贾母带着邢夫人和王夫人,还有三姐妹跪拜道:“臣妇等叩见娘娘千岁。\"
未等贾母跪下,贾元春已快步上前扶起贾母,眼眶微湿,声音哽咽地说:“老祖母,今日总算见到您了。
这般团聚的情景常在我梦中浮现,未曾想到今日梦想成真,即便将来离开人世,我也再无遗憾!”
贾母听后亦是悲从中来,想起元春幼时的模样,不禁老泪纵横,说道:“可怜我的元儿,当年为了贾家,我也是迫不得已啊,你千万不要怨恨祖母。\"祖孙二人相拥而泣,旁人见状无不为之动容。
元春转身来到王夫人面前跪下道:“这些年来未能侍奉母亲膝下,实在是女儿的过错,请母亲莫要责怪。\"王夫人将元春紧紧抱住,泣不成声:“我的元儿啊!”
她神情哀痛,令人感怀不已,此刻她的心中只有对女儿离别的深切思念,再无其他杂念。
两人哭了一阵后,元春才松开王夫人,走到迎春面前,说道:“迎儿,这些年过得如何?千万别委屈自己。
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就去找三弟商量,让他为你做主。\"迎春回忆起幼时姐姐对自己的疼爱,却因分别多年未曾相见而倍感悲伤,眼眶泛红地回答:“大姐姐,迎儿过得很好,环儿一直对我很好,您在宫中的生活一定很艰难,请务必保重自己,不必挂念我。\"元春含泪点头,又与探春、惜春寒暄几句,然后问道:“姨妈和林妹妹为何没有来?”
贾母连忙解释说:“外家未经圣旨允许,不敢擅自进入。\"元春随即吩咐抱琴传话。
不久,薛姨妈、宝钗和黛玉一同进来。
薛姨妈与宝钗都跪下行礼,而黛玉因身份特殊,只是福身致意。
向薛姨妈问安之后,元春走近黛玉,仔细端详一番后笑着说:“林妹妹果然秀丽非凡,三弟真是好福气。\"黛玉羞涩地低头回应:“娘娘过誉了。\"元春笑着摇摇头,温和地说:“以后直接叫我大姐姐就好。\"接着她又问:“三弟宝玉为何不见?”
贾母再次强调:\"外男无旨,不得擅自进入。\"
\"速传!\"
话音刚落,一名太监便进来通报:\"启禀娘娘,贾赦、贾政等 ** 拜见娘娘。\"
元春听后重新坐回主位,说道:\"传!\"随即贾赦、贾政等人在太监的带领下进来向元春行国礼,一番问答后退出。
不久,贾环与宝玉来到荣庆堂。
宝玉只能跪地行礼,而贾环只是象征性地拱拱手,就算是行礼了,这一幕让一旁的薛姨妈羡慕不已,心中暗想这才是真正的尊贵。
在众人的惊讶目光中,贾元春走到贾环面前福身施礼。
贾环急忙避开,笑着问道:\"大姐姐这是何意?\"
元春笑道:\"三弟,别人不知姐姐为何能成为贤德妃,但姐姐自己岂会不清楚?若非三弟在战场上拼死立功,天家为了拉拢三弟,姐姐如今不过是个女官罢了。
全靠三弟的福气,姐姐才有今日,三弟理应受姐姐一礼。\"说完,又行了一礼。
贾环这次没有回避,而是伸手扶起元春,说道:\"大姐姐何必如此,您为了贾家进宫受累,作为族长的三弟也有责任为您尽一份心。\"
堂中众人听了都吃了一惊,万万没想到元春封妃背后竟有这么多隐情。
细细一想,确实如此,元春在宫中多年从未听到什么好消息,怎会突然封妃?如今终于明白其中缘由。
元春叹息道:\"当年祖母送我进宫时,我已明白是为了什么。
姐姐身为贾家的女儿,自是责无旁贷。
但在宫中这么多年无所建树,我也深感愧对家族。
原本想着到了年纪就能出宫,在祖母和母亲面前尽孝。
没想到竟有这样的变化,也是上天垂怜我们家又出了个杰出人物,我心中实在欢喜。\"
贾环笑道:\"大姐姐过誉了,小弟今日的成绩也是托祖宗的福荫。
姐姐在宫中无需与人争斗,只需安心生活即可,外界的事自有小弟支撑。
只要姐姐在宫中平安无事,我和陛下便是姐夫与小舅子的关系,很多事情也就容易多了。\"
贾母听后十分欢喜,贾环的话正合她心意,这才是真正的家人。
她笑着说道:“环哥儿说得有道理,只要你们下一代过得好,我即便立刻离开人世,也能安心地去见老国公了。\"
贾元春拉过一旁的宝玉仔细打量,眼中含泪说:“当年我离家时,你还小,现在还记得我这个姐姐吗?”
宝玉起初对这位姐姐有些陌生,但此刻看到流泪的元春,内心涌起一股熟悉的感觉,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下,哽咽着唤道:“姐姐!”
两人哭泣一阵后,元春破涕为笑,说道:“看我这人,我们亲人好不容易相聚,本应高兴才是,却被我弄糟了。
这次分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也许今生再也无法相见。\"
贾母闻言悲伤地抱住元春,叹道:“可怜的元儿,是我对不起你,让你去了那个不见天日的地方吃苦。\"
元春泣不成声:“早知今日,当初何必将我送到那种地方!我在宫中夜夜思念家人,每到夜晚更是痛苦不堪。
原以为今生无缘再见,没料到今日还能与亲人相逢,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
但即便今日相见,又能如何呢?今后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也许一辈子都无法再聚首。\"
堂上众人心中悲戚,尤其是黛玉,泪如雨下。
亲人近在咫尺却难以相见,实在令人痛心。
女官欲上前搀扶元春回座,却被贾环一眼瞪住,立刻退回原处。
元春见状,笑道:“三弟不必为难她们,她们也是按规矩行事罢了。\"
贾环笑着说:“大姐姐何必如此悲伤,省亲别墅已经建成,到时候我会向陛下请求,每年让您回府一次。\"
贾元春惊喜万分:“环弟,这真的可行吗?”
她深知贾环在弘武帝心中的地位,满怀期待地看着他。
贾环哈哈大笑:“有何不可?省亲别墅我都建好了,为什么不让我们家使用?难道我修它是为了别的?我一定得跟陛下好好说说!”
贾环的话让贾母身边的人十分震惊,这样的话岂是一个臣子该说出口的?但看元春的态度,贾环并非信口开河,这让贾母既感到震惊又有些欢喜。
元春听后高兴地说:“若是这样,姐姐我可得好好谢谢你啊,环弟。\"
贾环摇摇头说:“姐姐能入宫全是为了家族,多来看看咱们也是我分内之事,您不必言谢。\"他心里明白,自己和弘武帝的关系已不如太上皇在世时那样亲密,不过像这样的小事,弘武帝还是会顾及他的面子。
众人继续闲聊了一会儿,元春便开始考察宝玉及其他人的学问,看完几人的诗作后,她笑着评价道:“各位弟弟妹妹的才华都不错,其中林妹妹和薛妹妹稍显突出。\"随后转向贾环说道:“环弟,你当年写的《江城子》可是广为流传,不如再写一首如何?”
贾环不好推辞,笑着说:“那就请姐姐出个题目吧。\"
元春思索片刻,说道:“就以省亲为主题吧!”
贾环笑着说:“那我就试着填首词。\"他来回走了几步,开口道:“梦绕吴头楚尾,万里婵娟岁岁,尘务总营营,家柳不堪折悴。
今拟,今拟,乘轿飞至。\"
“好极了!三弟果然是文采斐然。\"元春听罢鼓掌称赞。
听到这话,黛玉心中暗自得意,轻轻瞪了贾环一眼,而贾环则得意地一笑,惹得黛玉更加不满,狠狠地瞪了回去。
他们的小动作都没逃过元春的眼睛,她带着笑意看了看黛玉,黛玉顿时羞得满脸通红,迎春她们见状都忍不住掩嘴偷笑。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转眼间到了元春回宫的时间,经过宫人的多次催促,贾元春才含泪与众人告别,坐上半幅銮驾离开。
第二天,元春便下达旨意让姐妹们都搬到园子里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