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听后十分震撼,一个君主能为臣子考虑得如此周到,这绝不仅仅是一种重视,而是弘武帝真的把贾环当作自己的子侄一般看待。
但他又忍不住多疑,担忧这样的关系能否在弘武帝真正掌控天下时依然保持。
“陛下对宁侯的恩德千古难寻,我也希望陛下与宁侯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明君贤臣典范!”
次日,早朝开始。
“臣弹劾贾环,违背人伦纲常,不敬长辈!”
一位年轻御史出列奏报。
贾环闭目不语,站得笔直,对周围的一切充耳不闻。
弘武帝沉声喝道:“详细陈奏。\"
“贾环在府中行为放肆,忤逆荣国府太夫人,对嫡母也不尽孝道,还霸占了贾珍之妻尤氏以及贾蓉之妻。
他所做的这些事情实在令人厌恶,这样的人怎么能够享受高位?请陛下明察。\"
弘武帝看向贾环,问:“贾环,你有何辩解?”
贾环睁开眼睛,走近御史,问道:“你所言之事,可有确凿证据?若没有证据就在朝堂上冤枉朝廷重臣,这可是重罪!”
御史的脸色变得有些苍白,但仍然坚持道:“宁侯,御史根据传闻弹劾是惯例。\"
“哦?那就是没有证据了?那你说这么多有什么意义!”
贾环轻蔑地说道。
这时刘唐站了出来,“宁侯,空穴不来风,如果你没有做过,为何会有如此多的议论?”
赵好(改名后)插嘴道:“刘大人,没有证据的事情就不要提了。
如果有证据,我立刻辞职;如果没有证据,刘大人还是回去休息吧。\"
弘武帝转向那位御史,问道:“你有证据吗?”
年轻的御史冷汗直冒,紧张地说:“臣无证据,但市井间的传言或许并非全假。\"
张廷玉说道:“市井中的传言大多不可信。\"
弘武帝冷眼看向那位御史,说道:“若无确凿证据,你还是退下吧。\"
林如海此刻冷冷瞥了年轻御史一眼,令其心生寒意,不知何时得罪了这位顶头上司。
作为左都御史,林如海统领天下御史,得罪他无疑会带来诸多不便。
他此刻也在反思,不该因一时冲动被人 ** 而站出来。
元兴三大国公对此事毫不在意,认为不过是无端猜测,就算属实,也难以对贾环有所影响。
散朝后,贾环随林如海回府,在书房坐下,黛玉亲自奉茶,泡的是上等大红袍。
林如海品了一口茶,闭目片刻,才开口问贾环:“你知道这谣言从何而来?”
贾环微微一笑,道:“姑父是在考验我吗?”
见林如海笑而不语,便接着说:“谣言不外乎两个来源,一是朝中有人故意为之,但这种小事不至于对付我,他们不会做无意义之事。
二是来自我们贾府内部,明显是内宅手段,幕后人自然浮出水面,老太太不会做此等事,因此只能是王氏所为。\"
林如海点头称赞:“不错,你进步很大,分析得十分透彻。
那你打算如何处理此事?你并无直接证据,即便有证据,老太太也不会容许你动王氏,毕竟她是元妃之母。\"
黛玉听到这里愣了一下,她也曾听闻关于贾环的流言,向来不信,如今得知是王夫人所为,对她的看法更加负面。
贾环笑道:“姑父,本不想与内宅之人争斗,但看来她越来越得意了。
这次我定要给她点教训,具体如何,暂且保密,日后您自会知晓。\"
林如海捋须点头:“很好,你自己掌握分寸,别太过火。\"说完,拿起茶盒离开,留下惊讶的贾环和黛玉。
黛玉转头看向贾环,表情明显。
贾环苦笑,再次拿出一盒大红袍递给黛玉。
黛玉满意地收起茶叶,调皮地说:“环儿,今天留下吃饭吗?”
贾环无言。
午饭非常丰盛,尤其是那道银耳拌鱼唇,让贾环吃得格外满足。
“三爷,味道如何?”
紫鹃一边为贾环添酒一边问。
贾环笑道:“确实清爽可口,很好吃。
你家厨子的手艺不错,我打算带回去。\"
紫鹃愣了一下。
黛玉瞪了贾环一眼,“环儿,你刚才说什么?”
贾环笑着对黛玉说:“林姐姐,难道你连一个厨子都不舍得吗?”
“噗嗤!”
紫鹃笑了,“三爷,你要的厨子就在眼前啊!”
贾环无语。
心情愉悦地离开林府后,贾环来到城东的宅院,把事情交代给李大,然后返回宁国府。
两天后,李大前来拜见贾环,“侯爷,事情查清楚了,王夫人确实在外放 ** ,只是由周瑞家的代劳,其中还涉及两条人命。\"
贾环沉思片刻道:“你去安排苦主到顺天府告状,顺便帮忙疏通关系。\"
“是,侯爷。\"李大领命离去。
次日,贾母在荣庆堂和孙女们谈笑时,鸳鸯匆匆跑进来,“老祖宗,顺天府的差役来了,要传太太去问话。\"
贾母闻言一惊,顺天府怎么会这样,荣国府是何等身份,岂容他们胡来。\"鸳鸯,让他们领头的进来问话。\"鸳鸯出去后,大家纷纷退到后面。
前院书房内,贾政正在与清客们吟诗作对,常随进来报告:“老爷,顺天府的差役来了,要太太去顺天府大堂,说是太太放 ** ,还牵扯到命案!”
贾政听后大惊失色,这个糊涂妇人怎么做出这种事,但仍怀疑地问:“这是真的吗?顺天府有什么证据?”
常随哭丧着脸回答:“老爷,这小的也不清楚。\"
贾政脸色阴沉,几位清客亦神情凝重。
詹光开口道:“老先生,此事还是先问太太吧。
若属实,尽快归还银钱为妙,也算减轻些责任。
至于人命之事,安抚苦主才是关键。\"贾政此时已六神无主,听后连连点头:“正是,正是。
只恨我家出了这样一个恶妇,让诸位见笑了。\"
詹光捋须继续道:“此事万不可轻忽,另外,令亲家林如海是督察院左都御史,您不妨写封信,请他帮忙压下此事,莫让其传入内阁,以免节外生枝。\"近来新政推行在即,弘武帝虽无兵权,却网罗了许多年轻才俊,而元兴老臣日渐式微,逐渐被新人取代。
这些新进官员对荣国府这样的老牌勋贵并无好感。
见贾政忧心忡忡,程日安慰道:“您不必太过担忧,放贷之事并非罕见,哪家高门不会遇到?这不算大罪。
以三爷现在的地位,再加上宫中娘娘的支持,应该不会有大事。
况且现在时间充裕,可以想办法应对。
眼下最要紧的是先问太太此事是否属实,属实的话就要尽早处理。\"贾政急匆匆赶往荣禧堂,听说差役已被老太太叫到荣庆堂,便赶紧往荣庆堂赶去。
东路院,王熙凤的住处,平儿迅速将事情告诉了她:“奶奶,多亏您当时没立刻答应,否则现在遭殃的就是您了!”
王熙凤此刻也心有余悸,当初没有立即答应太太的要求,是因为正忙着处理贾环的事。
她也曾动过念头,想忙完这段时间再去问问太太的意见,没想到事情这么快就败露了,心中暗自庆幸。
“平儿,走,我们一起去荣庆堂看看。\"说完,便带着平儿往荣庆堂走去。
荣庆堂此刻气氛压抑,丫头们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惹出麻烦。
王夫人跪在地上哭诉道:“老太太,外人只看到我们贾家风光无限,却不知家中困境。
这些年支出大于收入,家底早已空虚,如今更是入不敷出。
老太太既然委我管家,我定当尽心尽力,若只为博得好名声,只需专心侍奉您即可,何必自寻烦恼呢?”
贾母听后想起王夫人多年来的悉心照料,不禁老泪纵横:“家境竟糟到这般地步?难道真的如此艰难吗?既如此,为何一直瞒着我不说?”
王夫人边哭边说道:“老太太年纪这么大,怎能让您操心财物之事,这岂不是我们做晚辈的不孝?”
实际上,无论是贾母还是王夫人的私房钱,都不比荣国府的公款少,只是那些都是各自的私产,尤其是贾母的私房,据说价值数百万。
王夫人接着说:“我本想为家增添收入,见外面许多人靠放贷获利,所以我也尝试了一下。
但害人性命的事我是不会做的,老太太深知我信佛,怎么会干出那种事呢?”
贾母虽信任王夫人的话,但仍疑惑:“老二家的,是不是你被底下的人骗了?”
跪在地上的王夫人嘴角微扬,说道:“老太太不必担心,此事全由我一人负责,与府上无干。
只盼我走后,您能善待我的宝玉。\"王夫人说着已泣不成声。
贾母听了王夫人的话,心中更感悲凉,叹道:“都是家中的男人们无能,偌大的国公府竟落到这般田地,若非如此,怎会让一个妇人用这种手段填补家用?”
这时,周瑞家的全身颤抖,脸色惨白,即使有罪,也只能由她这个下人承担,但她此刻却什么也没说。
王熙凤进来时看到这一幕,含泪扶起王夫人。
贾母悲叹道:“老二媳妇真是糊涂,家里就算没钱,难道还能让我这个老太婆无米下锅不成?从前的爷们儿没本事,你一个妇道人家又能支撑多久?真是废物!眼看着环哥儿长大,贾家该复兴了,怎么会出现这种事。\"
这句话恰巧被赶来的贾赦和贾政听到,让他们满脸羞愧,贾政的怒火一时难以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