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钟后。
张毅和四傻押解着囚车从光化门缓缓驶入了长安城,然后直接朝雍州府衙所在的光德坊驶去。
囚车上,孟弘文装死,孟东、孟西、孟北真的死了,一路走来,大街上的行人对着囚车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张毅骑在马上,看着大街上驻足围观的长安百姓,面容严肃,脸上没有一点表情,四傻紧随其后,手握长刀,时不时的呵斥着靠得太近的路人。
囚车缓缓碾过长安城的青石板路,车轮发出了沉闷的咯吱声,孟弘文蜷缩在囚笼一角,紧闭双眼,不敢有丝毫的动弹。
孟弘文非常清楚,一旦被人发现自己还活着,那么等待他的很有可能就是一支夺命的利箭。
“大家快看,那囚车里的人好像都已经死了,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热闹的人群中,忽然有人惊呼道。
周围众人纷纷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于是纷纷开始猜测起来,一时之间人们众说纷纭,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在长安城传开了。
人群之中,一名高府的卫士确定孟弘文及其手下的三名仆人身死之后,立即返回高府报信。
一刻多钟后。
张毅和四傻押着囚车缓缓驶入了光德坊,很快便在雍州府衙那严重威严的大门外停了下来。
看守府衙大门的监门卫火长吕驻,一见之下立即上前拱了拱手,“小的拜见诸位大人,不知诸位大人来我雍州府所为何事?”
张毅随手取下腰间悬挂的鱼符朝吕驻递了过去,“本官少府监丞兼工部员外郎张毅,有非常重要的事求见杨长史,你前面引路吧!”
张毅的大名吕驻早就如雷贯耳,如此传奇人物当面,吕驻自然不敢怠慢,当即礼貌的伸了伸手,“张大人请,我们长史大人就在府衙正堂。”
张毅点了点头,随即看了看身后的四傻,“带上孟弘文,随我一起去见杨长史。”
程处默点了点头,快步来到了囚车旁,取出钥匙打开了囚车门,“孟弘文,雍州府到了,快下来吧!”
孟弘文听闻,立即起身走下了马车,在吕驻的引领下,张毅一行六人走进雍州府的大门来到了府衙正堂外。
“诸位大人请稍等,小的这就进去通报长史大人。”
吕驻拱了拱手,快步走进了府衙正堂。
片刻之后,吕驻出了府衙正堂,来到了张毅面前,“张大人,长史大人有请!”
张毅点了点头,抬腿朝府衙正堂走去,四傻和孟弘文见状立即跟上。
张毅一行六人踏入府衙正堂,只见堂内陈设肃穆,一位身着紫色官袍皓首苍颜面容清瘦的老者,手执毛笔正在公案前处理公务,此人正是雍州长史杨恭仁。
张毅和四傻见状,齐齐上前恭敬的拱了拱手,“少府监丞兼工部员外郎张毅,盐政监巡查房俊、程处默、尉迟宝琳、秦怀道,拜见杨大人!”
杨恭仁缓缓放下手中的毛笔,起身抬了抬手,“诸位大人不必多礼,快快请坐,上茶!”
“谢,杨大人!”
张毅和四傻刚刚入座,候在一旁的侍女就端上了茶水。
张毅和四傻赶了半天的路,口早就渴了,纷纷端起茶杯就喝了起来,一杯热茶下肚,立马就驱散了身上的寒气,顿时感觉舒服多了。
杨恭仁看了看正堂门口带枷锁的孟弘文,缓缓开口说道:“小张大人,他就是那个劫持你张府侍女诗鸾的孟弘文?”
张毅连忙起身拱了拱手,“回杨大人,正是!”
杨恭仁微微颔首,“小张大人,贵府侍女诗鸾被劫之事,老夫已经听周雄介绍过了,其实这种劫持类的小案件,你完全可以把人带到万年县县衙,柳县令自会公正惩处。”
张毅再次拱了拱手,“长史大人,据孟弘文供诉,背后指使他劫持诗鸾的人就是他的表兄柳隆,而这个柳隆正是万年县县令柳筠的儿子。”
“不仅如此,下官押解孟弘文回长安城的路上还遭到了黑衣蒙面人的袭杀,盐政监的差役十三人受伤,三个参与劫持事件的孟家仆人当场中箭身亡。”
“孟弘文也身中两箭,幸好下官早有准备,提前让孟弘文穿上了护甲,这才保住了一条性命,下官为了以防万一,这才决定把孟弘文押到雍州府受审。”
张毅此话一出,杨恭仁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本以为这只是一个小案件,万万没想到竟然还闹出了人命。
公然袭击朝廷命官,而且还是陛下最看重的少年圣贤张毅,另外还有四位当朝国公的儿子,虽然张毅和四傻并没有受伤,可这事的性质却是非常的恶劣。
此事一旦传到陛下的耳中,一定会下旨严查,杨恭仁不敢怠慢,立即起身朝着正堂门口大声说道:“来人!”
杨恭仁话音刚落,一名卫士匆匆从外面走了进来,双手抱拳一礼,“小的候命!请大人吩咐!”
“胡盛,你马上去把司法参军顾世德找来,老夫有非常紧急之事让他去做。”
“小的遵命!”
胡盛拱了拱手,立即转身快步离去……
胡盛一走,杨恭仁随即一脸担忧的看了看张毅和四傻,“你们几个没有受伤吧!”
张毅立即开口回道:“谢杨大人关心,我们并没有受伤。”
杨恭仁点了点头,“没受伤就好,哦对了小张大人,这个柳隆和你有仇吗?”
张毅摇了摇头,“回杨大人,下官根本就不认识这个柳隆。”
杨恭仁一脸不解的看向张毅,“既然小张大人与这个柳隆素不相识,那他为什么要指使孟弘文劫持你的侍女诗鸾呢?”
张毅立即开口回道:“下官以为,这个柳隆应该也是受人指使。”
杨恭仁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小张大人所言在理,以老夫多年断案经验判断,柳隆背后之人必定是小张大人仇人,不知小张大人可有怀疑的目标?”
据张毅所知,杨恭仁本名杨纶,后改名杨温,字恭仁,唐朝初期宰相,隋朝观德王杨雄之子。
他历经隋唐两朝,以清正廉洁、晓畅军事着称,在隋朝时曾平定杨玄感叛乱,武德二年,被唐高祖李渊重用,任黄门侍郎,封观国公。
李世民即位后,先后任雍州长史、洛州都督,太宗称其“堪当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