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
工部衙门。
日头初升,洒下一片暖光,将这威严庄重的皇家建筑勾勒出一层淡淡的金边。
一位身着浅红色官服的中年官员,正紧锁眉头,在工部衙门前来来回回的走动着,口中喃喃自语,神情甚是急切。
此人正是工部下属工部司的主官——工部郎中韦传智。
工部掌管着全国官营手工业的政令,从农具生产标准的拟定、技术规范的制定,到官府作坊的统筹运作,事无巨细,皆在其职责范围之内。
工部司则主要负责农具制造,尤其是大型铁制农具犁、铧、镰等的生产改良事宜。
韦传智昨日午后便接到李世民旨意,命他全力协助张毅改良辕犁。
在此之前,张毅改良精盐提炼术、铸造马蹄铁,其手段之神奇,令精通农具生产的韦传智钦佩不已。
又听闻张毅即将入他麾下担任工部员外郎,韦传智更是满心欢喜,期待能与之一同革新农具,造福天下百姓。
天刚破晓,韦传智便匆匆赶到工部当值,他坐在工部司的郎中阁内,茶水换了一杯又一杯,眼睛时不时望向门口,可始终不见张毅的身影。
满心的期待让韦传智坐立难安,终于,他按捺不住,索性来到工部衙门外等候。
此时此刻,韦传智一边踱步,一边在心里暗自思忖。
“小张大人怎的还不来?莫不是途中出了什么岔子?这改良辕犁之事,关系重大,可容不得半点耽搁……”
就在此时,张福驾驶着马车缓缓停在了工部衙门的大门外。
“家主,工部衙门到了。”
张福的声音传来,张毅随即起身走下了马车,快步朝工部衙门走了过去。
韦传智正想着,抬头一看远处一个身影渐渐的清晰起来 ,双眼一亮赶忙迎了上去。
韦传智快步向前,还未到近前,便远远拱了拱手,高声说道:“小张大人,你可是让我一阵好等啊!”
张毅见一位身着浅红官服的中年官员迎上来,仔细一看竟是工部郎中韦传智,当即拱手还礼道:“韦大人,实在抱歉,刚才路上有些耽搁,让大人久等了。”
韦传智摆了摆手,满脸热忱的说道:“无妨无妨,只要来了就好,小张大人才华横溢,此前改良精盐提炼术与铸造马蹄铁的手段,真是让我敬佩不已。”
“现如今,小张大人能来工部协助改良辕犁,实乃天下百姓之福啊!”
说罢,韦传智便拉着张毅的手,往工部衙门里走去。
不一会儿,两人来到了工部司的郎中阁,韦传智让张毅落座,亲自为他斟了一杯茶水,神色郑重的说道:“小张大人,陛下对改良辕犁一事极为重视,特意下旨要咱们全力推进。”
“如今这农耕之重,关乎社稷民生,一套好的农具,能让百姓事半功倍,多产粮食呐!”
张毅微微颔首,伸手接过茶杯,轻抿一口茶水,缓缓开口说道:“韦大人所言极是,下官此次前来,也是想为农事尽一份力,为天下百姓做点实事。”
“下官此前对辕犁做了些研究,有了些许思路,但还需到工坊实地查看一番,结合工匠们的经验,方能推进改良。”
韦传智听闻,眼中满是赞许,“小张大人真不愧是我大唐的少年圣贤,考虑果然周全。”
“咱们工部司下属工坊,有不少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他们对农具制作极为熟悉,只是缺少创新之法,小张大人的到来,正好给他们提供思路。”
韦传智说罢随即起身,“事不宜迟,我这就带你去工坊,与工匠们见个面,共同商讨改良之事。”
张毅点了点头,随后两人一同前往工坊,一路上,韦传智向张毅介绍着工坊的情况以及过往农具改良的一些尝试。
片刻之后,张毅在韦传智的引领下,来到了工部司一处制作农具的工坊,正在忙碌的工匠们见韦传智带着一位陌生的大人前来,纷纷放下手中活计拱手行礼。
“我等拜见两位大人?”
韦传智抬了抬手,“诸位工匠不必多礼,给大家隆重介绍一下,这位是我大唐的少年圣贤张毅张大人,也是我工部司新任员外郎。”
“陛下钦点由张大人全权负责辕犁的改良事宜,咱们工部司全力协助,大家有什么想法和经验,都可以向张员外郎汇报。”
韦传智话音刚落,一位年长的工匠上前一步,恭敬的拱了拱手,“张大人,我们这些人做了一辈子农具,这辕犁也打造过无数,可真要改良,实在是不知从何下手,还望张大人指点。”
张毅笑着摆了摆手,“大家都是前辈,谈不上指点,我也是来向各位学习的,我想先了解一下,大家在打造辕犁时,觉得现有设计最不方便、最耗费人力的地方是哪里?”
张毅此问题一出,工匠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有的说辕杆转向不够灵活,有的说犁铧入土深浅难控制,还有的说在不同土质的田地使用时效果差异大。
张毅专注地聆听着工匠们的讲述,从他们的言辞间,他敏锐洞察到,工部的这些工匠对辕犁的构造了如指掌,对其利弊也分析得头头是道。
然而,他们却在改良之路上陷入了迷茫,不知该从何处突破。
待众人发言完毕,张毅脑海中浮现后世曲辕犁的精巧构造,缓缓开口说道:“诸位工匠,依我之见,辕犁的改良可从以下三个关键方面着手。”
“其一,把辕犁的辕由直变为弯曲状,如此可缩短回转半径,使耕种更加轻便高效。”
“其二,增加犁盘,使得耕作更灵活,以适应小块田地的耕作。”
“其三,增加可以调节耕作深度的犁评和犁建,以适应耕作不同土壤,提高耕作效率。”
张毅一边侃侃而谈,一边以手为尺,生动地比划着,细致入微地阐述着曲辕犁的精妙构造。
韦传智与一众工匠们听得全神贯注,目光紧紧跟随着张毅的一举一动,时不时就关键之处提出疑问,或是灵光一闪,贡献出独到的建议。
一场古今思想的碰撞,在工坊之内悄然展开……
阳光透过窗户,宛如一层薄纱,轻柔的洒落在众人身上,映照出他们眼眸中对改良辕犁满满的期待,那光芒,比阳光更加耀眼。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张毅和一众工匠达成共识之后,改良辕犁的工作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