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宫。
立政殿。
长孙皇后正在和李丽质说话,李世民一脸兴奋的从殿外走了进来,两人一见之下立即起身行礼。
“臣妾拜见陛下!”
“儿臣拜见父皇!”
“皇后丽质不必多礼。”
李世民摆了摆手,随即在长孙皇后对面坐了下来,候在一旁的宫女立即上前端上了茶水。
“谢,陛下!”
“谢,父皇!”
长孙皇后见李世民满脸的笑容,当即开口说道:“难得二郎今天这么高兴,可是遇到了什么可喜之事?”
“观音婢,张毅的事你都听说了吧!”
长孙皇后点了点头,“青雀都已经告诉臣妾了,这个张毅确实是一个天才,他写的十首诗臣妾已经读过了,当得起少年诗仙之名。”
“张毅的五个上联,臣妾想了好久,至今为止仍然没有一丁点的头绪,如此绝妙的五个上联,臣妾还是第一次遇见,想要对出下联,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长安城接下来怕是要热闹一段时间了。”
“哈哈哈……”
“朕自即位以来,长安城里的那些个文人,吃饱了饭没事做,每天聚在一起除了议论政事,就是在说朕的不是。”
“张毅的五个上联一出,正好可以分散一下他们的注意力,朕希望他们永远对不出下联来才好。”
长孙皇后笑了笑,“臣妾听青雀说陛下已经任命张毅为四门学博士,凭他的能力是不是有点大才小用了?”
“四门学博士只是暂时的,只要张毅在四门学表现的好,朕自会给他升官,再说了他毕竟才十三岁,给的官职太高的话,朕怕他骄傲自满,对他今后的发展不利。”
长孙皇后仔细一想,随即点了点头,“二郎思虑周全,是臣妾考虑不周了,希望张毅不要辜负了二郎对他的期望才好。”
“观音婢放心,对于张毅,朕还是很有信心的,这小子绝对不简单,咱们就等着看他的表现吧!”
“父皇母后,这个张毅真有你们说的那么厉害吗?”坐在一旁的李丽质突然开口说话了。
李世民看了看自己的宝贝女儿,随即一脸宠溺的点了点头,“那当然了,等朕的丽质将来长大了就知道了。”
年仅六岁的李丽质一脸乖巧的点了点头,“哦!那儿臣一定好好吃饭,快快长大。”
说到吃饭,长孙皇后抬头看了看殿外的天色,当即开口说道:“玉书,现在什么时辰了?”
贴身宫女玉书立即上前款款一礼,“回娘娘,还有一刻钟就酉时了。”
“这时间过的可真快,转眼就到了晡食的时辰。丽质,去把你大哥二哥叫回来,咱们准备用晚膳了。”
“是,母后!”
李丽质立即起身,快步离开了大殿。
“红袖,你去一趟尚食局,让他们做好准备。”
“是,娘娘!”
贴身宫女红袖款款一礼,转身快步朝殿外走去……
一刻钟后,李承乾、李泰、李丽质从殿外走了进来,见到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三人齐齐拱手行礼。
“儿臣拜见父皇!拜见母后!”
长孙皇后脸色一喜,当即朝三人招了招手,“乾儿青雀丽质快过来坐,咱们准备吃饭了。”
不一会儿,红袖领着一队端着各种美味佳肴的宫女走进了立政殿。
随后,一家五口就像普通家庭一样,围在一张餐桌上共进晚餐。
李世民即位后,每次来立政殿都会陪长孙皇后和三个儿女同桌用饭,除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感情非常好之外,更重要的是李世民想通过这种方式,从小培养李承乾和李泰之间的兄弟感情,希望他们成年之后能兄友弟恭,从而避免类似玄武门之变这样的事件在他的下一代重演。
晚饭过后,宫女们立即送上了茶水和水果。
小胖子李泰拿起一颗梨就吃了起来,突然想到了张毅,当即开口说道:“父皇,张毅学识渊博,连阿舅和那么多的大臣都对对不出他出的上联,让他去四门学当博士太可惜了,能不能让他给儿臣当侍读啊?”
李泰说完,一脸期待的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笑了笑,“青雀,你现在还小,还处在启蒙识字的阶段,等你把所有的字都认全了,朕再让张毅给你当侍读好不好啊?”
小胖墩脸色一喜,立即起身像模像样的拱了拱手,“太好了!谢谢父皇!”
长孙皇后一脸欣慰的点了点头,“二郎,青雀这孩子从小就喜欢读书,将来长大了肯定能当大儒。”
“……”
就在一家五口正在闲聊的时候,李世民的左亲卫刘师立突然从殿外走了进来,单膝跪地双手抱拳一礼。
“启禀陛下,兵部尚书杜大人在立政殿外有紧急之事求见。”
李世民一听立即开口说道:“观音婢,克明此时到立政殿求见,一定是发生了十万火急之事,朕马上去处理一下。”
李世民起身就往外走,长孙皇后、李承乾、李泰、李丽质齐齐起身相送。
“臣妾恭送陛下!”
“儿臣恭送父皇!”
李世民摆了摆手,很快便出了立政殿,看到殿外一脸着急的杜如晦,立即开口问道:“克明,出什么事了?”
杜如晦连忙把手里的奏折朝李世民递了过去,“陛下,这是药师八百里加急从灵州发来的紧急军情,三天前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突然大规模集结军队,大有南下进攻我大唐之势。”
李世民脸色大变,立即打开奏折一字一句的看了起来,李靖的奏折写的很详细,军情确实非常的紧急。
“克明,调兵的军令发出去了没有?”
杜如晦连忙拱了拱手,“回陛下,已经发出去了,可长安的周边并没有多少军队,我大唐的主力大军除了在北方边境防御东西突厥,其他的主力都在全国各地维持稳定。”
“我大唐的疆域实在是太大了,就算现在紧急调集各地主力增援长安,最快也要十几天才能赶到,时间上恐怕来不及。”
“克明,十天之内我们能在长安集结多少军队?”
“回陛下,十天之内我们最多能集结三万多人。”
李世民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刘师立,“师立,你即刻带人传朕旨意,命长孙无忌、高士廉、房玄龄、萧瑀、尉迟敬德、程咬金、秦琼、侯君集、段志玄,中华殿议事。”
“末将遵旨!”
刘师立双手抱拳一礼,立即带着手下禁军快步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