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任命温福为定边右副将军,同时指派户部侍郎桂林协同展开平叛行动。
桂林是乾隆的老丈人,他是乾隆妃子伊尔根觉罗氏的父亲。
临出发前,营帐之内气氛凝重,温福麾下素有 “赛诸葛” 之称的谋士李楚,迈着沉稳的步伐,上前躬身行礼,言辞恳切地说道:
“温将军,大金川势力在这片土地上盘踞已久,根基深厚,其碉楼林立于山川之间,地势险要,实乃易守难攻之地。
相较而言,小金川的防御稍显薄弱,我们不妨先集中兵力,
全力攻打小金川,此乃切断大金川羽翼之良策。待小金川平定之后,我方士气大振,再倾尽全力对付大金川,届时定能事半功倍,一战功成。”
李楚缓了口气:“将军意下如何?”
温福与桂林二人相互对视,微微点头,“此乃妙计,”温福赞道。
经过一番商讨,他们迅速定下了详细的作战计划:温福率部从西路汶川进发,
桂林则领兵自打箭炉(今康定)南路挺进,两路大军遥相呼应,首要目标便是拿下小金川。
分而述之,温福所率的西路军士气高昂,一路马不停蹄,迅速抵达了小金川边境。
呜呼哀哉!除了崇山峻岭,眼前的景象,让众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只见小金川的碉楼拔地而起,高耸而坚固,犹如一头头拦路巨兽,俯瞰着眼前的清军。
据当地向导介绍,这些碉楼皆是用巨大的石块精心垒砌而成,而那粘合石块的 “水泥”,竟是黑粘土混合着鸡蛋调制而成,使得墙体无比坚实。
碉楼上的射击孔狭小而隐蔽,从内部向外射击视野良好,而外部想要攻入却难如登天。
温福望着眼前的碉楼,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对身边的幕僚李楚说道: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想当年,我协助傅恒、岳钟琪将军第一次攻打金川碉楼,
比之现在的碉楼质量可差远了,如今看来,这碉楼实乃名副其实的堡垒。”
许多清军士兵哪见过这种建筑,脸上满是好奇之色。一名年轻的八旗兵忍不住惊叹道:
“哇!这碉楼实在是太高了,简直高耸入云呐!”
听闻此言,谋士李楚眉头一皱,厉声道:“休要在此说这些丧气话!不管它多么坚固,难道还能抵得住咱们的西洋大炮?”
温福因有着上一次的作战经验,对碉楼的结构了如指掌。他面色凝重,翻身下马,开始有条不紊地排兵布阵。
“火炮营马参将听令!” 温福声音洪亮,在空旷之地回荡。
“在——!” 马参将身姿挺拔,抱拳回应。
“本帅派你带领火器营,用火炮全力轰击碉楼,务必精准无误!”
“遵命!”
马参将领命后,迅速转身,带领着火器营士兵,将一门门西洋大炮布置到位。
“步兵云梯队王统领听令!”
“在——!” 王统领精神抖擞出列应答。
“本帅命你率 500 云梯敢死队,在大炮的掩护之下,迅速靠近碉楼,伺机实施攻击,不得有丝毫懈怠!”
“遵命!”
王统领领命后,即刻召集麾下敢死队员,只见他们个个神情坚毅,准备随时冲锋陷阵。
火器营和前锋部队刚一出发,小金川土司僧格桑便察觉到了清军的动静。
他站在高处了望,见势不妙,当机立断,带着手下的队伍迅速分散开来,如鬼魅般钻进了碉楼之中。
一时间,四周的吊桥高高悬起,碉楼四周环绕着湍急的水流,清军骑兵,瞬间失去了作战优势。
温福心中焦急如焚,恨不得西洋大炮即刻开火,摧毁眼前这阻碍进军的碉楼。
就在他满心焦虑之时,只听得 “咚咚咚” 三声巨响,如沉雷般在耳边炸开,西洋炮终于发出了怒吼。
温福迅速举起单筒望远镜,向远处的碉楼遥望。他满心期待着,这三声炮响过后,对面的碉楼能轰然坍塌。
然而,令他大感意外的是,炮弹重重地打在碉楼上,仅仅留下了一片片烟熏火燎的痕迹,
那碉楼却依旧稳稳立在原地,除了掉点土渣,居然完好无损。
这一幕,让温福心中一凛,脱口道:“坏了,炮弹降不住碉楼。”
所有的清兵都惊得目瞪口呆。就连火炮营的马参将也面露难以置信之色。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眼前的碉楼竟如此坚固,仿佛一块啃不动的铁板。
接下来,火炮营对着这座碉楼连续发射了不下 50 发炮弹,可除了扬起阵阵尘土与硝烟,碉楼依旧安然无恙。
温福见状,马上传令:“停止发射!”温福暗中思忖,不能再打了!炮弹在当下十分紧缺,不到关键时刻,绝不能轻易浪费。
旁边的谋士李楚忧虑道:“看来这炮弹对碉楼起不到实质性的伤害。”
温福沉思片刻,大手一挥:“弟兄们,给我冲!”
刹那间,清军士气大振,齐声呐喊着,如潮水般向碉楼冲去。震天的喊杀声,响彻云霄……
当清军涉水即将靠近碉楼之时,碉楼四周枪眼骤然间打开,紧接着 “嗖嗖嗖” 乱箭如飞蝗般射来。
冲在最前排的清军士兵赶忙高举盾牌,挡住了箭支,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身后的同伴。
盾牌慢慢向前移动,跟在后面的弓箭手们也毫不含糊,迅速张弓搭箭,朝着碉楼方向奋力射击,
箭镞如流星般射进枪眼,惨叫声不断传来。
小金川的番兵凭借有利建筑物,躲在里面射击,一支支羽箭破空而出,无情穿透清军的防线,不断有士卒中箭倒下,发出痛苦的呻吟。
鲜血,很快便将这片土地染得殷红。
“盾牌兵全力掩护云梯靠近碉楼!” 温福双眼瞪得溜圆,不断呐喊着。
此时只见云梯队士兵,抬着沉重的云梯,口中紧张地默念着 “一、二、三、四、五……”,
脚步匆匆却又努力保持着整齐,丝毫不敢慌乱,生怕一个不小心踩掉前面人的鞋子,影响整个队伍的行进。
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团结一致的精神,终于将云梯稳稳地竖到了碉楼的墙壁之上。
在后面指挥的温福双拳相击兴奋道:“敢死队,有种!上!”
随后,清军士兵敏捷顺着云梯奋力攀爬,试图登上碉楼。
可小金川的番兵早有防备,他们居高临下,将石头和滚烫的热油往外又投又泼。
只听得惨叫连连,攀爬云梯的清军士兵被砸得头破血流,被热油烫伤的更是痛苦不堪,进攻瞬间受阻。
清军士兵们前赴后继,与小金川番兵展开了一番苦战。
战场上,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硝烟弥漫,血肉横飞。
最终,清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艰难地攻下了几座碉楼。
碉楼周围,堆满了清军和番兵的尸体,宛如一座修罗场,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血腥气息。
哪怕是久经沙场的温福都感到毛骨悚然,他想不到小金川番兵和老百姓如此紧密配合。
“……”
与此同时,桂林率领的南路军也在稳步推进。
起初,桂林以为此次进军会较为顺利,然而,当部队行至一处险要关隘时,却遭遇了小金川士兵的顽强抵抗。
只见这处关隘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小金川士兵凭借着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不断地向下方投掷滚木礌石。
一时间,躲避不及的清军被砸得人仰马翻,进攻多次受挫。
桂林望着眼前受阻的局面,心急如焚,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
此时,身旁的幕僚见状,急忙上前建议道:“将军,敌军占据地利,正面强攻恐难奏效,不如分兵迂回,从侧面小路包抄过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桂林略一思索,觉得此计可行,他派人四处搜罗,用重金买来一位熟悉地形的向导,
而后亲自挑选了一支精锐部队,在向导的带领下,悄悄向着敌军后方包抄过去。
突袭部队在山林中小心翼翼地艰难前行,一路上,他们屏气凝神,时刻警惕着小金川的巡逻兵。
茂密的丛林中,蚊虫肆虐,荆棘丛生,可士兵们顾不得这些。
经过一番艰难跋涉,他们成功迂回到了关隘后方。
“杀!” 随着一声令下,清军前后夹击关隘的番兵,番兵万万没想到清军竟会从后方杀出,顿时阵脚大乱。
在清军的猛烈攻击下,番兵渐渐抵挡不住,这处关隘最终被清军一举攻克。
小金川土司僧格桑吓破了胆,匆忙派特使割地向大金川求救。
大金川首领索诺木得到消息后,在营帐中来回踱步,心中暗自盘算。
他深知,小金川与大金川唇齿相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倘若小金川失陷,大金川必将孤立无援,迟早也会步其后尘。
思虑再三,索诺木决定出兵相助。
大金川出兵,温福感到的压力,他和桂林双方人马加起来,敌不过对手的反扑。
小金川得到了支援,士气顿时复振,抵抗变得更加顽强,战斗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时间在血雨腥风中悄然流逝,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双方展开了无数次激烈交锋,互有伤亡。
然而,作为进攻一方的清军,面对小金川与大金川的顽强抵抗,伤亡更为惨重。
清军士兵们的鲜血,染红了这片西南边陲的土地,也让这场平叛之战的前途,变得更加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