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初六,紫禁城养心殿内,康熙皇帝坐在龙椅上,面前的案几上堆满了奏折。
他的目光聚焦在宁夏地区,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陷入沉思。
他的心中反复回想着前两次征讨噶尔丹的经历。
第一次乌兰布通之战,噶尔丹凭借坚固的驼阵和红衣大炮,让清军险些陷入苦战;
第二次昭莫多之战,虽然大获全胜,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康熙深知,噶尔丹一日不除,西北边境就一日不得安宁。
“陛下,该用午膳了。”御前侍卫图海轻声说道。
康熙抬起头,语气温柔问:“图海,朕决定第三次亲征噶尔丹,想听听你的建议。”
“皇上,去年您第二次御驾亲征,这刚过去了一年,怎么?
小人听索额图大人和臣子们议论,噶尔丹元气大伤,不会短时间内侵扰我边境,可以安心过一段日子了。”
康熙不住摇头,“图海,打蛇不死必被蛇伤,噶尔丹若不除,西北边境永无宁日。”
“圣上,小的不敢妄议国事,既然圣上有这样的想法,就如您当年削藩一样,宜早为之。”
图海一番话,使康熙再次陷入沉思:趁噶尔丹还没有做大做强,此时动手正是时机。
若任其发展,日后必成大患,就如同当年的吴三桂一般。
朕不能让历史重演。
康熙坚定了信心:“传令下去,命兵部准备行军物资,朕要第三次亲征噶尔丹。”
“喳!”图海领命而去。
……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初六,京城。
康熙帝率领大军从紫禁城出发,浩浩荡荡地向西进发。
这里补充一下,康熙帝计划从宁夏分兵进攻噶尔丹大本营,此次康熙出行,打着巡视西北的旗号,避免惊动噶尔丹。
皇上出行,沿途百姓纷纷跪拜,高呼“万岁”,康熙微微点头致意。
蒙古一些依附大清的部落,纷纷出迎圣上的到来,表示随时听从康熙的调遣(正是表现忠不忠大清的时候)。
大军穿越山西,进入陕北。这里地势险峻,道路崎岖,春寒料峭,黄沙弥漫,行军异常艰难。
康熙坐在马背上,望着前方,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他知道,这是一场艰苦的征途,但为了大清的长治久安,他必须坚持下去。
“陛下,前方道路崎岖,是否需要休息片刻?”御前侍卫图海策马来到康熙身边,关切地问道。
康熙摇了摇头,说道:“不必了,时间不等人,我们必须尽快赶到宁夏。”
大军一路向西,穿越了山西的大同、陕北的府谷、神木、榆林等地。
康熙下令不得地方官迎接,以免引噶尔丹的警觉。
经过数日的艰难行军,康熙终于抵达宁夏。
此时,已是三月二十六日。
康熙站在宁夏城外,望着远方的狼山,心中暗道:噶尔丹,这一次,朕一定要将你彻底消灭。
……
宁夏大营,中军帐内,战旗猎猎。
康熙坐在中军帐内,面前的案几上铺满了地图。他的目光扫过地图上的每一个地盘,心中已经有了作战计划。
“传令下去,召集众将前来议事。”
“喳!”侍卫转身离去。
功夫不大,众将齐聚中军帐内,跪拜行礼。
康熙挥手示意众人起身:“诸位,此次征讨噶尔丹,朕决定分三路进兵,形成合围之势,一举消灭噶尔丹。”
众将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康熙继续说道:“第一路大军由大将军费扬古率兵三千出归化,
第二路大军由邵武将军马斯康率兵两千出宁夏,两军在翁金会合后北上。
孙思克则率领西安、甘肃兵两千前往肃州,再由阿南达出嘉峪关取道哈密北境,形成对噶尔丹的合围之势。”
“喳!”众将领命而去。康熙信心满满,他决定自己率人马从中路进发。
“陛下,我军各路兵马已按计划出发,是否需要准备后续支援?”索额图问道。
康熙点了点头,说道:“传令下去,命各州府准备军粮,随时准备支援前线。”
“喳!”索额图转身离去。
康熙三十六年三月十五日,行军大营
康熙坐在中军帐内,俯身查看沙盘地图,思考着什么!
“陛下,这是费扬古将军送来的急报。”探马把急报呈给圣上。
康熙帝镇定拆开情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臣费扬古叩首谨奏,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今有重大军情,向圣上禀明。臣率军于四月初九日,行至萨尔齐巴尔哈孙地方时,噶尔丹侄丹济拉遣齐奇尔寨桑前来告知:三月十三日,噶尔丹于阿察阿木塔台地方病逝。
其部众彼时已逃散殆尽,丹济拉遂携噶尔丹尸身及其女钟齐海等三百户,前往巴雅恩都尔地方,等候归降。
臣听闻此讯,不敢懈怠,即刻派精骑前往寻找丹济拉所在之处,力求妥善安置来降之人与相关事宜。
同时,将其余各军撤回,以免劳师动众,耗费过多粮草物资。
诚惶诚恐,恭呈此奏。
这是费扬古请示和自作主张的一道奏折。
康熙帝看罢心中大喜,不由说道:噶尔丹长期兴兵作乱,妄图分裂疆土,如今他终于伏诛,实乃上天庇佑我朝。
对于噶尔丹的起因,有说是病死的,有说是被大清行动吓死的。
实际情况可能是噶尔丹得了病,加上连日奔波部署兵力,身体本就虚弱,终于一病不起。
其残部见首领病逝,人心惶惶,费扬古将军趁机招降,他们便率众相投。
既然噶尔丹死了,康熙帝也停止了进军,静待费扬古回来。
两日以后,费扬古和马斯康快步走进中军帐内,跪拜行礼。
“陛下,臣等奉命前来报到。”费扬古和马斯康齐声说道。
康熙忙问道:“噶尔丹的尸体呢?”
“臣已命人将其尸身妥善安置,待陛下定夺。”费扬古回答道。
康熙沉吟片刻,说道:“好,你二人且先退下,朕要与诸位大臣商议后续事宜。”
“喳!”费扬古和马斯康退了出去。
康熙转身看向一旁的明珠和索额图:“二位大人,你们怎么看?”
索额图沉思片刻,说道:“陛下,噶尔丹虽死,但其残部仍未完全归心。小心再出现新的噶尔丹,
依臣之见,我军应趁其内部混乱,迅速进兵,将其余部一网打尽,以绝后患。”
明珠表示反对:“陛下,以仁义治国则仁义达天下,噶尔丹已死,再大动刀戈,
则是用噶尔丹一人之错惩罚蒙古百姓,安抚百姓才是上上之策,毕竟漠北遥远不便管理,圣上三思。”
“明珠,一旦大军离去,噶尔丹余孽再推举一位穷兵黩武之人出现,如何奈何?
你承担起四次西征的代价吗?”索额图声音提高了八倍质问明珠。
“圣上,我们可以设立西北府衙管理,也可派驻大军一边垦田,一边管理边民,军政结合,两全其美。”明珠说完瞟了索额图一眼。
索额图刚要开口,康熙用手示意制止,索额图到嘴的话又咽了回去。
“二位爱卿不要争了,朕有了主意,退下吧!”
当夜,康熙在帐中写下亲笔诏书:
今噶尔丹伏诛,朔漠底定,八载烽烟终熄,此诚天地祖宗默佑,将士用命,边民协心之效也!
朕念兵戈已久,边民劳苦,特颁此诏:各路大军即日班师,沿途勿扰百姓。
八载征伐,非朕好战,实乃保疆土之完整,护黎庶之安宁。今噶尔丹之乱悉平,复归一统,共享太平。
钦此。
放下朱笔,康熙走出大帐。他忽然感到一阵疲惫,这场持续近二十年的征战,终于画上了句号。
此时李德全跟了出来:“圣上,外面风大,还是帐内休息吧。”康熙转身回帐。
李德全刚要退下。却听康熙道:“德全等等…………”
“小的候着呢。”
“准备些丝绸茶叶,赏赐给那些投降的部众。告诉他们,只要安分守己,朕必善待。\"
“喳!”德全退下。
部队休整三日后,康熙命费扬古留驻漠北,密切注意准噶尔动向。,同时下令在外蒙古设立五路驿站,密切关注边境情况。
其他部队,在康熙带领下回了京师,八年征讨噶尔丹的战斗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