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泼洒在东南亚小城的天际线上。林薇站在项目部临时办公室的窗前,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冰凉的玻璃,窗外施工场地的灯光星星点点,却照不亮她紧锁的眉头。距离第八十五章中项目突破技术难关、刚迎来一丝曙光还不到一周,新的风暴已悄然而至。
一、政局突变,风雨欲来
三天前,当地新闻突然播报了议会选举的争议结果,街头开始出现小规模的游行示威。起初,林薇和项目团队只将其视为常规的政治波动,按照应急预案加强了工地安保和人员管理。但没想到,局势迅速升级——昨天下午,市中心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交通主干道被封锁,政府部门临时宣布实施宵禁,外资企业的运营审批流程也随之陷入停滞。
“林总,这是今天早上收到的官方通知,”项目经理陈峰推门而入,脸色凝重地将一份文件放在桌上,“所有外资项目的资金汇入和本地融资渠道暂时冻结,具体恢复时间待定。”
林薇拿起文件,目光扫过那些陌生的文字,心一点点沉下去。项目的资金本就依赖多渠道融资,当地政局动荡直接切断了最重要的本地银行贷款路径,而总部调拨的跨国资金也因外汇管制政策面临延迟。更棘手的是,施工材料供应商得知消息后,纷纷要求提前支付全款,否则将暂停供货。
“资金缺口有多大?”林薇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保持冷静。
“按目前的进度,最多只能支撑两周,”陈峰翻开笔记本,“如果材料断供,工人停工,每天的损失至少上百万。而且……”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刚才接到当地合作方的电话,他们内部正在讨论是否要暂停合作,说担心项目风险太高。”
窗外突然传来一阵尖锐的警笛声,由远及近,又逐渐消失在夜色中。林薇走到办公桌前,打开电脑,屏幕上跳出的新闻推送标题触目惊心:“政局持续动荡,外资企业面临撤离压力”“经济专家警告:投资环境恶化或引发连锁反应”。
二、谣言四起,对手暗箭
就在项目团队焦头烂额应对政局危机时,另一场看不见的硝烟悄然弥漫开来。
“听说了吗?那个中国公司的项目快黄了!”
“可不是嘛,资金链都断了,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还有人说他们用的材料不合格,之前的技术突破都是造假的,根本没法通过验收!”
这些流言像病毒一样在当地市场传播,起初只是零星的猜测,很快就被添油加醋成“确凿事实”。甚至有不明身份的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证据”——模糊的工地照片配上文字“停工多日,设备闲置”,以及匿名“内部人员”的爆料,声称项目存在严重质量隐患和财务问题。
“林总,今天接到好几个客户的咨询电话,”市场部经理王琳语气焦急,“他们都在问项目是不是真的出问题了,还有合作方发来邮件,要求重新评估项目风险。”
林薇点开王琳转发的几篇社交媒体帖子,其中一篇的措辞尤为恶毒,不仅攻击项目本身,还影射公司的商业信誉。她立刻意识到,这绝非普通的流言,背后一定有推手。
“查一下这些帖子的来源,”林薇对王琳说,“另外,让法务部准备声明,我们必须正面回应。”她心里清楚,竞争对手——那家一直对项目虎视眈眈的本地企业——终于出手了,他们显然是想趁乱搅黄项目,坐收渔翁之利。
三、内忧外患,力挽狂澜
资金链告急、合作方动摇、谣言满天飞,项目陷入了自启动以来最严峻的危机。深夜的会议室里,灯光惨白,烟雾缭绕。团队核心成员围坐在一起,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和焦虑。
“我建议暂时停工,等政局稳定了再说,”一位工程师忍不住开口,“现在继续下去,风险太大了。”
“停工?”林薇猛地抬头,目光锐利,“一旦停工,就等于坐实了那些谣言!我们之前付出的所有努力,技术突破、客户信任,都会毁于一旦。而且,竞争对手正等着看我们倒下,他们随时可能接手项目。”
陈峰点点头,补充道:“林总说得对。现在停工不是办法,我们必须想办法突围。首先,资金问题是关键。我已经联系了总部,他们正在协调其他海外分支的资金拆借,虽然流程复杂,但应该能争取到一部分应急资金。另外,我建议和材料供应商谈判,用公司的海外资产做抵押,争取延期付款。”
“舆论方面,”王琳拿出一份草拟的声明,“我们需要尽快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谣言,展示项目的实际进展和技术成果。同时,联系当地有影响力的媒体和行业协会,让他们出面背书,增强公信力。”
“还有合作方那边,”林薇揉了揉眉心,“我会亲自去拜访,把我们的应对方案和资金保障计划拿给他们看,用诚意和实力打消他们的顾虑。至于竞争对手……”她眼神一冷,“法务部已经在收集他们散布谣言的证据,必要时,我们会采取法律手段。”
会议持续到凌晨三点,一份详细的危机应对方案逐渐成型。尽管前路依然布满荆棘,但团队成员的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林薇看着窗外渐渐泛白的天空,知道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攻坚战,但她不能退缩——这不仅是一个项目的存亡,更是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声誉和未来。
四、破晓之前,坚守与希望
第二天一早,林薇便带着陈峰前往当地合作方的总部。路上,街道上的抗议人群尚未完全散去,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合作方的高层起初态度冷淡,会议室里的气氛一度十分压抑。
“我们理解你们的担忧,但请相信,我们有足够的实力和决心克服困难,”林薇将打印好的资金保障方案和技术验收报告推到对方面前,“总部的应急资金已经启动调拨,第一批材料款将在48小时内到账。同时,我们的技术团队正在进行第二轮验收,所有数据都可以公开透明地接受审查。”
她顿了顿,目光诚恳地看着对方:“这个项目对我们双方都意义重大,我们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资源,绝不会轻易放弃。如果现在退出,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对双方多年合作信任的辜负。”
合作方高层沉默了许久,仔细翻阅着文件,最终叹了口气:“林总,我们相信你的能力,但时局确实艰难。这样吧,我们再给你们一周时间,希望能看到实质性的进展。”
与此同时,王琳在国内团队的配合下,迅速联系了当地权威媒体,并邀请行业协会代表参观工地。新闻发布会上,林薇面对镜头,从容不迫地展示了项目的实时施工画面、技术参数和资金到账凭证,逐一驳斥了谣言。她的坚定和专业,让不少持观望态度的合作方和客户逐渐放下了疑虑。
夜幕再次降临,林薇站在办公室里,看着手机上显示的“总部资金已到账”的短信,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政局依然紧张,竞争对手的动作也可能不会停止,但最艰难的时刻似乎正在过去。
窗外,施工场地的灯光再次亮起,机器的轰鸣声重新响起,仿佛在诉说着坚守与希望。林薇知道,危机尚未完全解除,但她和她的团队已经挺过了最黑暗的时刻。第八十五章的技术突破为项目奠定了基础,而第八十六章的危机,则让他们学会了在风雨中更加坚韧地前行。接下来的路,或许仍有挑战,但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黎明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