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春天。
草儿被借调到故乡丹城市师范大学做了一名文学讲师,开始了新的生活历练。
草儿的足迹从农民到特约记者再到文学讲师,这是泥土命运的奖赏。
鲁迅文学院的学习增长了草儿的才干,从高考落榜生走到文学讲师,这是小草风格,这是大树丰碑。
丹城师范大学坐落在在丹城市东城,和丹城火车站手足相接三公里,与汽车站首尾呼应三公里,火车站和汽车站之间五公里,三者之间是一个等腰三角形。这是要塞围城式花园风景,草儿很喜欢这个故乡城市。
草儿担任大一的主讲,喜爱校园生活的草儿如鱼得水,把自己的才华释放在花城一般的大学校园。
童心虔诚的草儿就像童话里的大师和学子一样相处得融洽,师徒如父子,在丹城教育界像草儿这样的讲师唯有草儿一人。
在莘莘学子面前,草儿用童话的意蕴善待心中的教育,把心中的大树风格传输给求知若渴的学子们。
教书育人,草儿喜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初中母校代课的时候就喜欢写下水作文,用自己的文笔和心灵引导学生。在大学院校里,草儿最擅长和学子们沟通切磋。一边创作一边为学带动学子,善教儒学之风是草儿的特色。
一次课堂上,草儿从乡土文学讲起,和学生一起拜读文学大师赏识名家风范。草儿将自己对名家的点评用日记体诗歌的方式解读给学子们。
刘绍棠
作者\/草儿
2009年夏
京城采访之余
逛夜市的时候
路过京广铁路桥下书摊
一本《如是我人》的半价书
映入眼帘
作者是着名乡土作家刘绍棠
爱不释手
掏钱买下
读乡土作家刘绍棠的书
读阅出他的文品和人品
他13岁写作
15岁出名
这是典型的文学神童
他的品牌就是乡土
是土地养育了他的情怀
是故乡赋予了他的灵气
刘绍棠
1936年2月29日
出生于北京通县儒林村
1948年参加革命
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
1953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
1954年入北大中文系学习
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40多年文学生涯
致力于
中国气派
民族风格
地方特色
乡土题材
出版11部长篇小说
6部中篇小说
7部短文短论集
2部短篇小说集
3部选集
他的成绩斐然于众
奖项多多赫然乡土
《京门脸子》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
《敬柳亭说书》首届中国大众文学优秀长篇小说奖
《蒲柳人家》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峨眉》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91年7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表彰
授予
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
作出突出贡献
专家
终身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1992年5月
北京通县建立刘绍棠文库
授予
人民作家
光耀乡土
纪念碑
曾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初秋雨绵
读作家刘绍棠的散文随笔集
《如是我人》
知道乡土文学的路该怎么走
故乡泥土黄河风情
像大师一样用泥土的沙粒
累积能量
乡土气息
农家风格
传统文化
新锐创作
语言朴实
血脉相承
作家刘绍棠杂感丛生
中外融墨
心海涤荡
从大家风范作品中吸取营养
促成自己的乡土风格
方向坚定
特色社会
民族大众科学
为人民服务
贴近百姓
喜闻乐见于群众
艺术多种多样百花齐放
作家刘绍棠乡土文学
特色景观
懂得拿来和吸收
懂得民族和本分
懂得血脉融情感恩
万变不离土
土出了自己的风格
土出了中国乡土文学的品牌和丰碑
草儿讲完自己对乡土作家刘绍棠的点评,又讲起了印度诗人泰戈尔,中外结合出彩文泰,泥土真情咏唱生活。
泰戈尔
作者\/草儿
中学时代
课下业余
不仅读中国文学
而且欣赏外国文学
大师鲁迅先生的观点
拿来主义的沉淀
吸取营养
涤除糟粕
在外国文学中
尤喜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歌
《飞鸟集》的思路飞扬
假日整理书架时
发现一本《泰戈尔评选》
这是在京郊房山区良乡
采访民工生活时
在夜市地摊购买的半价书
说到半价
这是有关部门因搬家而处理的书籍
经济实惠价值连城
值得收藏
这样的书
只要遇到一定买下
节日重读
一种久违的感觉
细细欣赏
泰戈尔的人品和文品
可赞可否各有空间
他有一个富裕的家族
他有一个可以依靠的舞台
读泰戈尔的诗歌
一种哲理的风景
一种人为的行走
看好风景
观视行走
用现实的人生解说生活
你有你存在的价值
你有你生存的空间
不问国界和地域
艺术的风景在你眼前和身后
在有限的生命空间
完成你的精神和思想
为最终的归宿做一个美好的雀巢
告诫后人怎样才能做到最好最完美的艺术境地
对中国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讲解,草儿的教学,学习与实践扎实下水,滔滔不绝讲学并进,竖起自己的文笔教学品牌。
草儿风范,丹城助力,乡土艺术芬芳师范院校童话和诗经结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