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干的那事,是你小子怂恿的?”
老朱一见面就问这事,唐仨仁一脸的无所谓,算是默认了,甚至来了一句:
“青田先生有大才,你老朱不会用,你不相信他....”
这么一句把老朱说得吹胡子瞪眼的,一旁的朱标一阵无语,心想要是我能有唐仨仁一半的怼人胆子,估计这皇帝早该换人了。
不等老朱说话,唐仨仁看向了朱标身侧跟着的一个少年,看这年纪,看这眉毛,看这张脸,上一次好像来过一次唐家铺,只不过当时唐仨仁太忙了,并没有注意到,今天算是近距离看到了,这该不会是:
“燕王?未来的永....”
赶紧打住,差点又爆雷了,唐仨仁的话说一半,老朱与朱标相视一眼,唐仨仁前半句不奇怪,后半句没说完的才奇怪,“未来的”啥?要不找个机会灌酒。好吧,自从上一次老朱顺了一次人家的世界地图后,唐仨仁表示戒酒了。
“哈哈,见过燕王殿下,好了,礼也见过了,送你一个礼物.....”
燕王朱棣一脸的懵,这个时候的他年纪还小,虽有封号,却还没有去封地就藩,历史上燕王也是在洪武二十一年的样子去的北平。
随即在看到唐仨仁送的礼物瞬间,他的眼睛瞬间亮了——扭扭车他已经玩过了,脚踏车也踩过了,那么,手搓自行车了解一下。
最难的两个环节,轮子和链条,轮子暂时用软木不断塑形代替,橡胶这东西上一次跟朱标提了一句,也不知道朱标写信通知云南那边的沐大将军没有?
链条目前就真的只能手搓了,有了之前手搓那什么打谷机齿轮的经验在,多花点时间做出一两根链条还真不是不可能,别忘记了,华夏古代其实很早就有“车床”这种工具,只不过因为没有强大的动力,才会被认为是各种“手搓”,初代蒸汽机暂时用处是不大,但完全可以用来带动一些小型的手磨机器。
“试试?”
少年永乐在此,唐仨仁指了指门后的“手搓自行车”,不是没想过搓个成年人版的自行车出来,目前手里的材料不达标啊,朱棣目前的体重,勉强这自行车还能够承受得住。
几人一起到了院子里,现在这院子的空间比之前大了两倍,按照现在唐仨仁目前身份的标准,这么大的院子还小了点,但唐仨仁表示足够了,可不能再因为自己住的地方而劳民伤财啥的。
“记住了没有?不要怕摔倒....”
给朱棣讲了一下骑自行车需要注意的一些要领,关键是靠自己领悟,还有就是平衡力,不得不说,骑过马的人学骑自行车相对要容易得多,甚至骑自行车比骑马要更加容易。
朱棣坐在自行车上,双手紧握车把,两脚蹬着踏板,显得有些紧张。唐仨仁站在一旁,鼓励地看着他,说道:“多试几次,你就会找到感觉的。”
朱棣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力蹬起了踏板。自行车开始摇摇晃晃地向前移动,朱棣的身体也跟着左右摆动。
就在自行车即将失控的时候,朱棣突然找到了平衡感,他稳住了车身,继续向前骑去。几圈下来,他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自行车的骑行技巧了。
“哈哈,我成功了!”朱棣兴奋地大喊道,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
此时,老朱早发现这自行车的好处,跟那脚踏三轮有些类似,但更加灵活,朱标也发现了,想要上去尝试一下,立即被唐仨仁制止了。
“你们两个就别去折腾这自行车了,目前它的能力仅限于儿童玩具....”
等以后橡胶树移回来了,或许可以尝试弄一辆真正的自行车了,二八大杠了解一下,那是当年无数农村孩童们的梦想,上辈子的时候,唐仨仁记得自己小时候,有一段时间做梦都是回忆起坐在父亲大人的自行车后面。
当然,若真弄到橡胶了,最先要用到的,自然是那蒸汽机的升级,内燃机什么的,以大明目前的水平,估计还得等个百来年才有希望。
可惜,唐仨仁哪怕是穿越者也不可能活到一百年以后,他要做的,或许就是尽可能的将大明的很多东西往好的方面引导,能做的仅此而已了。
不过,即便是内燃机无望,蒸汽机的升级也足以让大明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想象一下,那轰鸣的蒸汽机车,拉动着长长的车厢,在铁轨上飞驰而过,将大明的风景尽收眼底。
而这,还只是蒸汽机应用的一个方面。若是将其用到工业上,那将是一场怎样的革命?纺织、采矿、冶炼……每一个行业都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唐仨仁心中充满了期待,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个崭新的大明,一个由蒸汽驱动的大明,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大明。
“仁伢子,刚才我听伊人说起纺织厂的事情,唐家铺的纺织厂生产出来的布匹,会不会定价定得太低了?”
见老朱等人围着自行车在转悠,马皇后叫过唐仨仁,询问起来纺织厂的事情,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不外乎“衣食住行”,可以说唐仨仁成了唐家铺的村长之后,正是从这四个方面下手的。
最开始的高产水稻再到超高产洪薯,然后是水泥修路解决唐家铺人们短距离出行的问题,再就是红砖厂烧砖造房子,现在是纺织厂,老朱和朱标或许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马皇后却是发现了。
抛开唐仨仁帮助她解决身上的一些沉疾不说,唐仨仁在唐家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冲着民生去的,想到这马皇后的眼神中透露出赞许,其实无论唐仨仁来自哪里,或许都不重要了:“我希望的是,唐家铺纺织厂生产的布匹,早一点在应天出现,在整个大明出现....”
唐仨仁点了点头,恭敬地回答道:“皇后娘娘放心,我最近正在考虑这件事,北边已经有不少的羊毛过来了,很快唐家铺的布,大明所有人都买得起。”
马皇后闻言,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她接着说道:“有可能的话,唐家铺的一些作坊模式,是不是可以推广到整个大明?”
唐仨仁微微一怔,老朱想的恐怕是如何让唐家铺给皇家赚更多的钱,这很正常,因为老朱是真的穷怕了。
倒是马皇后,眼界方面比老朱要远得多,有些事情唐仨仁没有跟老朱直说,想着劝不如做,谁知道这事还得马皇后先看出来。
他稍加思索,回答道:“皇后娘娘,推广作坊模式,确实有可能带动大明各地的经济发展,不过,阻力会很大很大....或许也很小....”
唐家铺这么一个小地方能够推行唐仨仁的一些想法,其最大的原因是得到了老朱的同意和马皇后的支持,而且只有这么一个小地方,朝中的大臣们都觉得无所谓,自然可以任由唐仨仁搞各种看着这个时代“离经叛道”的事情。
当初唐仨仁也明白这一点,这才将能赚钱的东西都给了老朱,自己就给村里留一点,自己留了一丢丢。
此时老朱与朱标也看了过来,这个问题,他们早就想问了,不过他们却已经发现了,想要从唐仨仁这里问点什么有用的东西,还得是马皇后。
因为老朱发现,唐仨仁似乎不怎么待见他,反而对马皇后极致的尊敬,就像是那帮子淮西的大臣一般,起初这让老朱很不爽,不过在彻底知晓唐仨仁的“身世”之后,便没有这个想法了。
人家唐仨仁是从长江中上游一带沿河逃到应天附近的,似乎当年还受过某位“贵妇”的救命之恩,算一下时间,当初让唐仨仁没有被难民们吃掉的那位妇人,极有可能就是马皇后,这样一来不管唐仨仁是不是真来自于某个神奇的地方,刚降世不久也受过马皇后的恩情,这般尊敬马皇后也说得过去了。
“你是说?那帮子新晋权贵们?”
马皇后看了一眼老朱,刚才唐仨仁说后半句话的时候,特意看了一眼老朱,老朱嘿嘿一笑,表示认真在听着呢。
“大明初建才几年?新晋的权贵还没来得及享受呢,若将唐家铺的模式强行推广到整个大明,老朱你将再也听不到真话了....”
一个新的贵族阶层刚刚产生,唐仨仁就直接向其开战,真的很难很难,但如果是在老朱手里,或许不会遇到阻力,但阳奉阴违这种事情肯定是少不了了。
因为,老朱不可能管到大明的每个角落,而且,老朱目前就是最大的新晋贵族!只不过这位新晋的贵族老爷,骨子里还没有抛弃那些拥护他登上帝位的底层老百姓们。
“慢慢来吧,咱们有的是时间....”说这话时,唐仨仁看向少年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