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事,就不是简述能参与的了。
他提前和于师傅一起提前退了场。
后来还是从报纸上知道,这批黄金和金丝楠木当天就被人民银行和林业局的人拉走了。
仅金元宝就有22.78吨,要知道当时华国的黄金储备才600吨。
傅局长从附近派出所临时调人,全程明枪押运,来来回回运了好五六趟。
除此之外,那几间铺子和晒货场也被里里外外搜了好几遍,唯恐什么地方有暗室,还藏着什么宝贝。
因为这个变故,后院空地的事,被简述和于师傅忘到了脑后,等想起来的时候已经过了七、八天。
有了献金的事,简述这边装修起院子也稍微有了那么一丝丝底气。
他跟于师傅反复研究了一下院子的布局,最后,简述才定下院子的整修计划。
与95号院相连的月亮门没有封死,而是安装了一扇木门,门从97号院这边上了锁,钥匙由老齐头保管。
原来的院门已经修好了,于师傅不知道从哪寻摸到一对老门板装上了,从外面看,根本看不出不是原装货。
简述打算最先动工的是花园,因为花园是整个院子里最容易收拾的。
简述打算把祠堂改成书房。
这间屋子面宽8米,进深6.5米,三开门设计。屋子不需要大修,简述让于师傅将下面的地龙通了一遍。这间屋子的灶口是在东侧的地下。
简述打算在屋正中间放一张大雕花书案,配着一把同材质,同花纹的高背椅,正面墙边放着一组“多宝格”。这一套老物件是简述在旧货市场找到的,花了他两千块。两侧墙上各挂着两幅字画,其中一张正是齐老的墨虾图,国营文物商店明码标价一百八十块。
水榭前的大坑还真就是一个池塘。里面的杂物清理干净后,在石桥下边发现了注水口,出水量竟然还不错,不过半天池塘就蓄满了水。
多余的水顺着另一边出水口流走了,也不知这出水口通向哪里?简述猜这池塘是跟后海的支流相连,不然无法解释水为何不会漫出来。
简述让于师傅顺着池塘边安装一圈石栏,防止有人坠落。
原来的戏楼只保留了主体框架。瓦片、横梁和承重柱都检查过了,再用上几十年都没问题。
简述把一楼改成了暖室,正门从里面封死了,进出都从观景台这边走。
暖室里用稻草纺织的席子做简易的保温层,窗上安装挡光的草帘。
通往二楼的楼梯也要进行加固,楼梯口安装挡风板。
暖室内长宽都是32米。楼梯在进门的右手边,楼梯下面放一组工具柜。正中间留出两米宽的过道,两侧每间平米放一组置物架。架子40公分宽,上下四层,最下面安装接水槽。上面三层放种植槽,一层两个每个种植槽都是10公分高,40公分长,刚好能卡在置物架上。
考虑到承重问题,只是把缺了的窗户重新安装上了。窗户也没有封死,保持着随时可以四面通风的状态。
简述是想法是,以后二楼可以当作晾晒干货的地方。地面要做特殊处理,确保不会渗水。
二楼探出的观景台的栏杆也要加固。
后院只需要把几块碎了的地砖换一下就行了。
这个园子,简述打算把这里当成“酱园”,专门用来制酱、晒酱。
为了防止有人破坏桃树,简述决定让于师傅将后院通往花园的院门被封死,这样花园只能从前院进出,私密性较好。
花园的活不复杂,于师傅的徒弟带着小工,不过两天的时间就能收拾好。
接下来计划修整的是前院和门房。
门房的工程量是最小的,只要在炕尾加一个铁炉子,再把烟道疏通一下就可以了。屋子里要添置的东西也很少。老齐头自己出钱,跟黄木匠定做了一个大木箱子,一张小方桌和两把椅子,还有一张溜弯时带着的小马扎。
前院的活也不算多。
先是厨房这里。
简述打算将原来的灶台拆除,在靠东厢房的山墙这边,重新垒三个带拐角的灶台。同时让三个灶台的烟道与东厢房的火炕的烟道相连。这样到了冬天,做饭加烧炕就是顺手的事,即省煤又省事。
另外,简述还要求在屋子中间增加了一个长方形的\"岛台\",台下放凳子,日常用餐也可以在这里。
原来在北边的水池改到了南边。水管也不用另外再买,因为这自来水管本就是从南边的墙角接进来的。排水的主管道也在这边,只要将原来的管道拆除一段就可以了。
接着就是东厢房里需要垒火炕和建隔墙。
原本简述是想让沙家兄妹住在西厢房里的,但简述还想要一间操作间,平时用来加工些小物件什么的。
所以沙家兄妹的住处就被移到东厢房这边。
东厢房是三间,明间面宽6米,梢间面宽5.5,进深是6.5米。简述打算建10公分厚的隔墙,隔墙中间留门洞,安单扇门。
依着简述的设计,南梢间里修了一张2.2米宽的通屋炕,火炕通着地龙。
然后在靠窗的地方,摆了一张两米长,一米宽的书桌,和两把靠背椅。书桌对面靠墙放一组落地柜。
原本的明间,客厅与餐厅兼用。正中间放一张八仙桌,配了四张长条凳。
正面墙下放着一张长条案几,简述打算把从d市带来的座钟放在这个屋里。
西梢间这边,在靠东北角的位置放了一张双人床。夏天的时候,沙家兄妹可以在这边睡。
床边放床头柜。窗户与北墙的夹角,放一个角柜。窗下放一张软榻。
进门处放了一个脸盆架,架上还挂着两人的毛巾。屋子里的摆设简单,简述也没让沙满仓出钱,自己给垫了。
西厢房这边,几乎没动。只是要在南梢间放一张两米宽,三米长的工作台。沿着墙边放一组工具柜。西梢间放着一张宽大的书案和一把带靠背的椅子。
书案前放一个取暖用的铜制的炭盆。
厢房的耳房充当杂物房,建夹墙分成进外两间,里面可以放些平时不用的东西。也可以存放蔬菜、木材和煤炭什么的。
院里的家具、摆设、柜子、箱子什么的,除了简述买的,其他的都是在黄木匠那里订制的。
中院、后院和后罩楼是一起修缮的。
因为发现金丝楠木这事,于师傅在林业局那边挂了号,有了面子。从西郊那边的木材仓库里,找到了合适的梁木,中院的正屋和后罩房都可以修缮了。
后院的几间耳房也找到了合适的木料进行了加固。门窗也是找黄木匠重新打造的,老式完整的旧门窗没那么多,与其新旧杂着用,不如全都用新的,看着也整齐。
接下来就是后罩楼的二楼,这是个大工程,从梁木到砖瓦需要不少材料,几乎是将整个二楼重新建了一遍。
简述住的正屋,他打算留在最后才修。
没错,简述还是没忍住对正屋下手了。
在给于师傅的图纸上,简述把正屋的炕拆掉了。简述打算把东西梢间一分为二,间隔两个次间。
正屋的窗户本来就是一边两扇大窗,就算加了隔断也不影响采光。
东梢间内靠北垒一张横面长2.2米,纵面宽2.5米的暖炕,炕上放一组炕柜。
暖炕的烟道与原来地龙相连,灶口在东耳房里面。炕边上的空当处可以放痰盂或恭桶。
东墙下可放一张带抽屉的长方桌和一个一个八足圆凳,桌子边上可以放一个面盆架。空出一块距离再放一组衣柜。窗户下边放一对圈椅,中间放一张方形的双层几。
东梢间与东次间之间建10公分厚的隔墙,墙上可留出3米的门洞安雕花如意双开木门。
东次间,靠墙放一对疏背扶手椅,两把椅子中间放方形的团花几。窗户底下放软榻,榻上放一张内翻马蹄炕桌,榻下放足承。
东次间的正中间可以再放一张小一点的四仙桌,配四张八足圆凳。平时聊天会友的,都在这边。
西梢间与西次间之间都整面隔墙,墙上同样留3米宽的门洞,安装雕花吉祥双开木门。
梢间内,进门对面的墙下要摆一张翘头案,上面可以放些摆件,墙上挂一幅字画什么的。
北面放一张软床。床前,跟东梢间一样靠墙放一张带抽屉的长方桌,一个八足圆凳。隔墙这边也可以摆两三张玫瑰椅。
窗下放罗汉床,床中间同样放内翻马蹄炕桌,两侧放炕椅,床下放踏几。
西次间,靠窗放一张柿蒂纹方棋桌,两把玫瑰椅相对而放。北面可以摆上一张躺椅。椅子旁边放一张如意雕纹短脚几。
左右次间与明堂之间同样10公分厚的隔墙,墙上留出3米宽的门洞,不安门。
明堂这里,不需要太花梢。正面墙上可以挂上一幅名家字画,墙下放一张与屋子等宽的霸王长条桌,上面可以放些摆件。
桌前放两张清式的独座椅,椅前配足几。两把椅子中间放无束腰的方桌。
正屋正中间,还可以摆一张八仙桌,配四把官椅。
进门处右侧放实木置放架,用来挂日常穿戴的衣服、鞋帽什么的。
东耳房改成浴房,中间建南北向建夹墙分成内外间。
内间窗从里面封死,浴桶就放在内间。
利用正房的暖炕灶口垒出一个转角灶,灶台一半在外间一半在内间。
内间的灶台上嵌入一口铁瓮,外间的灶台上安装一口铁锅。
在外间烧火,就可以给内间的铁瓮加热。
外内间的灶台旁都放一个大的凉水缸。
西耳房原本是要做书房的,如今书房放在花园了那边,这边就暂时空了下来。
因为不需要再给其他房间配家具,黄木匠那里简述预付了1000元的定金,于师傅这边预付了3000元,都约定了多退少补的结算方式。
而且黄木匠对京城家具市场很熟悉,告诉了简述不少旧家具的信息。
老齐头看了简述画的室内装修图纸,说了一句“这才是正经过日子的样子”,就背着手溜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