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人府其实跟普通的衙门没什么区别,只是职能范围不同。
在清朝宗人府可以管理所有在旗籍的旗人,包括皇家宗室在内。清朝时,旗人若是犯罪,当地的地方官甚至是刑部都是管不了的,只能移交至宗人府,由宗人府核定其罪罚,类似于民间的祠堂,属于宗族内部处理。
就比如九子夺嫡时的大阿哥允禔,废太子允礽,上一章提到的尚被圈禁的八阿哥允禩及九阿哥允禟,甚至包括剧情后半段被太后赐了毒酒的隆科多等,这些人在历史上都交由宗人府定罪圈禁的。也且清朝历史中有很多王公或者贝勒都是莫名其妙地死在宗人府里,甚至有的时候皇上只是在气头上把人圈了起来,想过段时间处理,结果等想起来的时候,人已经死了,这就是老百姓说的县官不如现管。
而且,宗人府也是清朝唯一一个独立于朝廷之外,且需要自负盈亏的部门。康熙四十二年,因为满清入关以后,宗室人员越来越多,清政府不堪重负,康熙吸取前明教训,下旨由户部出借给宗人府白银六万两,做为原始资金,或经营买卖,或可放贷营利。其中所获得的利润负责支付宗室子弟的日常工资以及婚丧嫁娶等费用。并下旨爱新觉罗家的宗室子弟全部是由宗人府出钱供给,不得运用朝廷的税赋。
历史上的大贪官和珅从幼失去父亲,他和他弟弟和琳被继母赶出家门,无依无靠,后来依然能够上学读书,就是由宗人府安排的,这是旗人的福利待遇。
允禟穿着崭新的朝服,大步走向宗人府的正堂。
大门两侧各站着一名便衣侍从,见到他来立即单膝跪地请安道:“奴才给贝勒爷请安!”
贝勒?允禟的脚步一顿低头看向自己的朝服,这才发现自己身上的朝服前襟处绣的是四爪蟒纹,下摆处是八宝平水纹,可不是正是贝勒品级才能穿的朝服。
允禟面上有点尴尬,刚刚光顾着跟五哥说话了,竟然没发现这朝服的异状。要知道他被圈禁前也才是个固上贝子而已,这怎么被关了半年反而升级了?
这时,雍正的声音从堂内传来:“到了就进来吧。”
允禟这才嘴角一撇,也不去细想雍正到底是个什么意思,随意地让行礼的侍从起身,就迈开腿大大方方地走进了正堂。
雍正没坐在正堂的堂椅上,而是在室内左侧放方案地方,那里正中摆着一张书案,两侧各放着一对靠椅,椅子与椅子之间用茶几间隔。
雍正身着一袭淡黄色的袍子,正站在书案后的架子前,翻阅着上面的文案。
允禟走进正堂后,目光迅速扫视了一圈,很快就落在了正在翻阅文案的雍正身上。他略微犹豫了一下,还是走过去双膝跪地,行礼道:“臣参见皇上,皇上吉祥。”
雍正不紧不慢地放下手中的文案,语气平淡地说道:“起来吧,坐下说话。”
允禟谢恩起身,待雍正坐稳后,他才在室内左侧的第一张椅子上坐下。其实,他此时的心里是有些忐忑的,不知道雍正为什么会突然召见自己,还变相地提了他的爵位。要知道前段时间,他和八哥可没少给雍正找麻烦,甚至在先帝灵前让他难堪,刚被关起来的时候,他甚至想过雍正会派人杀了他和八哥。
圈禁的前几个月,他确实受了不少罪。这宗人府的人都是一些看人下菜碟的东西,每日送来的饭菜不是酸的就是臭的,还不给水喝,他一度以为自己会被活活饿死在这里。
没成想,后来竟是五哥接管了宗人府,把虐待他和八哥的奴才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后来修缮了屋子。只是他和八哥怕连累五哥,拒了他送来的锦衣玉食。
谁料,雍正竟然会亲自过来。
允禟正在心中思忖一会儿要如何应答,就听雍正问道:“你日常经营商贾之事,对海贸一事如何看?”
允禟见雍正丝毫没有话家常,拉关系的意思,只好先放下心中所想,想起先前雍正在他屋子里说过的话,思考了许久才正色回答道:“臣弟手里到是有几个管事曾经跟臣弟提起过海贸的事,说是海贸获利甚大,但当时臣弟并不知道海贸这么赚钱,所以给否了。而且要行海贸事,需得大船,船上还要配备火炮、火铳这些,臣弟自认在皇阿玛面前没什么面子,讨不来这些,而且八哥当时说海外具是蛮夷之辈,不足交往,这事就没再提及了。”
雍正听允禟提及允禩眉头微微皱了一下,显然是不想提起这个人,好一会儿才继续说道:“若是给你一支船队,再从水师给你调一队兵士,让你出海,你敢不敢?”
允禟没有直接答应,反而问道:“皇上先前说的事可是真的?”
雍正点了点头肯定地道:“朕说的淑嫔就是简知安的女儿托里氏,这个人你应该认识。”
允禟低头想了想,不确定地问道:“可是那个在康熙五十七年,向朝廷捐银的那个女子?”
雍正再次点了点头,说道:“她是八月选秀入宫的,被封为淑嫔,目前住在承乾宫,前段日子才行完册封礼,如今的宫务都是她在管着。”
允禟丝毫没察觉元年选秀有什么不对,反而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知道淑嫔就是自己知道的那个人后,说道:“臣弟记得自康熙五十七年起,这位淑嫔娘娘每年都会向朝廷捐献一笔银子,一般都是在白银二十万两上下。皇上很信任这位淑嫔娘娘?”
雍正没否定,也没肯定,而是说道:“前几日,年羹尧上折子请旨出兵,户部满打满算不到八百万两白银,朕就去了趟承乾宫。”
允禟知道雍正此行肯定颇丰,否则也不会特意来宗人府见他了,于是问道:“这海贸的事,是淑嫔娘娘向皇上提的?”
雍正这次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说道:“朕提了想从内府务支取银子充入国库,淑嫔没同意,但她给了朕五十五万两黄金。”
允禟噌地一下站了起来,不可思议地问道:“多少?五十五万两,还是黄金?”
要说允禟也是见过银子的,他因长相俊美且偏阴柔所以有一个“桃花九”的外号,但民间流最多的却是“财神九”,因为他掌握的江南近一半的银钱往来,这也是他和允禩敢跟雍正叫板的原因。不过即使这样,他一年也不过是百八十万两的进项。
“五十五万两黄金!”雍正也感慨地重复了一遍,末了还补充了一句,说道:“淑嫔跟朕说这是她一年的营利,二十两银子够一家富户一家生活一年的。”
允禟问道:“这些银子都是从海贸上得来的?”
雍正摇了摇头,说道:“这只是国内的收入,淑嫔说海贸每年七月结收一次,今年她的营利是这个的两倍不止。”
允禟闻言只觉身子有些绵软,他缓缓坐下,身子靠在椅背上,喃喃地道:“真是个奇女子啊!”
见允禟一脸的不可思议,雍正遗憾地说道:“她若是个男子,朕都想把户部交给她来打理。”
允禟见雍正一脸遗憾不由失笑出声,他的这位四哥啊,在政事上一向是敢用不能用之人,不由提议道:“皇上不是把宫务交给这位淑嫔娘娘了吗?让她给内务府出出主意不就行了?”
这样至少能充盈内帑,允禟想了想,又说道“也可以让她把宗亲名下的私产经营起来,这些都是旗务,不属于政务,也不算后宫干政,说起来这本是皇后该做的。”
话音一落,允禟就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立即找补道:“凭淑嫔娘娘的能力,想必不出两年就能初见成效,若是咱们大清的宗室能自力更生不从国库掏银子,想必百姓也不会再念着前朝的事。”
要知道明朝覆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宗室太过庞大,朝廷的税收养不起这头吞金巨兽了,再加上频繁的天灾人祸,连他们的老祖宗都认为是灭明是天意,这才兴兵建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