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经采取了几乎万全的措施在守护粮仓,我也没有办法再多说什么。但是,为了做到更多,我带着月香外出游玩的时候,刻意让月香怂恿石璧带她去看粮仓。
石璧宠爱女儿,因此,当真答应了。
在石璧和月香的带领下,我终于到了即将发生火灾的地方。四下环顾,有些纳闷:“老爷,我们德化县不是到处都是水道?为什么粮仓距离水道那么远?”
“哦,这你就不懂了吧?”石璧看了看我,“粮仓当然是需要设立在比较干燥的地方了。当粮仓处于比较干燥的地方时,粮食才不易发霉。”
“上次您说,粮食守护得很好。我相信一定守护得很不错。”我点点头,“可有一件事,万一天干物燥的时候,打雷劈到了粮仓,救火的时候,取水该如何办呢?”
“那就需要所有人提桶到旁边的水渠去打水救火了。”石璧笑了笑,“你说的雷劈问题,几乎不会发生。”
“我们老家有一句话,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微微叹气,“引水到这里虽然不好办,但如果有一堆水缸放在这里,雨天让水自然注入,平时让守卫的士兵将水注满……”
“嗯,这个主意不错。”石璧微微点头,“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法子。”
“爹爹,守云姐姐这么说,您就安排人这么做吧。”月香看了看我,她似乎觉察到我对这件事的关注程度远远超出了想象。
“好。”石璧答应了。县里的事情,自然不是他一个人决定的。石璧还是很不错,找了县里的几位负责人一起商议,终于还是安排了几十口水缸,按照风水先生的指导,集中设置在了粮仓附近的一个区域。
我知道,石璧并不觉得增加大水缸有什么用。可是,石璧竟然还是支持了我的建议,说明他还是很认可我为这件事的思虑的。只是,我很好奇,为什么我的这个建议,竟然被石璧采纳了呢?
几天之后,我听到了答案。石璧退堂回来的时候,和月香讲故事的时候,说到了一件故事。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故事会这么解读。《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我很熟悉,但石璧在讲颍考叔的时候,石璧说:“颍考叔这个人很聪明,他自己孝顺,还用自己的孝顺悄悄帮郑庄公解开了一个难题。其实,郑庄公他们做得并不怎么样。但颍考叔也就只做到那一步,没有再继续。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直愣愣地站在他们身边,很想知道石璧是怎么想的。月香也扑闪着大眼睛看着石璧:“为什么呀?”
“改变郑庄公和武姜两个人都是很难的,因为他们已经是那样了。”石璧笑了笑,“但是,最高领导人的郑庄公对待母亲武姜的态度,将会让郑国上下对孝道有不太合适的认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要让郑国上下继续孝道,郑庄公和武姜两个人再怎么不对付,也要维持表面上的其乐融融。于是,颍考叔劝郑庄公和武姜掘地及泉,母子相见。”
“这不是很好吗?”月香问道。我叹了一口气,郑庄公母子的状况如初,仍旧是母亲嫌弃儿子的状况。其乐融融不过是表面文章罢了。我没有说话,听石璧怎么说。
“是啊,总体上不错。”石璧笑了笑,“颍考叔算是尽人事听天命了。”我愣了。没有想到石璧如此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