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主公刘备所言,公孙瓒骄傲且顽固。
必须给他一个教训。
“日后若你改变主意,可派人找我主联络。”
荀谌刚准备离去。
忽闻严纲怒喝:“你以为这里是集市吗?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严纲欲阻止荀谌与典韦离开。
却被公孙瓒挥手制止。
“放他们走。”
包围圈散开,让出一条路。
“顺便替我带句话给玄德。”
公孙瓒思索片刻。
“若有合作意愿,我可以与他共享冀州。”
此刻,公孙瓒隐隐觉得袁绍可能真的...
如同荀谌所言,胜而负义,功成卸磨。
公孙瓒并未彻底撕破脸。
保留几分余地总是明智之举。
“将军尽管放心,此话我必带回。”
荀谌带着典韦离开军营,径直朝中山郡返回。
途中偶遇一支队伍。
为首的是博陵骑都尉,其手下乃博陵官兵。
“阻住他们!”
一声令下,百余骑兵迅速包围了典韦与荀谌。
“博陵的军队?”
荀谌心生疑虑。
顷刻间,他已猜透来者的企图。
欲擒拿荀谌与典韦,
借此栽赃公孙瓒,再煽动刘备与公孙瓒间的嫌隙。
“好个算计!”
荀谌神色镇定。
“就算你知道又能怎样?”
“你已是将死之人!”
骑都尉策马上前。
“莫怪我无情,我只是奉命行事。”
早先,因博陵百姓迁至中山之事,骑都尉在中山郡颜面尽失。
连郡守之子也被掳走。
此刻,他决意将这份屈辱加倍偿还。
“不必多言。”
“到了地下,自有人与你清算。”
话毕,骑都尉下令冲锋。
“齐上,将他们碎尸万段!”
百余名骑兵齐声呐喊,挥刀冲向典韦。
“先生暂避,藏入林中。”
“这局面交予我!”
典韦护送荀谌至路旁树林后方。
自己则孤身迎战前方百余人。
“杀!”
“杀!”
“杀!”
骑兵如潮水般涌来,直逼典韦。
典韦挥手掷出三柄短戟,三名骑士应声坠马,短戟的力量震人心魄。
“冲上去!”骑都尉高喊。
典韦再度出手,三支短戟精准命中目标,又倒下了三位骑士。
“不要畏惧,他的短戟已经不多了!”骑都尉在后方喊话,“近身之后,他便无力反击。”
典韦的短戟所剩无几,他握紧双戟,驱马闯入敌阵。
铁戟横扫,攻势猛烈,博陵骑兵如草芥般纷纷倒下。
“怪不得刘备帐下猛将众多!”骑都尉惊骇于典韦的武力,丝毫不逊色于那位名震一时的白袍小将。
“先除掉那谋士!”意识到难以对付典韦,骑都尉转而向荀谌逼近。
就在他以为即将成功时,背后骤然升起强烈杀气。
本能促使骑都尉迅速低头,一道寒光掠过头顶,短戟深深插入战马脖颈,鲜血喷溅。
这一击险之又险,若非及时躲避,后果不堪设想。
战马嘶鸣,利箭全部没入它的脖颈,它痛苦地踉跄几步,轰然倒地。
马背上的骑都尉猝不及防,重重摔下,晕头转向。
刚站起身,他便看见一个庞大的身影逼近。典韦魁梧的身躯在他眼中迅速放大。
“死!”
战马狂奔中,典韦已至骑都尉面前。一声巨响,战马前蹄猛击骑都尉胸口,将他撞飞数丈远,砸到树干上。
典韦驱马向前,猛拉缰绳。战马跃起,巨大的蹄子狠狠落下。
骑都尉的头颅瞬间爆裂,脑浆四溅,场面血腥至极。
“不自量力。”
现场陷入死寂。
这一幕迅速传开。
剩下的一些博陵官兵如木雕泥塑般呆立。
片刻后,典韦冷声道:“谁还想送死?”
一名骑兵率先反应过来,掉头狂奔。其余试图围攻的骑兵也纷纷逃离。
典韦击杀骑都尉的一幕震惊四野。
余下的博陵军士气大挫,动弹不得。
典韦环视四周,冷冷道:“谁还想来送死?”
一名士兵终于醒悟,转身逃跑。其他人见状,纷纷逃离战场。
片刻之间,现场仅剩典韦、荀谌,还有那个头颅被踏碎的博陵骑都尉。荀谌从树后走出,跃上马背,由衷赞叹:“恶来英勇无双,战力非凡!”典韦虽未施展所长,但若论步战,其威势恐怕更令人胆寒。
“此地不宜久留,速归中山!”荀谌策马前行,典韦随后跟随,二人朝中山赶去。尚未抵达中山边界,前方尘土飞扬,一队人马呼啸而来。领头者身着绿袍,手持青龙偃月刀,正是关羽。
“兄长担心先生安危,命我在此等候。”关羽言辞恳切。
“无妨,有惊无险。”荀谌摆手示意。途中,荀谌向关羽讲述了先前遭遇。关羽感叹:“幸亏博陵官军不堪一击,不然真危险。”
回到定州城后,荀谌将游说公孙瓒的经过告知刘备。刘备听罢,陷入沉思。
“伯珪依旧执拗,不过也好,等他受挫,我们就掌握主动权。”刘备念及昔日同窗情谊,试图助公孙瓒渡过难关。
然而,袁绍在南皮等待许久,仍未见刘备与公孙瓒开战。“为何迟迟未动?”
他接连派遣了大批哨骑外出侦查。
哨骑们带回的情报却未能让袁绍满意。
“报!主公,刘皇叔与公孙大人按兵不动。”
“报!主公……”
情报大致相同。
简而言之,刘皇叔并未与公孙大人交战。
这让袁绍一时之间有些疑惑不解。
“来人,宣许攸!”
袁绍下令后不久,
许攸步入大殿。
“子远,公孙瓒一直未与刘皇叔起冲突,该不会我们的计策已经暴露了吧?”
袁绍询问道。
许攸沉思片刻,随后摇头否定。
“绝不可能啊!公孙瓒怎会识破此计?莫非是刘皇叔察觉了?”
“那么你认为究竟怎么回事?”
袁绍略有愠色。
许攸迅速思索对策。
很快,他有了新的想法。
“主公,即便他们未曾开战,也不影响后续部署。”
此言一出,袁绍急切追问:“那你讲讲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大殿内一时寂静无声。
许攸整理好思路,上前附耳对袁绍说道:
“主公,只需立即派遣使者前往邺城,告知韩馥,说公孙瓒与刘皇叔已交战,刘皇叔正节节败退……”
话音未落,袁绍便打断了他。
“你以为韩馥在冀州北部毫无耳目?”
此时,袁绍以一种看傻瓜的眼神望着许攸。
许攸自信满满地说:“主公,这场战斗发生之地乃渤海!”
渤海?
渤海之战?
中间还隔着博陵郡呢!
为何会在渤海?
袁绍疑惑询问。
许攸答道:“刘备欲与主公联手对抗公孙瓒。”
“途中于渤海边境遭到公孙瓒偷袭。”
“以致连连失利,险些丧命。”
听完此言,袁绍稍作思索便明其意。
“妙极!”
心领神会后,袁绍随即问道:
“子远以为何人适合作使者前往邺城?”
“某愿前往!”
许攸毅然出列,抱拳请命。
“子远实乃我之得力助手!”
袁绍欣然应允。
片刻之后。
许攸从南皮纵马疾驰,奔赴邺城。
邺城。
入城后的许攸立即拜见韩馥,
告知对方:“冀州牧命刘备劝说公孙瓒未果。”
“刘备畏惧公孙瓒军势,欲与主公结盟。”
“谁知在渤海境内突遭伏击,损兵折将。”
果然,经许攸说明,
韩馥顿感惊惧。
怪不得近来探子回报中山军队按兵不动,
原来是在暗中与渤海兵马交涉。
更糟糕的是,竟然在路上就被攻击了?
“玄德与本初有意携手?”
“但记得青徐黄巾一事……”
韩馥犹豫开口。
许攸摆手打断:“我主怎会斤斤计较?”
“眼下强敌压境,自当齐心抗敌!”
言辞激昂!
韩馥听罢,肃然起敬。
“未曾想到本初竟有这般胸怀。”
能包容先前与自己有矛盾的刘备。
许攸趁势追击。
“公孙瓒即将乘胜南下,想必冀州各地都会响应。”
“我实在为冀州牧担忧啊!”
说到这里,许攸叹息一声。
这话正说到韩馥的心里。
韩馥也忧心忡忡。
“现在该怎么办?”
幽州的公孙瓒将率军南下,而刘备和袁绍又都不听指挥。
谁知道刘备联络袁绍,不是和公孙瓒一样,想夺取冀州?
各种焦虑涌上心头,韩馥坐卧难安。
许攸反问韩馥:“冀州牧觉得在宽厚待人、让天下归心方面……”
“能比得上袁氏吗?”
这句话一出口。
韩馥老实回答:“自然比不上。”
袁氏在世人面前名声显赫。
毕竟四世三公!
就连韩馥都是袁氏的门生旧部。
许攸暗自欢喜,但表面上不动声色地继续追问。
“那么冀州牧觉得,在面临危机时果断决策、智勇双全方面,能否比得上袁氏?”
大殿内短暂沉默。
韩馥依然摇头:“比不上。”
远远比不上。
许攸接着说:“冀州牧觉得,在先辈积德行善、使天下士人受惠方面……”
“能比得上袁氏吗?”
听了这话。
韩馥稍作迟疑后,还是摇头。
“比不上!”
当年袁氏在党锢之祸中多次出手救助众多士人。
屡次对抗宦官。
他们的恩德早已深入人心。
这时韩馥额头上冒出了冷汗。
敏锐的许攸看出时机已到。
机会成熟了。
许攸起身拱手道:“冀州牧。”
“渤海郡幅员辽阔,虽称一郡,实则堪比一州。”
“如今您在三方面均不及袁家,且出身于袁氏门下。”
“却位居袁氏之上,这难免令人费解。”
许攸对韩馥剖析道。
“主公袁绍才智超群。”
“以他的性格,会甘愿屈居人下吗?”
听罢此言,韩馥心中纠结。
虽不愿承认,但这确是事实。
袁氏一手扶持韩馥。
绝不会让他独享所有红利。
果然,许攸的到来意在索求回报。
果不其然,许攸接下来的话语证实了韩馥的猜测。
他走到韩馥近前。
“若公孙瓒率幽州大军南下,来势汹汹,难以阻挡。”
“一旦刘备与主公无法抵御。”
“幽州军兵临冀州,您的处境将极为危险。”
许攸注视着韩馥。
“不如趁此机会,借助您与袁氏的关联。”
“将冀州让予主公袁绍。”
“袁氏必会善待您。”
他对韩馥说明当前形势。
“待主公登基,振臂一呼。”
“青、冀、徐、并、兖、豫等地的袁氏旧部定会呼应。”
“群雄齐聚冀州。”
“还怕什么公孙瓒?”
“就连桀骜不驯的刘备也能一并解决。”
“如此一来,您不仅得以让贤,还能保全性命。”
许攸微笑说道。
“这是两全其美的策略,请不要犹豫了。”
大殿之内。
许攸缄默后,室内一时沉寂,唯余韩馥稍显粗重的呼吸声。
韩馥正思忖利弊。
心底里,他对于许攸的提议颇为认可。
片刻后,韩馥示意许攸前往驿馆休憩,并道:“我去安排交接事宜。”
许攸闻此言,心中狂喜,连声道:“越快越好,以免夜长梦多。”
“静候佳音。”韩馥嘱咐道。
随后,许攸匆匆回驿馆,准备尽快通知袁绍。
而许攸离去不久,韩馥召来心腹幕僚耿武、闵纯、李历,以及大将潘凤至书房。
“冀州局势不稳,急需稳定。”
韩馥叹息道:“我已力不从心,意欲辞去冀州牧之职,交予袁绍。”
此言一出,众人大惊。
潘凤说道:“冀州现下可征兵者不下百万。”
冀州地广人稠,乃大汉十三州中人口重镇。
“仓廪储粮足够支撑十年战事。”
潘凤苦劝韩馥。
闵纯亦附和:“公孙瓒、刘备、袁绍等人,粮草储备有限,若断其供给,无异于瓮中捉鳖。”
众人齐劝,但韩馥心意已决,执意让位……
殿中,韩馥向众人坦言:“我原为袁氏旧部。”
古人云,量力而行,知足乃智。韩馥婉拒众人对冀州牧之位的争执,只求自保。
片刻后,韩馥遣众人离开书房,各自归去。潘凤回营时,赵浮与程奂正商议军情。
“主公真有意将冀州让予袁绍?”赵浮急问。
潘凤默然点头。
未及赵浮发言,程奂抢先道:“主公志向岂能这般短浅?我军仍有万余精锐,皆持强弩,若召回邺城,足可固守,何须惧怕公孙瓒?”
程奂认为,公孙瓒虽骑兵众多,但若据城防守,其军亦无计可施。待敌粮尽,必撤退。
“我也欲面见主公。”赵浮附和。
于是二人披甲未卸,即入城拜见韩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