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阿泽,平安身上的痱子医生看完怎么说?严不严重啊?】
苏浩泽刚牵着苏平安离开国医堂没多久,就收到了来自李爱华发过来的消息。
他低头在手机屏幕上敲字回复了过去。
【阿泽:刚看完孙老师说问题不大,给开了一点涂身上的药膏。让我们多注意点小朋友的饮食,少辛辣多做一点健脾胃的食物。】
这条消息发出去没多久,就收到了回复。
【老妈:那就好。对了,我跟你爸晚上不在家吃饭,会晚点回。我煮了点绿豆汤放桌上,凉了你给平安喝一点,别让他喝太多。】
苏浩泽打了一个“好”字过去,手机放回了裤兜里。
回到家后,客厅里已经没人。
苏浩泽抱着小朋友坐靠在沙发上,开口问道:“平安,晚上有什么想吃的吗?”
“肉!要很多很多肉肉。”
苏平安笑着用手比划了一个大圈,眼睛里满是渴望。
“行,那爸爸给你做红烧肉好不好?”
“好!”
苏平安开心点了点头。
打开电视机,给自家小崽子调好正在播的动画片。
苏浩泽洗了个手就进了厨房,准备开始做今天的晚饭。
苏平安乖乖坐在沙发上,认真地盯着电视机看,表情十分投入。
半个小时后,一股饭香从厨房飘了出来。
一下子就勾走了苏平安的注意力。
他摸了摸有些饿的肚子,从沙发上蹦了下来,直奔厨房。
“爸爸,还有多久可以吃饭饭啊。”
“平安的肚子已经开始咕咕叫喽。”
小朋友趴在门上,小脑袋探进来闻着饭香味,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显然是饿了。
“等我再炒一个青菜,拌个西红柿就能吃饭了。”
“你先帮爸爸把碗筷拿出来摆好,好不好?”
苏浩泽笑着安抚了一句,伸手掀开盖子把做好的红烧肉盛进盘子里。
浓郁的肉香在空气中弥漫。
苏平安闻到这个味道,更饿了。
“好。”
他咽了咽口水,小心地打开柜子取出碗筷,慢慢地走到餐桌边摆了起来。
苏平安人小,个头也不高。
必须要踮起脚才能稍微看到一点餐桌上的东西。
等他摆好碗筷,苏浩泽也已经快速地做好了剩下的菜。
三菜一汤,红烧肉、炒小白菜、白糖拌西红柿还有一锅玉米排骨汤。
这汤是下午就开始炖的,小火慢熬。
现在喝味道刚好。
父子俩围坐在餐桌前吃饭。
苏平安笑得十分开心,用儿童筷熟练地夹起一块红烧肉咬了一口。
软糯咸香,吃起来一点都不费劲,特别好吃。
他吃的特别开心跟满足,小脚脚在底下又开始欢快地晃动着。
苏浩泽看着自家小崽子吃的起劲,也很高兴。
苦夏的小朋友胃口总算是恢复了一点。
“爸爸,这个红红的是什么啊?也好好吃,还甜甜的。”
苏平安好奇地夹起了一块被成片看不出原来形状的西红柿塞进嘴里。
味道出奇的好。
冰冰凉凉的西红柿,汁水丰富还带着甜味。
“这个是西红柿。”
“喜红石?”
“是西红柿。”
“喜红士。”
“来,跟我读。西——红——柿——。”
“喜红柿!”
苏浩泽耐心地一遍遍纠正自家小崽子的发音。
可惜教了好几遍,还是没有完全读对。
不过比起刚开始,也算有点进步。
至少已经读对了两个字。
吃过饭后,苏浩泽快速地收拾了一下厨房,然后给苏平安洗澡涂药膏。
“爸爸,我喜欢喝绿豆汤。”
“凉凉的好舒服。”
苏平安涂完药膏后,浑身散发着一股淡淡的中药味。
双手捧着一个小碗,一口一口地喝着已经凉好的绿豆汤。
“喜欢你今天晚上也只能喝这一碗,多了没有。”
苏浩泽一看就看穿了自家小崽子的小心思。
趁着人还没有开口,直接把话给堵死了。
“真的不能再喝一碗吗?”
“就这么一小小小碗。”
苏平安眼巴巴地看着苏浩泽,冲着他撒娇。
“不行。”
苏浩泽不为所动,像是看不到小朋友的撒娇一样,摇头拒绝了。
忙活了一天,他其实也有点累了。
从早上去两家苏氏小饭桌的店铺巡视,下午又去糕点师那看了看,接着抱着小朋友去了国医堂。
回来后又要做晚饭,照看苏平安。
一个人还真是有些够呛的。
还好这种日子马上就要结束。
以前一个人带小孩的时候,根本没有感觉到会这么累。
现在有父母帮忙照看之后,反而开始觉得吃不消。
果然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过了一会,苏平安开始犯困。
家里二老还没有回来,但是时间已经不早了。
苏浩泽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
刚好走到九点。
他把人哄睡着之后,才开始忙自己的事情。
先是洗漱换了一衣服,刚准备把脏衣服放到洗衣机里去,就听到手机传来一阵响动。
有人在给他打视频电话。
苏浩泽连忙放下手上的脏衣服,拿了手机点开接听键。
手机屏幕上显示出了李爱华那张有些苍老的脸。
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不少痕迹。
灰白的头发,眉眼间长出的皱纹,不再饱满的脸颊。
不过老人家精神头看上去还不错,脸上一直带着笑。
“阿泽。”
声音听起来也很有劲。
可能是因为苏浩泽已经把父母接到身边住了有一段时间,习惯了近距离面对面的生活交谈。
很多父母逐渐老去的细节他都下意识忽略。
这次久违的视频电话,让苏浩泽从手机屏幕这个小小的画面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一些以前不曾注意到的地方。
“老妈,你们大概什么时候回来?我开车去接你们吧。”
苏浩泽的语气又柔和了不少。
这个点让两位老人家打车回来,实在是有些不方便。
更何况家里还买了车。
“不用不用,我跟你爸打算在这住一晚。”
“跟你叔约好了,明天上山去摘野果子。”
苏浩泽的三叔在天海市附近的郊区开了一个农家乐,吸引了不少游客过去。
这是提供农家生活体验服务的新兴旅游形式,很受年轻人的喜欢。
既可以感受一下田园风格,亲近大自然,又可以放松一下。
缓解他们在城市生活上班带来的压力与疲惫。
李爱华跟苏东军听说后有些好奇,在三叔的邀请下就跟着去看了看。
看起来玩的确实不错。
至少苏浩泽从自家老妈的脸上看到了开心。
“我爸呢?”
“你爸想去看看鱼,跟来这里玩的几个年轻小伙子一起去夜钓了。我估摸着还有一会才回。”
“三叔的农家乐好玩吗?”
“好玩啊!我本来以为就是乡下那一套看看田地,吃点自家种的菜也就是完事了。”李爱华一提起三叔开的农家乐,眼睛里就冒出了一丝光亮。
“没想到居然还有活动,什么篝火晚会,看日出、上山摘野果子,一起包饺子......”
“总之项目还特别多,大家一起热热闹闹的,一点都不孤单。”
苏浩泽一听来了兴致追问道:“看日出这个活动还挺有意思,我还没有看日出呢。想看日出要早起吧,您要去看吗?”
“我这个年纪本来觉就少,也能的起得来。”
“听你三叔说四点就要起床,然后爬上到看日出的地方就要半小时。不过风景是相当不错,我看到有人拍了看日出的照片贴在这边农家乐的展示墙上。”
李爱华高兴地跟自家儿子分享着在农家乐的所见所闻,苏浩泽认真地听着,时不时附和问上几句。
直到苏东军回来了,两人才结束了聊天。
“儿子,我跟你爸明天体验完就回来。大概要下午三四点的样子,家里这边你没问题吧。”
哪怕是出去玩,老人家都还操心着家里的儿子跟小孙子。
就怕因为自己出去玩,耽误苏浩泽的事情。
她知道自己儿子身上的担子已经够重,经常要在店里来回奔波。
苏浩泽看着老妈高兴过后又露出了担忧的表情,连忙安慰道:“没事,您跟老爸好好玩。我这边都好着呢,平安也没事。”
“行,那你也早点休息。我这边先挂了。”
“嗯嗯,晚安。”
视频电话挂断之后,苏浩泽打开软件搜索了一下三叔开的那家农家乐。
虽然只开了不到三个月,去的人还挺多。
用户评论跟打分都挺高。
其实还有不少是一家人去玩的图片分享。
图片里还有好几张是别人家的小朋友摘果子、玩耍的内容。
看的苏浩泽有些心动。
他想着等过几天更空闲一些,也带着家里的小朋友去玩一次。
到时候一家人都去,开开心心的玩一回。
浏览完农家乐,苏浩泽想起了还在升级的系统。
扫了一眼面板,进度才到百分之十。
还真是慢吞吞跟个乌龟爬似的。
苏浩泽叹了口气,只好换个角度安慰自己。
等系统升级过后,肯定又有新的功能出来,说不定还能拿到更好的奖励。
不过他也明白,系统升级也就是意味着任务的难度也会增加。
就拿上次升级来说,喜爱值跟食客人数要求就上升了一个台阶。
这次系统更新完肯定还会往上再提高。
而喜爱值跟食客又跟店铺的发展挂钩。
是系统检测到大家喜欢吃苏氏的食物而产生的数据。
之前苏浩泽就发现一旦喜爱值跟食客人数的涨幅变缓慢,陷入瓶颈的时候,开分店就是一种很好的决策手段。
比起做各种网络推广,直播间分享更有效直观的为他带来增长。
可以直接扩大苏氏的受众年龄,扩大城市范围,融入到其他城市的生活中。
毕竟苏氏一直以来卖的都是吃食。
盒饭受限于实体店,无法快速在全国各地都驻扎下来。
糕点没有这个限制,能在网络上畅通无阻,让全国各地都能抢到,但是也就受限于产能。
要依托网络平台、各种人际关系宣传,吃上糕点后才能增长数值。
这比卖盒饭要获取的速度要慢一些。
但是如果苏氏继续加大对分店的投入,把分店开到粉丝所在的城市。
借由粉丝们的朋友圈跟人际关系进行自发的推广,能快速地宣传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中。
让更多的人知道苏氏,了解苏氏,认同苏氏。
能加快苏氏的发展。
苏浩泽越来越清楚自己应该要走什么的路去经营。
随着这样清晰的认识,他计划用接下来一年的时间陆陆续续在全国各地开分店。
最好的话,三个月就能有一家店落地稳定营业。
营业的模式,他已经了然于胸,有了不少经验。
现在的关键就在于挑选开店的城市,还有一些供应商的选择。
与其自己累死累活一点点做调研,倒不如发动网友粉丝们的力量共同推进。
很快苏氏小饭桌的官网就发布了一特别的通知。
【苏氏小饭桌:啦啦啦,好消息好消息好消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最近一直都有收到来自各位朋友们的热情评论与友好建议。其中“开分店”这条出现的次数最多,可见大家的意愿之强烈。
苏氏特别发布“城市推荐令”活动,在此条内容的下面评论,说出你最想在哪个城市看到苏氏开的分店,推荐理由是什么。条理越清晰,理由越充分越容易被采纳哦。
另外由于评论字数限制,也可以投递至xxxeiutqxxx邮箱。邮件标题以“城市推荐令”为主题,可以用文字+图片的形式进行。
“城市推荐令”活动自发布消息日算起,为期一周截止。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踊跃投稿。ps:评论区点赞数最多的评论越容易被苏氏看到哦。】
这可把那群天天只能看不能吃的网友粉丝们给高兴坏了。
都在说以后可算是有点盼头了。
评论区里也是一片火热。
不少城市的名字都出现在了评论区里,推荐理由也是五花八门。
有的说交通便利,有的说经济发展好,还有的说环境好。
由于苏氏的“城市推荐令”活动发布,让很多人都开始搜索了解自己所在的城市。
大家开始搜刮起自己生活的城市到底有些什么。
发现了很多以前不曾注意到的地方。
许多人在搜索了自己所在的城市后,纷纷感叹:原来我的城市这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