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永宗攻城动作只进行了一半,北关城城门便洞开,吊桥扑下,呐喊声宛如洪水泄出,率先挤出北关城的是张仲熊所率汉儿军,这支上至军官下至小兵都是汉人组成的部队十分精明,穿过吊桥后,朝宋军大喊:“大金精锐即将出城,快快躲避,否则杀无赦!”
“我们只是奉命开路,各取所需,不要丢了性命!”
“你们拦不住的,拦不住的!”
辛永宗所部在杀熊岭一战消耗太多,兵甲缺额严重,宗泽北壁部署亦不多,确实无法拦截粘罕的精锐,硬要上,只会被向死而生的金人杀个大败。
可粘罕就在阵中,若是能将粘罕留下......这样的大功任谁都不能无视。
因为城门洞开,大水也正随金军脚步漫来。
辛永宗还欲要指挥士兵进行拦截,是手下先劝他逃到地势高处躲避,在此开战,双方都要被大水淹没,他们没有事先准备舟楫。
看着蜂拥而至,且丢弃重甲辎重的金兵,辛永宗最后还是下令后撤,往地势高处移动,保护部队生命财产安全。
金人肯定要从石岭关撤走,而陈淬早就在那等候多时,粘罕跑不了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攻破东关城后宗泽没有立刻率大军展开追击,而是先清剿太原周边逃散的金军士兵。
就这样,张仲熊先锋毫无阻碍地向北奔走,紧随其后的便是粘罕大纛,急行军,秦桧本人亦跟着乱军一路逃亡,落在太原城,不是淹死就是要被哪个不知名小兵咔嚓一刀!
岳飞击败拔离速部队后,行动迅速追去北壁。
而韩世忠也从水里被救上来,甲胄浸湿需要换一套,已经落后,无法追击,他观察整座城池,金军的败退可谓是兵败如山倒,一点像样的反抗都没有。
胜负已定。
“叫人去通知他们,合拢堤坝,金贼已败。”
“再淹下去,只会造成更多人死亡。”
韩世忠脱了甲胄盘坐北壁城头,手臂血管涨红,显得雕青更加恐怖,他忍不住哈哈大笑,想起差点被女真人击中就挠头懊悔。
是他太骄纵自信了。
那女真人确实厉害,所幸已经被处理掉。
“统制,有百姓求救!”
“有人被困于地势高处!”
手下不断的报告打搅了韩世忠欲要轻松一下的心情,获得胜利的他本要躺一躺的,剩下的繁杂事交给宗泽那个老头子干不好?
韩世忠皱眉:“岳飞追过去了么。”
“追过去了,他太快,咱们跟不上。”
“行,将所有舟楫用来援救百姓,减少伤亡,其他事,交给他们去办吧。”
......
宋军援救百姓,顺带处理残余金兵。
雨势渐渐减小,黑夜即将降临之时,水位并未下降太多,太原内城的子西门上,拔离速托着伤痕累累的身躯顽强地爬上城头。
在水中他折断了扎在大腿和胸口处的箭矢,同时又被水流冲刷,和各种杂物碰撞,使他痛不欲生,身上到处是伤口。
刚刚翻身上墙,靠在女墙下喘口气,几个宋军便注意到他,缓慢包围而来。
拔离速苦笑一声,想抬起手臂战斗,只可惜手指扭曲,爬上城头耗尽力气,腿也已经不听使唤。
他认命了,抬头直视围拢而来的宋人,发出瘆人的笑声。
“啊哈哈哈哈!”
“来,来——”
“我的头颅价值万金,拿去......拿去,保你荣华富贵!”
透过滴滴答答的雨水,拔离速看见宋兵抽出手刀,往他脖颈处一劈。
一阵冰凉,再没了感受。
“叽里咕噜说啥呢,砍了。”
“这是蛮语呀统制。”
“你懂?”
“......我当然听不懂。”
“废话,继续向前,快速朝韩统制靠近。”
张俊收起手刀,离开前顺脚给拔离速躯干踹翻,当然,他并不知晓此人身份,只当是某个落单的女真人。
由太原北壁出去,粘罕再一次遭宋人追击,只是这次他算是“闲庭自若”。
追击他的人有岳飞、王德、辛永宗。
几个无名小卒。
宗泽年老色衰,选择待在太原城外处理水淹的后续问题。
粘罕在太原一片混乱不堪时,收到了定心丸一般的消息。
因为水淹太原,金人继续据守太原已经毫无意义,银术可与娄室便绕过宗泽大军,进攻石岭关,打通北归通道,掩护粘罕北撤。
据守石岭关的陈淬拥有雄关加上六千士兵,按理说顶个一两天不是问题,就算守一个晚上也算成功,只待岳飞、王德率军赶到,这群女真人谁也走不掉。
可惜,陈淬面对的家伙不是正常人。
在娄室和银术可的狂轰滥炸下,陈淬仅仅抗了一个时辰便被金军杀入关内,肆意屠杀,伤亡千人,余下士卒溃散,陈淬本人也仅以身免,逃到半途被岳飞救下。
岳飞等人见追赶不上,只能返回,而粘罕,再次成功脱逃北去。
虽然得以逃脱,但此役,粘罕西路军遭遇南下以来最严重创伤。
特别是杀熊岭一战,损失兵马过万,没有几个月根本缓不过来。
金国需要考虑一下......暂缓南下的计划了。
诚然,宋廷一样不好受。
宋廷的损失其实比粘罕还要严重,不止兵马的损失,还有百姓财产的损失。
就单单“不择手段”的水淹太原一件事,数十万百姓将要流离失所,太原府几乎变成废墟,重新恢复活力和其战略地位同样需要时间。
汾水河堤合拢后,水位用了两天时间才降至于无,太原城内狼藉遍地,军民又用了三天时间清理,如此,攻破太原城后的第六天,王师才得以顺利入城。
时靖康三年四月初一日。
不过攻破太原城后的头天,宗泽就派人快马加鞭将消息传递出去,让消息南下、东去,散布到宋境各地。
当天艳阳高照,士兵昂首挺胸,宗泽托着病体骑马,韩世忠、岳飞、张俊、王德、辛永宗分列左右,依次入城。
“欢迎王师入城!”
“北伐铁军入城!”
“宣抚使司兵马入城!”
此时从太原传出去的消息,文人们默契地只写了四个字:
“太原光复。”
太原光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