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4月20日清晨,在刘备仓皇逃命时,千里之外的河东大营北边,杨平却在主持一场盛大的葬礼。

在昨日清晨的交战之地,从昨天下午开始,俘虏们便已开始挖掘墓穴。

这次大战,护民军战死的、加上后来重伤不治的士兵,共有810余人,其中大部分人都有了家室。

按照杨平的规定,因天气炎热,便将尸首火化,骨灰装于瓷瓶之中。牺牲的士兵割下一缕头发头发、与身份名牌一同放置于骨灰盒之上,派遣士兵护送至家乡,

在士兵所在乡里建一座烈士陵园。以后本乡战死的士兵,或者因伤致残、退伍的士兵,死后都可葬到这里。规定:每逢清明、重阳,由本乡全体乡民进行公祭。

而这次战役,尚有271位牺牲士兵是单身汉,杨平就在昨日的战场之上,建一座河东烈士陵园。规定:每年两节,由方圆三十里内的乡民进行公祭。

诸葛亮这位兴州州长,上任的第一件差事,就是在随后,安排人员,为这些烈士雕刻石碑。

早饭过后,护民军除值班人员外,两万多大军,列着整齐的队列来到昨日的战场上,送别和他们一起浴血拼杀的袍泽。

而同样在这里的,还有将近三万袁术军的俘虏和民夫,他们被杨平,要求列着队形,对这场葬礼进行观礼。

如版梁之祭一样,杨平对着躺下的烈士,宣读了祭文(这次作者就不再编祭文了,太费脑子)。

在祭文的最后,仍然是杨平通告:九天之君、九幽之主,使我阵亡将士,二十年后重临人间。

杨平感觉,送自己来三国时代的两个神仙应该时刻关注着他,要不然,他无法解释在版梁之祭时,天气本来阴沉的要下雨,自己通告九天后,天空竟露出了阳光。

而这次河东之祭,在自己通告九天后,刚刚拔剑指天,就听,轰隆一声雷响!原本晴空万里,此时却聚起了阴云。

吓得杨平立马把手中的长剑插到地上——可不敢当避雷针。

在场的士兵们、以及俘虏们,都被杨平这神异的场景镇住了——参加过版梁之祭的老兵们,看向杨平的目光更加狂热:\"果然,我们都督就是天上的神仙!

上次祭拜兄弟们,阴雨连绵数日,竟阳光普照!

这次,再度祭拜兄弟们,已经旱了将近两个月的汝南,这是要下雨的节奏呀!\"

从此以后,凡有杨平参加的战事,参战士兵,士气最起码提高了两成,

因为这些士兵知道,即便自己战死了,自家都督也能通知上天,让自己在20年后重临人间,享受太平盛世。

果然,在士兵们将一个个坟头立起来后,狂暴的大雨便倾盆而至!

被杨平吓得跪在地上的袁军俘虏、以及民夫们,立马骚动起来,但被雨中列着整齐队列的护民军士兵,及时弹压,随后被一队队押进各自营帐进行看管。

杨平也带着亲卫们开始返回中军大帐。

在路上,杨平看到了五个大大的坟包,那是昨天下午,就已经被集体埋葬的袁术军士兵。

回到中军大寨,将俘虏全部看押后。

有此次参战的各部队代表,在雨中见证了杨平的一次授衔:

授予张辽正四品右将军军衔,授予钟矛从四品佐军将军军衔。

另有一百多名,在此次战斗中有突出贡献的军官、士兵先后授勋,太平民团首次出现了三等功勋。

大雨中的授衔仪式极为庄重,让参与者终身难忘。(这里就不水字数了)

但授衔结束后,所有人都得喝下几碗苦涩的“太平汤”,防止着凉感冒。

这次大战时,杨平有了纯度极低的大蒜素、以及在实验状态下的青霉素,使护民军的伤兵很少有因伤口感染而亡的。

同样的,袁术军的伤兵,因为杨平的一系列操作,让这些人求生欲满满,竟然也活下来了九成多——当然这些人都是轻伤。

但抗生素也不能因为士兵感冒而浪费了!

等处理好阵亡士兵的安葬事宜,以及大授衔后,已是午饭时分。

杨平在中军大帐里支起了十几桌火锅,一百多名护民军的立功将士,再次齐聚一堂,算是杨平给河东大战开一个庆功宴。

帐外大雨滂沱,帐内气氛热烈。

杨平举杯说道:\"诸位,我们护民军取得了成立以来,关键性的一次胜仗。

此战过后,正式确立了我们护民军在天下的地位——那就是数一数二的强军!

我们共同举杯,庆祝这次不同寻常的胜利!\"

众人纷纷起立,干掉杯中酒。

随后,杨平一一为战斗英雄们敬酒。

当然目前还不是开怀畅饮的时候,平均一人也就喝了三杯。

在杨平给何仪,何曼,黄邵三人敬酒时,杨平开玩笑道:“两个多月前,我与三位兄长在许县的衙门内,同样是摆起了火锅,

三位兄长当可记得,当时我等吃的是什么肉?

三人中情商最高的何仪,首先反应过来,哈哈一笑,举杯道:“当时都督请我等吃的是鹿肉。

还特别言说,这是一头公鹿。

哈哈哈哈……

果然,我等现在正在吃袁公路之肉也。”

听闻此言,帐内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有杨平在场,一百多人吃火锅还能冷场吗?

一个多小时的火锅宴结束后,中军帐内也就剩下杨平、诸葛亮、张辽三人。

杨平这才问诸葛亮:\"孔明,你觉得上午那场葬礼,能让在场观看的陈纪,彻底相信本都督会旁门左道之术,并以此蛊惑人心,成立了太平民团吗?\"

诸葛亮此时,也不得不相信杨平有些神异了,于是恭敬地说道:\"都督,亮,学的是圣人之言,子不语怪力乱神。

然而今日之事,确实让亮费解——巧合也好,都督有神力也罢。

加上昨日我等的表演,陈纪是不得不信。\"

\"如此就好。\"杨平终于放下心来,说道:\"十日后,待我等与袁术这场交易彻底结束后,

我太平民团,就可以开启新的战场了。\"

又问张辽道:\"文远,送回袁术处的士兵,可都挑选完毕了?\"

张辽回复道:\"都督,按照我们与袁术今天天亮前的商议:

我们会在今天天黑之前,将一万五千民夫,押送到阜南县城。

袁术等人,也将在明天早上携带两万五千民夫、和五千兵马缓缓向东,在三天后渡过沙颍河抵达东岸。

同样,也是三天后,我们所要的赎金——铜钱、一万匹丝绸,将会通过淮河上江波的水师,运到颍上县。

五天后,我们会以每天五千人的批次,向袁术交还两万俘虏。

而在此期间,江波的水师,会从淮河水道四处出动,将我们留下的两千有手艺的民夫、以及被我军指定的骑兵和水师士兵的家眷接过来。

四月三十日,在沙颍河与淮河交汇处,袁术会将大乔、小乔以及十多名美女,和二万匹丝绸交给我军,

我军亦将两千副铁甲、和两万人的武器,以及俘虏的军官,交还袁术。

随后袁术便会起兵东归,我军与其的战争将彻底结束。\"

说到这里,张辽叹了一声气:\"都督,若不是我等目标是荆州,此次真是便宜袁术了。\"

杨平开言道:\"无妨,淮南之地就在那里,早晚都是咱们的。\"

然后又说道:\"只是中午大雨,雨后,就要辛苦手下将士们急速赶路,将俘虏送到四十里外的阜南县了。\"

张辽说道:\"就是明日送,也无妨。\"

随后,杨平又与张辽、诸葛亮商议了向西对荆州刘表的战斗。

只听杨平说道:\"昨日温侯的回信,言及已派遣了快马信使,颍川距弘农不太远。

预计张济,最迟今日便可收到信件。

张济士兵早就已经饿得骨瘦如柴,听闻信上我等的撺掇,必然会南下攻击南阳郡。

文远,你与张济等人素有交往,可知张济如若出兵,何时能到南阳?\"

张辽略作思考,便对杨平和诸葛亮说道:\"都督,张济之兵为西凉兵。

西凉兵鼎盛时,几乎是步兵、骑兵各一半,如今西凉军历经战乱已经衰落,

但末将以为,张济所部仍然可以做到骑兵三分之一的规模。

据我等得到的消息,张济所部共有万余人,以此推算,骑兵约有三千余人。

西凉骑兵通常一人双马,三千骑兵即便是张济所部粮草不济,估计仍有五千来匹战马。

而张济又无多少辎重,五千匹马足可全部驮负,步兵可轻装而进,一日可行八十余里。

虽然张济出兵,乃温侯书信提议所致,但张济等人与温侯关系算不上太好,若走东线经洛阳、伊川南下,其恐温侯在中间吞并他的部队。

故而,张济等人会绕道关中,走武关道南下。

末将预计,最迟端午节时,张济所部,便能赶到武关道最南部的穰县(今邓州市)。\"

杨平回想了一下脑海中的历史资料,张济确实会走张辽说的这条路,而且最终,张济会死在穰县城下。

至于兵力,张辽说的,与史书记载也相差不大。

于是,杨平对张辽和诸葛亮说道:\"文远、孔明,如此,我等的时间也不多了,

明日,便得命令何仪副总兵,快马赶往野王县(泌阳县),会同马河的第5师以及警备第一旅,共7000精锐,择机将刘表部署在两郡连接处的五千荆州兵收拾了!

吸引刘表的注意力,给张济所部提供点帮助。

主力大军,则在五日后西归,\"

张辽听闻杨平之言,一扫轻轻放过袁术的郁闷,进而,有些兴奋地看向杨平。

只听杨平说道:\"即便是我等归还袁术两万俘虏,而这些俘虏,已经被我军打得丧胆,再经过今天早晨的葬礼,这些士兵对我护民军充满敬畏和向往。

我等分批次还给袁术的俘虏,全部是打乱编制的,也就是说,在我等将这些俘虏全部归还以后,袁术至少要用两三天时间,才能理顺我等送回的俘虏。

这样,袁术在沙颍河东岸将会有两万五千兵力,但如果袁术敢驱赶着他们渡河攻打我军,本都督预计,这些人立马就会哗变!

故而,我军在沙颍河以西地区,无需留下太多兵力。

江波的水军第一师,和淮河警备队共八千人,暂时驻扎在颍上县城,基本就可防备袁术出尔反尔。

新组建的第六步兵师六千人,也将在五天内赶到汝阴县(今阜阳市区),有着一万四千人隔着沙颍河进行驻防,已经足可保证我们东部战线的安全。”

说道这里,杨平走到张辽前面,说道:

“故而,从明日起,文远你就可以分批次,将第一镇的将士,缓缓向西抽调,抵达我等之前商议的出击位置。\"

说完,杨平询问一直没开口的诸葛亮:\"孔明觉得如何?\"

诸葛亮是个心思缜密、智商极高的人物,略作思考,便对杨平拱手说道:\"都督的安排并无疏漏。

只是护民军将士们连续奔波,等到达南阳郡边境时,也是极为疲惫,恐无力再战也。\"

诸葛亮的考虑是,根据这个时代人们的身体素质得出的结论。

杨平没有回答,看向张辽。

张辽面色轻松地说道:\"孔明,护民军士兵,被都督的一日三餐,以及强身壮骨粉(虫粉)喂养了一个多月,此时的体力和耐力,已经超越了天下诸侯士兵了。

再加上,护民军各部,向西最远也不过六百余里,沿途后勤保障极为得力,日行六十里,也不会让士兵们感到疲惫。

反而这次西归,将锻炼将士们长途行军的能力。\"

杨平的虫粉,诸葛亮是没喝过的,原因很简单,人诸葛亮身体素质本来就很好。

诸葛亮也知道,杨平总能创造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于是就不再多言了。

倒是杨平对着诸葛亮说道:\"孔明,本都督已经将太平民团的所有事宜,与你交代清楚了。

未来五日,你要随车骑营一起,配合我安置的伤兵(当基本官吏),将阜南县、颍上县、汝阴县、临泉县,四县的分田编户工作完成。

随后,你便随着西归的部队,返回本都督确定的兴州州治信阳(原义阳县),我等将治所向西、向南迁,更能迷惑袁术。

沿途,你也可以好好视察一下你治下的百姓。\"

诸葛亮躬身应是。

商量完大的战略,杨平便命亲卫,去请两个人进来。

不多时,曾经的遂平县小渠帅姜魁(现第四师第三十四旅旅长)、

曾经的西平县小渠帅白波(现第二师第三十二旅旅长),两人吃完庆功宴,便被杨平命令在旁边帐篷等候。

此时二人进来,杨平起身迎接,两人赶忙向杨平行礼。

见礼完毕,杨平开口说道:\"姜魁旅长,本都督听闻你与河东的杨奉有些交情,并且与杨奉手下大将徐晃,乃是同乡?\"

姜魁拱手说道:\"禀报都督,确实如此。

当年黄巾起义时,我等曾和杨奉并肩作战过一段时间。

至于徐晃、徐公明,与我确是同乡,但相距却远,也只是见过几次面,非是好友。\"

杨平又对白波问道:\"白波旅长,听闻你与黑山军中张燕乃是同乡?\"

白波同样拱手回答道:\"回禀都督,我二人确是同乡,但交际不多。\"

杨平这才说道:\"二位旅长,我护民军如今已占据一郡之地,击败袁术,算是小有名声、有些根基了。

我听闻,杨奉正在护送汉家天子,停留在河东郡。

同为大贤良师领导下的黄巾余部,你等应知刘家天子最是薄幸之人,

'狡兔死,走狗烹'就是刘家天子的基本操作。

如今刘家天子落难,定会记得杨奉等人好处,一旦稳定,杨奉等人尚有活路乎?!

姜魁旅长,稍后,你持本都督书信两封,一封送与杨奉,劝其率部南下渡河,言说颍川郡为我外舅温侯所据,一旦到达颍川郡便可获得粮草补给,随后南下。

本都督以师长之位待杨奉。

另外一封信,交给徐晃、徐公明,本都督知其有大才,若杨奉愿意南下汝南郡,则徐晃定然跟随;

若杨奉不愿南下,姜魁你且仔细言说与徐公明:若徐公明来我护民军,本都督以车骑营副营长兼旅长职位待之。”

看着姜魁有些不服气,杨平笑着许诺道:\"姜魁兄弟,无论你是否完成任务,自河东归来后,便可到近卫营担任一段时间营长。\"

姜魁一听,激动了——自己这位半路投效的小流寇,因为有些作战经验,杨平直接任命他当了旅长,

本来以为像自己这种非嫡系出身的人员,这辈子估计都要在旅长的位置上混吃等死了,未曾想到,只要出使一趟河东郡,回来便能当近卫营的营长。

要知道杨平军中的军官,升迁道路都是:普通旅的旅长,到近卫营或教导营担任一段时间的营长,

便会调到各师担任副师长,随后,就是一番坦途了。

最具代表的例子,就是刚刚被任命为第六师师长的何冬。

这条晋升路线,已经成为护民军中公认的最优晋升路线。

姜魁知道,这是杨平准备把自己纳入嫡系了,于是立马单膝跪地道:\"都督放心,末将一定将都督的信件带到,劝说杨奉率部南下。

如果杨奉不愿南下,末将一定将徐公明带回来。\"

根据杨平开出的条件,杨魁心中明白,杨平看中的是杨奉手下的大将徐晃,杨奉只是个添头而已。

杨平扶起杨魁说道:\"本都督也不与你客气了,你且稍等片刻,待本都督让文远代为抄写书信两封,你便带领几名亲卫,即刻出发吧,路上注意安全。\"

杨平又对白波说道:\"白波兄弟,不同于姜魁旅长,你的任务,

仅仅是到黑山军中,宣传一下我太平民团在汝南郡的所作所为,以及本都督的神异事迹。

同时,替本都督给张燕带些东西,让他能更强一点。

黑山军几十个营地,有数十万流民聚集,那张燕也不是易与之辈,此行倒是有些辛苦、危险。

白波兄弟可愿前往?\"

要是没有刚刚杨平对姜魁的许诺,白波还真不愿意千里迢迢跑这一趟。

但是现在有机会成为杨平的嫡系,白波还能说什么,立马拱手说道:\"都督有事安排便可,无需与属下商议。\"

这话说得漂亮!

于是杨平也就不客气了:\"稍后,本都督会与你交代一些事项,你便带几名亲卫向北出发吧。

同样,你回来之后,到教导营担任一段时间营长吧。\"

白波立马单膝跪地,行礼道:\"末将领命!\"

不多时,帐外大雨停歇,杨平、张辽、诸葛亮三人也送出了江魁和白波。

看着两人消失在大营之中,张辽问道:\"都督,徐晃、徐公明,乃是何人?

能得都督如此器重,以车骑营副将兼旅长的身份许之?\"

杨平看着张辽,笑着说道:\"徐晃之才能,只略逊于文远也,为顶级大将,若做统帅,亦可统兵五万以上也。

只是杨奉之辈,不知徐晃奇才,如今只是领兵数百人的校尉,真真的暴殄天物也。\"

张辽听闻,倒对徐晃起了兴趣。

诸葛亮又问道:\"都督,那张燕的黑山军,与我等相隔千里之外,此刻还要面对袁绍等人的围攻。

都督派遣使者,宣扬我太平民团治下汝南郡,难道是为了让张燕手下的流民,千里迢迢迁徙到此处吗?\"

不仅诸葛亮不解,张辽也有些不解——若是杨奉等人,率领两、三千残兵败将一路远行还有可能,

数十万黑山流民,如何能从河北之地来到汝南?

只见杨平给二人解释道:\"孔明、文远,在战略的天平上,一只蚂蚁的重量,都可能导致天平倾斜。

我们护民军不仅要壮大自身,也要想办法削弱敌人。

目前,天下势力最大的诸侯就是袁绍,黑山军在袁绍势力范围的中心。

我等应想尽办法,让黑山军众人心中,有能够战胜袁绍的信念,进而死命地消耗袁绍的实力。

正如我让白波把虫粉的制作方法,完完全全地交给张燕,

太行山区虽然没有竹林,但是本都督已经将竹甲的生产方法变成了木板甲,

烧制瓷器的方法也交给张燕,让他烧制陶瓷头盔和胸甲。

同时,比如短矛、简易制作的弩箭,这些制作方法全部交给黑山军张燕。

即便是张燕学习我护民军的列队、作战方法,受制于粮草不济,也会变得不伦不类,但这,也能更好地抵抗袁绍了。”

提高胜率,不只有壮大己身,还有削弱敌人!

听闻杨平表达的这个意思,张辽和诸葛亮纷纷对杨平行礼道:

\"多谢都督解惑,我等受教了。\"

杨平扶起二人,面色悲戚的向二人行礼道:“孔明、文远,本都督求你们一件事……”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考上状元后,我的太子身份曝光了醉枕江山冠冕唐皇我要做首辅大明匹夫獒唐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宠娇妻,斗地主,痞帅的悠哉日子绝境皇权:替死皇帝的逆袭之旅伏羲夫妻退婚后,我开启了万界召唤系统异世年令营绝代废材倾天下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网游领主争霸大唐之逍遥太子三国之特工皇帝大战在即,我倒卖了军中粮草无双战神之我为吕布大唐第一闲人你是明珠,莫蒙尘混在大唐做驸马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改革大唐穿越南宋当皇帝穿越大秦,给秦始皇打晕塞麻袋里楚神大帝传五千年来谁着史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穿成傻子后,彻底放飞自我大秦:我融合兽魂后无敌了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我来自大明辽东丝路大亨宋士大纨绔万域之王梦境归来做才子我,大明皇子,拉上皇帝一起造反!回到东汉,做女帝蔡琰背后的男人大宋第三帝国将门大逆子农家巧媳妇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盛唐剑圣最强军师之鬼才郭嘉大殷小地主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汉末少帝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开局流放西北,强塞三个西域媳妇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十七世纪富二代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巨宋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我在北宋教数学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永乐入梦我教我自己当皇帝穿越东齐,从匪窝杀奔庙堂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大宋:开局金军围城,宰相辞职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我李承乾,在大唐和李二斗智斗勇命理探源【译注】带着基地闯三国边军悍卒:开局被女将军盯上了大明:我崇祯,左手枪右手炮王伦逆天改命称帝谁主噬心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请卸甲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这破系统非要我当皇帝史上第一祸害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大明:人在洪武,复活常遇春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水煮大明开局逼我替兄参军,拒绝后打猎养妻!穿越大秦:红颜助国兴大明锦官梦乾元盛世系统状元一心打猎,皇帝三顾茅庐我在大明洪武当神仙铁血龙骧:从将门遗孤到开国圣主龙吟三国秦世风云录乱世猛卒穿越战国我靠杀敌称霸天下大唐逆子:开局打断青雀的腿!原始蛮荒部落生存记我在古代当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