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清晨,在刘备仓皇逃命时,千里之外的河东大营北边,杨平却在主持一场盛大的葬礼。
在昨日清晨的交战之地,从昨天下午开始,俘虏们便已开始挖掘墓穴。
这次大战,护民军战死的、加上后来重伤不治的士兵,共有810余人,其中大部分人都有了家室。
按照杨平的规定,因天气炎热,便将尸首火化,骨灰装于瓷瓶之中。牺牲的士兵割下一缕头发头发、与身份名牌一同放置于骨灰盒之上,派遣士兵护送至家乡,
在士兵所在乡里建一座烈士陵园。以后本乡战死的士兵,或者因伤致残、退伍的士兵,死后都可葬到这里。规定:每逢清明、重阳,由本乡全体乡民进行公祭。
而这次战役,尚有271位牺牲士兵是单身汉,杨平就在昨日的战场之上,建一座河东烈士陵园。规定:每年两节,由方圆三十里内的乡民进行公祭。
诸葛亮这位兴州州长,上任的第一件差事,就是在随后,安排人员,为这些烈士雕刻石碑。
早饭过后,护民军除值班人员外,两万多大军,列着整齐的队列来到昨日的战场上,送别和他们一起浴血拼杀的袍泽。
而同样在这里的,还有将近三万袁术军的俘虏和民夫,他们被杨平,要求列着队形,对这场葬礼进行观礼。
如版梁之祭一样,杨平对着躺下的烈士,宣读了祭文(这次作者就不再编祭文了,太费脑子)。
在祭文的最后,仍然是杨平通告:九天之君、九幽之主,使我阵亡将士,二十年后重临人间。
杨平感觉,送自己来三国时代的两个神仙应该时刻关注着他,要不然,他无法解释在版梁之祭时,天气本来阴沉的要下雨,自己通告九天后,天空竟露出了阳光。
而这次河东之祭,在自己通告九天后,刚刚拔剑指天,就听,轰隆一声雷响!原本晴空万里,此时却聚起了阴云。
吓得杨平立马把手中的长剑插到地上——可不敢当避雷针。
在场的士兵们、以及俘虏们,都被杨平这神异的场景镇住了——参加过版梁之祭的老兵们,看向杨平的目光更加狂热:\"果然,我们都督就是天上的神仙!
上次祭拜兄弟们,阴雨连绵数日,竟阳光普照!
这次,再度祭拜兄弟们,已经旱了将近两个月的汝南,这是要下雨的节奏呀!\"
从此以后,凡有杨平参加的战事,参战士兵,士气最起码提高了两成,
因为这些士兵知道,即便自己战死了,自家都督也能通知上天,让自己在20年后重临人间,享受太平盛世。
果然,在士兵们将一个个坟头立起来后,狂暴的大雨便倾盆而至!
被杨平吓得跪在地上的袁军俘虏、以及民夫们,立马骚动起来,但被雨中列着整齐队列的护民军士兵,及时弹压,随后被一队队押进各自营帐进行看管。
杨平也带着亲卫们开始返回中军大帐。
在路上,杨平看到了五个大大的坟包,那是昨天下午,就已经被集体埋葬的袁术军士兵。
回到中军大寨,将俘虏全部看押后。
有此次参战的各部队代表,在雨中见证了杨平的一次授衔:
授予张辽正四品右将军军衔,授予钟矛从四品佐军将军军衔。
另有一百多名,在此次战斗中有突出贡献的军官、士兵先后授勋,太平民团首次出现了三等功勋。
大雨中的授衔仪式极为庄重,让参与者终身难忘。(这里就不水字数了)
但授衔结束后,所有人都得喝下几碗苦涩的“太平汤”,防止着凉感冒。
这次大战时,杨平有了纯度极低的大蒜素、以及在实验状态下的青霉素,使护民军的伤兵很少有因伤口感染而亡的。
同样的,袁术军的伤兵,因为杨平的一系列操作,让这些人求生欲满满,竟然也活下来了九成多——当然这些人都是轻伤。
但抗生素也不能因为士兵感冒而浪费了!
等处理好阵亡士兵的安葬事宜,以及大授衔后,已是午饭时分。
杨平在中军大帐里支起了十几桌火锅,一百多名护民军的立功将士,再次齐聚一堂,算是杨平给河东大战开一个庆功宴。
帐外大雨滂沱,帐内气氛热烈。
杨平举杯说道:\"诸位,我们护民军取得了成立以来,关键性的一次胜仗。
此战过后,正式确立了我们护民军在天下的地位——那就是数一数二的强军!
我们共同举杯,庆祝这次不同寻常的胜利!\"
众人纷纷起立,干掉杯中酒。
随后,杨平一一为战斗英雄们敬酒。
当然目前还不是开怀畅饮的时候,平均一人也就喝了三杯。
在杨平给何仪,何曼,黄邵三人敬酒时,杨平开玩笑道:“两个多月前,我与三位兄长在许县的衙门内,同样是摆起了火锅,
三位兄长当可记得,当时我等吃的是什么肉?
三人中情商最高的何仪,首先反应过来,哈哈一笑,举杯道:“当时都督请我等吃的是鹿肉。
还特别言说,这是一头公鹿。
哈哈哈哈……
果然,我等现在正在吃袁公路之肉也。”
听闻此言,帐内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有杨平在场,一百多人吃火锅还能冷场吗?
一个多小时的火锅宴结束后,中军帐内也就剩下杨平、诸葛亮、张辽三人。
杨平这才问诸葛亮:\"孔明,你觉得上午那场葬礼,能让在场观看的陈纪,彻底相信本都督会旁门左道之术,并以此蛊惑人心,成立了太平民团吗?\"
诸葛亮此时,也不得不相信杨平有些神异了,于是恭敬地说道:\"都督,亮,学的是圣人之言,子不语怪力乱神。
然而今日之事,确实让亮费解——巧合也好,都督有神力也罢。
加上昨日我等的表演,陈纪是不得不信。\"
\"如此就好。\"杨平终于放下心来,说道:\"十日后,待我等与袁术这场交易彻底结束后,
我太平民团,就可以开启新的战场了。\"
又问张辽道:\"文远,送回袁术处的士兵,可都挑选完毕了?\"
张辽回复道:\"都督,按照我们与袁术今天天亮前的商议:
我们会在今天天黑之前,将一万五千民夫,押送到阜南县城。
袁术等人,也将在明天早上携带两万五千民夫、和五千兵马缓缓向东,在三天后渡过沙颍河抵达东岸。
同样,也是三天后,我们所要的赎金——铜钱、一万匹丝绸,将会通过淮河上江波的水师,运到颍上县。
五天后,我们会以每天五千人的批次,向袁术交还两万俘虏。
而在此期间,江波的水师,会从淮河水道四处出动,将我们留下的两千有手艺的民夫、以及被我军指定的骑兵和水师士兵的家眷接过来。
四月三十日,在沙颍河与淮河交汇处,袁术会将大乔、小乔以及十多名美女,和二万匹丝绸交给我军,
我军亦将两千副铁甲、和两万人的武器,以及俘虏的军官,交还袁术。
随后袁术便会起兵东归,我军与其的战争将彻底结束。\"
说到这里,张辽叹了一声气:\"都督,若不是我等目标是荆州,此次真是便宜袁术了。\"
杨平开言道:\"无妨,淮南之地就在那里,早晚都是咱们的。\"
然后又说道:\"只是中午大雨,雨后,就要辛苦手下将士们急速赶路,将俘虏送到四十里外的阜南县了。\"
张辽说道:\"就是明日送,也无妨。\"
随后,杨平又与张辽、诸葛亮商议了向西对荆州刘表的战斗。
只听杨平说道:\"昨日温侯的回信,言及已派遣了快马信使,颍川距弘农不太远。
预计张济,最迟今日便可收到信件。
张济士兵早就已经饿得骨瘦如柴,听闻信上我等的撺掇,必然会南下攻击南阳郡。
文远,你与张济等人素有交往,可知张济如若出兵,何时能到南阳?\"
张辽略作思考,便对杨平和诸葛亮说道:\"都督,张济之兵为西凉兵。
西凉兵鼎盛时,几乎是步兵、骑兵各一半,如今西凉军历经战乱已经衰落,
但末将以为,张济所部仍然可以做到骑兵三分之一的规模。
据我等得到的消息,张济所部共有万余人,以此推算,骑兵约有三千余人。
西凉骑兵通常一人双马,三千骑兵即便是张济所部粮草不济,估计仍有五千来匹战马。
而张济又无多少辎重,五千匹马足可全部驮负,步兵可轻装而进,一日可行八十余里。
虽然张济出兵,乃温侯书信提议所致,但张济等人与温侯关系算不上太好,若走东线经洛阳、伊川南下,其恐温侯在中间吞并他的部队。
故而,张济等人会绕道关中,走武关道南下。
末将预计,最迟端午节时,张济所部,便能赶到武关道最南部的穰县(今邓州市)。\"
杨平回想了一下脑海中的历史资料,张济确实会走张辽说的这条路,而且最终,张济会死在穰县城下。
至于兵力,张辽说的,与史书记载也相差不大。
于是,杨平对张辽和诸葛亮说道:\"文远、孔明,如此,我等的时间也不多了,
明日,便得命令何仪副总兵,快马赶往野王县(泌阳县),会同马河的第5师以及警备第一旅,共7000精锐,择机将刘表部署在两郡连接处的五千荆州兵收拾了!
吸引刘表的注意力,给张济所部提供点帮助。
主力大军,则在五日后西归,\"
张辽听闻杨平之言,一扫轻轻放过袁术的郁闷,进而,有些兴奋地看向杨平。
只听杨平说道:\"即便是我等归还袁术两万俘虏,而这些俘虏,已经被我军打得丧胆,再经过今天早晨的葬礼,这些士兵对我护民军充满敬畏和向往。
我等分批次还给袁术的俘虏,全部是打乱编制的,也就是说,在我等将这些俘虏全部归还以后,袁术至少要用两三天时间,才能理顺我等送回的俘虏。
这样,袁术在沙颍河东岸将会有两万五千兵力,但如果袁术敢驱赶着他们渡河攻打我军,本都督预计,这些人立马就会哗变!
故而,我军在沙颍河以西地区,无需留下太多兵力。
江波的水军第一师,和淮河警备队共八千人,暂时驻扎在颍上县城,基本就可防备袁术出尔反尔。
新组建的第六步兵师六千人,也将在五天内赶到汝阴县(今阜阳市区),有着一万四千人隔着沙颍河进行驻防,已经足可保证我们东部战线的安全。”
说道这里,杨平走到张辽前面,说道:
“故而,从明日起,文远你就可以分批次,将第一镇的将士,缓缓向西抽调,抵达我等之前商议的出击位置。\"
说完,杨平询问一直没开口的诸葛亮:\"孔明觉得如何?\"
诸葛亮是个心思缜密、智商极高的人物,略作思考,便对杨平拱手说道:\"都督的安排并无疏漏。
只是护民军将士们连续奔波,等到达南阳郡边境时,也是极为疲惫,恐无力再战也。\"
诸葛亮的考虑是,根据这个时代人们的身体素质得出的结论。
杨平没有回答,看向张辽。
张辽面色轻松地说道:\"孔明,护民军士兵,被都督的一日三餐,以及强身壮骨粉(虫粉)喂养了一个多月,此时的体力和耐力,已经超越了天下诸侯士兵了。
再加上,护民军各部,向西最远也不过六百余里,沿途后勤保障极为得力,日行六十里,也不会让士兵们感到疲惫。
反而这次西归,将锻炼将士们长途行军的能力。\"
杨平的虫粉,诸葛亮是没喝过的,原因很简单,人诸葛亮身体素质本来就很好。
诸葛亮也知道,杨平总能创造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于是就不再多言了。
倒是杨平对着诸葛亮说道:\"孔明,本都督已经将太平民团的所有事宜,与你交代清楚了。
未来五日,你要随车骑营一起,配合我安置的伤兵(当基本官吏),将阜南县、颍上县、汝阴县、临泉县,四县的分田编户工作完成。
随后,你便随着西归的部队,返回本都督确定的兴州州治信阳(原义阳县),我等将治所向西、向南迁,更能迷惑袁术。
沿途,你也可以好好视察一下你治下的百姓。\"
诸葛亮躬身应是。
商量完大的战略,杨平便命亲卫,去请两个人进来。
不多时,曾经的遂平县小渠帅姜魁(现第四师第三十四旅旅长)、
曾经的西平县小渠帅白波(现第二师第三十二旅旅长),两人吃完庆功宴,便被杨平命令在旁边帐篷等候。
此时二人进来,杨平起身迎接,两人赶忙向杨平行礼。
见礼完毕,杨平开口说道:\"姜魁旅长,本都督听闻你与河东的杨奉有些交情,并且与杨奉手下大将徐晃,乃是同乡?\"
姜魁拱手说道:\"禀报都督,确实如此。
当年黄巾起义时,我等曾和杨奉并肩作战过一段时间。
至于徐晃、徐公明,与我确是同乡,但相距却远,也只是见过几次面,非是好友。\"
杨平又对白波问道:\"白波旅长,听闻你与黑山军中张燕乃是同乡?\"
白波同样拱手回答道:\"回禀都督,我二人确是同乡,但交际不多。\"
杨平这才说道:\"二位旅长,我护民军如今已占据一郡之地,击败袁术,算是小有名声、有些根基了。
我听闻,杨奉正在护送汉家天子,停留在河东郡。
同为大贤良师领导下的黄巾余部,你等应知刘家天子最是薄幸之人,
'狡兔死,走狗烹'就是刘家天子的基本操作。
如今刘家天子落难,定会记得杨奉等人好处,一旦稳定,杨奉等人尚有活路乎?!
姜魁旅长,稍后,你持本都督书信两封,一封送与杨奉,劝其率部南下渡河,言说颍川郡为我外舅温侯所据,一旦到达颍川郡便可获得粮草补给,随后南下。
本都督以师长之位待杨奉。
另外一封信,交给徐晃、徐公明,本都督知其有大才,若杨奉愿意南下汝南郡,则徐晃定然跟随;
若杨奉不愿南下,姜魁你且仔细言说与徐公明:若徐公明来我护民军,本都督以车骑营副营长兼旅长职位待之。”
看着姜魁有些不服气,杨平笑着许诺道:\"姜魁兄弟,无论你是否完成任务,自河东归来后,便可到近卫营担任一段时间营长。\"
姜魁一听,激动了——自己这位半路投效的小流寇,因为有些作战经验,杨平直接任命他当了旅长,
本来以为像自己这种非嫡系出身的人员,这辈子估计都要在旅长的位置上混吃等死了,未曾想到,只要出使一趟河东郡,回来便能当近卫营的营长。
要知道杨平军中的军官,升迁道路都是:普通旅的旅长,到近卫营或教导营担任一段时间的营长,
便会调到各师担任副师长,随后,就是一番坦途了。
最具代表的例子,就是刚刚被任命为第六师师长的何冬。
这条晋升路线,已经成为护民军中公认的最优晋升路线。
姜魁知道,这是杨平准备把自己纳入嫡系了,于是立马单膝跪地道:\"都督放心,末将一定将都督的信件带到,劝说杨奉率部南下。
如果杨奉不愿南下,末将一定将徐公明带回来。\"
根据杨平开出的条件,杨魁心中明白,杨平看中的是杨奉手下的大将徐晃,杨奉只是个添头而已。
杨平扶起杨魁说道:\"本都督也不与你客气了,你且稍等片刻,待本都督让文远代为抄写书信两封,你便带领几名亲卫,即刻出发吧,路上注意安全。\"
杨平又对白波说道:\"白波兄弟,不同于姜魁旅长,你的任务,
仅仅是到黑山军中,宣传一下我太平民团在汝南郡的所作所为,以及本都督的神异事迹。
同时,替本都督给张燕带些东西,让他能更强一点。
黑山军几十个营地,有数十万流民聚集,那张燕也不是易与之辈,此行倒是有些辛苦、危险。
白波兄弟可愿前往?\"
要是没有刚刚杨平对姜魁的许诺,白波还真不愿意千里迢迢跑这一趟。
但是现在有机会成为杨平的嫡系,白波还能说什么,立马拱手说道:\"都督有事安排便可,无需与属下商议。\"
这话说得漂亮!
于是杨平也就不客气了:\"稍后,本都督会与你交代一些事项,你便带几名亲卫向北出发吧。
同样,你回来之后,到教导营担任一段时间营长吧。\"
白波立马单膝跪地,行礼道:\"末将领命!\"
不多时,帐外大雨停歇,杨平、张辽、诸葛亮三人也送出了江魁和白波。
看着两人消失在大营之中,张辽问道:\"都督,徐晃、徐公明,乃是何人?
能得都督如此器重,以车骑营副将兼旅长的身份许之?\"
杨平看着张辽,笑着说道:\"徐晃之才能,只略逊于文远也,为顶级大将,若做统帅,亦可统兵五万以上也。
只是杨奉之辈,不知徐晃奇才,如今只是领兵数百人的校尉,真真的暴殄天物也。\"
张辽听闻,倒对徐晃起了兴趣。
诸葛亮又问道:\"都督,那张燕的黑山军,与我等相隔千里之外,此刻还要面对袁绍等人的围攻。
都督派遣使者,宣扬我太平民团治下汝南郡,难道是为了让张燕手下的流民,千里迢迢迁徙到此处吗?\"
不仅诸葛亮不解,张辽也有些不解——若是杨奉等人,率领两、三千残兵败将一路远行还有可能,
数十万黑山流民,如何能从河北之地来到汝南?
只见杨平给二人解释道:\"孔明、文远,在战略的天平上,一只蚂蚁的重量,都可能导致天平倾斜。
我们护民军不仅要壮大自身,也要想办法削弱敌人。
目前,天下势力最大的诸侯就是袁绍,黑山军在袁绍势力范围的中心。
我等应想尽办法,让黑山军众人心中,有能够战胜袁绍的信念,进而死命地消耗袁绍的实力。
正如我让白波把虫粉的制作方法,完完全全地交给张燕,
太行山区虽然没有竹林,但是本都督已经将竹甲的生产方法变成了木板甲,
烧制瓷器的方法也交给张燕,让他烧制陶瓷头盔和胸甲。
同时,比如短矛、简易制作的弩箭,这些制作方法全部交给黑山军张燕。
即便是张燕学习我护民军的列队、作战方法,受制于粮草不济,也会变得不伦不类,但这,也能更好地抵抗袁绍了。”
提高胜率,不只有壮大己身,还有削弱敌人!
听闻杨平表达的这个意思,张辽和诸葛亮纷纷对杨平行礼道:
\"多谢都督解惑,我等受教了。\"
杨平扶起二人,面色悲戚的向二人行礼道:“孔明、文远,本都督求你们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