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习结束后,陆晨的战术沙盘前堆满了各国军事情报。系统提示音悄然响起,但他选择将奖励暂存——现在的他更相信团队的力量。
\"陆队,东南亚方向有异常。\"情报参谋递来加密文件。卫星图像显示,某邻国港口频繁有改装货轮出入,雷达信号与演习中的蓝方部队高度重合。\"他们似乎在组建海上民兵,装备有非法改造的导弹发射器。\"
陆晨皱眉。邻国一直对南海岛礁虎视眈眈,这次演习的胜利反而刺激了对方的挑衅。他调出电子海图:\"通知舰队进入二级战备,但不要主动暴露动向。\"
深夜,战区指挥中心灯火通明。陆晨与参谋们推演应对方案:若冲突升级,传统海上舰队需耗费48小时抵达,而无人机群和无人艇可在12小时内形成防御网。但如何在不激化矛盾的前提下部署?
\"启用'影子计划'。\"陆晨敲击键盘,调出一组早已准备好的方案。这是他与装备研发部联合设计的\"伪装部署系统\"——将防御装备伪装成民用渔船,通过北斗导航自动组成防御阵型。
\"但对方有电子干扰能力。\"副队长提出异议。陆晨指向战术板:\"我们加装了声波干扰模块,蓝方演习中吃过亏,他们不会轻易尝试。\"
次日,南海某渔村码头,几艘\"渔船\"悄然离岸。船舱内,特战队员与工程师正在组装模块化防御系统。这些装备看似普通,实则整合了红外隐身涂层、水下声波探测仪,以及通过民用卫星传输的加密通讯。
与此同时,外交部发言人发布例行声明,提及\"南海渔业安全演习\"。国际舆论尚未察觉,中国已悄然完成防御部署。
陆晨的战术腕表震动——邻国军舰正逼近争议海域。他下令:\"启动渔船防御模式。\"伪装渔船的雷达突然激活,组成环形防御阵,导弹发射器锁定入侵舰艇。邻国指挥官收到警告信号时,冷汗浸透后背:中国军队的防御网早已覆盖整个区域。
\"这是威慑,不是战争。\"陆晨通过加密频道发送视频通话请求。屏幕对面,邻国将军面色铁青:\"你们违反了国际规则!\"
\"规则由实力定义。\"陆晨展示出一份文件——中国申请的\"民用海域防御系统\"专利,所有装备均在国际公约允许范围内。\"若贵国认为受到威胁,我们可共同商讨防御标准。\"
外交博弈与军事威慑双管齐下。邻国舰队最终退却,而国际媒体仅报道了\"一场渔业演习中的技术失误\"。
一周后,陆晨受邀参加国际防务论坛。欧洲某国军官私下与他交谈:\"你们的'影子计划'让我想起冷战时期的伪装战术,但技术更先进。\"
陆晨微笑:\"现代战争,比的不仅是装备,还有如何用规则与智慧取胜。\"
论坛间隙,系统奖励终于浮现:\"签到奖励:现代伪装技术强化。\"但他这次选择分享给装备研发部:\"把这项技术民用化,未来渔船也能自带防御系统。\"
夜幕下的战区基地,陆晨凝视着训练场上的士兵。没有超远程导弹,没有无人集群,但他们的战术协同、装备优化,以及每一个精心设计的伪装细节,正在编织一张让敌人不敢轻举妄动的钢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