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习结束次日,陆晨小队尚未卸下装备,指挥部警报再次拉响。周海队长瞳孔骤缩——战术屏幕显示东南沿海某港口集装箱区闪烁红色警示:黑蝎组织劫持一艘民用货轮,装载的“神经毒气原料罐”被改装为移动炸弹,威胁引爆覆盖整座城市。
“他们用卫星定位装置锁定原料罐,拆除即触发爆炸。”将军在视频会议中说明,“任务目标:人质解救、炸弹失效、歼灭恐怖分子。军方授权调用‘城市反恐模块’——所有装备按实战标准配置。”
凌晨四点,突击艇将小队送达货轮外围。海风裹挟着柴油味,陆晨透过夜视仪观察:货轮甲板上架设重机枪巢,无人机在船体上空盘旋,集装箱堆叠如钢铁蜂巢。李昊低声分析:“炸弹可能藏在c3区冷冻舱,人质集中在生活区上层。”
“分两路潜入。”周海下令,“陆晨、陈涛从船底管道攀爬,王猛索降至驾驶舱顶,李昊爆破组从货梯通道切入。全员佩戴‘新型复合防弹衣’,头盔集成‘红外与声波探测模块’——这是海军陆战队同款装备。”
船底管道布满锈蚀,陆晨沿预设路线无声移动,战术手表显示“湿度超标,腐蚀风险”。陈涛用“水下呼吸器”穿越污水管,匕首撬开检修口时,耳机传来王猛警告:“驾驶舱发现热源,两名守卫持‘05式冲锋枪’巡逻。”
李昊在货梯井安装“磁吸附攀爬装置”,沿钢缆攀升至生活区。他启动“单兵电磁脉冲器”,短暂瘫痪守卫的通讯设备。陆晨小队趁机突入,05式微声冲锋枪在近距离迸发闷响,两名恐怖分子被压制在舱壁。
“人质在b2舱!”截获的加密通讯指引方向。陆晨小队贴墙推进,激光测距仪锁定狙击点——货轮结构复杂,子弹折射角度需精确计算。王猛在驾驶舱顶扣动cS\/LR4狙击步枪,两发子弹穿透钢化玻璃,击毙监控室内的操控员。
b2舱门被电子锁封锁,陈涛用“多功能战术匕首”破解密码,防弹板突然炸开——恐怖分子头目冲出,遥控引爆器紧贴胸口:“你们每开枪一次,人质就多死一个!”
陆晨瞳孔收缩,当机立断:“李昊,爆破舱门左侧铰链!所有人后退!”定向爆破装置精准切断门锁,小队冲入时,头目已挟持一名工程师。陆晨掷出匕首,刀锋擦过头目手腕,引爆器坠地的瞬间,王猛的狙击弹击碎装置核心电路。
“炸弹失效!”陈涛迅速拆解剩余线路,战术手表显示倒计时停止。陆晨小队押解残敌时,港口突然传来直升机轰鸣——黑蝎增援部队抵达。李昊切换“qLU-131榴弹发射器”,穿甲弹击毁来袭直升机的引擎,货轮震动中,小队完成撤离。
指挥部通报响起:“人质全部获救,炸弹解除,歼灭恐怖分子12人。”将军在复盘会议中凝视货轮结构图:“你们选择了爆破舱门铰链而非直接破锁——这个决策避免了人质误伤,现代战争需要这种‘非标战术’的创造力。”
系统奖励浮现:“城市立体作战三维图集”,陆晨将其融入新兵训练沙盘。次日,他在模拟港口靶场指导新兵:“榴弹发射器的仰角不是公式,而是根据海风湿度调整的肌肉记忆。真正的铁血,在每一次战术的‘非标准答案’里。”
夕阳下,货轮残影与靶场硝烟交织,陆晨望向新兵们校准qbZ-191步枪的动作——他们的手指正将热血铸入钢枪,而黑蝎的阴影,已在海平线悄然蛰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