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后,陆晨接到紧急调令:代号“猎鲨”的特种部队被派往东南沿海城市执行秘密任务。情报显示,某国际犯罪组织计划在该市港口进行大规模军火交易,并可能挟持外籍商船作为掩护。
深夜,陆晨带领小队潜入港口废弃仓库。他们身着“星空迷彩服”,这种采用微光反射材料的作战服在暗夜中几乎与阴影融为一体。战术头盔上的“全息夜视仪”将红外热成像与实时地图叠加,每个队员的动向在指挥平板上构成动态光点。
“东南方向有热源移动,距离200米。”狙击手王猛的声音从耳麦传来。陆晨调出港口监控的“AI行为分析系统”——民用摄像头虽无法穿透伪装,但算法能识别异常移动轨迹。屏幕上的红点闪烁:两名持械人员正护送一辆改装货车向码头靠近。
“按照计划,A组封锁货轮通道,b组切断电子信号。”陆晨下令。士兵们动作迅捷:爆破专家李昊用“无声破门器”打开仓库侧门,工兵在货轮舱门安装“电磁脉冲锁”——这种装置能在不破坏结构的情况下,让所有电子锁失效。
交易现场出乎意料地平静。陆晨通过夜视仪看到,集装箱内堆满“仿制AK-47步枪”与“便携式火箭发射器”。犯罪头目与买家正用加密对讲机交谈,但他们的对话被陆晨小队携带的“频谱监听器”截获——这是国安部改良的民用技术,能破解部分商用加密频段。
突然,码头灯塔亮起异常闪光。王猛急促报告:“西北方向有快艇高速接近,携带重武器!”陆晨心头一沉:对方有后援,而他们的撤离路线可能被切断。
“启动‘蜂群干扰器’!”他下令。士兵们抛出掌心大小的金属装置,这些由废旧无人机改造的干扰器在空中散开,瞬间屏蔽方圆500米的无线电信号。犯罪分子的对讲机发出刺耳噪音,快艇的导航系统陷入瘫痪。
但对方反应极快,火箭弹在货轮甲板上炸开。陆晨小队用“模块化防弹盾牌”组成移动掩体,突击步枪交替射击压制火力。他注意到集装箱顶部有黑影闪动——狙击手!立即下令:“三组,用‘激光眩目器’反击!”
士兵陈涛举起战术手电般的装置,高能激光束穿透集装箱缝隙。对方狙击手惨叫着跌落,夜视仪显示其视网膜已暂时灼伤。
货轮引擎突然轰鸣。陆晨意识到对方试图驾船逃离,而舱门被电磁锁封锁。他当机立断:“爆破组,用‘水下声波发生器’!”李昊启动设备,低频声波穿透船体,震碎发动机关键部件。货轮在剧烈抖动中熄火。
残余分子企图引爆货箱内的军火。陆晨小队用“高压水雾枪”压制火源,这种装备能将爆炸物降温至临界点以下。最终,在海军陆战队支援抵达前,他们成功控制现场,缴获全部武器并抓获主要嫌犯。
演习指挥部传来总结:“‘城市反恐联合演习’中,你们以零伤亡完成目标,关键在于对现有装备的创新组合。”陆晨望着被缴获的武器,系统奖励的“纳米修复材料”在意识中闪烁,但他再次选择封存——真正的胜利,来自对每一件现实装备的极致掌握,与战友们在暗夜中铸就的无声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