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县是山西省运城市下辖的一个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全县国土总面积993.49平方公里,呈现出“七山二岭一分川”的地貌特征。绛县辖10个乡镇,分别是古绛镇、横水镇、陈村镇、卫庄镇、磨里镇、南樊镇、安峪镇、大交镇、郝庄乡、冷口乡,还设有城市社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是对绛县的详细介绍:
乡镇简介
- 古绛镇:作为绛县县城所在地,是绛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汇聚了众多商业网点、学校和医疗机构。古绛镇历史底蕴深厚,境内留存有大量古迹,如绛县文庙等,承载着绛县的悠久文化。
- 横水镇:位于绛县西部,是绛县的人口大镇和经济强镇。镇内工商业较为发达,有多个工业园区,工业产业涉及机械制造、建材等领域。同时,横水镇也是重要的农业产区,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产量丰富。此外,横水倗国墓地在此处,为研究西周时期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 陈村镇:地处绛县东南部,境内多山地丘陵。陈村镇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是绛县重要的林业基地。镇内的长春观是为纪念道教全真派“北七真”之一的长春子邱处机而修建,是研究元代道教建筑及元、明、清建筑形制的宝贵资料。
- 卫庄镇:位于绛县中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绛县的粮食主产区之一。这里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蔬菜、水果种植规模较大。同时,卫庄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太阴寺就坐落于此,寺内的独木雕卧佛堪称艺术珍品。
- 磨里镇:位于绛县东部,东与临汾市翼城县交界,南、西与卫庄镇相连,北与安峪镇相邻。全镇总面积159.6平方公里,是一个山区农业乡镇。因处磨里峪口,早期以产桃花石磨闻名而得名。境内植被覆盖率高达88.6%,有县委廻马岭党性教育基地、绛北大峡谷风景区等,享有“革命老区,生态磨里”等称号。
- 南樊镇:位于绛县南部,地处中条山北麓。南樊镇以农业和林果业为主,盛产苹果、山楂等水果。镇内的南樊石牌坊建于清嘉庆九年,是全石结构,雕刻十分精细,是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
- 安峪镇:位于绛县东北部,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捷。安峪镇是绛县的工业重镇,拥有多个工业企业,涉及化工、铸造等行业。同时,这里也是优质小麦和蔬菜的种植基地,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 大交镇:是绛县四大文明古镇之一,位于绛县东北端,地处绛县、翼城、曲沃交汇处。全镇总面积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主导产业为农业,蔬菜、草莓、樱桃、香菇远销省内外。大交镇历史悠久,不仅有浍河落雁、石雷石鼓等自然景观,还拥有瓜子寨、媳妇崖等优美的神话传说。
- 郝庄乡:位于绛县县城西北约20公里处,北依紫金山,西临闻喜、侯马,南凭涑水河,素有“凤凰塬”之称。全乡下辖13个行政村,国土面积51平方公里,是典型的旱作农业乡镇。境内有裴家祠遗址、裴行俭墓等文物古迹,西郝庄村还是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跑花灯”的发源地。
- 冷口乡:位于绛县东南部,地处中条山北麓。全乡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同时发展了核桃、花椒等经济林产业。冷口乡自然风光优美,夏季气候凉爽,是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绛县历史悠久,是有史可查的“天下第一县”。《左传》鲁襄公三十年有“绛县老人”的记载,这是先秦经典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县制具体名称。绛之命名者为春秋时晋献公,晋献公命人修筑绛城,定都于绛。至晋平公时,设立绛县,使其成为中国最早的县城之一。
绛县是尧的故乡,“尧的传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古老的华夏文明记忆。这里留存着众多与尧相关的传说和遗迹,见证了远古时期的文明曙光。此后,绛县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始终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晋献公墓、晋文公墓、晋灵公墓、车厢城等众多遗迹,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多达十处。
历史人物
绛县人杰地灵,涌现出了许多历史人物。其中,最着名的当属晋文公重耳。他是春秋时期晋国第二十二任国君,晋献公次子,文治武功卓着,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重耳在位期间,拔擢贤士,通商宽农,赏罚分明,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还留下了“清明寒食”“退避三舍”等典故。其死后葬于绛县卫庄下村西,墓冢高达30多米,千百年来香火连绵。
此外,唐代名将裴行俭也出自绛县。裴行俭精通兵法,善于用兵,曾多次率军平定边疆叛乱,为维护唐朝的稳定和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他还擅长书法,其书法作品在当时就备受赞誉。郝庄乡至今仍有裴家祠遗址、裴行俭墓等遗迹,彰显着裴氏家族曾经的荣耀。
必游景点
- 太阴寺:始建于北魏时期,坐南向北,因属阴向而得名。寺内大雄宝殿为金代遗构,建筑风格独特。这里是《赵城金藏》的雕印地,寺内保存着一尊躯长4米、高1.5米的独木金身释迦牟尼涅盘卧像,用整根红杨木精雕而成,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独木雕卧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 紫云寺:坐落在紫金山上,周围群山环抱,古木参天。寺庙建筑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是远离喧嚣、修身养性的好去处。寺内环境清幽,香火旺盛,每逢佛教节日,都会有众多信徒前来朝拜。
- 绛县文庙:始建于后唐长兴三年,是一座古老的学府建筑。文庙建筑布局严谨,红墙黄瓦,雕梁画栋,承载着绛县深厚的教育文化传统。这里曾是古代学子求学应试的地方,如今依然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 东华山:海拔1370米,山势雄伟,奇峰罗列,山上植被茂密,四季景色各异。山顶上的庙宇若隐若现,增添了一份神秘气息。登上山顶,可俯瞰周边壮丽的自然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 乔寺碑楼: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碑楼建筑,建筑风格独特,雕刻精美绝伦。碑楼的墙壁、石柱上布满了精美的浮雕,图案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 绛北大峡谷:是晋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生态景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这里山水相依,景色秀丽,有峡谷、溪流、瀑布等自然景观。2025年全新开放的悬空玻璃观景台,能让游客在百米高空感受云雾穿身而过的奇幻体验。
民俗风情
绛县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市级非遗文化《老虎上山》。该节目历史极为悠久,至今已传承五代,超百年历史。每逢正月十五闹社火时表演,只见县城车厢路上竖立14米高杆,老虎沿着“山坡”矫健攀爬,最终登顶并“吐出”对联,在传递美好祝福的同时,也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此外,郝庄乡西郝庄村的“跑花灯”也颇具特色。作为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春节、元宵等节日,村民们都会携带自己制作的花灯,随着锣鼓节奏起舞,变换各种队形,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大交镇的雕刻、剪纸、石艺、十字绣等民间工艺也闻名遐迩,这些手工艺品造型精美,工艺精湛,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勤劳和创造力。
特色美食
绛县有着丰富多样的特色美食。绛县山楂糕是当地的传统美食之一,选用优质山楂为原料,经煮制、打浆、加糖等多道工序制成,口感酸甜可口,细腻爽滑,具有开胃消食等功效。
绛县烧麦也颇受食客喜爱,其外皮薄如纸,内馅饱满,通常以羊肉或猪肉为主要馅料,搭配葱花、姜末等调料,蒸熟后香气扑鼻,味道鲜美。
此外,还有绛县抿尖,这是一种面食,将面糊放在特制的抿尖床上,抿成细长条落入锅中煮熟,搭配各种荤素臊子食用,口感筋道,味道醇香,是绛县人民餐桌上的常见美食。
旅游指南攻略
- 最佳旅游时间:绛县四季分明,春秋两季气候宜人,是最佳旅游时间。春季万物复苏,东华山、紫云寺等地山花烂漫,景色优美;秋季天高云淡,绛北大峡谷层林尽染,还可品尝到各种新鲜的水果。
- 交通方式:外部交通可先抵达运城市,再乘坐长途客车前往绛县。绛县境内各乡镇之间有班车往来,若前往偏远景点,建议包车或自驾前往,更为方便快捷。
- 住宿推荐:县城内有多家酒店和宾馆可供选择,能满足不同游客的住宿需求。若想体验乡村生活,也可在磨里镇、卫庄镇等乡镇的农家乐住宿,感受田园风光和淳朴民风。
- 行程规划:建议安排3 - 5天的行程。第一天可参观绛县文庙,了解绛县的教育文化历史;第二天前往太阴寺,欣赏独木雕卧佛等艺术珍品,下午可去横水倗国墓地,探寻西周时期的历史遗迹;第三天前往绛北大峡谷,体验自然风光和玻璃观景台的刺激;第四天到南樊镇参观南樊石牌坊,之后前往紫云寺感受宁静祥和的氛围;第五天可前往长春观,了解道教文化,若恰逢节日,还可观赏当地的民俗表演。
绛县,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县,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民俗风情,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无论是追寻历史的足迹,还是享受大自然的馈赠,绛县都能给人带来难忘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