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东南部,泽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边缘,有一座城市——高平,它是晋城市的北大门,总面积达946平方千米 。这里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与特色美食,吸引着人们前来探寻。
一、行政区划与乡镇风貌
高平市下辖3个街道、9个镇和3个乡 ,各个乡镇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文化特色与自然风貌。
(一)东城街街道
东城街街道地处市区东部及东北部,东与陈区镇接壤,东南与米山镇毗邻,南与南城街街道相邻,西与南城街、北城街街道相连,西北与北城街街道接壤,北面及东北与三甲镇为邻。其发展历程丰富,1961年高平与晋城分县,这里属高平县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开,属城关镇;1994年4月21日撤销城关镇,设东城街街道办事处,办事处驻长平东街。如今,这里下辖7个村民委员会和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2个自然村,49个村(居)民小组,常住人口约余人。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东城街街道的商业氛围愈发浓厚,各类商场、超市、商业街一应俱全,满足居民日常购物需求。同时,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多所学校、医院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文化活动也丰富多彩,定期举办文艺活动,展现出独特的社区文化魅力。
(二)南城街街道
南城街街道东与米山镇搭界,南和河西镇接壤,西与野川镇毗邻,北和北城办及东城办相连。其历史沿革与东城街街道类似,1961年属高平县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属城关镇,1994年设南城街街道办事处,2001年原唐庄乡并入。下辖17个村民委员会和1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2个自然村,123个村(居)民小组,常住人口约余人。南城街街道农业特色突出,形成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农产品供应周边市场。城市化进程中,工业企业逐渐增多,涉及机械制造、建材等领域,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打造公园、休闲绿地,为居民提供良好生活环境。
(三)北城街街道
北城街街道东与神农镇、三甲镇、东城办相交,南与南城办为邻,西与野川镇、寺庄镇相连,北与长子县接壤。其发展脉络与其他街道相近,1961年属高平县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属城关镇,1994年设北城街街道办事处,街道驻地为市区迎宾路21号。下辖22个村民委员会和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42个自然村,119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约余人。北城街街道交通便利,是高平市重要交通枢纽之一,多个交通站点连接城市内外。商业繁荣,形成多个商业中心,涵盖餐饮、娱乐、购物等业态,满足不同人群消费需求。这里还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迹,古老庙宇、传统民居见证岁月变迁。
(四)寺庄镇
寺庄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多条公路贯穿全镇,村通油路,户户通水泥路。工业以煤炭、铸造等产业为主,煤炭资源丰富,铸造工艺历史悠久,铸件质量优良,远销各地。农业形成粮食、蔬菜、水果等多元化产业格局,农产品绿色环保,深受市场欢迎。文化方面,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如伯方仙翁庙,集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于一体,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注重文化传承创新,积极开展传统戏曲表演、民俗展览等文化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五)河西镇
河西镇是高平市的农业大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是高平市的“菜篮子”和“米袋子”。近年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多个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商业繁荣,有多个集市和农贸市场,赶集日热闹非凡。此外,还拥有一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如丹河湿地,景色优美,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六)米山镇
米山镇交通便捷,村通油路,户户通水泥路。文物古迹众多,翠屏山南麓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仙宫,建筑风格独特,内部保存着精美的壁画和雕塑,是研究古代建筑和宗教文化的重要场所。高庙山的二仙庙、长畛村北的瘟神洞等也各具特色。经济发展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农业种植粮食、水果、蔬菜等,水果种植颇具规模,产出水果口感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旅游业依托丰富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风光,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还注重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农家乐和乡村民宿,让游客体验乡村生活乐趣。
(七)陈区镇
陈区镇位于高平市东北部,距市区11.5千米。地处丘陵,境内群山环绕,山岭重叠、沟壑纵横、村庄分散,唯西南一隅为开阔地带。东西两条季节性河流,从北向南流经全境,汇入东仓河,而后进入丹河。气候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c ,最高气温30c ,最低气温 - 20c ,年平均降雨量500 - 550毫米 ,主要集中在7 - 9月 ,无霜期185天。省道坪曲线从镇南部通过,长治至云泉公路贯穿南北,乡村公路四通八达。文物古迹丰富,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开化寺壁画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的宋代壁画,具有极高的观赏和历史文物研究价值。陈区镇以农业和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农业除传统粮食种植,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如种植中药材、养殖蜜蜂等。旅游业以开化寺、清梦观、姬氏民居等历史文化遗迹为核心,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同时,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如登山、徒步等,让游客亲近大自然。
(八)三甲镇
三甲镇位于市区东北部,距市区7千米。地处丘陵,境内东有狼卧圪嘴岭和西甲山,西依韩王山,中有纵贯南北全境的小东仓河。年平均气温10c左右,最高气温34c ,最低气温 - 16c ,年平均降雨量550 - 600毫米 ,主要集中在7 - 9月 ,无霜期175 - 185天。境内交通发达,长晋高速、207国道、团高公路过境,乡村公路村村通,基本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赤祥村的“嘉祥寺”,建于五代后周年间,三进院落,建筑规模较大,保存基本完好,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商企业、建筑业、手工业历史悠久,铁锅、火炉等产品久负盛名。三甲镇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以煤炭、铸造、建材等为主的产业体系。同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文化方面,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举办各类民俗活动,如春节舞龙舞狮、元宵节花灯会等,丰富居民节日生活。
(九)神农镇
神农镇位于高平市东北部,距市区10千米。地势复杂,沟壑纵横,平地较少,大部分属丘陵和半山区。东有虎头山和狗王山,西有郎公山,北有羊头山,三面环山,东仓河、西仓河自北向南流经全境。旅游资源丰富,境内的羊头山是泽州、潞州的分界地,有“岭限二郡,麓跨三邑”之称,“羊头夕照”是高平旧时八景之一。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铁、硫矿、铝矾土、石灰石、优质矿泉水等。207国道、长晋高速纵贯南北,王浩公路横穿东西,修通了20千米旅游专线公路,43个村户通水泥路,交通便利。年平均气温9 - 10c ,最高气温34c ,最低气温 - 18c ,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 ,主要集中在7 - 9月 ,无霜期170天。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羊头山炎帝文化风景名胜区(3A景区)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位于李家庄村北的羊头山遗址是距今约2.6万年至1.4万年间的旧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神农镇以旅游业和农业为主要产业。旅游业以炎帝文化为核心,依托羊头山炎帝文化风景名胜区,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寻根问祖、观光旅游。农业以种植特色农产品为主,如小米、核桃等,这些农产品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和绿色旅游的发展。
(十)建宁乡
建宁乡位于高平市东部,是典型的山区乡镇。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被誉为“天然氧吧”。以农业和林业为主要产业,农产品主要有玉米、小麦、豆类等,林业以种植松树、柏树、核桃树等为主。近年来,依托丰富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森林康养基地和休闲度假景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还注重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拥有剪纸、刺绣等传统民俗活动和民间艺术,展现独特乡村文化魅力。
(十一)石末乡
石末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高平市的文化名乡之一。保存着许多古老建筑和历史遗迹,如石末村的古建筑群,具有典型明清建筑风格,雕梁画栋,古朴典雅。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要产业,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手工业以制作传统手工艺品为主,如竹编、草编、木雕等,这些手工艺品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同时,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通过举办文化节、民俗展览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十二)北诗镇
北诗镇地处丘陵地带,农业以种植粮食、水果、蔬菜等为主,水果种植是特色产业,主要种植苹果、梨、桃等水果,果实饱满,口感鲜美,远销各地。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拥有多个文化社团和文艺队伍,如戏曲队、舞蹈队、合唱队等,经常组织各类文艺演出和比赛,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此外,注重教育事业发展,拥有多所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当地培养大量人才。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高平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旧石器晚期,那时已有人类聚居。
夏商时代,高平为冀州之域 。春秋时属晋,晋烈公元年,赵献子浣城泫氏,高平始称泫氏 。战国时期,初期称泫氏,后期称长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魏、赵、韩三家分晋,此地初属韩,后属赵,长平之战之后属秦 。秦赵长平之战后,此地为秦所据,秦以其地置高都县,属上党郡。西汉、东汉、三国、魏、两晋俱为泫氏县,属上党郡 。
晋永康元年冬十月,风雹折木,雹大如鸡卵,自昼至夜,平地几三尺,树木尽折 。永安元年,汉建武将军曜陷泫氏 。永嘉三年,晋、汉战于长平,晋军大败,汉刘聪乘势攻占屯留、长子、斩杀虏获晋军人 。晋太元十一年九月,西燕慕容永称帝于长子,分上党为建兴郡,泫氏属建兴郡 。北魏统一北方后,于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废建兴郡 。北魏和平五年改泫氏县为元氏县 。至魏永安二年,改置建州,设长平郡,领泫氏、高平2县,高平县名始于此 。齐天保七年改高平县为平高县,北齐末又改平高县为高平县,同时,将泫氏县并入高平,移治高平城,改隶高都郡,此后只称高平不再称泫氏。北周并长平、高都郡为高平郡,高平县属高平郡 。
隋开皇三年,改高平郡为泽州,设长平郡 。隋开皇十六年析高平置陵川 。大业三年,复改泽州为长平郡 。大业十年十一月,司马长安破长平郡,王君廓聚众千人,攻占长平,投于李密 。唐武德元年,于长平置盖州,领高平等4县 。唐贞观元年,废盖州,高平归泽州管辖 。天宝元年,又改泽州为高平郡,领高平等6县 。乾元元年,复改高平郡为泽州,属河阳节度使管辖,领高平等6县 。开宝元年,高平县城移至今址 。宋至道三年,全国并为15路,高平隶属河东路泽州高平郡 。金初,高平属河东南路泽州 。兴定二年,又改隶孟州 。元光二年,升阳城为劫州节镇,统高平等6县 。正大元年,改隶忠昌军 。元初,高平属中书省平阳路,成宗大德九年,因地震改平阳路为晋宁路,设司侯司,领高平等6县,后省司侯司,以泽州领高平等5县 。
明初,高平隶山西布政使司平阳府 。明洪武九年,改属山西布政司冀南道泽州管辖 。明天顺六年大饥,斗米千钱,民易子而食 。弘治元年,县令杨子器修复社学40所,在县城建正蒙学社,后改名为“晋城书院” 。弘治八年,高平有史可查的第一部县志出刊,县志由杨子器主修,李英主编,着名学者王守仁为之序 。清初沿袭明制,改冀南道为冀宁道,雍正六年,改州为府,高平属山西省泽州府所辖 。乾隆二十年五月十七日,大风发屋拔木,翠屏山二仙庙中铁香炉被吹起,与殿檐齐,盘旋数四而下,碎之 。光绪二年大旱,夏粮无收,秋粮减半 。光绪十六年,天主教传入高平 。光绪二十四年,荷兰神甫席开蒙在果则沟建教堂一所,进行传教活动 。光绪三十一年,基督教士司米法、司安仁在城东修建福音堂一座 。宣统二年,田谊、张富年、缑埙辰、常四喜等进步知识分子办起第一批学堂,是年,辛亥革命爆发,“放足剪辫”运动波及高平 。宣统三年,知县朱士俊用庚子赔款办起第一所县立高等学堂,校长王遁暹,学制三年 。
民国元年1月14日,数千名民众手持长矛、棍棒拥入县城,捣毁巡警局,火烧绅士郜家珍的住宅,围困县衙,迫使县令朱士俊出示免税告示。次日,造反民众分四路深入乡村,查抄焚烧各地绅士40余家,并烧毁部分学堂,因造反民众均手持干草,故称干草会运动,运动持续半月之久,逼清朝末任知县朱士俊自动离职,石宪文出任民国首任县长 。民国初年,废府州之称,高平属山西省冀宁道 。民国8年,“五四”运动波及高平,本县在外地读书的学生回县进行宣传演讲,反对北洋军阀的卖国行径,号召群众抵制日货,并深入三甲、北诗、河西、野川、杜寨、杨村、沟村等地进行演讲,深受民众欢迎 。民国23年裁道后,高平县属山西省直辖 。民国26年以后,高平隶属山西省第五行政区 。民国30年,高平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归太岳区管辖 。民国32年,高平东南部划归为陵高县,其余部分仍为高平县 。1945年6月,高平解放,同年10月撤销陵高县,原划归陵高县的区域仍划归高平县,属太岳四专区 。1948年又改属太岳三专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撤销太岳区,高平县为山西省长治专区所辖 。1958年,晋城、高平、陵川3县合并为晋城县,原高平县成为高平人民公社 。1961年5月,高平人民公社复为高平县,前后为晋东南专区、晋东南地区所辖 。1985年5月,撤销晋东南地区,高平归属晋城市 。199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高平撤县设市,为省辖县级市,由晋城市代管 。此后,高平在经济、文化、城市建设等方面飞速发展,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高平涌现出众多杰出历史人物。比如,战国时期赵国将领廉颇,在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垒坚守的策略,让秦军难以推进。其军事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至今仍为人称道。还有明代的毕振姬,他为官清廉,政绩卓着,在文学、理学等方面也颇有建树,着有《四州文献》《西河遗教》等作品,对当地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必游景点与历史遗迹
(一)炎帝陵生态文化旅游区
作为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陵寝,这里庄严肃穆,是中华民族寻根问祖的圣地。整个景区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主殿内供奉着炎帝神像,周围的壁画生动描绘了炎帝尝百草、教稼穑等功绩。景区内的碑刻也记载着历代对炎帝的尊崇与祭祀活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陵区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生态环境极佳。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炎帝祭祀大典,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信众齐聚于此,共同缅怀炎帝的丰功伟绩。祭祀仪式庄重而隆重,包含敬献花篮、恭读祭文、行三鞠躬礼等环节,现场鼓乐齐鸣,香烟袅袅,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游客漫步其中,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还能在周边的文化长廊了解炎帝文化的深远影响。
(二)长平之战遗址
长平之战遗址范围广阔,主要分布在高平市永禄乡一带。这里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大规模交战的古战场,见证了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如今,遗址内仍保留着众多历史遗迹,如尸骨坑、营垒遗址等。永禄尸骨坑是遗址的核心部分,坑内层层叠叠的尸骨让人触目惊心,无声诉说着当年战争的惨烈。长平之战纪念馆就坐落于此,馆内陈列着大量的文物、图片和史料,通过沙盘模型、多媒体展示等形式,生动还原了长平之战的全过程。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到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遗址周边的地形地貌也颇具特色,沟壑纵横,山峦起伏,仿佛还能让人感受到当年金戈铁马的气息。
(三)开化寺
开化寺位于高平市陈区镇王村舍利山腰,是一座佛教古刹,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始建于五代后唐庄宗同光年间,历经宋、金、元、明、清各代修葺。寺内的大雄宝殿为宋代建筑,殿宇巍峨,斗拱雄健,建筑结构严谨科学。最为珍贵的是大雄宝殿内的壁画,这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的宋代壁画,总面积达88.2平方米。壁画内容丰富,以佛教经变故事为主,同时融入了大量的世俗生活场景,如市井商贸、农耕劳作、婚丧嫁娶等,堪称宋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线条流畅细腻,色彩虽历经千年仍鲜艳夺目,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寺内还保存有宋代的佛坛、佛像,以及历代的碑刻、经幢等文物,每一处都值得游客细细品味。
(四)定林寺
定林寺位于高平市区东南5公里的七佛山南麓,坐北向南,前后共有四进院落。该寺创建于北魏时期,后经唐、宋、元、明、清多次重修扩建。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雷音殿、三佛殿、七佛殿等建筑,布局严谨,气势恢宏。雷音殿为元代建筑,殿内梁架结构简洁合理,斗拱硕大,具有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三佛殿内供奉着三尊佛像,佛像造型端庄,神态慈祥。七佛殿为明代建筑,殿内的木雕、石雕工艺精湛,尤其是佛龛上的木雕装饰,刀法细腻,图案精美。寺内还有一株千年古柏,树干粗壮,枝繁叶茂,见证了定林寺的沧桑变迁。定林寺周边景色秀丽,青山环绕,绿树成荫,寺前有小溪潺潺流过,环境清幽宜人,是游客感受佛教文化、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五)二仙宫
二仙宫位于高平市米山镇西北的大粮山之麓,是为祭祀乐氏二仙女而建的道教宫观,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宫创建于宋代,现存建筑主要为金代遗构。宫前有台阶数十级,拾级而上,便来到宫门。宫门上方悬有匾额,字体苍劲有力。进入宫门,依次为前殿、中殿、后殿。中殿是二仙宫的主体建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殿内采用减柱造,扩大了内部空间。殿内供奉着乐氏二仙女的塑像,塑像面容清秀,姿态优雅,服饰华丽,展现了古代高超的雕塑技艺。殿内的梁架结构精巧,斗拱造型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二仙宫的墙壁上还保存着部分壁画,壁画内容以道教故事为主,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为研究古代道教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六)羊头山遗址
羊头山遗址位于高平市神农镇北的羊头山,是距今约2.6万年至1.4万年间的旧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同时也是与炎帝文化紧密相关的重要遗址。这里山峰突兀,顶部状如羊头,故而得名。山上留存有大量与炎帝活动相关的遗迹,如神农城遗址、炎帝高庙、炎帝陵等。神农城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古代聚落遗址,城墙、房屋基址等遗迹清晰可见,通过这些遗迹,人们可以想象出当时先民们的生活场景。炎帝高庙始建年代久远,庙内供奉着炎帝神像,每逢节日,当地百姓都会前来祭祀。羊头山还是一处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山间植被茂密,树木郁郁葱葱,四季景色各异。春季山花烂漫,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红叶满山,冬季银装素裹,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考古爱好者前来探索。
四、民俗风情
高平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深深植根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传统之中。在传统节日方面,春节是高平最为隆重的节日。从腊月开始,家家户户就忙碌起来,打扫房屋、置办年货、准备各种传统美食。腊月二十三是祭灶日,人们会在灶王爷像前摆放糖瓜等供品,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除夕当天,贴春联、挂灯笼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高平的春联多为手写,内容充满吉祥寓意;灯笼样式多样,有传统的圆形红灯笼,也有造型别致的宫灯。年夜饭是春节的重头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各种美味佳肴,如红烧肉、炸丸子、炖排骨等,大家边吃边聊,共享天伦之乐。饭后,全家人会一起守岁,等待新年的到来。大年初一,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走亲访友相互拜年,街道上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元宵节也是高平人非常重视的节日。这一天,吃元宵是传统习俗,高平的元宵有甜、咸两种口味,甜元宵馅料多为黑芝麻、花生、白糖等,香甜可口;咸元宵则以肉馅为主,味道鲜美。除了吃元宵,元宵节的民俗活动也精彩纷呈。舞龙舞狮表演是必不可少的节目,舞龙者手持龙身,动作矫健,龙在他们的舞动下活灵活现;舞狮者则模仿狮子的各种动作,或跳跃、或翻滚,憨态可掬,引得观众阵阵喝彩。此外,还有跑旱船、踩高跷等表演。跑旱船的演员们坐在装饰华丽的“船”中,模拟船在水中行进的姿态,步伐轻盈;踩高跷的表演者们踩着高高的木跷,做出各种惊险有趣的动作,让人惊叹不已。元宵节期间,高平的大街小巷还会挂满各式各样的花灯,有动物造型的,有人物造型的,还有各种花卉造型的,夜晚时分,花灯齐放,流光溢彩,宛如一片灯的海洋。同时,还会举办猜灯谜活动,人们聚集在挂满谜题的花灯下,绞尽脑汁思索答案,猜对者能获得精美的小礼品,现场充满欢声笑语。
高平的婚俗也颇具特色。传统的婚礼流程较为繁琐,一般要经过提亲、定亲、纳彩、迎亲等多个环节。提亲时,男方会请媒人到女方家说媒,如果双方都有意向,便进入定亲环节,双方家长会商议彩礼、婚期等事宜,并交换庚帖。纳彩时,男方要向女方送去彩礼和礼物,表达诚意。迎亲当天,新郎会带领迎亲队伍前往女方家,队伍中一般有鼓乐队、花轿等。到达女方家后,要经过一系列仪式,如拜别父母、哭嫁等,新娘才会坐上花轿随新郎返回。回到男方家后,新人要进行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等仪式,然后进入洞房。婚礼当天,男方家会大摆宴席,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祝,场面热闹非凡。
在民间技艺方面,高平绣活远近闻名。高平绣活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绣品题材广泛,包括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吉祥图案等。绣娘们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在绸缎、布料上精心绣制,绣出的作品栩栩如生,色彩鲜艳,针法细腻。高平绣活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可用于制作枕头、鞋垫、门帘等生活用品,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精美的手工艺品,深受人们喜爱。高平剪纸也是当地极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剪纸艺人仅用一把剪刀和一张纸,就能创作出各种生动形象的作品,其风格粗犷豪放,线条简洁明快,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剪纸内容多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美好愿望,如喜庆的“囍”字、可爱的小动物、丰收的场景等,在节日或喜庆场合,人们常常用剪纸来装饰房屋,增添欢乐气氛。
高平鼓书是一种传统的说唱艺术,表演者手持鼓板,边敲边唱,唱腔独特,曲调丰富。鼓书的内容多为历史故事、民间传说,通过说唱的形式将故事娓娓道来,深受当地百姓喜爱。过去,高平鼓书艺人常常走街串巷进行表演,如今,在一些文化活动和民俗节日中,依然能看到高平鼓书的精彩演出。九莲灯是高平特有的民间舞蹈,表演时,舞者手持莲花灯,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动作轻盈优美,队形变化多样。莲花灯在舞者手中闪烁,宛如繁星点点,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五、特色美食
高平的特色美食独具风味,每一道菜肴都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气息。烧豆腐是高平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长平之战时期。相传,白起坑杀赵卒后,当地百姓为了泄愤,将豆腐比作白起肉,用火烧煮。烧豆腐的制作工艺独特,先将豆腐切成小块,放入油锅中煎至两面金黄,使其外皮酥脆,内部嫩滑;然后加入葱、姜、蒜、辣椒、花椒等调料,再倒入适量的汤汁进行烧制,让豆腐充分吸收调料的香味。烧好的豆腐色泽红亮,口感外酥里嫩,味道香辣可口,既可作为餐桌上的主菜,也可当作休闲时的小吃。如今,烧豆腐已成为高平人餐桌上的常客,也是招待外地游客的必备佳肴。
高平大黄梨久负盛名,不仅是美味的水果,还能制作成多种美食。大黄梨果实硕大,皮薄肉厚,汁多味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润肺止咳、清热降火等功效。鲜食大黄梨,口感清脆,香甜多汁;将大黄梨制作成黄梨汁,清爽可口,是消暑解渴的佳品;而黄梨膏则是采用传统工艺,将大黄梨经过长时间熬制而成,口感醇厚,甜而不腻,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是养生滋补的良方。此外,用大黄梨制作的梨脯、梨罐头等食品也深受人们喜爱。
高平十大碗是高平传统宴席上的经典菜品组合。这十大碗包括水白肉、核桃肉、水白肉、小酥肉、肠子汤、豆腐汤、芥末粉皮汤、天鹅蛋、软米饭、扁豆汤等。每一碗都有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风味。水白肉选用新鲜的猪肉,经过煮制、切片等工序,肉质鲜嫩,肥而不腻;核桃肉以猪肉和核桃为主要原料,将猪肉剁碎后加入核桃碎等调料,制成丸子状,再进行炸制和烧制,口感外酥里嫩,核桃的香味与肉香相互融合;小酥肉则是将猪肉切成条,裹上面糊后炸至金黄,外焦里嫩,香气扑鼻。高平十大碗荤素搭配合理,营养丰富,口味多样,体现了高平独特的饮食文化。
高平拉面是当地的传统面食,面条筋道爽滑,汤汁浓郁鲜香。制作拉面时,师傅将面团反复揉搓、拉伸,手法娴熟,动作流畅,拉出来的面条粗细均匀。汤汁一般用猪骨、鸡肉等食材长时间熬制而成,味道醇厚。食用时,将煮好的拉面放入碗中,浇上汤汁,再加入香菜、葱花、辣椒油等调料,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高平拉面就做好了。除了拉面,高平还有抿尖、圪朵等特色面食。抿尖是用一种特制的工具将面团抿成条状,放入锅中煮熟,口感爽滑;圪朵则是将面团切成小块,形状不规则,口感筋道,这些面食都深受当地人喜爱。
高平油圪朵是一种特色油炸面食。将面粉、水、鸡蛋、盐等混合成面糊,醒面一段时间后,用手揪成小块,放入热油中炸制。炸好的油圪朵呈金黄色,外皮酥脆,内部蓬松柔软,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可以直接食用,感受其酥脆口感;也可搭配椒盐、辣椒酱等调料,增添不同风味,是当地人闲暇时喜爱的零食,也是走亲访友时常带的伴手礼。
六、旅游指南攻略
(一)最佳旅游时间
高平属于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不同季节有着不同的景致。3 - 5月的春季,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此时前往炎帝陵生态文化旅游区,能看到漫山遍野的花朵竞相开放;游览长平之战遗址,气候也较为适宜,不会过于炎热或寒冷。6 - 8月夏季,虽然气温较高,但高平的山区如神农镇等地较为凉爽,适合前往羊头山等景区,感受大自然的清凉。而且夏季雨水充沛,山间的溪流、瀑布更加壮观。9 - 10月秋季,天高气爽,是观赏红叶的好时节,定林寺、开化寺等古寺周边的山林被染成五彩斑斓的颜色,与古老的建筑相互映衬,景色十分迷人,同时也是各类水果成熟的季节,游客可以品尝到新鲜美味的水果。
(二)交通方式
1. 外部交通
- 飞机:距离高平较近的机场有长治王村机场和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从长治王村机场下机后,可先乘坐机场大巴到达长治市区,再从长治市区的汽车站乘坐前往高平的班车;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出发,可以先乘坐机场大巴或地铁到达郑州的高铁站,然后乘坐高铁到晋城东站,再从晋城东站转乘前往高平的汽车,交通较为便捷。
- 火车:高平站是高平市的主要火车站,有多趟列车经过,可直达国内多个城市。如果乘坐高铁,可以先到晋城东站,晋城东站距离高平较近,出站后有多种交通方式可前往高平,如乘坐长途客车、打车等。
- 自驾:高平周边交通网络发达,自驾游客可通过二广高速、晋新高速等公路前往。从太原出发,经二广高速,全程约350公里,车程4 - 5小时;从郑州出发,经晋新高速,约130公里,车程1.5 - 2小时。自驾出行方便灵活,游客可以随时在沿途的景点停留游览。
2. 内部交通
- 公交车:高平市内有多条公交线路,连接了市区和各个乡镇,但公交线路可能无法直达所有景区,且部分线路班次较少。游客可以通过查询公交时刻表,合理安排出行时间。
- 出租车:市区和主要乡镇都有出租车运营,出行较为方便。乘坐出租车时,要选择正规的出租车,上车后要求司机打表计费,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也可以使用网约车软件叫车,价格透明,叫车方便。
- 租车:如果想要更自由地游览高平各个景点,租车自驾是不错的选择。高平市内有多家租车公司,提供不同类型的车辆,租车手续相对简便。租车前要仔细检查车辆状况,签订好租车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三)住宿推荐
1. 市区住宿:高平市区有多种住宿选择。高档酒店如高平宾馆,设施齐全,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和优质的服务,适合对住宿品质有较高要求的游客;经济型酒店如汉庭酒店、如家酒店等,价格实惠,房间干净整洁,性价比高,适合预算有限的游客;此外,市区还有一些特色民宿,装修风格独特,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元素,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不一样的住宿氛围。
2. 景区周边住宿:如果想更近距离地感受景区氛围,可以选择在景区周边住宿。例如,在炎帝陵生态文化旅游区附近,有一些农家乐和客栈,环境清幽,空气清新,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乡村生活,品尝农家美食;长平之战遗址周边也有一些住宿点,方便游客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在开化寺、定林寺等古寺附近住宿,清晨或傍晚可以感受到古寺宁静祥和的氛围,别有一番韵味。
(四)注意事项
1. 尊重文化习俗:高平历史文化悠久,民俗风情独特。在参观古建筑、寺庙和参与民俗活动时,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比如进入寺庙要保持安静,不随意触摸文物和佛像;参加传统节庆活动时,遵循当地的礼仪规范。
2. 注意安全:在游览长平之战遗址、羊头山等景区时,要注意自身安全。部分遗址和山区地形复杂,不要随意离开指定的游览路线,以防迷路或发生意外。参与一些民俗活动时,也要注意自身安全,如观看舞龙舞狮、踩高跷表演时,要与表演区域保持适当距离。
3. 合理安排行程:高平旅游景点较多,分布较为分散。游客在制定行程时,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合理规划,避免行程过于紧凑。可以将地理位置相近的景点安排在同一天游览,提高旅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