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半月过去,赵昕的伤势已痊愈,每日跟随狄咏习武也渐入佳境。
这日清晨,华贵妃正在御花园赏花,忽见太子赵昉匆匆而来,眉宇间带着几分忧色。
\"母妃。\"赵昉行礼后低声道,\"儿臣刚接到边关急报,西夏军队在边境似有新异动。父皇已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华贵妃手中折下的牡丹\"啪\"地掉在地上:\"又要起战事?狄青将军已经奔赴前线了,那狄咏小将军岂不是......\"
\"正是。\"赵昉点头,\"狄小将军三日后便要率军出征。\"
华贵妃心中一紧,立刻想到了赵昕:\"那昕儿......\"
赵昉苦笑:\"二弟今早得知消息,已经去求父皇准许他随军了。\"
\"这孩子!\"华贵妃急得转身就要走,\"本宫得去拦着!\"
\"母妃且慢。\"赵昉拦住她,\"父皇已经拒绝了。但二弟的性子您也知道......\"
华贵妃长叹一声:\"曦儿呢?可别让他也跟着闹。\"
\"三弟今日一早就出宫去东市了,说是要买什么稀奇玩意儿给二哥饯行。\"
华贵妃这才稍稍放心,正欲说话,忽听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母子二人循声望去,只见赵曦骑着一匹枣红色骏马飞驰而来,那马儿四蹄如飞,鬃毛在风中飘扬,竟是那匹曾经摔伤赵昕的汗血宝马!
\"母妃!大哥!快看!\"赵曦在马上兴奋地挥手,\"我驯服它了!\"
华贵妃惊得脸色煞白:\"曦儿!快下来!\"
话音未落,那宝马突然一声长嘶,前蹄高高扬起。赵曦猝不及防,整个人向后仰去,眼看就要摔下马背!
\"三弟!\"赵昉一个箭步冲上前。
千钧一发之际,一道青色身影从侧面飞掠而出,稳稳接住了坠落的赵曦,同时单手抓住缰绳,一个翻身便跃上马背。那人正是闻声赶来的赵昕。
\"二哥!\"赵曦惊魂未定地喊道。
赵昕双腿夹紧马腹,一手控缰,一手轻抚马颈,那匹烈马竟渐渐安静下来。他娴熟地驾驭着马匹绕场一周,最后稳稳停在华贵妃面前。
\"母妃别担心,它现在已经温顺多了。\"赵昕翻身下马,拍了拍马脖子,\"多亏狄小将军教我的驯马之术。\"
华贵妃一把拉过赵曦上下检查:\"有没有伤着?\"见小儿子摇头,这才转向赵昕,又是心疼又是生气,\"你们兄弟俩是要吓死母妃吗?一个要上战场,一个骑烈马!\"
赵昕将马缰交给赶来的马夫,扶着华贵妃到凉亭坐下:\"母妃,儿臣知道您担心。但您看,这匹马现在已经不似从前那般暴躁了。\"他眼中闪着坚定的光芒,\"就像儿臣,也不再是那个莽撞的少年了。\"
赵昉也劝道:\"母妃,二弟这半月来进步神速,连狄小将军都赞不绝口。\"
华贵妃看着三个儿子,心中百感交集。她何尝不明白孩子们终将长大?只是这成长来得太快,让她措手不及。
\"娘娘。\"这时,狄咏不知何时已站在亭外行礼,\"微臣冒昧打扰。\"
华贵妃勉强平复心情:\"狄小将军请起。可是为了出征之事?\"
狄咏点头:\"正是。微臣特来向娘娘辞行。\"他顿了顿,看向赵昕,\"二殿下天资过人,若能......\"
\"狄小将军。\"华贵妃打断他,\"本宫知道你想说什么。但......\"
\"母妃。\"赵昕突然跪下,\"儿臣知道您担心。但儿臣发誓,绝不会逞强冒进。儿臣只想随军历练,哪怕做个小小兵卒也好!\"
华贵妃看着儿子坚毅的眼神,一时语塞。这时,官家带着几位大臣也来到了御花园。看到这一幕,官家心中了然。
\"爱妃。\"官家走到华贵妃身边,轻声道,\"朕与诸位爱卿商议过了。此次狄小将军出征,只作威慑,未必真会交战。不如......就让昕儿去吧。\"
华贵妃猛地抬头:\"官家!\"
官家握住她的手:\"朕会派最精锐的侍卫保护他,只让他在后方观战学习,绝不涉险。孩子总要长大的。\"
华贵妃环顾四周,看到赵昕期盼的眼神,狄咏郑重的表情,还有官家安抚的目光。她深吸一口气,终于缓缓点头:\"臣妾......遵旨。\"
\"谢母妃!\"赵昕激动地叩首。
三日后,出征仪式在皇宫正门外举行。华贵妃亲手为赵昕系上披风,眼中含泪却强忍着不掉下来:\"一定要听狄将军的话,不可擅自行动。每日都要派人送信回来......\"
赵昕郑重点头:\"儿臣记下了。\"
一旁的赵曦红着眼圈递上一个锦囊:\"二哥,这是我求来的平安符,你带着。\"
赵昉则拿出一柄精致的短剑:\"这是我命人特制的,锋利轻便,适合随身携带。\"
兄弟三人相拥告别。官家亲自为狄咏和赵昕斟上壮行酒,又叮嘱了许多话。最后,在震天的战鼓声中,大军开拔。
大军离京后,华贵妃每日都在盼着边关来信。起初几日,赵昕果然遵守诺言,每日都有书信送回,详细记述行军见闻。华贵妃将这些信读了又读,时而为儿子描述的塞外风光惊叹,时而又为边关艰苦条件心疼。
这日清晨,华贵妃正在佛堂诵经祈福,翠微急匆匆跑来:\"娘娘!边关急报!\"
华贵妃手中的佛珠\"啪\"地断开,珠子滚落一地:\"出什么事了?\"
\"不是二殿下。\"翠微连忙解释,\"是太子殿下让奴婢来请娘娘,说是边关军情有变。\"
华贵妃匆匆赶到御书房,只见官家和赵昉面色凝重地站在地图前,几位重臣也在低声讨论。
\"爱妃来了。\"官家扶她坐下,\"刚接到战报,西夏军队突袭我军前锋,双方已经交上手了。\"
华贵妃手指紧紧攥住衣袖:\"那昕儿......\"
\"二弟在后方大营,暂时安全。\"赵昉安慰道,\"狄将军早有防备,我军并未吃亏。\"
然而,三天后传来的消息却让整个皇宫陷入紧张。西夏主力突然绕过前线,偷袭后方粮道,赵昕所在的大营也遭到袭击!
\"官家!臣妾要去边关!\"华贵妃再也坐不住了,\"昕儿若有闪失......\"
官家按住她颤抖的肩膀:\"爱妃冷静。最新战报说袭击已被击退,昕儿安然无恙。\"
华贵妃泪如雨下:\"臣妾不该答应让他去的......\"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风尘仆仆的传令兵跪在门外:\"启禀陛下,二皇子殿下亲笔捷报!\"
官家连忙接过信函展开,看着看着,脸上渐渐露出惊讶之色:\"这......这......\"
\"官家,到底怎么了?\"华贵妃心急如焚。
官家将信递给她:\"你自己看吧。\"
华贵妃颤抖着接过信纸,只见上面是赵昕熟悉的笔迹:
\"父皇母妃容禀:
儿臣无恙,请勿挂念。前日敌军偷袭,儿臣见粮草危急,想起狄将军平日教导,遂率三百精骑绕道敌后,烧其粮仓,迫其退兵。此战我军大胜,歼敌千余。狄将军已为儿臣请功......\"
华贵妃读到这里,已是目瞪口呆:\"昕儿他......竟然......\"
官家却突然大笑起来:\"好!好!不愧是朕的儿子!\"
赵昉也露出欣慰的笑容:\"二弟果然没有辜负期望。\"
华贵妃又是骄傲又是后怕,眼泪止不住地流:\"这孩子......这孩子......\"
一个月后,边关战事平息,西夏遣使求和。大军凯旋之日,整个京城张灯结彩。华贵妃早早地就站在城楼上翘首以盼。
终于,在震天的欢呼声中,大军旌旗出现在远处。华贵妃一眼就看到了骑马走在狄咏身旁的赵昕。他穿着银色铠甲,身姿挺拔,眉宇间褪去了稚气,多了几分坚毅。
\"母妃!\"赵昕也看到了城楼上的华贵妃,兴奋地挥手。
入城仪式结束后,赵昕迫不及待地跑到华贵妃面前,单膝跪地:\"儿臣回来了!\"
华贵妃一把抱住儿子,泪水打湿了他的肩膀:\"瘦了......也黑了......\"
官家笑着扶起母子二人:\"好了,回宫再说。今晚设宴,为我们的少年将军庆功!\"
当晚的庆功宴上,狄青详细讲述了赵昕的英勇表现,满朝文武无不赞叹。赵昕却谦虚地说:\"都是狄将军教导有方。\"
宴席散去后,一家人难得团聚在御花园赏月。赵曦缠着二哥讲战场见闻,赵昉则询问军务细节。华贵妃看着儿子们其乐融融的样子,心中满是欣慰。
官家轻声道:\"爱妃现在可还怪朕让昕儿去边关?\"
华贵妃望着正在比划战斗动作的赵昕,轻叹一声:\"臣妾只是......突然觉得孩子们长得太快了。\"
官家握住她的手:\"是啊,他们都长大了。昉儿能替朕分忧国事,昕儿有了将帅之才,就连曦儿......\"他看着正试图偷喝酒却被赵昕拦住的小儿子,不禁失笑,\"曦儿也懂事多了。\"
月光下,赵昕走过来,恭敬地行礼:\"父皇,母妃,儿臣有一事相求。\"
华贵妃心头一跳:\"又有什么事?\"
赵昕认真道:\"儿臣想正式拜狄将军为师,专心学习兵法武艺,将来为我大宋镇守边关!\"
华贵妃看向官家,官家沉吟片刻,点头道:\"准了。不过......\"他严肃地补充,\"必须先把落下的功课补上。\"
赵昕欣喜若狂:\"谢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