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两日过去,这天下午,王小莉想吃羊肉饺子,正好家里买到一块羊肉,何氏正在剁肉就听见外边有动静。
“娘,我回来。”王小茉下了车,不等他爹,直接跑进来,听见厨房有动静就直接跑厨房去了。
“娘,我好想你。”抱着何氏就说想念。
“小茉,我闺女回来了。”何氏眼里带着笑,也欢喜。
“快放开娘,娘这一身脏,都是油,还得剁肉,你歇着,娘给你包饺子。”何氏手里还拿着刀,手里沾着油星,好好抱闺女。
“姐姐。”王小茉就是这时候跑进来的。
“我好想你。”王小莉抱上去。
何氏乐了,这会好了,大闺女没有下去,小闺女还抱上来了。
“你俩回屋去,等着包饺子。”
王小茉这才撒手,这些天确实想家里了,拉着王小莉的手。
“姐也想你了。”
“小莉不想爹吗?”王老四在厨房门口露头,来了一句,打断屋里温馨的节奏。
“爹,我也想你。”王小莉不怕她爹。
“当家的,回来了。”何氏仔细看了一眼,确定人没瘦,开口说了一句。
“他娘,我回来了。”王老四看着媳妇闺女,高兴劲溢于言表。
“行了,你仨别挤在这里,进屋去,这边馅马上完事了,咱家一起包饺子。”何氏撵了人出去,这回没了忧色还能哼唱几句调馅。
“爹,姐姐,今天包羊肉饺子,上次娘做的可好了。”王小茉拉着人就不放。
“羊肉饺子呀,好久没吃了,还真想了。”王小茉也是有一阵没吃羊肉了。
“哥还没回来?”
“没呢,得吃完饭才回来。”
王小茉想起来点事,自家带了人回来。
“爹,杨叔呢?”王小茉一家还是没习惯有人伺候,也是心善人家,庄子上的庄户都当是雇佣来的人家,按照叔婶相称。
“他在外边喂马呢,晚上让他在你哥房间凑合一下吧。”家里房子还是少,来个人只能凑合住。
“咱家房子还是小了。”
王老四先去了老宅跟爹娘说了一声,把带回来的东西送了一份过去,回来的时候饺子包的差不多了。
何氏先下了一半,先给赶车的杨大树端了一碗,他不肯上桌一起吃,就蹲在厨房吃了。
王老四也得了一大碗,娘几个一人少盛了些,想等着王秋收回来一起吃点。
“娘,我见咱家马车在家呢,爹跟小茉回来了?”王秋收见到车,急着往屋里走,这快十六岁的少年养的俊秀挺拔,个人快赶上王老四这个亲爹了。
“哥。”王小茉先站起来。
“小茉,爹。”王秋收见了人也不用何氏说了,眉眼一笑,露出些少年气。
“娘去下饺子,你先洗洗。”何氏起来准备把剩下的饺子煮了。
“我跟你一起。”王老四去帮忙。
一家人坐一起,虽说没有多丰盛的菜色,吃的也高兴。
何氏见着几个最亲的人都在,想着什么出了神。
“娘,你咋了?”王小茉发现了,问了一句。
“娘想的是,咱这日子过的好,以前可不敢想。”
“着日子会越来越好的。”王老四接了一句。
“吃完饭有惊喜。”王小茉还颇为神秘说了一句。
“姐,有礼物吗?”
“等会再说。”
吃完了饭,王小莉是最殷勤的,还给姐姐端了水喝。
“姐姐。”看着姐姐不动,上去拉着衣袖,小女儿姿态尽显。
王小茉也不吊着人了,回屋取了东西,家里留的三人都有,拿到的都喜欢。
“这绣线颜色真好,谢谢姐姐,等姐衣服做好了,我给姐绣花样。”王小莉承诺。
“那还得谢谢妹妹。”王小茉也开心家人喜欢。
“你这孩子,还给娘买镯子,我也是享到闺女福了。”何氏高兴,是闺女的一片孝心。
王秋收看了书册,也很欢喜,正是需要用的。
“谢谢妹妹。”
“当家的,这回这些天才回来。”何氏想起这回父女俩去了这些时日。
王老四细细讲了这些日子做的事,王小茉在旁边补充。
“就是庄子上做起了冬瓜糖,接了两个单子。”王老四说完了。
“庄子能做冬瓜糖啦?这么快就有订单了?”何氏有些惊喜。
“之前从家里运过去还不是很方便,运费也不便宜,庄子上直接拉到府城,省事不少。”
“娘,我还做了皮蛋,咸蛋,麻酱鸡蛋,还有辣白菜呢。”王小茉看着她娘求表扬。
“皮蛋我知道,这麻酱鸡蛋,辣白菜是怎么回事?”何氏还真没听过。
王小茉开始解释这两样东西。
“这麻酱鸡蛋就是腌出来跟鸭蛋一样,就是味不一样,也好吃,这辣白菜也算是一种咸菜,可以直接吃也可以配了菜吃。”
简单解释下,还有是怎么做的说了一遍。
“这倒是新吃法。”
“娘,还不知道腌出来是什么味道,这方子可能还得调整一下。”王小茉先打了预防针。
“那也是我闺女能干,能想出来新吃法。”这一点何氏倒是盲目自信,毕竟自家现在有这一切跟闺女脱不了关系。
“那是。”王小茉在自家人面前是不会谦虚的,收下夸奖的话。
“这回回来能呆几天?”
“等大舅哥上去我得跟着过去。”王老四琢磨着也就三四天的时间。
“小茉,这回你还去吗?”何氏拉着王小茉的手,不太舍得。
“要不我先不去了,在家陪陪娘。”王小茉也想在家跟娘妹妹呆着,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行,再次感慨一下还是家里人少。
“那先在家。”何氏不想闺女刚回来就说闺女走的话。
一家人又聊了些家长里短才歇下。
因着爹跟妹妹在家,王秋收第二日就请了假,想着跟着家人在一起多待一会。
“哥,你现在学的怎么样?”王小茉还是很关心哥哥的学业的。
“夫子说我的基础还算扎实,县试考四书文,试帖诗,经论,律赋,这其中四书文写的不够好,宽度意义不够深,试帖诗也只能做到对仗工整,书读的还是少些,见识不够,不懂变通。”王秋收很平静的说出夫子的话。
这是家境贫寒的读书人普遍问题,自古有云读万卷书破万里路,这家中藏书并不是常见的四书五经,一般人家这万卷书就很难读完,夫子自己也算是尽可能拓宽学生的知识,所以很支持他去书院学习,就说书院的藏书楼对于所有学子就是一大宝藏。
“试帖诗这边我也是没有什么好的建议,自己命题多写写看,唯熟练尔,这四书文按照规定来写还有什么问题?”王小茉想着现代的一些学习方法,看看能不能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王秋收倒是知道妹妹学问极好,比自己有灵气,沉思着该怎么说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