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觉异常,朱英转而望向老师李善长欲要询问,不曾想对方同样瞬间变脸,庄严肃穆目视前方。
朱英:……这两人怕是心里有鬼吧!
之后一路再无声息。
朱英身边伴随文武百官,后头紧跟着三千名气势森严的护卫,穿过应天城巍峨的大门,再次踏入暌违已久的京师。
他刚跨过高耸但略显幽暗的城门洞时,豁然沐浴于明亮的光线下。
高居马背之上的朱英看到,道路两侧尽是箪食壶浆来欢迎他的百姓,在阳光照耀下愈发欢腾热烈。
当朱英率领护卫队一出现,人群就顿时爆发出欢呼声:
“明军威武!”
“大明天子圣明!”
“将军勇猛无双!”
更有那些尚待出阁的年轻姑娘们被他高坐骏马上英俊非凡且沉稳冷静的模样所倾倒,不少姑娘羞红了脸,在人群中偷偷注视着朱英。
更大胆些的女子直接向朱英抛出手绢示爱,有的更是鼓足勇气高喊:“将军娶我可好?”
“我愿为将妻。”
对于这些热烈回应,朱英一时啼笑皆非。
没想到古代的女子也能这般泼辣,竟敢在大街上公开表达感情。
这其实也并不奇怪,在现今大明成立仅仅十六年之际,前宋时期的礼教约束早就在近百年的战乱侵袭中消磨殆尽,不再拘泥于繁文缛节。
故现在的女子没有后期那种深居简出的传统束缚。
当然,这里所说的行为不包括贫苦农家或风尘女子。
整体而言,目睹这些敢于直率表白心迹、面带红晕的女孩,朱英内心感到欣慰,觉得巾帼亦不输男子志气。
华夏女子确实值得钦佩!
沿着大道前行一段时间后,街道两旁围观民众逐渐减少。
当朱英抵达皇城脚下时,已全无百姓驻足。
他的随行队伍里,那三千名士兵停留在皇城外围区域——即便在外城活动还能被接受,可进入内宫区就必须唯皇帝近卫独尊不允许其他军队涉足。
随后朱英继续策马通过皇城入口处,在众臣护送下来到午门前。
这时朱英自然不能再骑乘前行,过了午门就是庄严的奉天殿,那是对陛下尊严和神圣不容侵犯之地。
就算洪武帝允许破例让朱英驰骋入内,但鉴于尊重自身仰慕领袖的形象和传统规仪原则,他也绝对不会做出如此逾矩行为。
于是轻轻翻下坐骑,羽林卫立刻上前接过缰绳并将马匹绑牢在一侧栓马桩。
正准备踏步迈向午门,旁边的李文忠忽然出声:
\"并肩王,我们便陪你到这里吧。
既然陛下未准许我们在场拜见,那么各自去执行任务告退。
\"
朱英回头看了他一眼,没多想便点头道:\"自然如此,请各位大人自便。
\"同时对着全体鞠躬抱拳致意:”
诸位劳烦远迎。”
听到这话,众人都立即回礼:\"并肩王太过客气,您立下如此功勋,我们亲自出门恭贺乃情理之中的事。”
“并肩王莫再拘礼啦,咱们就先回去忙各自的差事。”
“并肩王请赶紧觐见陛下,勿让皇上久等。
\"在场的所有官员都满含敬意地叮嘱他尽快进宫。
文官虽起初反对朱元璋执意册封朱英为天策上将和一字并肩王,然而既成事实无法改变,并由朝廷广而告之后,也只好接受朱英成为明朝这一地位崇高人物的身份。
这些官员自然不会忘记那位倔强的礼部尚书,至今仍关押在诏狱之中。
因此,无论是念及朱元璋对朱英的特殊恩宠,还是考虑到朱英如今已成气候的现实,他们都明智地选择展现自己的友好态度。
毕竟,能爬到大明朝有品级的京官位置,哪个是愚蠢之人?像吴良这样一心为国泰民安、为百姓免受战乱之苦,真正具备士人气节的大臣,确实屈指可数。
看着众人渐渐离去,朱英毫不拖延,果断转身迈入午门。
\"并肩王爷,请随奴才来。”
一位早就等候在此的太监在前领路。
实际上这也属多余,毕竟谁不知道奉天殿就在前面那片宏伟的汉白玉石阶尽头?
但这便是规矩,朱英自是不会有异议,静默地跟随其后。
\"王爷到了,奴才这就告退了。”
很快抵达奉天殿前,太监恭敬行礼退下。
朱英没理会他,环顾四周却觉得些许古怪,周遭竟然既无太监,也无侍卫身影。
这是太信任我了吧?不过仔细想来,以洪武爷当年从万马军中拼杀出来的实力,即便如今年纪大了,自己怕也不是对手。
这般想着,心中不免有些自我嘲弄。
就在此刻,殿内响起那熟悉的朱元璋的声音。
\"臭小子,傻站在外头干嘛呢?还不快进来!”
听到呼唤,朱英心中欢喜,跨步迈入门槛,终于得见老朱头。
然而刚踏入奉天殿,眼前景象却令朱英整个人呆立原地,满目都是不可思议。
只见上方巨大的镀金龙椅上,此刻坐着的是一位身着布衣之人,正是朱元璋。
但在朱英眼中这哪是皇帝爷,而是他的祖父老朱头。
眼下祖父怎么敢坐朱元璋专属的龙椅之上,这不是僭越,不是对皇权的大不敬吗!
朱英忙大声疾呼:
“老朱头,快下来,你怎么能坐在龙椅上!”
这可是皇椅啊!当前大明唯一有权落座之人便是洪武爷啊!
朱元璋竟敢占据此专有之位,是对皇权威严的公然挑衅。
一联想到洪武爷震怒的模样,即便未曾亲眼见过,朱英内心恐惧已生。
而高居于鎏金龙椅之上的朱元璋注视着惊慌失措的朱英,顿时没忍住哈哈大笑起来。
见到这一幕,朱英更觉不妙:你还笑得出来?
遂板着脸快速上前至龙椅旁一把拉住朱元璋手臂。
\"别闹了,趁现在这里没有旁人,赶紧下来!”
却被他这么一拽弄得笑得更加开怀。
\"诶,你说啥呀,这不就是一张椅子嘛,坐便坐了呗。”
朱英顿时怔住:什么情况?
“我没心情跟你废话,你就别在这装糊涂了,给我马上下来。”
朱英沉声道。
朱元璋当然清楚朱英的心思,他知道这个孙子是在为自己担忧。
在朱英眼里,自己这位爷只不过是洪武手下一名官吏而已,怎能轻易妄坐皇帝御椅,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过。
望着关心自己的长孙,朱元璋心中欣慰但又有些无奈:看来当局者迷真是一点不假,自己都已经坐在皇椅上了,孙子竟仍没能反应过来身份。
\"你怎么还在愣神啊,赶紧把我拉起来呀,你该不是真的不管我的死活了吧?”
见朱元璋稳坐不动,朱英不由低吼一声。
\"行了行了,咱们这就起身,皇帝都懒得管的事情,你倒是上心起来了。”
朱元璋一脸不耐地从宝座上站起。
话音刚落,朱英轻蔑地翻了个白眼。
\"得了,你知道历史上那么多忠臣惨死的原因吗?”
“什么原因?”
“就是因为这些人觉得自己忠诚无比,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社稷苍生。
可对皇帝来说,根本不在乎你的忠诚与否,只在乎你有没有利用价值,有没有触犯禁忌。”
“你别看现在你是洪武爷跟前的红人,我跟你直说吧老朱头,只要有一天你失去价值,失了洪武爷的宠爱,你就什么都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