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弱弱的声音打破了朱元璋的雄心:“父皇,大明两百七十多年后便将灭亡,根本等不到三百年……”
朱标虽也被父亲的宏大志向震撼,但此时不得不提醒已近乎执念的父皇。
朱元璋刚豪情满怀,闻言顿时一顿。
若不是朱标开口,他真想当场发怒!
世上竟有如此煞风景之事!
即便说话者是朱标,他也忍不住瞪视。
但想到韩成曾提到朱标英年早逝的部分原因正是自己施加的压力,他强忍怒意。
深吸一口气,朱元璋挺身而立,目光在韩成与朱标身上扫过。
望着紧闭的窗户,朱元璋目光深远,稍作停顿后说道:
“若有那么一天,大明不再,只要是我汉人重掌江山,手机这类事物出现在汉人朝代,我也必能含笑九泉!!!”
(本章完)
---
此刻,站得笔直的朱元璋仿佛光芒四射,令人难以直视。
韩成亦感受到强烈的热度。
“韩成,你意下如何?吾辈有此决心,你年轻气盛,且来自未来,难道连一点勇气都没有?”
韩成此刻内心深处确实被老朱深深触动,再次感受到这位开国帝王宽广的胸怀与非凡的气度。
试想一下,在一片空白的大明土地上,凭空创造出后世无数的事物,从零开始构建这一切。
要改变这个世界,让大明崛起,让华夏免于后来的屈辱岁月,韩成的情绪也随之波动不已。
谁能没有家国情怀呢?又有谁不希望自己的民族继续繁荣昌盛呢?
更何况,这种辉煌是由自己亲手开创,并且扮演关键角色!
想到这里,任谁都会热血沸腾。
这件事的规模实在太大!
韩成受老朱感染,激动间几乎脱口而出一个“好”字,但话到嘴边却又强忍住没说。
并非他不想答应,而是深知这条路的艰难险阻。
荆棘遍布都无法形容其难度,而他所掌握的后世知识也太过有限。
看到韩成欲言又止的模样,朱元璋侧目看着他道:“你们这些后人真是胆小如鼠,一点勇气都没有吗?
如果所有人都像你这般畏缩,我真怀疑你说的那个手机是不是真的存在。
因为那些不敢尝试、不敢冒险的人,绝对造不出那么神奇的东西!
韩成,你让我很失望啊!”
韩成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注视着朱元璋说道:“陛下,您不必用激将法,我不吃这一套。
这条路实在太艰难了,比您从乞丐变成皇帝难上百倍。”
“那又怎样?只要去做就行!
当初我们若也像你这样瞻前顾后,早就饿死了,更别说当皇帝了!
这么多事不去试试,怎么知道最后能否成功?”
韩成深吸一口气,站起来面对着意气风发的朱元璋,又看了看同样专注凝视他的朱标,缓缓点头道:“好吧,这事就这么定了!”
韩成此话刚落,朱元璋脸上立刻浮现出笑意:
“好!这才配得上炎黄子孙的称号!
怕什么!尽管去做!
有我们在背后撑腰,你还怕什么?”
朱标也是松了口气,脸上挂着笑容,眼中还流露出几分向往之情。
他极想知道,韩成口中那神奇至极的手机究竟是何模样。
还有那神秘的网络,又是什么样的网络。
为何那手机只有接入网络后,才能展现出如此神奇的能力。
这种连接方式是如何实现的呢?
难道是将每一部手机都固定在网上?
若要全国范围内都能相互联系,这张网得有多庞大啊。
光是想象这个场景,朱标就觉得压力山大。
这无疑是一项极为艰难的工作!
然而,朱标深信父皇的话没错,再困难又如何?
难道因为困难就选择逃避吗?
绝不可能!
真正的男子汉应当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尽管他没有父皇那样的胆识,但在这件事上的态度却与父皇惊人地一致。
都认为此事大有可为!
直至今日,朱标对韩成提及的事仍是一知半解。
不太清楚韩成所讲的具体内容。
但他能感觉到,随着父皇表态支持,并且韩成也承诺会着手处理,一件对大明乃至后世影响深远的大事即将拉开帷幕。
从此以后,大明可能会与历史记载产生巨大差异,踏上另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
“此事千头万绪,我一时难以决定从何处入手,需要好好思考一番,不可能立即行动。”
韩成沉声说道,神色颇为严肃。
他知道朱元璋做事雷厉风行,这固然是优点,但也反映出他性格急躁。
因此,韩成必须事先阐明一些关键事项,给朱元璋提前打好心理准备。
朱元璋父子俩很少见到韩成如此认真。
“嗯,我们知道,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你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判断吧。”
虽然朱元璋迫切希望尽快看到成效,但最终还是克制住了自己的冲动,这样说道。
“既然如此,无论怎样,我都会为大明留下点什么,让它有所变化!
达到我未来生活的那种状态,路途坎坷。
在陛下的有生之年,恐怕无法看到了。
即便在我的余生中,也未必能实现。
不过在此之前,我会尽全力让陛下亲眼见证一些进展,一些改变。”
至少要有足够强的实力,让北方的那些游牧民族,都能安分守己。
让他们从骁勇善战变成文雅多才!!
韩成说出这句话时,脸上难得地显露出一股豪迈之情。
这并非虚言。
以韩成的寿命来看,在他活着的时间里,想把大明引领至后世那种繁荣境地,那是绝无可能。
不过借助恋人的系统,加上他自身原有的知识,韩成认为在有生之年让大明迈入蒸汽时代并非全然没有希望。
特别是如果能够成功制造出马克沁重机枪或者加特林那样的武器,那么一定能彻底改变那些人的本性,让他们从好战转向优雅。
实际上,即便是没有马克沁重机枪,仅仅通过改善现有火器性能,并加以严格训练,达到排队射击的程度,便足以使北方局势趋于平稳。
起初,当韩成表示自己看不到这些变化时,朱元璋心中难免有些失落。
而被韩成完全忽视、只剩十年阳寿的朱标则更觉韩成态度欠妥。
然而,当韩成接着表达了这些构想之后,朱元璋父子顿时喜形于色。
“好!说得好!让他们从好战转为文雅!
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朱标也被深深触动。
相比于跟随先生研习经文,听韩成这样的言论令他感到更为愉悦。
不知不觉间,朱标已逐渐被韩成的思想所影响……
(本章完)
------------
“……八部金刚功目前不太适合修炼。
并且,想要掌握它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
太子殿下若有兴趣学习,明早可来此地跟我一起修练。”
偏殿中,韩成等待片刻,见朱元璋与朱标仍沉浸于先前的憧憬未回神,于是出声打破了沉默。
韩成的一句话打断了朱元璋父子的遐想,虽略显突兀,却也让他们意识到现实。
可当得知韩成所言关乎朱标的健康问题时,朱元璋先前的不满瞬间消散。
若有可能,朱元璋真希望能立刻开始修炼,尽快完成续命。
听完韩成说明情况后,他只好暂时搁置这个想法。
“行啊,明天就让标儿跟你学!”
朱元璋未待朱标开口,便急忙应承下来。先前那胸怀天下、敢于开拓进取的洪武大帝已然隐去,此刻的他又变回了朱重八,那个关怀儿子的父亲。
“可以。”韩成点头回应。
“时候不早了,今日到此为止吧。说了这么多话,脑子里乱得很,得好好理清思路。”韩成借此机会下了逐客令。
他打算趁朱元璋与朱标被自己描绘的未来景象震慑时,赶紧送走他们。
免得朱元璋突然想到询问朱标去世后,谁将是大明帝国下一任继承人,以及此人会有何成就。一旦朱元璋提出这样的问题,根本不用多想,朱元璋当天晚上肯定不会离开。
自己的中秋佳节岂不是全毁了?
现在再去讨好老朱的女儿,培养与未来儿媳的感情,这可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大明的未来,充满了正当性。
韩成一本正经地这样想着。
“好吧。”朱元璋想了想,点头答应。
当下也没耽搁,和朱标一同往外走。
临出门时,忽然想起一件事,回头看向韩成。
韩成一见朱元璋又要说话,心里顿时紧张起来。
这老朱莫非又要临别前搞什么小动作?
“月饼你就别做了,纯粹浪费。我让人送些过来。”
朱元璋说完这句话,韩成暗暗松了口气。
还好,只是关于月饼的事,并非朱元璋又要问那些棘手的问题。
然而接下来,他的心情再次变得糟糕。
“徐御厨亲手做的,味道非常棒。”朱标在一旁补充道,向韩成推荐。
韩成听后,脸皮不由自主地抽动了一下。
你不说还好,这一说更让人纠结了。
“嗯,嗯,我不自己做月饼了。”韩成立刻附和,连连点头。
只求尽快打发走朱元璋……
“呼!”寿宁宫门口,韩成目送朱元璋和朱标离去后,长长舒了一口气。
走了!
老朱终于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