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平定天下后,面对北元残余势力,多次试图招降王保保。
此时的王保保早已成为蒙古人心中的中坚力量,更是许多蒙古人心目中的精神领袖。
为争取王保保归顺,父皇决定将战场俘获的他妹妹观音奴许配给二哥,使她成为二哥的正妃,借此与王保保结亲,同时试图挑拨他与其他北元势力的关系。毕竟,若妹妹成了大明皇子妃,王保保便不再那么可靠了。
然而,这一策略未能奏效。直至终老,王保保也没投降,依旧是北元余部的精神领袖。
至于二哥,自幼听闻他的种种恶行,还目睹过不少血腥之事,对他毫无好感。二哥本性固执,二嫂虽贤惠,但这段由父皇安排的婚姻注定难有好结果。婚后多年无子,很可能是因为二人从未真正同居。
因此,父皇后来又将卫国公之女介绍给二哥为侧妃。而二嫂虽命运多舛,却因孝顺得父皇怜惜,加之她是王保保妹妹的身份,即便后来父皇为二哥另择新妃,甚至新娶的是卫国公之女,也未曾废黜她的秦王妃之位。
直到王保保去世,父皇才着手为二哥重新安排婚姻,即使如此,对待二嫂依旧维持原状。
卫家嫡女即便成了秦王侧室,也改变不了她二哥与二嫂之间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往。二嫂的出身虽说是蒙古人,却已完全融入汉人生活,精通汉学,样貌与气质更是一流。相较之下,那位邓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无法与二嫂相比拟。若非二嫂那特殊身份如芒刺在背,令二哥心生芥蒂,邓氏连侧妃之位都难以坐稳,又怎会得到二哥如此深情?宁国公主每每想起此事,总免不了感慨一番。韩成听闻后亦是深有同感,他早已知晓秦王与王妃之间的纠葛,如今经由未来儿媳点明,更是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唉,二殿下实在不解人情,这分明是在糟蹋珍宝啊!”
韩成忍不住叹息。
大家都知道,秦王妃在倚天屠龙记里是赵敏的原型,作为一个狂热的书迷,韩成对赵敏的名字早已如雷贯耳。
后来随着各种改编影视作品的上映,赵敏更是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无数人将她视为心中的女神。
韩成自然也不例外。
可如今,这位让人心生仰慕的原型人物,竟落得这般境遇,从心底里讲,韩成总觉得不是滋味。
像这样的人才,被秦王朱樉如此对待,岂不是太浪费了吗?
“二殿下真是太糊涂了!这么好的为国家争光的机会,他居然嫌弃,真是不应该!”
韩成提起这件事,语气中满是惋惜与痛心。
即使抛开秦王妃是赵敏原型这一点不谈,仅凭她蒙古贵族的身份,朱樉这样做就已经堪称暴殄天物了。
要知道,后世有多少有识之士渴望为明朝效力,却求之不得。
只能空怀壮志,茫然无措。
而如今轮到朱樉时,大明的机会已经送到了眼前,他却偏偏拒绝。
还觉得这是一种羞辱!
这行为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韩成的态度,让宁国公主感到十分困惑。
认为二哥不懂风情、糟蹋东西可以理解且赞同。
不过,这为国争光的说法从何而来?
怎么就扯到为国争光了呢?
虽然不明白,但基于对韩公子的信任,宁国公主觉得,既然是韩公子这么讲的,想必有它的道理。
因此,她把心中困惑向韩成提出,询问他为何称此事与为国争光有关。
“咳咳咳……”
面对宁国公主那带着疑惑却透着天真无邪的眼神,韩成正喝水时被呛得连连咳嗽。他完全没料到,这位未来的妻子会忽然问出这样的问题。
“那个……”
本想好好解释一番的韩成,看着宁国公主充满期待又单纯的目光,竟有些说不出口。
“这个事情说来比较复杂,一时半会儿不好说明白,等咱们日后成亲了,我再详细跟你解释吧。”
听到韩成这么说,宁国公主微微一怔。
原来如此复杂?竟然要等到婚后才愿意专门为她解说?
瞬间反应过来。
韩公子口中的“为国争光”,恐怕不是什么正经事!
宁国公主隐约猜到了其中意味。
这……韩公子真是太狡猾了!
她带着几分娇羞与嗔意,轻瞥了韩成一眼。
此刻,那风韵竟是无人能敌。
韩成只觉心跳猛然加速。
不行,这事儿得找个时机跟老朱好好谈谈了,催促他尽快办妥自己和有容的婚事。
让秦王妃观音奴正式成为秦王妃,填补邓氏过世后留下的空缺,这事看来没指望了。
根本没法解决。
朱樉这种执拗的人,一旦认定一件事,要想改变他的主意,难如登天。
甚至根本不可能。
韩成琢磨了一会儿这件事,也不禁摇头叹息。
同样没有好办法能解决。
只能遗憾地摇头,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赵敏依旧只能过着苦日子。
宁国公主思虑一番后,也放弃了这个念头。
比起说服二哥接受二嫂,不如找一个更贤惠淑德的人进入二哥的生活,这显然更容易且更可行。
然而,就在韩成陷入沉思之际,脑海中突然闪过一道灵光。
一个念头瞬间浮现在他心中。
这让他的情绪变得异常激动。
思索片刻,韩成看向宁国公主说道:“有容,我似乎真的找到了能让二哥接受二嫂的办法。”
“是什么办法?韩公子请速速告知!”
正在犯难的宁国公主听见韩成的话语,心中满是欢喜,急忙出言追问。
她急切地想知道情况。
若能让二兄二嫂重归于好,那当然是再好不过。
只是……这真的可行吗?
二兄真能摒弃前嫌?
宁国公主想起朱樉的举动,内心又开始犹豫。
然而,在听完了韩成提出的策略之后,她重拾了不少信心。
或许,确实可以尝试韩公子的方法!
——
韩成给出的解决之道其实并不复杂,与他的专业息息相关。
即借助这一途径处理当前的问题。
确切地说,就是当一个“文抄公”,把金老先生的《倚天屠龙记》引入明朝。
毕竟他早前已为了赢得宁国公主的青睐,先行撰写了《射雕英雄传》。
此刻为了解决难题,也不介意拿出《倚天屠龙记》。
毕竟多年的从业习惯使他每日不码够四千字便坐立难安。
写什么都一样?
说不定写《倚天屠龙记》,还能帮助解决小媳妇儿的烦恼,让她不再愁眉苦脸。
自然也能够让自己在小家碧玉心中的形象更为挺拔巍峨,还有可能让赵敏原型摆脱悲惨的命运,这岂不是美事一桩?
韩成想到这个主意,全因倚天屠龙记早已深入人心,可谓人人皆知。
而他自己之所以会对未曾谋面的秦王妃心生好感,想助她改变命运,也是受倚天屠龙记影响颇深。
知道她是赵敏的原型后,便有了这般想法。
像他这种看过不少剧的现代人尚且如此,更别提这个时代的人了。
若是他把倚天屠龙记呈献给朱樉,先让他对这部作品留下深刻印象,再引导他发现秦王妃的优点,进而化解两人之间的矛盾,成功的机会应该不小。
作为一个后来者,韩成深知优秀的电视剧角色能给人带来多么深远的影响。
很多观众会不由自主地对扮演这些角色的演员产生强烈的偏见。
例如扮演宋江的李老师,在《水浒传》播出后,都不敢回老家。
又比如演反派的演员,常常被骂,甚至挨打。
上世纪刚有电视的时候,有人因为看剧太激动,想揍剧中的坏人,拿锄头砸烂电视机的事也发生过。
即便进入了新时代,荒诞之事依旧层出不穷——例如有人因扮演总统而在影视剧中表现出色,接着就被民众推举成了真正的总统……
基于此,韩成对借《倚天屠龙记》来影响朱樉的看法抱有信心,打算通过塑造秦王妃的形象,扭转朱樉的认知偏差。他认为成功的几率相当高。
然而,《倚天屠龙记》中仍需调整诸多情节。他思索着如何处理秦王侧妃邓氏这一角色:是让她成为灭绝师太,还是改为周芷若?并且要在原作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她的负面特质。
这并非最困难的部分。
最大的难题在于,《倚天屠龙记》的背景设定为元末明初,而朱樉也在其中客串了一位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更尴尬的是,张教主放弃的江山最终落到了朱樉手中,仿佛拱手相送。
这部分内容必须修改,否则就会直接影射朱樉,而非隐晦暗示。
《水浒传》仅用了些间接手法便让朱樉不满,若《倚天屠龙记》中直接点名道姓,后果可想而知。一旦被朱樉发现,必定大发雷霆。
尽管任务艰巨,但对韩成而言,真正着手修改并不算复杂。
在这样一个时代,他虽身处相关行业,却也无需顾忌太多。因为这个时代的人,根本无人知晓倚天屠龙的典故。只要他避免出现明显的逻辑漏洞,便可以大胆修改,不必担心被原着粉指责。
听完韩成提出的方案后,宁国公主心中既有新奇之感,又有些许疑虑。她不确定这个方法能否真正改变二皇子固执的性格。
多年来,父皇、母后乃至大哥都尝试过多种方式劝导二皇子,却毫无成效。二皇子表面随和,实则一旦认准某件事,便会执着到底,难以回头。
如今看来,或许也只能让韩成试试了。若成功固然最好,即便失败也无妨,毕竟还能欣赏到他创作的新话本,也算是意外收获。
一天读两本韩成的作品,这念头令人向往不已。然而,在了解韩成的具体计划后,宁国公主内心的期待瞬间减弱了许多。
“今日且让我细细思量,斟酌文笔与措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