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玄仙城——秦宫内
此时苏秦、张仪、甘龙三人皆在,前几年,三人自凝气后,便被鬼谷王栩赶出了山门……
三人结伴游行了一段时日后,便踏上了各自的旅程……
后甘龙、苏秦二人,回归家族,便被委以重任,顺利从父辈手中,接过了掌家大权!
甘、苏两家,自从投靠秦氏起,便一路顺风顺水……
如今——
两家已经成了一方强族,甚至隐隐有成为一地霸主的趋势,两家也算是秦氏的嫡系……
两人各自接任后,便入了秦庭为官……
直至今日——
而张仪自分别后,同样回归了家族,担当大任!
当年张氏落寞,其先祖张悬,本是同黄老祖、秦老祖的友人,只可惜,陨落于周凉大战!
后族中奇才张良,不知是何缘故,消失多年……
导致张氏一落千丈,若不是秦氏有意相护,保住了地盘传承,恐怕早就被人灭族了!
而张仪的回归,自然让张氏,重新有了支柱……
玄河张氏的名声,再度得以传唱!
为了让家族有更好的发展,张仪同样入了北州秦庭,与苏秦、甘龙二人重聚……
后在三人的策划下,才有了如今北伐南洲的戏码!
同时——
朝堂之上,也迎来了一轮新旧更替……
六位大学士中,王栩主动退位,选择归隐云梦山鬼谷,已经封了山门,正式淡出了朝堂……
其次便是韩非,他已经很老了。
要不是有各种异宝吊着,恐怕早就殒命了……
如今刚退位不久,便安然坐化了,也算有始有终,一生风光过,也历经过低谷……
没白走这人间一遭!
后听说千灵韩氏,为了纪念韩非的功绩,便将他的名字,当成了一种家族传承……
用韩氏的说法,每隔五十年,便会选出族中最优秀的后辈,继承【非】之一字……
为了与先祖韩非区分,故而在非字之后,再加一个【子】字。
故名曰:韩非子!
这个名字,也就成了韩氏最为重要的传承,即是一种精神上的传承,也疑似是一种能力传递……
至于其中隐秘,想来也就只有韩氏核心成员知道了。
至于韩氏的顶梁柱:韩信,如今依然默默无闻,每日不是研究兵书,就是平静修行……
毫无建树,更无大志。
自此千灵韩氏,也渐渐淡出了视线……
最后便是秦文——
自从他突破凝气后,整个人都豁然开朗,不久后便远离了朝堂,担任了道学书院的新任院长……
同时兼任文阁的守阁人。
偶尔教导一下年轻人,平日里,就默默推演功法秘术,不断完善、优化家族传承!
人越发低调起来,同样淡出了公众视野……
而三位的继任者——
便是苏秦、甘龙、张仪三人,与商鞅、李斯、赵高等人,组成新六大学士……
……
此时此刻——
北伐南洲的计划,已然走上正轨,经过一番调整,三人统一了想法,开始排兵布阵……
这一仗,鲸吞南洲。
不仅要打好,还要打的漂亮,打出大秦的风采!
要让世人知晓,大秦的无畏之师,尽可能的彰显秦氏的强大,以最低的伤亡……
换来日后长久的和平!
只有彰显出碾压级的战力,日后,也能方便接管,秦氏可不希望未来,还要再来一次大清洗……
而此战,北州将全军出击!
不算上北州的诸多势力,就以秦氏为主,及一众附属势力,便足足聚集了数百万大军……
黑龙军团全军出击,十万黑龙军,倾巢而出!
五千秦锐士,紧随其后!
各地军团:颍川军、云梦军、云川军,直属秦氏的三支基础军团,各出战三十万人……
单秦氏自身,便足足调动了百万大军!
另外——
甘氏族军、苏氏族军、玉女门、法门、阵衍宗、百炼门、丹阁、极渊道宗、望龙仙门等……
可谓是倾巢而出,各种道兵、军团纷纷亮相!
像极渊道宗,更是整出了一支数十万之巨的炼尸大军,一群裹着黑袍,浑身尸气的修士……
口口声称自己乃道宗子弟,名门正派!
随后反手,便祭出一群炼尸,声称此乃:酆都道兵,若有哪位道友牺牲,还可献出躯体……
化作酆都道兵,再上战场拼杀!
生为秦尽忠,死为秦尽责,大秦的恩情还不完啊!
就这样,东凑凑西凑凑,足足凑出了一支两百万的混合军团,算上秦氏自身……
共计三百余万!
之后治下各郡、县,各个势力,无论大小……
皆按照九品仙籍上的品阶征兵,粗略一算,足足征召了近五百万人,其中武者数量众多!
所有势力,几乎掏空了家底,凡是正值壮年,有修为在身者,全都征召入伍……
各方势力,修士尽出!
若有多位修士的势力,还算幸运,可留一人,以保传承不断……
若只有一位修士独苗的,也只能充军,能否回来,全看天命,入了这仙籍……
便是彻底与秦氏荣辱与共!
若反叛,只有灭族一条道可走,但好处是……
若族中衰败,秦氏也会进行一定的扶持,尤其是为秦氏而衰败的势力,帮扶向来是不留余地的!
秦法虽是严苛,但也给予每人公正!
这也是许多小势力,愿为秦氏效力的缘故,毕竟对他们小势力而言,秦氏的承诺……
便是他们传承下去的希望!
小势力最讲究的,就是薪火传承,其中玄河张氏,便是最好的例子……
一个衰落至此的家族,硬生生在秦氏的庇护下,传承至今,甚至重新诞生了凝气修士……
张仪如今,更是成了北州朝堂上的六位大学士之一!
玄河张氏重新焕发生机,甚至占据了北州不小的权柄,正是由此鲜活的案例……
反而最能取得人心!
……
……
转眼——已是数日之后!
总计八百余万的北州军,沿着各路关隘,直奔南州而去,建制以30——50万人为一军……
分成十余条进攻路线,像是筛子一样,全面侵入南洲境内!
凡大军所过之地,南州各方势力,可谓是极力抵抗,但最终,却也全面馈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