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武三思目睹白玉夫人身首异处,正满心懊恼,又接连收到噩耗:临潼关失守,敌军正从后方杀来,与此同时,九炼山的薛刚也率领大队人马倾巢而下。武三思脸色瞬间煞白,惊恐喊道:“遭两头夹攻,我命休矣!” 他慌忙与众将翻身上马,下令留下部分大将断后,自己则不顾一切地弃营逃命。一时间,周军大营烟尘四起,喊杀声震天,士兵们乱作一团,争相夺路而逃。
薛刚挥舞着铁棍,如猛虎下山般冲杀在前,铁棍所到之处,人马皆如被弹丸击中般纷纷倒地。薛飞、李大元、周龙、周虎、徐青、俞荣等人率领三千精兵,如利剑般直插周营。徐青银枪翻飞,枪尖所指,敌军接连倒下;俞荣宝剑寒光闪烁,逢人便砍;薛飞高举大锤,狠狠砸向敌人;李大元、周龙、周虎三人舞动金背刀,在敌群中左劈右砍。战场上人头滚滚,血水横流,周军死伤无数,早已无心恋战,只顾着四散奔逃。原本分布各处的营帐被冲得七零八落,残军被逼得汇聚在同一条逃亡之路上。
此时,薛强与四虎一太岁听到震天的喊杀声和炮响,立即提枪上马,率领人马从后方包抄过来。周军被前后夹击,陷入绝境,士兵们如同无头苍蝇般四处乱窜,尸体遍布荒郊,鲜血染红了沟壑。这场追击战一直持续了百里,无数周军丢盔弃甲,死伤惨重。武三思在众将的拼死保护下,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伏在马背上几近昏厥。他不敢取道临阳关,只能带着残部朝着青州狼狈逃窜。
抵达青州后,青州总兵连忙将武三思接入城中。众将上前喊道:“千岁,醒一醒,已到青州了!” 武三思这才悠悠转醒,心有余悸地说:“哎呀!险些把我吓死!” 他随即下令让众将出去收拢残军。三通鼓响后,原本四十万大军仅剩三十万,且其中两万多士兵都带着伤,十六员大将也在此战中折损。武三思悲叹道:“我起兵五次,从未遭遇如此惨败,如今落得这般田地,还有何颜面立于朝廷?” 他吩咐众人严守青州,自己则连夜返回长安,准备再次调兵复仇。
另一边,薛刚见敌军已溃,下令鸣金收军。随着锣声响起,众将纷纷勒马,大小三军有序集结,一同退回九炼山。薛强向薛刚详细讲述了薛兴救援众人的经过,薛刚大喜过望,见到薛兴后连忙拜谢,仍以兄弟相称。薛蚪也上前拜见叔父,至此,父子叔侄得以团圆,众人一同拜谢天地,并摆下宴席庆贺。
宴席间,薛刚对薛强说:“张君左兄弟之仇至今未报,如今我军兵强马壮,不如直接杀入长安,报仇雪恨!” 程咬金连忙劝阻:“此举万万不可!擅自兴兵,难逃谋反罪名。依我之见,不如舍弃九炼山,驻军临阳,派官员前往房州,请小主登基,届时再挥师长安,师出有名,既能复兴大唐,又能恪守臣节,何愁报不了张氏兄弟之仇?” 薛强也认为此计甚妙,薛刚听从建议,命伍雄、雄霸留守九炼山,带领五千人马把守各路山口,自己则率领众将和大军前往临阳关驻扎。在临阳关,薛刚派人清查府库钱粮,并安排将领镇守各处要地,随后差遣薛蛟前往房州报捷,并迎接小主登基。
薛蛟抵达房州后,先拜见了大元帅王荆周,随后一同上银銮殿,向小主奏明情况。小主听闻大喜,当即下旨命忠孝王薛刚兴兵攻取长安。薛刚谢恩后,竖起忠孝王旗号,在教场操练兵马半月有余。一切准备就绪后,薛刚点齐二十万大军,命薛兴率领一万人马为先锋,要求他逢关斩将、遇水搭桥,待大军抵达后再合力攻城;程咬金被任命为护国军师;薛葵因双锤勇猛,负责护送粮草;薛飞、薛强分别负责第二路、第三路粮草催运与护送。点兵完毕,薛刚留下李大元、周龙、周虎等将领镇守临阳关,便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向西进发。
不久后,薛刚大军抵达红泥关,随着一声炮响,军队安营扎寨。此前武三思战败,各关守将都已提高警惕。红泥关守将名叫莫天佑,此人身高八尺,面黑短腮,双臂力大无穷,擅长使用丈八蛇矛,骁勇善战。这天,莫天佑正在私衙与偏将们讨论中山王武三思兵败,临阳关失守,料定薛军定会来攻打红泥关。话音未落,探子匆忙来报:“将军!大事不好!薛军二十万杀来了,薛刚竖起忠孝王旗号,护国军师程咬金,还带着数十员战将,正朝着红泥关进军!” 莫天佑大惊失色,忙问:“离关还有多远?” 探子答道:“前部先锋已到关前!” 莫天佑立即下令:“关上多加灰瓶、炮石、强弓硬弩,薛兵一到,即刻来报!”
此时,先锋薛兴率领一万人马早已在此等候大军。听到炮声,薛兴上前迎接:“元帅,末将在此恭候!” 薛刚下令将红泥关围住,问道:“哪位兄弟愿去讨战?” 薛蚪挺身而出:“叔父,我与父亲愿去取关!” 薛刚叮嘱道:“侄儿,务必小心!” 薛蚪领命后,来到关前叫阵:“速速报与主将,大军已到,趁早出关受死!” 探子将消息传入关内,莫天佑闻讯,披挂整齐,提枪上马,来到关上,下令开炮出关。随着一声炮响,关门大开,吊桥放下,莫天佑一马当先,挺枪直刺薛蚪,大喝:“反贼,看枪!” 薛蚪沉着应对,举枪格挡。莫天佑在马上连晃几下,心中暗惊:“好厉害!” 勉强支撑七八回合后,便招架不住,刚想撤退,薛蚪一枪直取其前心,莫天佑躲避不及,翻身落马。薛兴上前砍下首级,随即率军抢关。关内守军来不及关闭城门,被薛军杀入关内。府中官员听闻后,部分偏正牙将披挂上阵,试图阻拦,但薛兴、薛蚪父子二人枪出如龙,来一个刺一个,来两个刺一双。见势不妙的守军纷纷大喊:“快走!快走!” 朝着宁阳关逃去,另有大半人选择下马投降。
薛刚率领众将入关后,程咬金赞道:“贤侄孙果然骁勇,顺利拿下红泥关,薛氏一族该当兴旺,这枪法更是厉害!” 薛刚谦虚道:“老柱国谬赞,我的枪法还有许多不足。” 程咬金笑道:“说哪里话!有其父必有其子,此乃头功!” 薛蚪拜谢众人。当晚,军中摆下宴席,为薛兴、薛蚪庆贺战功。休整三日后,大军再次启程,朝着宁阳关进发。在离城十里处,薛刚下令扎营,准备次日开战。此时,探子已将消息传入宁阳关,守关总兵孙国贞听闻红泥关失守、莫天佑阵亡,吓得胆战心惊,一面派人快马加鞭前往长安求援,一面吩咐士兵小心把守关头。
第二天,薛刚升帐点兵,众将齐聚听令。薛兴父子再次披挂上前,薛蚪请命道:“叔父,侄儿愿去攻打此关!” 薛刚担心道:“侄儿,你前日已立下大功,宁阳关必定凶险,还是换其他将领去吧。” 薛蚪坚定地说:“叔父,无论此关有多难,侄儿定能马到成功,还请叔父下令!” 程咬金在一旁称赞:“贤侄孙少年英雄,所言极是,但务必小心!” 薛蚪领命后,顶盔贯甲,提枪上马,与薛兴一同率领军士,来到关前叫阵:“关上的听着!快报与孙国贞,大唐元帅在此,要将你们这群妖党杀尽!红泥关已破,速速出关受死!” 孙国贞听闻大怒:“无名小卒也敢来送死!” 他披挂整齐,提刀上马,率领兵将冲出关来。薛蚪抬眼望去,只见孙国贞面如蓝靛,发如朱砂,一脸黄须,头戴铁盔,身披龙鳞甲,骑着青鬃马,手持大刀,气势汹汹地大喝:“看刀!” 一刀朝着薛蚪头顶劈下。薛蚪沉着应对,举枪一挡,孙国贞顿感不妙,大刀竟朝着自己头顶反弹回去。孙国贞催马冲锋,薛蚪趁机挺枪直刺,大喝:“看枪!” 这一枪直取孙国贞要害,孙国贞能否躲过此劫?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