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承渊深吸一口气,点开了绿泡泡。
手指滑动,精准地找到了那个他备注为“金主爸爸”的对话框。
选中刚刚重命名为“价值两百万的ppt”的pdF文件。
点击。
发送!
文件上传的进度条缓慢爬升,郭承渊的心跳似乎也随之加速。
搞定。
他紧接着又敲了几行字发过去:“爸,计划书做好了,您有空看看。”
“是我熬了好几个通宵弄出来的,希望能入您的法眼。”
发送完毕后,郭承渊将手机扔到一边,身体后仰靠在电竞椅上,双眼无神地盯着天花板。
等待,总是最磨人的。
他知道老爹忙,不可能秒回。
但每一分每一秒,都仿佛被无限拉长。
脑海里,李云龙那张黝黑的脸庞和震天的炮火声挥之不去。
两百万!
那是解锁坦克的钥匙!
那是让独立旅真正插上翅膀,从步兵向钢铁洪流迈进的关键一步!
只要想到t-34,想到KV,哪怕只是想到那些小豆丁一样的t-26,能在华北平原上碾碎鬼子的步兵阵线……
郭承渊就觉得浑身燥热,坐立难安。
他拿起手机,解锁,屏幕依旧停留在和“金主爸爸”的聊天界面。
没有新消息。
他又放下手机,起身在狭小的出租屋内来回踱步。
……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东江市。
天鸿茶业集团总部大楼,董事长办公室内。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顶级正山小种的茶香,但气氛却有些凝重。
办公室的装修风格沉稳大气,红木办公桌,真皮沙发,墙上挂着名家字画,处处透着老牌企业的底蕴和一丝挥之不去的暮气。
郭振国正静静地听着面前总经理李明华的汇报。
他年近六旬,两鬓已有些许斑白,但腰背依旧挺直,眼神精光闪烁,久居上位的气势不减。
只是此刻,他眉头微蹙,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紫砂茶杯的杯沿。
“郭董,情况……不太乐观。”李明华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他四十多岁,是跟着郭振国打江山的老臣,此刻却也感到压力山大。
“我们去年重点扶持的三个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子品牌,‘茶语时光’、‘茗心’、‘叶语新风’,市场反馈持续走低。”
“线上渠道的推广费用花了不少,请的网红主播带货效果也远不如预期,年轻人似乎更认那些新势力品牌的花式营销和快消品打法。”
“我们的传统优势,比如茶叶品质、产地溯源,在他们眼里反而成了‘老气横秋’的代名词。”
李明华叹了口气,继续道:“几个子品牌都在持续亏损,尤其是‘叶语新风’,亏损额度最大。董事会那边……已经有几位股东明确表达了不满,认为我们应该及时止损,砍掉这些不赚钱的新业务,聚焦核心的高端茶叶市场。”
“市场萎缩得比我们预想的要快,年轻人的钱,我们好像真的抓不住……”
郭振国沉默着,没有立刻表态。
他当然知道公司面临的困境。
时代变了,消费习惯变了。
曾经引以为傲的“老字号”,如今却可能成为发展的桎梏。
转型之痛,切肤之深。
就在这时,他放在桌面上的私人手机轻微地震动了一下。
不同于工作手机的铃声,这是一种特别设置的、柔和的震动模式。
郭振国的目光扫过手机屏幕。
亮起的屏幕上显示着一条新消息提醒,发送者的昵称被他设置成了——“太子殿下”。
是那个让他既骄傲又头疼的儿子。
郭振国心中微动,想起了前几天那通电话。
创业?
启动资金?
他拿起手机,解锁屏幕。
果然,是郭承渊发来的消息,还有一个不小的文件附件。
《星耀互娱:新媒体达人生态孵化基地商业计划书(V3.0)》
呵,名字倒是挺能唬人。
郭振国放下茶杯,抬起头看向仍在等待指示的李明华。
他轻轻咳嗽了两声,语气恢复了一贯的沉稳:“老李啊,今天先到这里吧。”
“这些情况我都知道了,我会仔细考虑的。”
他顿了顿,找了个自然的借口:“我这边还有点私事要处理一下。”
李明华何等精明,立刻注意到了董事长拿起手机的动作,以及他脸上那一闪而过的、混杂着审视和些许无奈的复杂神情。
他瞬间了然。
应该是那位“小郭董”的事情。
董事长前几天似乎提过一嘴,说儿子要创业找他拉投资。
看来,这就是那份“创业宏图”了。
李明华非常识趣地点点头,合上手中的报告:“好的,郭董,那您先忙,有任何决定随时通知我。”
说完,他便躬身退出了办公室,并细心地带上了门。
办公室内再次恢复了安静。
郭振国靠在椅背上,看着手机屏幕上那个花里胡哨的文件名,手指悬在打开按钮上,眼神中带着一丝探究。
郭振国手指轻点,打开了那个名为《星耀互娱:新媒体达人生态孵化基地商业计划书》的文件。
屏幕上立刻弹出设计精美的封面,科技感十足的配色和线条,确实很唬人。
他耐着性子,一页页翻看下去。
“新媒体”、“达人”、“生态”、“孵化”、“mcN”、“流量变现”……各种时髦的词汇扑面而来。
郭振国看得不慢,几十年的商海沉浮,让他能迅速剥开华丽的辞藻,抓住核心。
嗯,租个楼,装修成一个个小格子间,吸引想当网红的年轻人进来。
收他们的租金。
如果他们火了,再从他们的打赏、广告收入里抽成。
听起来……好像是个不错的生意?
投入固定资产,产生持续现金流(租金),还有潜力巨大的浮动收益(抽成)。
模式清晰,逻辑似乎也说得通。
尤其是里面描绘的“万亿级新媒体市场”、“年轻人的梦想平台”等蓝图,确实让人心潮澎湃。
但郭振国眉头很快又皱了起来。
他敏锐地察觉到了问题。
前期投入巨大,光是租赁和改造一栋合适的楼宇,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这计划书里对启动资金的需求,只提了区区两百万?
怕是连装修费都不够吧?
而且,盈利的核心在于“达人”的成功率和后续抽成。
但网红这东西,红得快,凉得也快,极其不稳定。
把宝押在一群前途未卜的年轻人身上?风险太高。
更别说,计划书里对如何“赋能”、“扶持”语焉不详,全是空泛的口号。
这不就是高级二房东,外加一个画大饼的中介抽佣吗?
他拿起办公桌上的座机电话,拨通了儿子的号码。
电话几乎是秒接。
“喂,爸!”郭承渊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和一丝紧张。
“计划书我看了。”郭振国的语气听不出喜怒,平静如水。
“怎么样?爸,是不是特牛逼?我觉得这个项目前景无限!”郭承渊迫不及待地自卖自夸。
“嗯,看起来是挺热闹。”郭振国不置可否,话锋一转,“你觉得,这个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在哪?”
郭承渊一愣,随即想起客服的说辞,连忙道:“核心竞争力在于我们的‘生态孵化’模式!我们不只是提供场地,更重要的是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专业的运营指导、流量扶持、商业资源对接!我们是平台,是赋能者!”
“流量扶持?怎么扶持?买流量吗?成本多高?投资回报周期算过吗?”郭振国一连串问题抛出。
“呃……”郭承渊卡壳了,计划书里好像没细说这个,“这个……我们有专业的运营团队,他们会负责具体的执行……”
“运营团队?”郭振国声音依旧平稳,“人呢?团队组建了吗?核心成员是谁?有什么成功案例?”
“这个……项目刚启动,团队还在招募中,但我们计划……”郭承渊额头开始冒汗,只能硬着头皮往下编。
“计划?也就是说,现在都还是纸上谈兵。”郭振国淡淡评价。
“爸!这肯定是能成的!现在是风口啊!多少人都靠这个发财了!”郭承渊有些急了。
郭振国沉默了几秒。
风口?
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但风停了呢?摔死的也都是猪。
他摇了摇头,心中轻叹。
年轻人,还是太想当然了。
看到了表面的风光,却没看清底下的风险。
这计划书,漏洞百出,过于乐观,甚至可以说有些幼稚。
不过……
郭振国并没有打算点破。
有些跟头,是必须要自己摔过才知道痛的。
两百万对普通家庭可能是一辈子的积蓄。
但对于他这个百亿集团掌舵人来说算钱吗?
他郭振国的儿子用这两百万买个教训,让他明白创业不是纸上谈兵,明白市场不是臆想出来的,两百万,简直1……超值!
就当是,提前交的学费吧。
“行了。”郭振国打断了儿子还在试图辩解的话语,“既然你这么有信心,那就去试试吧。”
“爸,您的意思是……”郭承渊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两百万是吧?账号发给我,我让财务转给你。”郭振国的语气依旧平静。
“谢谢爸!谢谢爸!”郭承渊几乎要跳起来,激动得语无伦次,“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嗯。”郭振国淡淡应了一声,挂断了电话。
他拿起手机,给财务总监发了条信息,交代了转账事宜。
做完这一切,他将手机放到一边,重新端起那杯已经有些凉了的茶,目光望向窗外。
希望这两百万,能让这小子真正成长一点吧。
至于成功?
以他这些年的商海沉浮,这项目要是能回本,他当场退休把董事长的位置让给那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