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卫明在朝堂上刚刚做出了释放一些被关押文人的决定,这一举动立刻引发了他两个儿子的强烈不满。
钱谦益这个口子一开,凌睿、凌志便一起找上门来,气势汹汹地向凌卫明发起牢骚。
凌志率先开口,语气中满是抱怨:“父王,您这般纵容这些文人,还落下个夺人财物的恶名,儿子的事都没法干了!
您看看,这些文人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却勾结地方势力,搞小动作。
如今把他们放回去,他们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凌睿的语气倒是缓和了许多,他微微皱着眉头,说道:“父王,这些人在牢里关着,新政才没有那么大的阻力。
如今把他们放回去,只怕他们会重新夺回土地,增加推行新政的困难。还请父王收回成命,再仔细斟酌一下。”
难得的是,凌志这次居然与凌睿保持了统一意见,
他接着话就咄咄逼人地说道:“是啊,父王要是喜欢那些古玩,儿子有的是办法抢回来。骂名我来担,也算为父王分忧了。
反正那些文人也是一丘之貉,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他们永远不会老实!”
凌卫明轻轻放下手里的卷轴,摘下眼镜,脸色阴沉地看着两个儿子,
片刻后骂了起来:“你这小畜生,说得你父亲真成暴发户了?让你们干嘛就干嘛!少说怪话。
你们懂什么,这些事情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李进在一旁连忙解释道:“两位公子,这些人标榜大义,很多并没有恶行,只是千百年来如此,他们主观上并没有虐待百姓。
如今他们已经交了罚款,献出土地,实在不该把人都逼死。
毕竟,我们推行新政是为了百姓,不是为了和这些文人斗气。”
凌志却毫不退让,驳斥道:“你是没见到有些文人的约束家人不力,欺男霸女的样子。
我带的弟兄们杀了几天都杀不完。这种畜生不让他们见见血,是绝不会知道错的!”
凌卫明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事已至此,就这么办吧。
跟他们打交道是长期的事,你我父子不能总耗在江南。
新政需要有人继续推进,但我们也需要回到京城,处理更重要的事务。
凌睿,你觉得呢?”
凌睿忙道:“父王,江南新政尚未完成,此时一走,恐怕会前功尽弃。
儿臣觉得,还是应该留一个人在这里主持大局,确保新政能够顺利推行下去。”
凌卫明笑了笑:“世子所虑极是。你可愿意长期在南直隶啊?
要知道,很多人建议你回到京城,稳固世子之位。今日留在南京,只怕时日一长,父王变了心思……”
凌睿身边的夏完淳猛地咳嗽一声,低着头斜眼看了一眼凌睿,似乎在提醒他什么。
凌睿心中一凛,连忙说道:“儿臣愿意留在江南!父王,儿臣绝没有这等心思,世子之位本就是父王所赐,就算拿回去也是应该的。
儿臣只想为父王分忧,将新政推行下去。”
凌卫明起身下来,拍了拍凌睿的肩膀,欣慰地说道:“我儿是好样的。
凌睿,你留下主持江南事务,我放心。”
凌志也跪下说道:“父王,大哥仁厚,做弟弟的只想替他守好边疆,绝无二心。父王放心,我会全力支持大哥的。”
凌卫明见两人这般友善,心里也感到很欣慰,但同时也隐隐有些担忧。
权力总是让人迷失,这俩兄弟能力都开始显现,将来一个处理不好,让两人反目成仇,大明还能有安宁日子吗?
“好好好,你们都是好样的。
凌睿封应天郡王,镇守南京,主持新政事宜。
曹变蛟封曹国公,统领江南军事。你们要齐心协力,把江南的事情办好。”
凌睿大喜,连忙磕头谢恩:“谢父王!儿臣定不负父王所托。”
凌志则眼巴巴地看着凌卫明,等了许久,不见凌卫明吭声,
一把抱住他的大腿撒起娇来:“父王好偏心,大哥早就封了国公,现在都升郡王了,也不给我一个爵位?父王,我也立了不少功劳啊!”
凌卫明摸了摸他的头,无奈地说道:“你这小子,才几岁啊?就这么官迷?行吧,这些日子辛苦,就给你一个伯爵吧。
什么封号自己去想去。想好了送给李进,他替你把后面的事做好!”
凌志喜得连连磕头:“谢父王!父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数日后,燕王凌卫明带着一众人马回程,凌志则护驾前行。
一路上,凌志表现得十分卖力,鞍前马后地照顾着凌卫明,让凌卫明也颇感欣慰。
抵达京城时,皇帝朱慈烺亲自在城外五十里相迎。
看到凌卫明的车驾远远驶来,朱慈烺快步迎了上去,见到凌卫明时甚至都要跪下叩头。
凌卫明只是略微抬手,说道:“皇上这般大礼可是折煞臣了。臣只是尽了臣子的本分,不敢当如此大礼。”
朱慈烺却一脸感激,说道:“燕王平定叛乱,朕实在不知道赏你什么可好。你为大明社稷如此操劳,让朕感激涕零。”说完竟流下眼泪来。
“我靠,这演技真是绝了,要不是亲眼所见,还真是难以想象。”凌卫明一愣,心里暗暗防备,
但表面上还是说道:“皇上,臣为大明尽心尽力,只求能国泰民安。并没有奢求功名利禄的意思。只是手下大将立功很多,不赏恐怕说不过去。”
李进掏出名册递了过去,身旁的太监竟敢不接,气氛一时紧张起来。
朱慈烺见状,连忙笑道:“应该的应该的,都是大明将士,理当封赏,全部按燕王的意思去办。”
太监这才将功劳簿接了过去。
“燕王,如今平安南方,国内再无战事,当年先帝陵寝潦草完工,朕心里一直记挂。
不如就此重修陵寝,也算达成朕的一个心愿。”朱慈烺一脸诚恳地看着凌卫明。
凌卫明微微眯起眼睛,看了一眼朱慈烺,登上马车,就要启程。
朱慈烺慌忙跟上,说道:“燕王,先帝的陵寝完工,将来有什么事都好说。您就准了吧?”
凌卫明停下道:“皇上的一个心愿动辄数百万两银子,国家连年干旱兵乱,哪里舍得花这么一大笔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