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终于看到
所有梦想都开花
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
上午九点,蘑菇岭小学校门外的土路上。
学校的孩子们,齐声唱着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正在向近一里外的目的地进发。
队伍的中间,一身灰色夹克衫加牛仔裤的李哲,肩上扛着把锄头,跟在长发飘飘的诸葛青青身后,慢条斯理行进间,他正在想今天晚餐的菜单。
就在他思考间,身旁正读四年级的调皮蛋“萝卜头”,冷不丁就停止歌唱,并抬手拽了拽他衣服。
“小李师傅,毛校长说,今天早餐的胡萝卜玉米粒火腿肠包子,馅儿是你做的,明天早上你还能继续弄这个馅儿吗?”
李哲还没回应,他前面的诸葛青青就批评了“萝卜头”两句,“阿木,好好唱歌,不要说闲话哟,小心待会儿回教室我罚你抄课文”。
诸葛老师一开口,原本还在等李哲答复的“萝卜头”,立马松开了拽着他衣服的小手,还嬉皮笑脸冲他吐了一次舌头,随即继续老实大声唱歌了。
一会儿之后,随着歌声停止,诸葛青青刚说完“大家要继续保持队形哟”,“萝卜头”阿木又开始重复问李哲刚才的问题了。
李哲笑呵呵的看着他,正想说“可以”,结果诸葛青青回头看了他一眼后,就微笑着批评小阿木是个小吃货,说他早上吃的包子比自己还多一个。
结果,小阿木还敢顶嘴,笑嘻嘻的说谁叫诸葛老师食量那么小的。
李哲趁机抬手拍了拍小阿木肩膀,说他给自己取的小名儿也叫阿木,让小阿木以后就别叫他小李师傅了,叫他阿木大哥哥就好。
小阿木先是点了头,随后又重复问,“那阿木大哥哥,明天早上你可以又做那种馅的包子吗?”
李哲刚爽快的给小阿木比了个oK的手势,诸葛青青就跟他说,小阿木还有个妹妹……
一刻钟后。
李哲跟着诸葛青青所带的班级,已经在一片山坡上,开始挖坑种植“梦想”树了。
所谓梦想树,就是一棵种下的小树的枝干上,会根据班级人数,系上同等数量的红色小布条,布条上会写上孩子们的梦想。
李哲刚才在来的路上,已经听诸葛青青说过了,这个由毛校长建立起来的传统,已经流传至少十年了,最早那批种下梦想树的孩子,有不少都已经圆了梦,有的走出大山成了大学生,有的考兵成了军人……
此时,李哲手里杵着锄头,放眼看了看远处。
这块学校的梦想树林,靠高处的山坡上,好多树都有好几米高了,不过估计是时间太久的缘故,也可能是被枝叶遮掩住的缘故,之前那些孩子拴在树上的布条,基本都看不到了。
目光收回来后,他放倒锄头蹲在了地上,开始观看起身边的孩子们来。
诸葛青青已经开始给大家发红布条了,她只带了一支笔,让班里的七八个孩子一个个来、想清楚了再写。
诸葛青青语毕,她刚将手里的笔递出去,隔的最近也最活泼调皮的“萝卜头”阿木,一把就把笔抢到手了。
他抢到笔后,一脸认真的盯着诸葛青青问,“诸葛老师,我的梦想是,以后天天能吃到阿木大哥哥做的饭菜,可以吗?”
语毕,阿木又摆头看向了,离诸葛青青一两米远的李哲。
李哲立马笑了,直言这不能当做梦想。
诸葛青青也批评道,“阿木,你别乱写喔,每个人只有一个红布条的,你小脑袋瓜子里,怎么装的除了玩儿就是吃呀?每次考试都不及格”
小阿木毫不在意,还倔犟道,“可我就是喜欢阿木大哥哥做的饭菜嘛,比学校老师和我爷爷奶奶做的都好吃,比土豆好吃一百倍”。
他这么一狡辩,诸葛青青皱眉瞪了他一眼,随后继续耐心解释道,“阿木,梦想就是你以后长大了最想做的事,做梦都想的那种,懂不懂?”
言至于此,她看了看李哲后,又对阿木说,“再说,你阿木大哥哥是出来旅游的。
他只是玩到我们学校来以后,自愿帮我们做几天饭而已,过不了几天他就要离开的”。
阿木一听,看向李哲时是一脸的不情愿。
但他只是叹息了一声,随后将红布条搁在膝盖上,一边写字一边说,“那我想当飞行员,以后保卫祖国”
……
十几分钟后。
诸葛青青负责的这个班的孩子们,都把写好梦想的红布条,用棉线绑在了种植好的小树的树枝上。
这之后,诸葛青青掏了掏衣兜,只剩最后一个布条了,她问李哲要不要意思一下。
李哲略微思量就微笑着摇了头,“青青,你是班主任,你的学生都写了,这个还是你来最合适”。
诸葛青青也没多谦让客气,她欣欣然就开始蹲地在膝盖上书写了,李哲凑近看了下。
诸葛青青的梦想是:以自己有限的光和热,尽量帮更多的山区孩子,离他们的梦想更近一点点。
此时李哲也记起了自己那个不变的梦想:三十岁时攒够一千万,然后娶妻生子,过自己最想过的“养老”生活。
几分钟后。
回学校的路上,李哲依旧扛着锄头跟在诸葛青青身后,看着这个矮自己一头、头发上系着白色蝴蝶结的女孩儿,他的心情有一点点小复杂。
这个生于浙江富商之家的白富美,家境比自己好太多了,读的名牌大学,比自己一个双非本科也好很多。
她甘于奉献的精神境界,也比自己更高,可谓大我对小我的碾压。
总之,对于这个痛失挚爱的诸葛老师,李哲是由衷的欣赏和钦佩。
这天晚上,李哲躺在床上,再一次深入思考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他觉得自己最本质的理想无非是:始终做一个真诚善良、内心柔软且强大的人,按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过好一生。
至于他最喜欢的方式,无非是:平淡闲适、温暖充实、自得其乐。
之前他嘴上反复念叨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听歌看书、码字钓鱼、种菜养花,就是具象化表现。
想到这里,他很清楚一点,一切的前提还得是先谋财,有了足够的物质基础,人才有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生活方式的自由。
至于陪自己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的那个她,按照李哲已经想通透的,人终究是孤独的这一点来说,他已经没有非谁不可的倔犟了。
他觉得,谁能让自己相处的轻松愉悦、踏实安心,那谁都可以是这个她,当然了,彼此有感觉也很重要。
想到物质基础,李哲回过头来,也似乎悟了。
诸葛青青如此年轻,之所以比自己精神境界更高,是因为人家衣食无忧,直接跳过了物质基础这一环,需求层次的起点本就可以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