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见那杏花脸色绯红的在看着他,眉宇间流露着楚楚动人的羞涩。
杨军不忍心责备她。想了想,心平气和的问道:
“杏花,你是不是和贾东顺好上了”?
那杏花知道杨军来找他,肯定是兴师问罪。
她刚才在来的路上就已经想好了,她不准备和杨军藏着掖着。纸里包不住火,长痛不如短痛。痛痛快快的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和杨军说明白,也许杨军能理解她,帮助她。
那杏花脸上飞起一片红晕说:
“小军哥,好上了,我准备嫁给贾东顺。他很快就会成为你的妹夫。现在就等着邵慧澜和贾东顺离婚”。
说完这句话后,那些花睁着一双好看的大眼,在注视着杨军。
杨军以为那杏花,听到他的责问。会羞愧,辩解,或者就干脆不承认。
让他没想到,那杏花大大方方的给承认了。
好像他和贾东顺结婚是天经地义的事。好像是自己问的多余了。
杨军听了那杏花的话,他真的生气了。
侧过脸来,愤怒的盯着那杏花说:
“那杏花,你现在都成什么样子了,你还要不要脸?你知道你现在是干什么?用城市人的话说,你在破坏别人的家庭,是第三者插足,用咱们老家的话说,你是在搞破鞋。咱们老家杏元沟是个风清气正的小山村。多少年来就没有发生过像你这样破坏别人家庭的事。你插足别人的家庭,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杨军是个很有素质的人,从来不讲一句脏话,在家里是这样,出门在外还是这样。
今天那杏花对他自己的婚姻无所谓,对别人的婚姻也是无所谓,把杨军激怒了。
杨军说完这几句话,连他自己都觉得难听。
他有点后悔,不该和那杏花说这样粗鲁的话。如果让他的奶奶和母亲知道了,他们一定会很伤心的。
在祖母和母亲的眼里,自己是个知书达礼、温文尔雅的年轻人。
杨军刚才的话,把那杏花惹恼了。
在那杏花的眼里,杨军从小就是个不讲脏话,彬彬有礼的人,今天这是怎么了?
对她说出这么难听的话来!
那杏花满脸羞红,目光散乱,凄然的笑了两声,对杨军说:
“杨军,我在你的眼里就是这样的人吗?在你的眼里,我就是个破鞋?这句话从你这个深受孔孟之道的人嘴里说出来。你觉得不羞愧吗。古人常说的一句话。先嫁由父,后嫁由己。如果我真是个破坏别人家庭的破鞋。
那么我也是口里孙家小庄的破鞋,不是你们风清气正杏元沟的破鞋。我从杏元沟嫁出去的那一刻起。
杏元沟已经和我没有任何关系了!
刚一开始我听我父亲的话,嫁给口里的那个孙瘸子。后来我受不了孙瘸子的虐待。一个人偷跑了出来,从我跑出来的那一刻起,我就可以为自己做主了。
贾东顺虽然长的不顺眼,可他对我好,真的对我好,事事都顺着我。他能把他的绘画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我嫁给他,我能顺利的从八一农大毕业,能吃上商品粮。请问小军哥,你能真心对我好吗?你能让我过上这样幸福的生活吗?
你对我好,你是在同情我。说白了,你是在可怜我。可是这样能改变我的生活状况吗?你只顾你的美好前途,你从心里关心过我吗?
我明里暗里说要嫁给你。可是,你敢答应我吗?你不是装糊涂,就是装绅士。不打我,不骂我,彬彬有礼的把我拒之千里之外。
我知道我配不上你,你人长得俊,家里条件好,又是生产建设兵团最年轻的干部。我们一开始就门不当户不对。小时候在杏元沟,你是我们村唯一吃商品粮的供应户,我是农村户口。你是白马王子,我是灰姑娘,我们之间差了一大截。
现在我成了逃婚的二婚女人。你是生产建设兵团的营级干部,我和你就更相差十万八千里了。我有自知之明,我不想让知青们说我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说到这儿。那杏花一改她冰冷的面孔。眼眶里噙满了泪水,动情的又说道:
“小军哥,你既然给不了我幸福,现在贾东顺能给我幸福,你为什么要阻拦我呢”?
那杏花的一番话,让杨军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反驳。
他承认这段时间没有顾得上关心那杏花。自己做的不对。
可是你也不能破坏别人的家庭啊,何况还是邵慧澜的家庭。
想到这儿,杨军低声的怒斥道:
“那杏花,你是幸福了,可你不能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吧!你是幸福了,你知道邵慧澜又该面临怎样的痛苦呢”?
那杏花听了杨军的话。掏出手绢,擦拭了一下眼角的泪水,弯弯的细眉微微的颤动了一下。
讥讽的说道:
“小军哥,你说邵慧澜痛苦,她痛苦吗?我怎么一点儿都看不出来?我每天都能见到邵慧澜。我所见的邵慧澜正沉浸在喜悦之中。
她终于可以摆脱她的不幸婚姻,从围城中走了出来。贾东顺就是她身上穿着一件外衣。邵慧澜穿的不合身,嫌瘦嫌过时,我不嫌!我穿上不行吗?我觉得我嫁给贾东顺,不是给邵慧澜带来痛苦。我是给邵慧澜带来了幸福”。
说到这儿,那杏花又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杨军。继续讥讽道:
“小军哥,我说的不对吗?我可听八一农大美术系的师生们都在说你和邵慧澜的关系。
邵慧澜在干部学校教书时,和你这个才华横溢的学生谈过恋爱。后来也不知什么原因。邵校长终止了你们的恋爱。让她嫁给了三代贫农,根正苗红的贾东顺。
邵慧澜嫁给贾东顺后。两个人都不幸福。邵慧澜看不起贾乐顺。嫌贾东顺没有你顺眼。没有你有才华!
难道邵慧澜对贾东顺所有的嫌弃?都不是邵慧澜和你有过爱吗?就是因为有你杨军的存在,邵慧澜怎么都看蒋东顺不顺眼,两人三天两头吵架。邵慧澜结婚后,有一半的时间住在娘家。两人的婚姻早已是名存实亡了。
我和蒋老师好。牺牲了我的幸福。把邵慧澜从失败的婚姻中解救了出来。我的幸福是建立在邵慧澜的痛苦之上吗?应该是我的痛苦,建立在你和邵慧澜的幸福之上”。
说完这些话后。那杏花的脸上早已没有了痛苦和悲伤。而是目光尖锐的看着杨军。
杨军怎么也想不到那杏花会说出这样有分量的话来。
他被那杏花说蒙了,一时找不到反驳那杏花的语言来……。
不远处的一棵枫树上,有一对叫不上名字的小鸟,在高一声低一声的啼叫着。
扬军看了一眼树上啼叫的小鸟。
他能看出来。这对小鸟应该是一雄一雌。
小鸟在欢快的啼叫着,也许它们在歌颂它们美好的爱情。
杨军心想,一双叫不上名字的小鸟,都有它的美好爱情生活。难道有血有肉的那杏花就不应该有她的真爱吗?
平心而论,那杏花插足邵慧澜和贾东顺的婚姻。在法律道德上也能说得过去。
关键是那杏花揭的锅早了。
她不应该在邵慧澜和贾东顺还没有离婚。就过早的插足进这个没有爱情家庭。
本来可以演绎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却成了让人看不起的第三次。
此时的杨军开始同情起了那杏花。
本来他是约那杏花出来兴师问罪。刚才听了那杏花的倾述。
他倒觉得自己没理了。
想了好一会儿才说:
“杏花,听了你的话,我很自责,这段时间我面临的毕业分配,还有一些其他的事,没顾得上关心你。发生了这样的事,也不是你一个人的错。既然老天爷错点了鸳鸯谱,把邵慧澜和贾东顺这两个没有爱情的人结合在了一起。组成了一个不幸福的家庭。你把他们给破坏了。重新组成两个幸福的家庭。也许是件好事。也许你做的对。
你做了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成就两个家庭的幸福。却是你一个人的过错。
那杏花知道杨军原谅她了,她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幽幽的看着杨军说:
“小军哥,你说我成就了两个家庭的幸福。包括你和邵慧澜的家庭吗”?
杨军听了那杏花的话,发现那杏花特别的纯真可爱。又成了他们张家口小山村那个纯真无邪的杏花了。
他轻轻的给那杏花捋了一下被风吹乱的头发说:
“杏花,我和邵慧澜是不可能的,她是我的老师。我们不可能走到一起”!
说到这儿,杨军和那杏花也调侃了一下:
“杏花,你可别把我扯进去啊!我可不领情!你的不辛,可不是建立在我的幸福之上”。
枫树林里的那对叫不上名的小鸟受到惊吓。“扑棱!扑棱”的飞走了。
原来是贾东顺走路的脚步声,把它们吓跑了。
贾东顺还是那样的细。细眉,细眼,细身材。浑身上下就是个细。
也许是他走的着急。浑身上下都冒着热气。
他走到那杏花的面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说:
“杏花,我刚去给你们班。上人体素描课,发现你不在班上,我以为你身体不舒服,在宿舍里休息,我下了课就去宿舍里找你。发现你还是不在,你们宿舍的宿管阿姨告诉我。
说你是被一个长相英俊的男知青叫到了枫树林里,于是我就着急忙慌的赶来了”。
那杏花当着杨军的面,手被贾东顺纤细的手握着,有点不好意思。
她挣脱贾东顺的手,脸红了一下。对贾东顺说。
“东顺,是小军哥,杨军看我来了,你们认识”!
贾东顺惊讶的“啊”了一声。
这才调过脸来看了杨军一眼。
怯生生的也叫了一声,小军哥
杨军想笑,没有笑出来。贾东顺比他大十几岁,却喊他哥,有点儿不伦不类。
看来是贾东顺已经把那杏花当做自己的媳妇了。
杨军有点看不起贾东顺,但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
他颇有礼貌的叫了贾东顺一声:
”蒋老师,你好”。
贾东顺见杨军叫他贾老师,他很高兴,对杨军说:
“杏花经常和我提到你。我在八一农大也经常听美术系的师生们在议论你。说你人长得帅,有才华,而且武功高强。
在伊春山上,赤手空拳,就把一头熊瞎子给打死了。简直不敢想象。还说你刚刚二十几岁,就成了生产建设兵团的营级干部。
我为有你这样的哥。而感到骄傲”。
贾东顺张口一个哥,闭口一个哥。把杨军叫的很不好意思。
杨军偷偷的看了一眼身旁的那杏花。
见那杏花正在深情的注视着贾东顺。脸上露出了赞扬和欣赏的神色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
从那杏花和贾东顺对视的眼神中能看的出来。两人间的关系已经不一般了。
杨军见贾东顺还在喋喋不休。便打断了贾东顺的话说:
“贾老师,你能不能别叫我哥。我比你小十几岁,你反过来叫我哥,挺别扭的。再说了,你是八一农大的美术老师?我只是干部学校的学生。于情于理,您都不应该叫我哥。你和邵老师的婚姻还没结束。那杏花能不能嫁给你!还是个未知数。我们以后就以师生相称吧,我叫你贾老师,你叫我杨军就行啦”!。
杨军不软不硬的几句话。把贾东顺说的脸红一阵白一阵。
不自然的“嘿!嘿”的干笑了两声。
干瘦的小脸上堆满了皱纹。贾东顺笑起来特别难看,连皱纹都是细小的。
杨军的几句话,把那杏花说的也是十分的难堪。他幽怨的瞪了杨军一眼。
她看见贾东顺胳膊下夹着一卷画轴。以为是贾东顺又有新作。便拿过来看了起来。
杨军也好奇的和那杏花一起欣赏了起来。
这是一幅《钟馗图》。
那杏花虽然画的好,尤其是跟上贾东顺学画后。他的绘画技术更是突飞猛进。
但她对历史上的名人名画了解的不是很多。
她拿着画,对着贾东顺惊叫了起来。
“贾东顺,你是不是有病啊?把男人画的这么丑。你是不是在画你自己”?
说完后,那杏花咯咯的大笑了起来。
那杏花笑起来很好看。眼睛就像月初的月亮一样,弯弯的。特别迷人
杨军好奇的接过了那杏花手中的画。仔细的看了起来,
笑着对那杏花说:
“这哪是什么男人啊?这是明末清初的画家陈洪寿在他晚年创作的一幅佳作《钟馗图》。
不过这幅画是赝品,虽然这幅画是赝品,但这幅画创作的惟妙惟肖,逼真度很高,足可以以假乱真。
贾东顺听了杨军的话,吃惊不小。
他也顾不上称呼杨军什么了,惊奇的向杨军问道:
“杨军,你对陈洪寿如此了解,你是从哪儿看出这是一幅赝品来?
杨军拿起画轴,仔细的又看了看,说:
这幅《钟馗图》是陈洪寿晚期创作的一幅最成熟最精湛的作品。陈洪寿通过这幅《钟馗图》,巩固了他在清初画坛的地位。他的这幅《钟馗图》画好后,就被人买走了。后来被收入了清宫。当时的圣祖皇帝康熙还很年幼。对他的这幅画作爱不释手。为了表示他对这幅画的喜爱。画作的右下角加盖上了康熙的印章。从这以后,这幅《钟馗图》一直收藏在清宫中。二百多年后,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从紫金城赶了出来。溥仪临走时,从皇宫中带走了大量的宝贝和书画。其中就有陈洪寿的这幅旷世名作《钟馗图》。后来这幅画随溥仪流落到东北,溥仪为了维持他的傀儡政府。变卖了很多他带到关外的宝贝和收画。后来,这幅《钟馗图》辗转几次卖到了天津,被天津一位大盐商给买走了。解放后这幅画被盐商的女儿献给了国家,后被收藏进了苏州博物馆”。
听了杨军的一番话。贾东顺细小的眼睛又眯成了一条缝。感叹道:
“杨军,你真神了?八一农大的师生们都说你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可我一直不这么认为。
在我的眼里,你不过是武功高强。碰巧打死一只熏瞎子。充其量,你也就是一个纠纠武夫。因为你长得俊。因此各种美谥都加在了你的头上。其实你是徒有虚名。年纪轻轻,你能有多少才华?刚才你对钟馗图的见解,彻底颠覆了我对你的认识。让我们这些专业绘画的科班生感到汗颜”。
杨军见贾东顺用十分虔诚的眼神在看他。谦逊的笑了笑说:
“我父亲是北师大的历史教授。由于专业的关系,我对古代比较有影响的书画作品有点偏爱。我读初中的时候,跟着我父亲学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六五年,我和我父亲去苏州看望他的一位同学。他的同学就是苏州博物馆的馆长。他领我和父亲去苏州博物馆,欣赏了当时的镇馆之宝《钟馗图》。
我当时就在我父亲的身边,听大人们聊这幅画作的一些历史典故。因此,我就把这幅珍贵画作记在了心里。今天正好贾老师拿了出来,我班门弄斧,献丑了”!
贾东顺听了杨军的话。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杨军对《钟馗图》了解得这么详细。原来它生长在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
旁边的那杏花,见她最熟悉的两个男人聊得火热,插嘴向杨军问道:
“小军哥,你是从哪儿看出来这幅《钟馗图》是赝品?
杨军接过画来,又认真的看了看说:
“有两处地方能看出来这幅画作是赝品。《钟馗图》这幅画,当年被康熙收藏进清宫时。
康熙为了把这幅画留在宫里。便在这幅画作的右下角,加盖了康熙的印章。后来这幅画作又加盖了道光和咸丰的印章。可是我们手中的这幅《钟馗图》,只有临摹题跋,而没有清皇帝的印章。其次真品《钟馗图》中的钟馗胡须条条分明,从画作上就能看出来,一根是一根。而这幅临摹品。胡须都化成一块。没有真品《钟馗图》那样的逼真。
这幅画作的其他地方都很逼真。说明这幅赝品的作者也很了不起。他只是忽略了这两处地方。所以才露出了少许的破绽。总的来说,这幅赝品临摹的非常成功,也是一幅很珍贵的画作”。
说到这儿,杨军又爱惜的看了一眼手中的《钟馗图》问贾东顺:
“这幅钟馗图的赝品是谁临摹的,怎么到了你的手上?你要这幅画干什么”?
贾东顺细小的眼睛又眯成了一条缝。从杨军得意的笑了一下说:
“不好意思。这幅画是我临摹的。我今天给美术系的学生上人体素描课。就把我的这临摹品带来了”。
说到这儿,贾东顺把杨军手手中的画又接了过来。爱惜的看了一眼,说道:
“这幅画用了我两个通宵。我也是在帮同学的一个忙”。
杨军惊讶的问道:
“帮同学的忙”?
贾东顺看了杨军一眼。好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说:
“杨军,我知道你是干部学校的优秀学生,是中共党员。我把这件事告诉你。你一定要为我保密”。
贾东顺见杨军郑重的向他点头,便接着又说道:
“事情是这样的,我有个同学在苏州博物馆工作。对了,杨军,忘告你了,我是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被分配到八一农大教授美术。
我的同学毕业以后分配到了苏州博物馆。在博物馆做古书画的修复工作。毕业以后,我和我的同学就没见过面。平时我们有书信来往。上个星期,我的同学来明山县找我。他让我给他办一件事。
原来,他们苏州博物馆藏着不少明清的珍贵书画。其中最为珍贵的就是陈洪寿的这幅《钟馗图》。他知道我在中央美院时。
临摹成绩最好。他让我临摹一幅陈洪寿的《钟馗图》。原因是这样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们苏州博物馆经常受到当地红卫兵的冲击。他怕这幅名画。被红卫兵抄走毁坏。他才想出了个办法来。让我临摹一幅《钟馗图》。然后把真品给替换出来。
我知道我们这位同学是为了保护国家的文物,是爱国的壮举。因此我才下决心帮助他。
这幅“《钟馗图》的临摹品,用了我两个通宵才把它完成。完成后,我拿到美术系的课堂上,是想让美术系的学生看一下这幅临摹品和真品有什么差距。没想到三十多位美术系的科班大学生。
没有一个人能看出我的画作是赝品,没有一个人能说出《钟馗图》的来历,反倒让你这个非专业的学生说的头头是道。我真为我的学生感到惭愧。
杨军本来是在责备那杏华,反倒被那杏花给说服了。还有贾东顺精湛的绘画艺术。
杨军对贾东顺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他也希望那杏花有个美好的未来。。
杨军和贾东顺,那杏花告别的时候。两人说什么也不让他走。
非要留杨军在八一农大吃了晚饭再走。
杨军苦笑的摇了摇头,告别了贾东顺和那杏花。心情复杂的离开了八一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