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米高的山坡对于我这种跟着特遣队已经走南闯北这么久的人来说,爬起来并不算特别费劲,何况只需要爬到光柱的边缘,而非登顶。
只是看着眼前那直贯天地,气势逼人的激荡电流,我很难想象,直接进去后会是什么景象。就算东西在里面,应该也没那么好找。可惜澳洲站点离得太远了,不然批一两张“便利贴”过来,也不至于......
“嗯,没问题。”
“也就是看着吓人。”
因为我左手的问题,所以只能站在外围,看着053他们拿棍棒测试进入光柱后会不会有损伤。
“谁包里还有什么冻腿,冻肉的?”
“队长,这个也行吧。”
“行,之后我再和你聊聊你包里怎么会有这种零食。”
053举起一包那种塑封包装,内有泡椒和白皮鸡爪的零食,单就摘下头盔的那几位,表情都和我一样,有点绷不住。包里存点备用单兵粮十分合理,可基金会再怎么采购,也不至于把这种小零嘴纳入......之前路过镇子的时候,她应该没少买。
不过这也算不得啥大事,刚好还能测试一下肌肉组织和骨头能不能完好无损地进出光柱,即便那是泡椒过的。检测结果也不出所料,褪去外包装的鸡爪从光柱里来回进出了几下后,形状,色泽...感觉味道也没有变,只是可以改名为电击鸡爪了。
“好了,现在谁......小子,没必要这么身先士卒。”没等055说完,052就已经将手伸进了光柱里。
“没有痛感,只是感觉,成了另一种形态。”
“离子态?量子态?波动态?数据态?”
“说不清楚。”
054一口气说了好几种可能,052把完好无损的手拿出后,表情相当困惑。我大概懂这种感觉,就是你体会到了一种感觉,检索整个大脑后,却发现根本没法组织起合适的辞藻去描绘它。
“那我看看。”054也是行动派,摘了手套,把手伸进光柱,然后表情就从好奇,变为困惑,显然他也不知道该怎么描述那玩意。
“呜...打散了一样。”
“似乎能感觉到每一个细胞。”
“1225,刚刚我好像在你说话前,就知道你要说什么了。”
“嗯,好像我也是,它连接起了我们?”
“是这样,但应该不是意识上的,可能,是大脑传递的电信号,在言语之前,先传递到其它人这里。”
“所以,这到底是有电还是没电。”看着前面这好几个人伸手触目光柱后耐人寻味的表情,我也想上手试试了。
不过之前他们推测,普通的电流激发物品后,会短暂地将其变为“物质态”,所以要是我左手的电碰到整个光柱,说不定整个光柱也会短暂地化为真正的雷霆——这么粗,怕是整个山头都要被电没了。
“不用搞得那么清楚,要觉得的没事,就进去看看情况。1225,你还是退到我们这吧。”
“哦,好。”
虽然平时没有上下级之分,理论上也互不隶属,但1225到底是管理层的,不该出现在第一现场。要是“星光”在任务里以这种形式弄没一个管理人员,055应该可以喜提退休大礼包了。
“真不用我也进去吗?”看着退过来的1225和视野余光里先后进去的“星光”几人,我突然觉得空落落的——不处在首当其冲的位置,还真有点不适应。
“不用,我们要相信他们。”
“没办法,你小子手上有问题,这姑娘职位有问题,哥几个脑子里有点问题,就只能看戏了。”055拍拍056的肩膀,无奈地笑笑。
“脑子?”
“1225,你来帮我解释一下,我坐会。”
“以前的遗留问题。早期特遣队为了防止一些...受精神影响而自相残杀的局面,会在大脑里预料一种装置,具体效果我不太清楚,应该是种自杀装置。”
“现在的特遣队,采用的是头盔里紧急注射的方式,但以前的工艺比较粗犷,现在没法拆除了。”
“都和脑子长一块了,怎么拆。”055敲敲毫无手术痕迹的脑袋,不知情绪是不是和笑容一样。
“触发方式已经报废,但...还是有一些可能。”
“吼,怪不得以前055总在后面呢。”
“什么叫总在后面,那叫合理判断局势,这要冲的时候,我哪次丢下你小子了?”
“是是,我的问题,诶,他们出来了。”
“这么快么。”
还没聊一会天,052就已经率先从光柱中走了出来,依旧毫发无伤,甚至因为通身流转的电弧,显得有些天人之姿。之后其它人也陆陆续续走了出来,同样判若神人,同样一无所获。
“我们找到了它,但它和这些连接在一起,拿不动。”
众人随即看向那些来回跳动,闪烁的“球状闪电”,似乎不得不要再集思广益一下了。
“0307,你的左手应该可以短暂解除光柱内外的这些异常之处,同时拿掉那个‘雷晶’的话,会不会......”
“在电流把我们都摧毁前,让整个雷暴停下?”
“这也太看配合了吧。”这前后差个几毫米,输出的能量都足够将我们电得渣都不剩了。
“这种险可以不冒,我们可以等下次准备好再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云飘走了,就结束了。”
“0307,还有各位,呜...的确不需要冒这个险,现在还没有......”
“诶,既然有什么脑电波能传过去,我们能不能事先对一下电波,方便到时候沟通?”各种意义上,干这件事都要对上“电波”。“对了,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况。”
“很像之前海上的数据态,但没法十分顺畅地进行交流。”
“传输速度慢很多的大硬盘?”
“可能是因为我们除了意识,身体也化作了电波,阻碍了交流效率。这些杂波......”
“......”
经过一番可行性评估和事实解析,初步计划算是定下来了,我们也对光柱内的物质状态有了统一的认知——电波态。额,虽然算是生搬硬造,但我是没什么更简洁的形容词了,如果给一些英语更好的人翻译,或许会翻得更贴切一点。
按我的理解,那是数据态的弱化版本。大致是雷电通过的所有物质,都变成了一种看着还是物质,实际已经变成物质波的状态——也可能是人的整体都改变了,认知随之也发生了变化。具体怎样都无所谓,反正“人畜无害”就行了。
进入光柱后,“波粒二象”的人就完全变成了某种虽然波,但还算聚拢在一起的电流。因为不像“数据之神”造的数据库那样简练,大量非意识的,其它物质变成的电流堆在里面,所以里面的沟通不会无限近似于直接的意识交流。
所以,在任何计划实行前,都要试着对上电波,确认彼此的存在,至于最后实不实行那个十分冒险的计划,还得看我们电波对上的程度,也就是“电话”交流的间隔,是否低到连雷电都觉得短暂。
好吧,其实我也没太懂,总之,先试试,大不了这次就跑路,之后让那些专业的研究员动动脑子,想想别的办法。术业有专攻,我们这帮人想到这些已经很不容易了,接下来,尽人事,听雷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