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遇阻,革新艰途
李元婴拿着那枚略显粗糙的活字,心头仿佛压了块巨石。
原本清晰的字迹,因为活字边缘的些微偏差,印出来模糊一片,如同蒙上了一层雾霾。
这就好比高清电影突然变成了像素游戏,简直不能忍!
“怎么会这样?”李元婴来回踱步,思绪如飞,“之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精度下降了?”
孙工匠愁眉苦脸地搓着手,像霜打的茄子一般,“殿下,小的已经尽力了。这活字模具的雕刻,本就精细无比,小的们已经做到极致了,实在……实在难以再改进啊!”
李元婴知道孙工匠所言非虚。
古代的工艺水平有限,纯手工雕刻的活字模具,要达到现代印刷的精度,确实难如登天。
但他不甘心啊!
这活字印刷要是搞不成,他的文化盛世梦岂不是要破灭?
“有没有试过用更精细的工具?”李元婴问道,脑中飞速运转着各种现代雕刻工具的画面。
“殿下,小的们用的已经是最好的刻刀了,再精细的……小的们也找不到啊!”孙工匠都快急哭了,感觉自己辜负了皇子的期望。
李元婴深吸一口气,知道不能再指望现有的技术了。
他必须拿出点真本事了!
“这样,”李元婴指着活字模具的边缘,“我们不用刻刀,用……嗯……”他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古代词汇来形容他脑海中构思的工具,“用一种新的方法,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模具的形状。”
孙工匠听得一头雾水,用不用刻刀,还能怎么雕刻?
这皇子莫不是急糊涂了?
李元婴看出孙工匠的疑惑,神秘一笑,“来,孙工匠,跟我来。”他转身走向工坊深处,“本王亲自示范给你看。”
李元婴带着孙工匠来到工坊深处一个单独的房间,故作神秘地关上门。
他环顾四周,找到一块平整的石板,又让孙工匠取来一些细沙、黏土和木炭粉。
孙工匠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照做了。
李元婴先将黏土加水和成泥状,再按照脑海中放大镜的形状,用黏土捏出一个类似凸透镜的模型。
然后,他将细沙铺在石板上,用木炭粉在沙子上画出精确的活字轮廓。
最后,他将黏土凸透镜对准阳光,调整角度,让阳光聚焦在沙子上的字迹轮廓处。
随着光线的聚焦,沙子上的字迹开始慢慢变深,边缘也变得清晰起来。
孙工匠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他从未见过如此神奇的操作。
“殿下,这是……什么仙术?”他惊叹道。
“仙术?不,这是科学!”李元婴得意一笑,解释道,“这叫聚焦,利用阳光的能量来雕刻,比刻刀更精准!”
经过反复试验和调整,李元婴终于用这种“聚焦雕刻法”制作出一枚精度极高的活字。
当他将这枚活字印在纸上,清晰的字迹跃然纸上,如同刀刻一般锋利。
孙工匠激动地跪在地上,五体投地:“殿下真乃神人也!小的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元婴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成就感,仿佛站在了世界的巅峰,俯瞰众生。
“这才哪到哪,以后还有更厉害的!”他豪迈地大笑起来。
此时,在李元婴的书房里,苏瑶正埋首于一堆书籍和竹简中,为李元婴整理更多关于印刷的资料。
她秀眉微蹙,面容略显疲惫,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李元婴推门而入,看到苏瑶如此辛苦,心疼不已。
“瑶儿,辛苦你了。”他走到苏瑶身边,轻轻地搂住她的肩膀。
苏瑶抬起头,嫣然一笑:“不辛苦,能为殿下分忧,瑶儿心甘情愿。”
“有你真好。”李元婴深情地望着苏瑶,心中充满了感动。
“殿下,”苏瑶指着桌上的一卷竹简,“我找到了一些关于古代印刷术的记载,或许对殿下有所帮助……”她的话还没说完,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殿下!不好了!刘大人又来了!”
刘大人?
这老顽固又来找茬!
李元婴眉头一皱,这老家伙就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他刚想说不见,门外已传来刘大人那尖酸刻薄的声音:“殿下,老臣有事相禀!”
李元婴无奈,只得让侍卫放人。
刘大人一进门,便摆出一副“为国为民”的架势,满脸不屑地瞥了一眼桌上的活字,冷笑道:“殿下,老臣听说您又在折腾什么活字印刷?老臣不得不说,此乃歪门邪道,即便精度有所提高,也断然不可与我华夏传承千年的雕版印刷相提并论!雕版印刷出来的书籍,才有文化的厚重感,才能真正承载我华夏文明!你这活字,再怎么折腾,也只是一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罢了!”
李元婴听得火冒三丈,这老家伙简直是活在清朝,搞什么文化复古?
他冷笑一声,反驳道:“刘大人此言差矣!雕版印刷固然有其优点,但耗时费力,成本高昂,不利于文化的传播。而活字印刷,能大大提高效率,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知识。难道刘大人希望我大唐的百姓都目不识丁吗?这才是真正的断绝文化传承!”
“狡辩!”刘大人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活字印刷出来的书,轻飘飘的,毫无韵味!岂能与雕版印刷相提并论?再说,这活字的精度还是太差,糊成一团,如何能阅读?”
两人你来我往,针锋相对,书房内火药味十足。
苏瑶在一旁看着,心中既为李元婴捏一把汗,又暗暗佩服他的胆识和口才。
就在李元婴与刘大人争论不休时,林婉儿正穿梭于长安城各大文人雅集场所。
她巧笑嫣然,能言善辩,将活字印刷的优点和文化价值娓娓道来。
她就像一个行走的种草机,把“活字印刷”这个概念深深植入文人墨客的心中。
“各位先生,想想看,若是有了活字印刷,书籍不再昂贵,诗词歌赋就能更广为流传,这是多么伟大的事情啊!”她充满感染力的演说,让不少原本对活字印刷抱有偏见的文人开始动摇。
得知林婉儿的举动后,李元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仿佛寒冬里的一缕阳光。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这活字印刷搞成功,绝不辜负她的期望。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虽然李元婴用“聚焦雕刻法”提高了活字的精度,但与现代印刷技术相比,仍有差距。
印出来的文字虽然清晰,但仍存在一些细微的瑕疵,一些对印刷质量要求极高的书商并不满意。
李书商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他一边欣赏着新印出来的书籍,一边皱着眉头说道:“殿下,这活字印出来的书,虽有进步,但……这字迹还是不够完美啊!”
“是啊,殿下,这精度若是能再提高一些就好了。”孙工匠也叹了一口气,他已经尽力了,但依旧无法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
李元婴看着眼前这些印出来的书籍,心中的热血慢慢冷却下来。
活字印刷的道路,比他想象的还要艰难。
他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他低头看着手中还略显粗糙的活字,陷入沉思,指腹在活字的棱角上慢慢摩挲,突然抬头对孙工匠说:“再去取些精细的沙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