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全赶紧把辛弃疾扶起来,大声对大家说:“我绝对没有当皇帝的意思,现在金国分裂,正是灭金的大好时机。你们不要做亲痛仇快的事。”
他接着一脚把范山踢倒,骂道:“是你这个小混蛋捣的鬼吧?现在刚刚攻下汴梁,大军正要合围刘萼这个屠夫,北边还有金国的大军。你想害死我吗?你想把整个抗金军都害死吗?”
高全苍琅一声拔出宝剑,喝道:“今天的事到此为止,谁也不要再提了。不然,休怪军法无情!”
这帮人互相看了看,面面相觑。正犹豫着,高全又把范山拽了起来。高全知道,范山经常搞清洗,这些人都怕他。他不站,好多人不敢站起来。
范山还想跪。高全一招手,“卫兵,把范山抓起来,听候处理。”别人怕范山,但高全自己的卫队并不理他这茬,上来就把他捆了起来。
高全转身对面前的这些高级将领说:“大敌当前,搞这些,是自取死路。想要进步,要有实打实的功勋,不要搞歪门邪道。”
辛弃疾大声喊道:“高帅说得好!”魏胜也喊道:“打鞑子最要紧,先灭鞑子,除汉奸!”
韩文若有所思,没有吭声。王大志说:“我都听师傅的。”这话马上引起一阵附和。
高全对这种闹剧很不满,作为一个后世人,他觉得当皇帝是一件很滑稽的事。看到有人称帝,他就想起袁世凯。自己似乎现在也面临类似的困境,王五娘一心当皇后,身边的人都盼着当贵族。
他使劲甩了甩头,仿佛要把这件事从脑子里甩出去一样。他开始理解后世的那个小学教师为什么从来不进故宫,虽然有时候上城楼,但仪式结束后就走,绝不进去。也许就是怕有人闹这么一出。
他对韩文说:“命令!以后除专门指派的警卫和维护人员,包括我在内,一律不得进入皇城。”然后说:“走,我们都到铁塔城去。”铁塔城现在是抗金军在汴梁的指挥部所在地。
铁塔城就是原来的开宝寺,里面有一个高塔。因塔的外表全部以褐色琉璃砖瓦镶嵌,远看近似铁色,故俗称“铁塔”。因为这个塔,所以开宝寺也叫铁塔寺。
寺庙在靖康年被焚毁,后来金国又让人重建,但还没建好。铁塔还完好,正好用作观察哨。观察人员在上面发现军情,就写好简报,用带钩子的竹筒沿着吊索送下来,非常快捷。
王有志在南方一直想做热气球,用来侦察和炮兵校射。每次问,都说快好快好了,但就是不好。
高全把指挥部设在铁塔城,一来是因为观察便利,二来是地方大,还有很多没安装佛像的大殿,非常适合当指挥部用。
以高全的看法,汴梁是个易攻难守的城市,非常不适合当首都。不过水运很方便,连着大运河、黄河、济河。高全没准备长期占领汴梁,他在意的是这里的粮食。
就快过年了,打完刘萼,他就要与金国争夺旧黄河中下游的土地。春天里,已经被完颜亮搜刮一空的农民,饥肠辘辘。很多地方会连县衙都要为吃饭发愁,谁给粮食,他们就会跟着谁。
范崇山被调过来专门负责组织船把粮食基本都运到抗金军根据地。他带着后勤上的人一直都在加班,连范山都被放出来,到处搜罗船只。
铁塔寺大殿,抗金军最高联席会议,范崇山进行汇报:“黄河上最高可以走二百吨的船,通航条件不错。
但船只严重不足,黄河通航的普通漕船和商船的载重量在几十吨到一百吨左右,大型船只可能达到200吨以上。我们现在大部分是一百吨以下漕船和商船,只有四艘二百吨的大船。
这些船运输兵力和军需尚可,但要想在短期把汴梁大部分粮食运走,远远不够。根据王师傅在富春江运输的经验,已经开始大量制作木筏。因为是顺流而下,不需要动力。木筏上修建木屋,除了运输,还可以安装虎尊炮和火箭炮,方便武装押运。
按现在的速度,大概半个月时间可以运完。后勤部建议,发动群众搬运,以粮食做报酬。
有的群众担心抗金军会放弃汴梁,建议宣传队进行解释,并让王师傅尽快派一部分人来。汴梁老百姓更认宋朝官军。”
这个提议获得一致通过。接下来是韩文报告围剿刘萼的计划:“参谋部发现刘萼部已经从许州方向掉头向西北,似乎想从洛阳方向突围。建议快速纵队攻占洛阳的同时,保卫局发动熊山山脉附近的忠义军和绿林人马,切断熊山山脉通往洛阳盆地的各个隘口......”
原来刘萼屠了汝州后,还没当回事。即便王有志悬赏十万贯买他的人头,他也嗤之以鼻。
他认为汴梁和洛阳一线都还控制在金兵手中,而南边的宋军不可能追上他。即便真追上了,也是给他送人头。但听说汴梁被抗金军一天拿下,他开始有点害怕了。
本来他想往东边的许州去,避开正北的熊山山脉,顺便拜祭一下他崇拜的曹操。但汴梁被抗金军占领后,从许州北撤的道路被切断了。
他破天荒不再什么都自己做主,而是召集手下千户以上的军官开会商量。他手下原来也有一些女真部队和契丹部队,但听说完颜亮死了,马上就跑了。
他手下的老兵还有七万人,尚书右丞左领军大都督府副使李通又带来一万多人马,他又沿途抓了四万多壮丁,现在反而有十二万大军。
只不过他也知道,这十二万大军战斗力肯定还不如以前的十万人。壮丁天天想着逃跑,李通的人马算是客军。
其实李通是个文官,这一万多人是他沿途搜罗来的,真正完全听命于他的,只有二百人的卫队。不过他是个有本事的,把沿途收容的汉军大多打散了重编,勉强控制住了。
他虽然官很大,还带着左领军大都督府的印信,但实际上已经不被承认。他也不敢在刘萼面前摆丞相的架子,公开说服从刘帅的指挥。
目前他们这股金国汉军,等于刘萼是司令,李通是政委。刘萼势力雄厚,但李通相对威望高,有些溃兵还认大都督府的公文。而且刘萼也承认李通比他心眼多,对李通起码表面上还尊重。
不过李通很害怕刘萼趁机吞并他的部队,把他杀了。刘萼则因为王有志只悬赏自己的人头,没提李通,也担心李通拿他的人头当投名状。两人互相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