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都看过了吧?有什么感想?”
汤潇逸匆匆进门,挥手制止了众人行礼,大步走到主位上。
这是在偏殿召开的紧急军事会议,起因是一份报纸,和华夏帝国战略息息相关的报纸。
“陛下。”
徐希颜和李和对视了好一会儿才站起来,底气不足的说道,
“我们刚刚结束同沙俄帝国的战争,从正常角度去考虑,阿美利卡应该感到担忧。”
“所以我们认为,这些是阿美利卡放出来的烟雾弹。”
“他们是否猜到了我们的想法还不确定,但很可能是想引诱我海军主力前出决战。”
“他们应该也获知了我们致远级的部分消息,所以想在我们力量进一步壮大之前,削弱甚至击败我们。”
没错,西奥多把计划登报了,当然不是详细信息,但也已经透露阿美利卡的下一步将在檀香山建设多个防御设施和完备的军事基地。
这不符合逻辑,因为这是军事行动,这是战时!
没道理将自己的下一步动作公之于众,而且还是登报,以一种“项目正在快速推进,我们已经取得胜利”的口吻登报。
所以,在看到这份报纸后,华夏帝国上下都觉得这是圈套,甚至于,阿美利卡已经看出了华夏帝国的打算,故意放出这个消息。
目的就是逼迫华夏帝国海军在力量达到最大值之前奔赴七八千公里,去和阿美利卡海军决战。
“陛下,臣也这么觉得,军国大事,谨慎为重。”
刘一鸣也附和着徐希颜。
正常人谁会把下一步军事行动,特别是有重大意义的军事行动登报呀!
除非是别有深意!
“但这场仗总要打的,不是吗?”
汤潇逸也有些拿不准这是咋回事,但不可能因为这点事,就放弃檀香山。
檀香山是控制北太平洋的重要枢纽。
这场仗打到现在华夏帝国一挑二都还没有受太大影响,就是有檀香山在前面顶着阿美利卡。
如果开战时檀香山是阿美利卡控制的,那东瀛怕是也不会犹豫。
“陛下,丞相说的有理,臣以为,料敌以宽,就先假设,阿美利卡已经得知了我们的计划。”
“檀香山的物资能坚持到明年初,甚至阿美利卡已经停止了陆上进攻,多坚持一段时间也没啥。”
李和看向徐希颜,
“不过,我们还是得做好登岛作战的准备。”
阿美利卡停止了进攻,华夏守军的武器弹药、药品消耗就大大降低了,而粮食一类的物资,檀香山自己就有不少,产量也不低。
甚至作为主要蔗糖产区,岛上还有大量甘蔗,因为战争没法出口,守军都开始研究酿酒了。
所以阿美利卡不进攻,守军还能坚持很久。
进攻用处也不大,阿美利卡陆军和陆战队都太拉胯了,最大的用处是消耗守军的弹药。
但如果阿美利卡也开始防守,陆军拿出应对方案了吗?
徐希颜则看向汤潇逸。
汤潇逸让徐希颜不用担心的,但没具体说是什么招数。
汤潇逸做了两手准备,第一是最理想化的,阿美利卡海军战败,短暂围困后,陆军自溃。
第二是阿美利卡陆军没有崩溃,甚至很顽强的进行抵抗。
那汤潇逸就会在阿美利卡海军战败后,舰队东进,甚至炮击圣弗朗西斯科,逼迫阿美利卡签订战败条约。
总之,没想过上岸硬磨,倒不是打不过,单纯是怕战火持久,伤亡大、还会影响到他的军事基地及配套设施、工人们。
相比较去搞万一出现的硬骨头,只要能搞定阿美利卡海军,然后再搞定那群大老爷们,性价比高的多。
“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有了准备。”
汤潇逸示意徐希颜将地球仪递给他,然后用太平洋的那一面对着众人,
“如果登陆作战受阻,在消灭敌舰队后,海军稍作休整,继续东进,逼迫阿美利卡投降。”
“距离虽然远了一些,但失去了海军,他们除了投降别无选择。”
汤潇逸看了一眼北美洲,犹豫了。
到夏威夷已经够远了,但如果错失这个机会,下一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机会踏上美洲大陆。
不过这次即便赢了,也很难拿到好位置。
以英吉利人搅屎棍的本领,在华夏帝国海军赢了阿美利卡海军后,就会立刻站出来调停。
在近岸地区打英吉利肯定能打赢,但这样性价比不高,而且会错失发展的良机。
现在不发展,以后就吃不上肉了。
“如果一切顺利,我们可以考虑对阿拉斯加提出要求。”
“虽然这个地方人少了些,环境恶劣了些,但配合檀香山,能掐住几乎整个北太平洋航线。”
“还是有些价值的。”
在没有导航的时代,如果不沿着大陆架航行,有迷航的风险。
就算不迷航,想从阿拉斯加和檀香山中间穿过去?此时的船只自持力也很难支持这样的行为。
“继续搜集阿美利卡的动向,海军加快训练进度,主力全面南移,等待出击指令。”
“陆军也别放松警惕,注意沙俄、英吉利、法兰西方向的动作。”
虽然这几个都极大可能不会动,但谁也打包票。
打包票汤潇逸也不信。
“这段时间低调一些,包括檀香山守军,别吓着他们。”
汤潇逸说完后,李和起身:
“陛下,海军主力南移的话,帝国北部的海上防御就只能依靠一些近岸舰只和驱逐舰。”
“如果这时候东瀛有所动作,风险会很大。”
汤潇逸皱了皱眉,几天没打东瀛,还真差点忘了。
刘一鸣乐呵呵的起身:
“倒是不必为了区区倭国过分担忧。”
“倭国自己生产的粮食是不够吃的,甚至还在补贴半岛南部,现在需要进口我们或者东南亚的粮食。”
“臣计算着出口给倭国的粮食数量,只让他们维持在吃不饱饿不死的状态。”
“他们的财政状况也很糟,大笔外债需要偿还,根本拿不出钱,甚至出现拖欠军饷的情况。”
“他们就算是想偷袭,也得先凑钱凑物资,我们来得及反应。”
做大管家久了,刘一鸣深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原则。
开战之后,虽然和东瀛进行了一定和解,东瀛也表现出要当小弟的意图,但他并没有放松对东瀛的警惕。
贸易虽然增加了,但在某些品类商品的出口上,刘一鸣卡的很紧。
例如粮食、煤、钢铁,战争开始后,再度失去阿美利卡这个供应商,东瀛只能从华夏进口这些东西。
汤潇逸点点头。
打也不怕,沙俄帝国方向的威胁已经解除,东瀛自己来,能出多少兵?能打多久?
海军弱势?
来来来,让你登陆,上来打!
“现在不是解除东瀛武装的时候,继续维持对东瀛的监视、管制、渗透。”
“如果没其他问题的话,就各忙各的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