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穿衣服再穿鞋,先当孙子在当爷。
别看他李金吒现在抱上了元始天尊的大腿,但自古以来都是谁拳头大谁有理,哪怕金吒现在突破大罗,这该柳絮的时候就必须给出足够的情绪价值。
况且这可是自己的师尊,给圣人一些情绪价值怎么了,别人想给元始天尊情绪价值,你看元始天尊搭理他们嘛?
所以有事找师尊金吒那是没有半点心理负担,放着这么大个圣人不用,那才是对现有资源最大的浪费,况且自己这次修为突破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
毕竟同时炼化两种祖巫精血在完成玄仙到金仙破关的同时,这八九玄功的进度也得往上提一提。
有菩提子的加持再加上昊天豪掷千金,可以预见的,杨戬接下来的修行速度肯定会快的惊人,若是金吒就这么安于现状,闻仲与姜尚现在可都下场了,这接下来的大教互殴,别说金仙了,就算是大罗金仙,你看云霄师姐的九曲黄河大阵会因为你年纪小就不削你顶上三花胸中五气嘛?
金吒这边仗着自己年纪小可以毫不顾忌自身形象的与元始天尊撒娇,这可把旁边没走的广成子给雷的不轻。
作为阐教大师兄,过去在阐教当中广成子一直都是被偏爱的那一个。
但阐教的风气想来就是以尊礼恭敬着称,猛的钻进来个金吒这样的,最离谱的是自家恩师还没什么反应……
要说圣人威仪吧,元始天尊那张不怒自威的面孔还是一如既往的难以让人亲近,虽说自己这小师弟的年纪确实不大,但你修为玄仙马上要跻身金仙行列了,你这……仙人的脸面何在啊?
广成子有点呆滞的看着眼前的师徒互动,见元始天尊笑骂金吒耍滑头,广成子的心绪也是变得颇为复杂。
对于元始天尊,广成子自问还是十分了解的,可他现在发现自己的师尊好像变了,作为弟子,广成子本不该妄议师尊,但你这……你这……
“祖巫精血!”
脑子还没反应过来,见到金吒掌心悬浮的两滴精血,其上蕴含的道韵却是让广成子不由自主的惊呼出声来。
“师兄也认得此物?”
听到广成子发声,金吒也是奇怪的看了自己这便宜大师兄一眼。
虽说这玉虚宫并没有禁止旁人进入,但自己这边还等着师尊护法呢,这卦也求了,师兄你还不走嘛?
“昔日后土娘娘开辟幽冥以身化轮回,在后土娘娘身躯崩解之际,贫道见得此物一面,本以为后土娘娘身化轮回之后,这世间再无祖巫灵韵,未曾想师弟竟然还有这般机缘,当真是……”
广成子颇为唏嘘的摇了摇头,因为十二金仙气数相连,且因辅佐人皇问鼎杀伐过重,自天皇年间得道至今境界不得半分寸进,为了寻求突破,广成子也是想过很多办法。
这八九玄功作为玄门护法神功,广成子自然也是了解过的,只可惜这八九玄功本就是专属巫族的法门,这修自然是可以修的,可就算将此玄功炼到高深,没有巫族根脚于旁人而言也难以炼至高深,就算因玄功变化能掌握不少神通,可只得其形不得其神什么的,于广成子这种大罗金仙而言着实鸡肋,所以,在看出玄功缺陷之后,广成子也就没有在这八九玄功上深入研究下去。
玄门修士采霞服气并不怎么重视肉身方面的提升,所以在修行八九玄功之时自身底蕴难以支撑玄功变化,可若是得了祖巫精血,不过若是得了祖巫精血来提升生命本质就不一样了。哪怕只得一滴,那也是世间难得的道运。
现在自己这师弟手中竟有两滴不同道运的祖巫精血,以广成子的眼光自然能看出金吒修行道路的缺陷,以此两滴精血来反哺自身,以此突破金仙之后,怕是太乙道果,也可轻松摘下吧?
念及至此,饶是广成子见多识广也是不免有些失神,当日金吒来拜师之时金钟鸣响便已说明自己这师弟的福源还在自己之上,可自己这师弟才修行多长时间,一转眼金仙道果高悬于顶,就连太乙道果也是一片坦途,如此……自己修行这么长的时间到底是在修行个什么东西?
“师弟,当真好道运啊!”
“师兄谬赞,的平心娘娘垂怜,机缘巧合之下得赐神物……侥幸,侥幸而已。”
金吒敷衍了广成子两句转头看向元始天尊,此时的元始天尊也显得有些沉默,按说圣人之尊是不该有这种多余的情绪在的,可广成子的想法都摆在脸上了,无数元会的苦功被后来之人随手摘下……
按理说在天道出世之后后世之人修行应该颇为艰难才对,可单就这一批入门的阐教弟子而言,其修行之快似乎更在自己亲传之上啊!
天道劫难亦是机缘,大世之争,此难恐怕远超自己之前的预料啊。
心中一叹,元始天尊袖袍一挥也是制止了眼下这兄友弟恭的场面,若是别人夸赞稍微推辞两句还能算是礼貌,可若是过了这个度,真当元始天尊什么都看不出来?
“好了,坐下吧,这巫族虽无元神,但巫之神意却是融入巫族每一寸的骨血之中,这精血乃巫之精粹,即便平心道友已经抹除大半神韵,然祖巫凶厉,这炼起来却是要吃不少苦头,况且你自己的情况你自己也该清楚,这具体该怎么选,看来你已做出了决定。”
“修行路难自当争先,况且师尊不是还在么,既在师尊身旁,金吒又有何惧?”
“你这滑头,修行本是自私之事,你却偏偏要把贫道牵扯进来,难道贫道还能替你摘了那金仙道果不成?”
“这倒是不必,只是与师尊身旁修行金吒更是安心,当然,若是师尊有空,能助弟子一二更是不错。”
“你呀,若是你那黄龙师兄来了,怕是宁愿身死也不愿踏入我这宫门半步,你这滑头,若是有你那些师兄一半省心,大罗可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