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成果的背后,离不开八路军出色的情报工作。小鬼子的每一个举动,都在八路军地下工作人员的密切监控当中。
这些地下工作人员,如同散布在敌人周围的敏锐触角,他们深入虎穴,冒着生命危险收集着重要情报。
他们有的伪装成普通百姓,在日军的军营附近打探消息;有的则打入日军内部,获取核心情报。正是他们的默默付出和英勇无畏,为八路军的作战行动提供了坚实的信息支持。
尤其是陈振华做出了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决策,他将 386 旅和 863 旅的侦察与情报系统进行整合,合编为 863 旅的侦察团。
这一举措,犹如将散落的珍珠串成了一条璀璨的项链,使得各方情报得以汇聚,让八路军对敌人的动向掌握得更加精准,可谓炉火纯青。
不得不说,863 旅在长期的战斗与发展过程中,已经先后培养出了上千名侦察人员。这些侦察人员,个个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他们经过严格的训练,具备了过人的智慧、勇气和应变能力。他们活跃在各个关键位置,有的潜伏在日军的军营中,随时传递日军的兵力部署和作战计划。
有的则在交通要道附近,监视着日军的物资运输和部队调动情况。他们如同隐形的翅膀,为八路军的作战行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成为了战场上无形却又无比强大的力量,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晋省这片烽火连天的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各方势力都在为了各自的目标展开激烈角逐。
此时,苏京城和独立 8 团团长在攻打安泽县城时,作战策略已然与常规攻坚有所不同。
毕竟,此次安泽县城是作为围点打援战术中的关键 “围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坚持得更为长久,以此吸引敌人的援军,为后续的歼灭战创造条件。
因此,陈振华精心安排苏京城带领新兵团以及独立 8 团承担起围攻安泽县城的重任。
新兵团的战士们,虽大多初上战场,却满怀热血与激情,他们在苏京城的带领下,如同一把把锐利的钢刀,向着安泽县城的日军防线发起一次次冲锋。
独立 8 团则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巧妙地配合新兵团,寻找着敌人防御的薄弱之处。两个团紧密协作,将安泽县城围得水泄不通,却又不急于全力攻坚,始终保持着一种压迫感,让城内的日军如坐针毡。
在密切关注安泽县城战况的同时,陈振华时刻留意着其他战场的动态。当得知古县县城的进攻以及翼城县城的围攻都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后,他深知,战场的天平正逐渐向我方倾斜。
于是,陈振华果断决定,从安泽县城外围抽身,与许副旅长和程参谋长一同赶赴特战团和独立一团、独立二团的特战团所设的伏击地点。
他心里清楚,这里才是决定此次战斗胜负的关键,是歼灭小鬼子主力的核心战场。
此时的战场形势错综复杂,原本浮山县城内驻守着小鬼子一个大队的兵力,然而,为了支援安泽县城,苫米第四楼派出了一个中队的兵力,加上往古县和翼城派遣的兵力,此时苫米地旅团剩余的兵力已经不多。
如此一来,苫米第四楼所带领的 104 旅团,已经出动了52联队整个联队的力量,也就是说,此刻苫米第四楼此时手中可以使用的兵力仅剩一个联队。
陈振华深知,虽然此时苫米第四楼在临汾、襄汾和浮山的兵力看似减少,但绝不能轻视小鬼子一个联队的战斗力,更何况这是由像苫米第四楼这样优秀的将领所带领的部队。
苫米第四楼在日军中以指挥风格果敢、战术灵活多变而闻名,其麾下的士兵也大多训练有素。
然而,陈振华也敏锐地察觉到,苫米第四楼刚刚补充完的105联队,人员磨合尚未成熟,战斗力并未达到最佳状态。
基于这一判断,陈振华毅然做出了优先将苫米地所带领的整个104 旅团彻底拿下的战斗计划。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三路方向的围攻都进入到白热化的地步。古县县城那边,独立 3 团和独立 4 团相互配合,攻势如潮。
此时古县县城的伏击战斗已经结束,独立2团的官兵正在打扫战场,同时积极申请参加最终的包围战,古县县城的攻打则也进行到了尾声,此时独立三团在程瞎子的带领下,已经开始对古县县城的小鬼子做补刀了。
在翼城县城,独立4团如同猛虎下山,对日军发起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击。他们巧妙地利用地形,时而集中火力突破敌人防线,时而分散穿插扰乱敌人部署。
独立5团则在一旁伺机而动,已经打响了对于从临汾来支援的日军中队的伏击,准备给予敌人致命一击,使支援翼城县城的日军彻底歼灭。
而在安泽县城,苏京城和独立 8 团团长吴新泉指挥若定,不断调整战术,给城内日军持续施加压力,让他们无暇他顾,只能一心应对眼前的围攻,完全没有意识到更大的危机正悄然降临。
就在此时,晋绥军在黄河沿岸、临汾以及吕梁等地也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攻。晋绥军的将士们怀着对故土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纷纷投身战斗,试图夺回被日军侵占的家园。
他们的反攻行动,如同在日军后方燃起了一把大火,迫使日军108师团的25旅团不得不分心应对。
然而,小鬼子 109师团的31旅团迅速做出反应,积极从太原出兵,攻向晋西那些被晋绥军拿下的城池,再次将第二战区阎长官所带领的晋绥军官兵予以打退。
尽管晋绥军将士们英勇奋战,但日军凭借着强大的火力和坚固的防御工事,暂时阻挡了晋绥军的反攻步伐。
不过,由于小鬼子的兵力相对集中,难以做到对每一个县城同时进行有效的防御和进攻,这就为 120 师以及晋绥军创造了极大的机会。
120 师抓住这个时机,以雷霆之势展开行动,凭借着卓越的战术和顽强的战斗精神,迅速收复了河曲、保德、偏关三座县城,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晋绥军也不甘示弱,奋勇向前,成功收复了柳林、临县、兴县等五座县城。然而,局势并非一帆风顺。
晋绥军在收复县城的过程中,面临着日军的疯狂反扑。往往是晋绥军前面刚刚收复一座县城,后续就被小鬼子紧接着重新攻陷。这样反反复复的争斗,使得战场局势陷入胶着状态。
这种胶着局面也间接影响到了日军109师团从太原出发前往攻击晋东南的日军前进的步伐,因为他们也担心太原城内日军空缺,被华夏军队重新夺回。
由于各条战线在其他地区的反攻,日军不得不分兵应对,导致苫米地四楼带领的105联队在行进过程中遭遇了重重阻碍。
他们时而受到晋绥军小股部队的骚扰袭击,时而需要绕道避开晋绥军的防线,行进速度十分缓慢。
这个大队的指挥官心急如焚,他深知安泽县城的局势危急,急需他们的支援。但一路上的阻碍让他倍感无奈,他不断催促士兵加快行军速度,然而却始终无法摆脱困境。
每一次的袭击都让他们损失一些兵力,每一次的绕道都让他们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与此同时,在特战团和独立一团、独立二团设伏的地点,陈振华与许副旅长、周副参谋长正在紧张地部署着最后的作战计划。
他们通过望远镜观察着日军可能出现的方向,分析着敌人的行军路线和可能的应对策略。
陈振华表情严肃,目光坚定地对两位战友说道:
“同志们,敌人的援军已经在路上,虽然他们行进缓慢,但终究会进入我们的埋伏圈。这是我们歼灭敌人主力的绝佳机会,大家务必保持高度警惕,严格按照计划行动,绝不能让敌人逃脱!”
许副旅长和周副参谋长纷纷点头,表示坚决执行命令。他们深知此次战斗的重要性,这不仅关系到能否成功歼灭苫米第四楼的 104 旅团,更可能对整个晋东南地区的抗战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苫米第四楼派出的从浮山县城支援安泽县城的大队终于逐渐靠近了安泽县城外的伏击地点。但是他们已经疲惫不堪,警惕性也因为一路上的折腾而有所下降。
而此时,埋伏在四周的独立8团的战士们,外加已经返回支援的特战团和独立一团和独立二团,正如同潜伏在黑暗中的猎手,静静地等待着猎物的到来。
他们隐藏在茂密的树林里、深邃的沟壑中,身上的伪装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几乎难以察觉。
每一个战士都屏住呼吸,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杀意,手中紧紧握着武器,只等指挥官一声令下,便如猛虎般扑向敌人。
当敌人的那个步兵大队完全进入埋伏圈后,陈振华果断下达了攻击命令。一时间,枪声大作,喊杀声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