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听到康奉的话,缓缓抬起头说道:“陛下,臣觉得,康洛就算是乱臣贼子,但终归是我南越国的皇子,如今被宁宸杀害,大玄必须给我们一个交代。
若不如此,只怕百姓会议论,说是陛下怕了大玄。”
康奉眸光微闪,俯身道:“国师,大玄兵强马壮,而且宁宸又岂是好招惹的...想让他们给我们一个交代,只怕很难。”
国师俯身,“臣所说的一切,皆是为了陛下...陛下刚刚登基,若是在这件事上不拿出个态度,只怕会落个胆怯懦弱的名声。
到时候帝王威严荡然无存,如何镇得住文武百官和百姓,以及周边小国?”
康奉微微点头,国师说的有道理,他如今刚刚登基,朝局不稳,急需一件事来立威。
君臣二人正在商讨的时候,太监进来禀报,说是宰相以及六部尚书来了。
康奉道:“让他们进来。”
康奉的情况跟金天成有点像。
金天成能登上皇位,全是依仗他母族,也就是崔氏一族。
康奉能成功夺权,有两大助力。
一个是他母亲背后的家族,而国师就是他母族举荐的。
第二个就是宰相,他如今的皇后,就是宰相之女。
“臣等参见陛下!”
康奉抬抬手,“都起来吧。”
群臣谢恩后站起身。
宰相率先开口:“不知陛下着急召见臣等,所谓何事?”
康奉叹了口气,旋即将奇木城被毁,康洛全军覆没的消息说了一遍。
群臣听完,脸色微微发白,也是被宁宸的心狠手辣吓着了。
康奉缓缓开口:“朕找你们来,就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宁宸如今在奇木城,里碧落城不过半月路程...只要攻破碧落城,他便可直奔皇城,他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刚才朕问过国师了,他的建议是...打。”
宰相和六部尚书皆是脸色一变。
宰相率先开口:“陛下,万万不可!”
“为何不可?”
“陛下,看看高力国的惨状,没有五十年别想恢复元气。还有陀罗国,自从被宁宸打残,现在连头都不敢冒...大玄兵强马壮,宁宸战无不胜,我们万不可跟他动兵。”
康奉低头思忖,沉默不语。
国师突然冷笑一声,道:“宰相大人,莫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据我所知,宁宸只有五万兵马,我们碧落城屯兵十二万,何惧之有?”
宰相冷哼一声,怒道:“连年战争,劳民伤财,整个南越不过二十五万兵马,除了镇守边境的兵马,能用的也就这十二万。
看看高力国,金池的十万兵马打光以后,整个高力国成了待宰的羔羊,难道你是要重蹈覆辙吗?
还有,打仗是需要钱粮,不是用嘴打...之前宁宸攻陷奇木,碧落,包括皇城三座城池,刮地三尺,如今三座城池勉强恢复元气,国库空虚,拿什么打?
当今的局势不是打仗,而是议和...我们和宁宸没有恩怨,只要自己不作死就不会死!”
国师脸色阴冷,“宰相大人刚才也说了,宁宸曾经攻陷过皇城,这奇耻大辱,难道我们要装作什么都没发生吗?
如今,宁宸兵临城下,我们不懂一兵一卒就要议和,你是想让百姓戳陛下的脊梁骨,骂他没有血性吗?”
宰相暴跳如雷,指着国师,“你这只会装神弄鬼的老匹夫,你懂个屁,你懂国家大局吗?你懂行军打仗吗?你不会,只会在这里放屁。
陛下刚刚登基,最忌讳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偃旗息鼓,跟大玄罢手言和,休养生息。
现在国家穷得连地方官员的俸禄都快发不出来了,你还嚷嚷着要打仗,靠嘴打吗?你要是能提供十二万大军的钱粮,老夫亲自率军去跟宁宸打,拿不出就闭嘴。”
国师发出一阵阴笑,“老夫是拿不出钱粮,可宰相大人你能啊,谁不知道宰相大人家富可敌国...身为臣子,如今国库空虚,宰相大人当为君分忧。”
宰相表情微微一变,意识到自己好像上套了。
他看了一眼康奉,怀疑这是康奉和国师联手设下的圈套,绝对不能上当。
“陛下,休要听国师信口雌黄,臣家里的情况陛下最是清楚,当初为了帮助陛下,臣几乎是掏空了家底,如今也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当初,为了帮康奉夺权,他的确是出钱出力。
当然,他也不是白帮康奉,这是一项投资,一旦成功,就是从龙之功。
如今,康奉终于坐上的皇位,该是他得到回报的时候了。
所以,眼下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打。
若是南越落个和高力国一样的下场,那他所有的投资都付诸东流。
康奉笑着说道:“宰相大人的情况朕当然了解。”
康奉登上皇位的情况跟金天成差不多,但他可比金天成聪明多了。
如今,他刚登上皇位,还需要母族和宰相的支持,所以得留着他们,只需制衡即可。
等他彻底站稳脚跟,这两家也就没什么用了。
纵观古今,没有几个帝王能容忍功高震主者。
尤其是当着他的面大吵特吵,根本没办他这个皇帝放眼里。
就算是玄帝,向来仁慈,也没有臣子敢在他面前泼妇吵架,挑衅帝王威严。
宰相俯身,“多谢陛下体恤。”
说完,斜着眼睛看向国师,突然来了一句:“国师大人,你可记得上一任国师是怎么死的?”
国师表情倏地一僵。
这谁不知道,上一任国师被宁宸当着康洛的面给毒死了。
宰相突然提起这事,这是故意恶心他呢...而且成功了,他现在有种吃了死苍蝇的感觉。
国师眼神阴冷,朝着康奉微微俯身,“陛下,臣坚持己见,这一仗事关帝王之威,无论如何都得打。”
宰相冷哼一声,附身道:“陛下,这一仗绝对不能打,如今我们国库空虚,还有四万俘虏在大玄手里,百姓可都看着呢?
现在最重要的是休养生息,让百姓免遭战火之苦,百姓一定会感激陛下。
臣主张议和!”
礼部尚书出列:“陛下,臣也主张议和!”
“陛下,臣主战。”
“臣主张议和!”
“臣附议!”
结果是五比三,支持议和的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