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绍天冬季开支预算,其实是在年初就做好的,是在全年预算内的,现在也只是根据实际情况略做调整。”阮大铖说话很有水平,这年初的财政预算,那是总理处决议的,现在厅上在座的人中有不少参与者。

那边朱以海坐在龙椅上,翻看了面前的一本折子,正是先前做的绍天二年的财政预算,现在一比照,已经有很大的赤字超出了,具体就是年初的预算上,开支还是有些保守。

当然,其实当初收入这块也有些保守。

当初也没想到今年反攻形势这么好,处处用兵,御营更是扩张迅猛。

朱以海看了几眼,把这份报表合上,拿起了另一份,由阮大铖草拟的第四季预算调整计划,以及明年的预算草案。

大体上来说,其实现在财政情况挺好,说出来有些让人意外,毕竟崇祯时全有关内诸省,甚至辽西都还握在手上,却天天哭穷,穷哭了,尤其是最后那几年,整天就在为一个钱字而着急忙慌,甚至乱上加错了。

怎么到朱以海手里却反而不缺钱?还形势大好?

说到底就是另立炉灶,资源重新分配。

基于手里的兵,加上大明的这个老字号招牌,朱以海这个皇帝,在弘光崩溃的混乱之时站出来,很好的代表了旧有的士绅地主官僚阶层。

而他走的不是如弘光、隆武、永历等这些南明天子的错路,没由士大夫和军头们拥立,而是硬是自己拉出人马,打出地盘,一点点由下而上的重起炉灶。

他左手是御营亲军,这是他的新朝功勋近卫,另一手是招纳的士绅官僚地主们,两相平衡,使的晚明以来朝堂完全就被士大夫架空的局面完全改变,特别是在外部的巨大威胁之下,让内部整合,甚至合作有了基本的土壤环境。

所以万历派太监到各地收点矿税,都能弄的沸沸扬扬,被群起围攻,隆庆开海,更是前后折腾了许多年。

万历以后地方年年欠缴,朝廷财政年年亏空,崇祯想按亩加征点银子,结果反而是没地的农民全反了。

说到底,就是这些大明天子们,其实圣旨已经难出北京城了。

你再好的想法,但与整个执政阶层利益都背道而驰时,这好经也就念歪了。

权力是个很复杂的东西。

皇权得依靠官僚阶层的执行,而官僚阶层大多出身士大夫地主阶层,当皇帝的政策伤害到这些士大夫地主阶层的利益时,事情就办不成了。

朱以海能成功,说白了就是他重新构建了权力的另一极,也就是天子御营亲军,这是跟士大夫地主阶层们不同的群体,甚至不是晚明以来的那个卫所边军体系。

这是由年轻热血的士子青年,忠义农民工匠,甚至是饥民难民们组成的,在皇帝的带领下,他们用性命用鲜血用刀枪杀出一条路来,而皇帝对他们也不像以前的皇帝对卫军边兵那样践踏。

这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武勋集团。

说到底,其实就类似于鞑子的八旗。

正是在政治上有了这样一支完全忠于自己的新势力出现后,才能压制旧有的士绅地主官僚集团,才能重新掌握话语权。

而且由于这御营是皇帝拉起来的,所以不用担心如弘光的江北四镇湖广左良玉,如隆武绍武兄弟时的福建郑氏,或永历时的什么西营、东勋两党的架空挟持发生。

当然,除了这些外在的条件打通外,重要的还是朱以海不是这个时代的局中人。

他是个穿越者,最大的优势不在于他以前是什么身份,而是对这段历史,看的比这个时代每一个人都透彻,这是后人几百年研究的结果,每一个角落都被研究透彻了。

崇祯一个从小在宫里长大的年轻天子,哪怕接受的教育再精英,也难逃时代的束缚限制,弘光、隆武、永历等更不用说,就算是郑芝龙、郑成功、孙可望李定国等人都一样。

别人都是在那迷雾里摸索着前行,谁也不知道前方究竟路在何方。

前进的道路有曲折,也可能走弯路,甚至跌入悬崖,但朱以海却是只要沿着那条早就清楚的大道走就行。

就如此时,这殿上参与廷议的一众大臣,大都是朱以海的心腹,不管以前是阉党、东林、复社、奸党还是东南海贼郑氏,又或其它,现在他们都被朱以海纳入麾下。

阮大铖做事,比较利落。

直接拿出了具体的数字报告给大家,因为今年形势大好,迅速收复了许多地方,基本上稳定了长江以南地区,另外江北地区也夺回许多地方。

而江西、浙江、江南都是钱粮重地,江南去年乱的厉害,但底子好,一经安定,便迅速的恢复起来,今年江南也没大灾,所以夏收过后,大为稳定,眼看秋收又要丰收,各地粮价都是再次大幅下落。

虽说各地都还在打仗,但就如四川贵州,虽然在整军在打仗,但控制力反而在不断加强,新的税赋法推行开来,已经取得不少明显的收益。

“根据如今各地报上来的数字统计,今年绍天二年,全年的财收,仅上缴户部国库的,将达到三千万两白银,另还有米麦豆子四百七十三万石,草四百九十二万束,茶叶五十万篦(十斤一篦),此外盐税收入达到八百八十六万两,关税收入一百三十五万两,厘捐收入三百五十万两,另杂税收入六十八万两······”

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总理处、内阁、六部这些具体办事衙门对这些数字倒是早心中有数了,但谏院、察院这些科道衙门的御史言官们,却还是头次接触到这么具体的数字,震的不轻。

甚至有些人直接就怀疑这些数字有问题。

也有人直接认为这充分证明朝廷横征暴敛,在搜刮民财了。

要知道崇祯朝最好的年头,其实就是崇祯刚继位的那一年,当时统计大明朝纳田赋的官民田土数是七亿四千多万亩。

户口是九百八十三万多户,人丁是五千一百多万口,这数字跟随炀帝继位初是惊人相似的。

然后当年征收了四百三十万石麦,两千一百四十九万石粮,另外金花银百来万两,加上其它盐茶钞课等各种杂七杂八的几十万两。

这是最好的一年,然后后面越来越不行,各种欠缴、亏空,尤其是内有土司叛乱,流民造反,外有后金入侵,甚至还有蒙古人搞事。

于是后来只能加饷,不仅继续征以前的辽饷,甚至后来还有练饷剿饷等,三饷就算全加一起征,其实也没征到多少,依然欠的严重。

可就算一年这几百万实征上来的三饷,都搞的各地百姓纷纷造反。

现在朝廷就占有半壁江山,朝廷还搞永不加赋,甚至不少地方减免赋税,怎么今年居然能收三千万两白银,还另外各种银两有近一千五百万两,另粮食近五百万石?

这太过份了吧!

总觉得哪里不对对劲。

好多御史言官一张嘴厉害,笔杆子也厉害,但要说到具体的财税数字这块,其实就不擅长了。

当然阮大铖的报告挺简洁,但数据却也明白。

比如说若拿崇祯朝跟绍天朝的财收对比,就会发现,崇祯朝其实除了田赋、丁银外,剩下的就是江南部份田赋折抵的金花银,然后就是些杂项。

崇祯朝基本上没有工商税收的,能算上商税的,也就杂项里的典铺银子一点点,然后是钞关税,也不多。

至于本来应当占大头的盐税、茶税、关税很少,

甚至是工商市税契税这些,是没有的,明初其实是有的,税率很低,但在崇祯时基本上没有了。

哪怕魏忠贤在天启朝征税,征的也不是工商税,而是杂项,数量也很少。

加征三饷时,也完全就只是按田亩加征,其它商贩铺面都没征。

甚至矿税这样的大头,也基本上没有的。

而绍天朝的这份财收里,前面三千万两,其实基本上就是田赋、地丁,以及地契,还有朝廷出售军屯田、官田,以及官田地租收益。因为搞了摊丁入亩,官绅纳粮,虽现在仅占半壁江山,但这田地重新清量,田赋地丁也基本能如实收上来了,所以很可观,就算部分田赋暂时减免,依然收到很多。

特别是这几年粮价高,折银后收的银子当然也增加许多。

崇祯朝占比很小的工商税、矿税、盐茶税、关税,甚至没有的厘金等,却为绍天朝创收了一千五百万两。

这是很惊人的数字。

这还没有算上另一笔收入,就是皇家经营的皇庄,那些皇家店铺、田庄、商队、贸易等带来的收益,以及官营作坊等收益。

这些收益因为不入户部国库,另入两库,所以阮大铖没说,其实这里也是一大笔钱。

另外起兵以来,抄没的那些投降汉奸的财产,接收原来的的官田官铺等产业,全都进入了皇帝内库。

这里其实也是一大笔数字,当然皇帝也会从他的皇庄、内库里拔银子赏赐官民、救济百姓,甚至供军的。

反正皇帝的小金库挺有钱。

崇祯朝,越往后,税越难征,据说实际完征率也就三成多点,所以局势越来越坏,日子越来越难,就算最好的崇祯元年,辽饷实际都只征到了四百八十万两,而次年就只征到二百多万两了。

所以崇祯朝,其实大多数时候,真正一年收上来的税赋银子,也就大约两千来万石粮,加上那么几百万两银子而已。

而现在,绍天朝居然一年收入白银四千五百万两,加各种粮四五百万石。

哪怕绍天朝把大多数赋粮折银征收了,只保留了几百万石漕粮,但数字还是很吓人的。

两朝相距才几年?

差距怎么这么大?

怎么用以前一半的地盘,却收了以前一倍的税赋?

阮大铖简单的解释了一下,首先当然还是重新清理了田地,统一了征税亩,过去黄册里含糊不清的那些问题大部份清理整顿了,然后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后,实际上纳税主力就是地主士绅们了,欠缴的情况也少了,优免逃税的部份也堵住了。

此外,还是新添了许多税源,最大的税源就是过去的卫所军屯等,朝廷一刀砍掉了过去的各地卫所,把军屯田也都收回来了,既不用再往里填卫所月粮亏空,还能用这些释放出来的大量田地,出售、出租,转而收税收租扩大收益,里外里就是好几倍的差距。

再一个没直接说的,就是这次动荡中,拿下了许多投降汉奸、贪官污吏、黑心奸商,甚至是收回了许多绝户田、无主地等等。

左谏议大夫等阮大铖报告完,率先发问,“既然今年有财收如此之好,那开支应当没有问题才对,怎么阮尚书之前却说支用不足?”

“洪院长别急,接下来我就再来说一下开支这一块的具体情况。所有开支里,最大的一项是军费开支,其中又包括军饷、军械、军粮,以及打仗军费、修城筑堡、建设兵站,以及赏赐、抚恤等几大项!”

“目前我们大明军队,主要分为御营禁军以及地方省镇营兵两块,其中御营又分为北衙的御营诸军,和南衙的京营诸军。

按最新的编制,御营现在共有内三军共二十一镇,以及湖广、福建、陕甘、云贵四个行营,按计划,这内二十一镇,加外四营,都是要完成八千战兵的满额定编的,每镇八千战兵,还要配三千辅兵。

南衙京营也将完成三镇各八千战兵的满额。

另外,朝廷计划今秋起在江西、广西、云南再建三个行营,仍是各八千战兵额。”

“各省则要完成每省两镇,各五千的整编。”

有不少科道御史、言官们已经在那里默默的计算现在朝廷到底有多少兵了。

首先京营三军,就是两万四战兵,九千辅兵,加起来三万三了。

按现在的养军标准,平均一个战兵要合到起码五十两银子一年的饷钱,还没算上其它,仅军饷这块,那京营三军就要一百五十万两一年。

而御营本部三军,现有二十一镇,光战兵就十六万八,辅兵还六万,这加起来二十二万了,军饷一年就要一千一百万两。

行营还有四个,军饷又要二百二十万。

御营京营这二十八镇,就是一千五百万两银子,仅仅是军饷,不算抚恤、赏赐以及军械、粮草、等等开支。正常情况,军饷在这种长期战争时期,顶多占到三分之一,所以翻三倍,那得四千五百万两银子。

算到这就算不下了。

四千五百万两银子啊,皇帝还要再立三个行营,再增三万多兵。

而这还没算上地方上的省镇营兵,辽东、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现在朝廷实际是大概控制了十四个省。

这样一省两镇,那就将是二十八镇,又是二十八万战兵。

身为左都御史的刘宗周,已经忍不住站了起来。

“陛下,如此扩军加厚饷,朝廷就算再翻倍加征税收,只怕也维持不住,臣请求裁军、减饷!”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神话版三国纵天神帝神魂至尊武逆焚天大魏宫廷内无敌升级王内超级锋暴三国之佣兵天下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丝路大亨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抗战之关山重重三嫁夫君超宠的蜀汉之庄稼汉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煮酒点江山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醉枕江山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万历小捕快寒门宰相大唐第一闲人我姐夫是太子,我纨绔点怎么了?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大明新命记最强军师之鬼才郭嘉北雄浴血山河明贼大唐不良人替天行盗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三国:以大汉之名,镇全球亡命之徒重生柯南当侦探那些年西游的兄弟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山河血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天才回归:第一傲世毒妃嘻哈史诗看古今穿越造反,我是认真的三国之他们非要打种地的我蒙山军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我来自大明辽东大人,得加钱三国:家父董卓,有请大汉赴死!我穿越明末了但金手指丢了我在三国和诸葛做邻居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开局流放西北,强塞三个西域媳妇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十七世纪富二代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开局被屠村,我靠暴击成燕云南王这穿越成猎户?从玄幻大陆开始打造华夏天庭穿越大夏秀诗词汉土新谋无系统逆定三国李世民:选你当官,你怎么邪修啊大明:朕有双系统,全球霸主!华夏旌旗:全球俯首异世界的大明天下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天道好长生飞刀圣剑2天幕通古代,播放星穹铁道阿飘有什么可怕?明明都是小可爱五胡烽烟:我的妻妾养成系统寒门状元:我靠历史预判逆袭朝堂大汉燕朝之开局一个啃老男致诚异世召唤之帝王征兵系统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墨苏传洪武末年:我,蓝玉,屠龙我与霍去病,共享封狼居胥之名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穿越苻坚:第八十一万大军帮李二杀穿玄武门的我软饭硬吃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穿越古代,我有系统娇妻美妾山河红颜赋河葬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红楼梦白话文版红头册七星大罗盘朕的北宋欢乐多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穿越大唐,我安史两兄弟横推天下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清史错位录双穿之:太平军铁蹄横扫清廷难道我真的是欧陆男主?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谋杀三国精编版重生少年破局夺魁,逆转宿命!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奋斗在激情岁月我把封神榜玩成职场剧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