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憋笑。
确实,这办法实在是有些——说不出来的意味,有无耻至极的狂傲,也有无可奈何的变通,有为国分忧的忠诚,还有挥手聚财的无双手段……
不管咋说,这份大胆,着实是古来难寻。
但——
隐隐令人兴奋。
顾正臣将票据册递过头顶:“不辱使命,总计卖出六万八千七百张房地产券,不日户部便可收到六百八十七万银钞。”
“多少?”
朱元璋也被这数额给惊了下。
朱标上前接过票据册,赞赏地对顾正臣点了点头,转身走回去,将票据册交给朱元璋。
朱元璋翻开看了看,上面写得清清楚楚。
六万八千七百张。
一张一百两,足足六百八十七万两!
让他弄五百万两,就连皇后都责怪自己对他太严苛,交代的都是不可能完成之事。
可结果呢?
这小子转身就完成了任务,还足足超出了一百八十七万两之多!
“你小子,该不会是财神转世吧?”
朱元璋看向顾正臣,仔细打量。
顾正臣顺势答道:“臣若是财神转世,那陛下定是玉皇大帝化身,这满朝文武,那也是仙班在列……”
朱元璋看着吹嘘起来的顾正臣。
娘的,李文忠都成托塔天王了,蓝玉都成天蓬元帅了,这什么跟什么……
“够了。”
朱元璋再不拦下来,估计这小子能编排所有人。
沐春很是遗憾,自己是什么神仙还没讲到,出了这宫门再问问先生,说起来先生竟知道如此多神仙,信手拈来熟悉的样子,还真像是在天宫待过……
朱元璋起身走向顾正臣,很是满意:“你有没有兴趣当户部尚书,朕看你适合那个位置。”
只要这小子管户部,日后大明朝廷再也不缺钱花了,哪像现在,不就是移民花销大了点,边防花销多了点,朝廷就开始捉襟见肘……
顾正臣想都没想拒绝道:“陛下,朝廷紧缺钱财时,臣可以花些心思,打劫大户、富商,可这是割肉之举,臣即便入主户部,也不可能整日将大户、富商当作鱼肉按在砧板之上。”
“户部运作自有其道,臣这是外道,剑走偏锋,也是陛下特许之权,不可一次又一次使用。何况,这卖地之举已经给朝廷添了不少麻烦,日后安南控制地方,可要谨慎行事才是。”
朱元璋自然知道麻烦。
即便是将安南打下来,升龙城、清化城都插上了日月星辰红旗,可还有一个问题,这些被顾正臣卖掉的房地产,那可都是安南本地商人、大户、富户、权贵的财产,这些人不可能在战争中死绝。
那问题来了,布政使司如何处理一处房产,两个主人的问题?
总不能将安南本地大户都干掉吧,这样不得人心,也不利于后续统治……
商人不在意这些问题,是因为他们相信朝廷会为他们做主,买下就是定了,大明说了算,安南人只能乖乖让出去,可朝廷必须考虑治理问题,考虑长治久安,而不是积累矛盾、仇恨。
朱元璋嘴角露出了诡谲的笑意,随后便板着脸:“麻烦事总有办法解决,现在将你放户部也不合适,你还是去南洋吧,准备什么时候出京?”
顾正臣回道:“九月初。”
朱元璋手指掐了掐,似乎在盘算着什么,最终点了点头,挥退内侍之后,将顾正臣、沐春、朱棣带至偏殿,沉声道:“这次出航,朕准你足额调拨火器、火药弹,你可以从水师总营调六艘宝船,二十艘大福船南下,将官你来挑选。”
“南洋诸事,朕还是交你负责。至于后面部署,这都写在了这册子里,具体日期没有确定,后续会有人去南洋通传。至于你之前提到过的事,朕都准了,但是顾小子——”
“这件事做好了,大明站稳南洋。可若是做不好,大明想要控制安南都不容易,你可要拿捏好分寸。不过你布局了这么多年,朕相信你的本事,也相信你的能力。”
顾正臣接过册子,没有翻看,收入袖中:“臣愿为收复中国失地,尽一切手段。”
“好!”
朱元璋看向沐春、朱棣:“朱棣还是留在金陵,继续协助曹国公训练军队火器战术战法吧,沐春,你妻子有了身孕,这个时候你能离开吗?”
沐春抱拳:“臣乃是陛下的龙虎将军,自然愿为陛下征战。此番下南洋,臣请旨跟在先生左右,为南洋之事尽一份力。”
“准了!你放心,皇后会照料好你的妻子。”
朱元璋言道。
沐春谢恩。
朱棣有些郁闷,委屈巴巴地看着朱元璋:“父皇,儿臣认为,火器战法需要检验,尤其是战场上的检验——”
“安南那里多是攻坚,没那么多战法可言,你要做的是,草原之战,这是重中之重。”
朱元璋拒绝了朱棣,然后看向顾正臣:“去吧,该准备的准备好,该调拨的物资也调拨到位。”
顾正臣行礼告退。
朱棣、沐春跟着出了武英殿。
沐春看着失落的朱棣,安慰道:“元廷才是心腹大患,其他不过尔尔,你是个做大事的人,等收拾了安南之后,自然也就可以腾出手去打元廷,到时候,总有你登场的机会。”
朱棣叹息,也只能如此。
顾正臣迈步走着,说道:“沐春说的是,燕王你的主场在草原之上,纳哈出、买的里八剌才是你的对手。”
“弟子明白。”
朱棣强打精神。
顾正臣看了一眼朱棣,知道他在担心什么,轻声说了句:“第二次大远航还早得很,你不需要担心什么。”
朱棣笑了。
最担心的莫过于火器战术战法操练成功了,还没上战场,父皇就开始了又一轮海外分封,自己还没机会表现,就离开了大明。
经历过大航海的朱棣并不惧怕再次出航,惧怕的是大明将自己遗忘。
不遗忘的法子就一个,立下惊天动地的功劳!
比如,灭元!
顾正臣返回府中,在将张赫、黄元寿、高令时请来之后,严肃地说:“拿到了南下的旨意,是时候准备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