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他爹,我刚听隔壁王大娘讲,老爷回来了,说是要去山上建房,正在找人手呢!”
赵桃花风风火火地进了院子,迫不及待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家男人。
“是吗?啥时的事?我咋没听说?”正在屋檐下修锄头的李二狗,听到这话,手上的动作戛然而止。
“就今天的事,大娘也是听前街那个李瓦匠他媳妇说的。”
赵桃花将洗衣盆放在井边,便去摇水轱辘。伴随着阵阵轱辘声,一桶水很快就被打了上来。
“那看来是真的了,不过,老爷既然回来了,咋没来村尾呢!”对此,李二狗满心疑惑,有些想不通。
“大概是老爷知道你忙,所以这才没过来吧!”赵桃花也想不出别的理由。
“既然是回村建房,想必不会镇上村中两头跑,势必会住下,可又能住哪里呢!总不能去大林子那吧!”
李二狗想起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毕竟村中距离镇上有十几里路呢!
“听说老爷似乎是住在了陈家老宅那边,而且同行的不止黑娃一人,还有一家四口呢!”赵桃花本是不知,还是王大娘讲的。
“那你说,我是不是也应该过去瞧瞧啊!还有你,也跟着一起去吧!看看,有没有啥能帮上忙的地方。”
来竹溪村的时间虽不长,但这里民风淳朴,李二狗很喜欢。
村民并没有因为他们是外来户而排斥,相反,闲暇之余,大家还会坐在大门口,唠上一会。
两个孩子也很适应,不像没离家前那般,脸上连点笑容都没有,最多的表情就是委屈。
而今可好,无论食何物,皆无人再肆意阻拦,更不会招致一顿臭骂,也不会挨上几记耳光。
这所有的一切,皆是因爹娘偏心,全然不将他们一家视作人看。
那时的他们,非但食不果腹,穿的也是破破烂烂,还要承担最为繁重的劳作,家中田里尽是他们夫妻忙碌的身影。
一年到头,却连一口肉都尝不到,孩子们也饱受苦难,个个面黄肌瘦,好似一阵轻风便能将其吹倒。
现今虽卖身为奴,但日子却不知比从前好过多少倍,再也不用担忧因食量过大而遭责骂。
一双儿女亦明显胖了许多,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变得开朗活泼起来……
“好,都听你的,那我们啥时过去,是现在,还是明早?不过,若是你也一同上山,那田里的草又该由谁来拔。”
大雨过后,前两日刚锄完的野草,经过雨水的滋润又活了过来,如果不趁早除掉,必会吸收庄稼的养分。
“我们先过去瞧瞧,估摸老爷也不会用咱俩,毕竟我每日清晨还要去镇上送货,你不仅要在家中清扫兔笼,还要照看两个孩子。”
“你说的也对,如果老爷需要咱帮忙,想必会直接过来说一声,那你去老宅瞅瞅,还是我去?”
……
经过一番商议,最终决定让赵桃花先过去问问。
如此,她换上一身干净的衣裳,便牵着女儿糖糖,出了家门,径直奔向陈家老宅。
她虽未曾去过陈家老宅,却也从街坊邻居的口中得知其大致方位,又向两位和蔼可亲的婶子打听了一番,便准确无误地来到了老宅大门口。
“有人在吗?”赵桃花立于门口,向内张望,菜园里似乎有人。
话刚出口,便传来一道清脆的女音,“谁啊!来了?”
乔欣放下手中采摘了一半的韭菜,一脚跨过矮墙,就朝着大门口快步走来。
“娘,这是哪啊!我们来这里干嘛!”糖糖如好奇的猫儿般,仰头看向赵桃花,眼中满是好奇。
“这是东家的父亲家,娘亲过来找老爷说点事。”赵桃花弯下身子,耐心地给女儿解释,脸上没有丝毫不耐烦的神色。
“哦!糖糖晓得了。”小家伙咧嘴一笑,露出一排整齐的牙齿。乖乖地站在娘亲身旁。
话未说完,只见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推门走了出来。
满露狐疑地问道:“请问,你找谁。”乔欣不知来人是谁,毕竟他们也是今天才到,轻声问道。
“我与相公是负责村中药田之人,请问东家他在吗?我寻他有些事。”
赵桃花不紧不慢地说明来意,没有一丝紧张,她已经猜出,开门的小姑娘,或许就是老爷新挑回来,看守山头的人。
“闺女,谁来了?请人进院说话吧!外面多热啊!”乔婶的声音从房中传来,听着便是个性格温婉的女人。
“是一位大姐,自称是帮老爷打理村中药田的人。”乔欣笑吟吟地看了眼赵桃花。
私下里,黑娃大哥已将老爷所有家业,对他们大致说了一遍。
竹溪村是老爷从小长大的地方,确实有一片药田,镇外十里的清水村,还有一个庄子。
她知道眼前之人并未欺骗自己,态度客气地回了句,“这位姐姐你来晚了,老爷用完午饭没多久,就上山了,估摸要天黑之前才能回来。”
“这样啊!那就算了,用过晚饭,我再来吧。”得知老爷并不在,赵桃花转身便要带着女儿离去。
“要不姐姐进屋坐会吧!”乔欣看了眼软糯可爱的糖糖,一眼便心生喜爱,执意邀请母女二人进屋坐坐。
赵桃花连忙摇了摇头,“不了,家中尚有一摊子活计未干呢!我便先回去了,晚上再过来。”
见此情景,乔欣也就没在挽留,“那好吧!我会将此事转告给老爷的。”
糖糖是个特别活泼的孩子,走时还不忘朝乔欣摆了摆手。
直到母女俩走远,乔欣这才转身回了屋。
“闺女,人呢?咋没让进屋坐会?”正在厨房里和玉米面的乔婶,满脸疑惑,抬头看向自家闺女。
明日干活的人多,还都是力气活,她担心米饭饿的快,就准备多蒸些窝窝头。
“那个大姐说找老爷有点事,见老爷不在,就领着孩子先回去了。”乔欣如实说道。
“哦!是这样啊!那就算了吧!”乔婶听后摇了摇头,她还寻思着,把人叫进屋聊一会呢!看来是不成了。
主家在村中种了二十几亩药田,以及养了不少家禽的事,还是黑娃告诉他们的呢!
听说村中住着一家四口,不仅要负责打理村中药田,还有为镇上铺子送货等事宜,无论严寒酷暑,皆要按时将食材送过去。
打理药田及庄稼的同时,还养了不少兔子竹鼠,几头猪,两口子一天也不得闲。
现在仔细想想,还是他们一家较为轻松些,只需养一些鸡苗,侍弄好药材田,就行。
也不用起早去镇上,大冬天的在被窝里趴着多舒服,外面冷的要死。
山上小动物多,馋嘴了,还可以做陷阱逮些野兔来改善生活,逍遥又快活,越想越觉得在山上生活其实也不错,除了孤单点,没有任何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