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推翻千年成例,这实在是一个太大的挑战,前明西南土司叛乱的尸山血海,足令任何后来的当政者望而却步。但世宗此人,真正是一条铁汉,决心下定了,便一以贯之,绝不动摇。另有一个鄂尔泰,也是一副孤臣孽子的脾气,咬定青山不放松,君臣相得,撸起袖子,大干起来。

雍正四年,世宗大举清除异己,胤禩、胤禟、胤禵等政治反对派,或幽死,或圈禁。统治稳固了,世宗便立即着手“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遇到了意料之中的激烈反抗。时任云贵总督的鄂尔泰铁腕镇压。当年,即平贵州长寨土司叛乱;次年,平云南乌蒙土司、镇雄土司叛乱。这两次平乱,都杀戮极惨,尤其是平长寨土司叛乱,到了“老少无遗”的地步。

土司们终于被震慑住了。

雍正六年,世宗任命云贵总督鄂尔泰为云、贵、桂三省总督,加快在上述地区推行“改土归流”。

云、贵、桂地区的“改土归流”,自雍正四年始,至雍正九年,历时五年,基本完成。两千年的历史上,中国中央政府,第一次对云、贵、桂三省,行使了完整的行政权。

需要指出的是,“改土归流”大业,能够在雍正朝完成,除了彼时中国国力强大、中央政府权威巩固、世宗本人坚定不移之外,自明朝开始的汉军、汉民向西南地区的迁移,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到了雍正朝的时候,当地的土、汉人口比例,较之前明。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改变了。

靠近贵州、广西的湖南、湖北、四川境内,亦有不少土司,在这一轮的“改土归流”中,也被一勺烩了。这班土司最近内地,本来就已相当程度的汉化。独立性亦远不及偏远地区的土司,慑于朝廷雷霆之威,几乎都是主动“投献”的。

不过,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还是留下了一个大大的尾巴,这就是四川接近西藏的一大片土地。也即是瞻对、理塘所在之处。

这个地区的土民,以藏人为主,和西藏关联紧密,在此“改土归流”,就是动西藏的奶酪。

康熙末年。准噶尔袭杀固始汗之孙拉藏汗,灭和硕特部,控制西藏。朝廷抓住这个机会,用兵西藏,派大将军王胤禵入藏,驱逐了准噶尔。自此,朝廷的手,才算真正伸进了西藏。

雍正五年。也就是在西南地区开始“改土归流”的第二年,始设驻藏大臣。历史上,中国中央政府。第一次正式对西藏行使行政权力。不过,这个行政权力,是非常不完整的,仅仅处在一个“监督藏政”的阶段。西藏的内政,只要不出大乱子,朝廷是不干涉的。事实上。以彼时的力量,也干涉不了。

就是说。彼时,朝廷对西藏的统治。还十分之不稳固,因此,绝不能够在那种情形下,主次不分,横生枝节,去动川藏交界处的藏人土司。

现在时移势易,又凭空掉下了瞻对之乱这个天赐良机,关卓凡一把抓住,要借机斩掉这条大大的尾巴,补上这个大大的缺口。

事实上,关卓凡的野望,是对整个西藏“改土归流”,但是,动西藏本土的时机尚未成熟,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一步步来吧,柿子先找软的捏。

瞻对的土司没了,“改土归流”是顺理成章的。理塘呢?朝廷下旨,痛斥理塘土司,“坐视川边糜烂,不为所动”,该员行径,何止“尸餐素位”?简直“是无人心”!着革去一切职衔,黜为庶民。

理塘土司其实是有些冤枉的。瞻对兵横行境内,阻断西藏和内地的联通,他除了向拉萨的噶厦和成都的四川总督告急之外,确实没有打开寨门,出去拼命——可是,摆明了实力悬殊,打不过的呀!出去干什么?给人家磨碎了做糌粑吃吗?

但思前想后,终究不敢不奉诏。一是贡布朗杰父子殷鉴在前,二是轩军大军就驻扎在不远处的乐山,捏死自己犹如捏死一只蚂蚁,只好委委屈屈地“奉诏”、“谢恩”了。

不过,朝廷对他,还算是客气的,准他继续留居理塘,并保留一定数量的土地、金珠、奴仆。

瞻对设县,县治设在如龙镇,此地形如龙头,藏语呼之“主母龙”,因此,定县名为“新龙县”,取“龙获新生”之意。

理塘设县,名称不变,即“理塘县”。

瞻对、理塘开了头,接下来就好办了。

“督办川藏军务钦差大臣”伊克桑,四川总督吴棠,联名下札,给四川藏区土司们,一个个地打招呼,大致意思是,奉皇上的旨意和轩郡王的均谕,现给各位老兄三条路选,万勿自误:

第一条路,期限之前,主动“投献”,即主动交出土地和权力,则朝廷不但允许你们留居当地、保留相当数量的土地、财产、奴仆,还会下旨表彰,授予你们“恩骑尉”的世爵,并准尔等子孙世代承袭——就是“世袭罔替”啦。只是“恩骑尉”是世爵中最低的一档,札子中未使用“世袭罔替”这么隆重的字眼。

期限到了,始终不肯主动开口,就只好下旨免职了。

第二条路,免职的旨意下来后,如果奉诏,那么朝廷还是会仿理塘土司的例,准许你们留居当地、保留一定数量的土地、金珠、奴仆,只是这个数量,就没有“主动投献”的那么多啦,“世爵”神马的,更加不必提了,就是个平头老百姓。

第三条路,如果不奉诏,哼哼,那便是违抗圣旨、迹同谋反,本钦差立遣大军,到你们家里边,当面跟你们说道说道。

瞻对头人和理塘土司的例子摆在前边,轩军在一旁虎视眈眈,又有十二世*喇嘛入觐的大背景,四川藏区的土司,大部分选择了主动投献,剩下的,或者心存侥幸,或者看不明白形势,拖过了期限,等到了免职的圣旨。

这班土司,这才明白朝廷是来真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和理塘土司一样,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终究没有造反的胆子,流官到任的时候,一个个乖乖地交出了政权。

唯有新龙县正北三百里的色达,勒兵边境,朝廷派去的官员,不得其门而入。

伊克桑接报,立即率轩军向色达挺进。

川藏震动。

轩军先锋团进至打箭炉的时候,收到了色达方面送来的一个匣子,打开一看,是一颗人头——色达土司的人头。

色达土司手下的一个头人,杀掉了自己的主子,向朝廷投诚。

朝廷的官员,顺利进入色达,那个“恩骑尉”的世爵,就给了这个头人。

轩军入川之后,至始至终,一枪未放,一炮未开。

川地藏区,一批新设立的县,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新龙县在北,理塘县在南,我们就以新龙县和理塘县为坐标,来看一看这次“改土归流”的成果:

新龙县西,设白玉县;西北,设德格县;北,设甘孜县;东,设炉霍县、道孚县。

德格县北,设石渠县。

甘孜县北,设色达县。西北,设壤塘县。

理塘县西,设巴塘县;南,设得荣县、乡城县、稻城县;东,设雅江县。

雅江县东的打箭炉,设康定县。

这些新设立的县,在原时空,有的是在光绪末年、宣统初年,四川总督赵尔丰推行“改土归流”的时候设立的;有的,迟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方才正式设立。

在本时空,在关卓凡手上,四川藏区的“改土归流”,提前了整整四十至九十年。

关卓凡想,单凭这一点,我就不算白穿越了一次。

*(未完待续)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考上状元后,我的太子身份曝光了醉枕江山冠冕唐皇我要做首辅大明匹夫獒唐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宠娇妻,斗地主,痞帅的悠哉日子绝境皇权:替死皇帝的逆袭之旅伏羲夫妻退婚后,我开启了万界召唤系统异世年令营绝代废材倾天下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网游领主争霸大唐之逍遥太子三国之特工皇帝大战在即,我倒卖了军中粮草无双战神之我为吕布大唐第一闲人你是明珠,莫蒙尘混在大唐做驸马改革大唐穿越南宋当皇帝穿越大秦,给秦始皇打晕塞麻袋里楚神大帝传五千年来谁着史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穿成傻子后,彻底放飞自我大秦:我融合兽魂后无敌了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我来自大明辽东丝路大亨宋士大纨绔万域之王梦境归来做才子我,大明皇子,拉上皇帝一起造反!回到东汉,做女帝蔡琰背后的男人将门大逆子农家巧媳妇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盛唐剑圣最强军师之鬼才郭嘉大殷小地主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汉末少帝悍卒之异域孤狼回到大宋做山匪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开局流放西北,强塞三个西域媳妇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十七世纪富二代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明朝的名义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锦衣血诏道藏辑要玉符传奇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史上最强县令浴血山河笔架叉将军北宋第一狠人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万浪孤舟,沧海一粟穿越之原始之路靖康前夜:帝业重光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大明辽国公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云起惊鸿客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高门庶子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水浒之往事随风铁骑红颜:大秦霸业清宫秘史十二章穿越古代异界争霸世子凶猛:谁敢和我抢女人?巨宋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